小议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尝试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成因
  1.初中英语语法的基本概念混淆,不会综合运用。很多英语学困生对英语的基本语法是一窍不通,根本不知什么是英语语法。做题时只能想起基本的词汇,毫无语法运用的概念,更不要谈综合运用了。初中英语试卷大多凭基本的英语语感去做、去蒙、去猜。任务型阅读和首字母填空基本“全军覆没”,书面表达能翻译几个单词和词组就是很好的了,根本不会写出一些简单的句型。
  2.英语词汇储备量很少。英语学困生的词汇还停留在小学英语的基础阶段。初中英语学习时,很多的学困生只能背默词汇表中的单音节词汇,词性转换只能做个别。词组是摆在一起多数混淆,在非选择题部分的第三项,只是选择并抄写,不能拿满分。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欠缺。
  3.缺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上的各项英语教学活动,以听不懂、不会做为借口,拒绝回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少参与课堂的思考和讨论,缺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不能也不会主动记笔记、举手回答问题,听不懂老师的英语课堂用语,读英语是中英交杂,应付了事。
  4.课后的复习、巩固的作业练习抄袭。学困生因为学习能力低,学习成绩差,就马虎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只挑题做,不会干脆抄袭。没有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更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不愿弄清弄懂所学的内容,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抄袭了事。
  5.不重视学科之间的均衡。英语是一门语言科目,它需要不断地诵读来加强记忆,它需要不断地刷题来运用、来积累。学困生们缺乏、自信心、目标性和独立性,他们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宁愿放弃英语去改攻其他学科。考场上“临时发挥”,反正ABCD四个选项蒙一个,课标中的四会词汇不背不记,新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本能地抗拒,越积累越多,把英文当“天文”看待,无视英语学科的薄弱,严重偏科,寄希望于自身优势科目的弥补。
  由于这些学困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更加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辅导并转化英语学困生
  1.加强爱的教育,培养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1)教师被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初中英语教师加倍关注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英语学习动力的唤起,帮助并培养他们把自己的英语学习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学生是爱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将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融入多元化的语境中。单独学习英语的语法是枯燥乏味的,词汇量的需求也很大,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而英语学困生们更是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思考和研究,进行的练习也是能少则少。英语教师要多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他们,在多元化的语境中开展英语的教学。
  (3)要改革对学困生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困生们很少參与课堂活动,他们也很少受到表扬,即使回答了也是不完整的,也接受了同学们的异样眼光。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要进行改革,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捕捉细节,及时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并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钻研教材,设计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使学困生愿意参与、乐于展示自我。
  (1)鼓励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学文本,要创设多层次的各项教学活动,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可以参与并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评价更要有针对性,简单的问题可以眼神、言语启发学困生回答,无论答对与否都应立即评价,首先肯定其回答问题的勇气,其次回答对的予以表扬,回答错了也要耐心地引导其学会倾听、学会思考。一旦学困生有了机会展示自我,就有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就有了上进的心。
  (2)适时展示。在现有的英语教材中,各单元都有3个小对话,语言不适合学困生上台表现。而且初中英语学习多数都要默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请学困生默写基本的单词。在讲台前的展示可以使学困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让全班同学看到了他们的努力。
  3.加强学困生“坚持”的意志力的培养。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怕一个字“懒”,学困生们的学习意志大多都是薄弱的,懒惰,不肯背,不肯记,不肯读,不肯听,不肯做是他们经常的行为,这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的督促和培养,因此要 将德育教育和知识教学进行整合,要求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分步骤小步伐地前进。
  4.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有的放矢地开展学困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爱心,用心育人。学困生也是人,也是能学习的人,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教师必须能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并有限度地将它放大。教师必须要有耐心,辅导并转化学困生,会遇到重重困难和压力。我们要顶住并克服,让学困生也能尽快尽好的转化,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也是因人而异。英语教师要身体力行,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有策略有步骤地开展学困生转化的每项工作。
  【作者简介】雍云,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s)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電影奖项。本文从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选取了观众笑声最为热烈的几处作为研究对象,从合作原则出发对主持词中蕴含的幽默进行分析。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幽默;奥斯卡  【作者简介】张婧(1993-),女,四川内江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丽华,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汉语相同,在学习的时候就是要边学边运用。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我们可以像运用汉语一样把英语也用在日常生活中,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且不说没有可以跟自己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就算有这样的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达不到可以与人进行正常交流的程度。所以,课堂中的英语情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英语情景交流
【摘要】如今身份构建在众多学术领域都成为热门话题,很多语言学家也发展和完善了关于身份构建的研究。本文阐述身份构建相关理论,以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自传《独自上场》为例揭示自传语体下作者身份构建的过程以及她构建出的三种新一代中国女性运动员身份,希望改变传统观念的偏见,并以此号召广大社会成员对这一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注,使社会发展更加公平和谐。  【关键词】身份构建 自传 女性运动员  语言学家认为在日常的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愈发受到各界的关注,构建起一套有助于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是紧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多层次内容入手就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加以探索,以期为全面深化对于思维能力发展视角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思维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万娴,江苏省无锡崇
【Abstract】The film Leon has been worshipped a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al and popular films, the influence of which has expanded globally and has been sustained through generations. Its gripping plot a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词汇复习是六年级复习的重中之重,人教版 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到六年级教材一共有28 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一个单元的单词大部分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的。同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要求其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直观性、关联性特点。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研究,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案的提出,高職院校的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革,目前各大高校采取的英语教学方法包括英语语法教学、听说模式教学、沟通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式。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现状为依据,从选择新颖教学材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采用分层阅读形式,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旨意在为相關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吴小清,深圳市光明中学。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背景下,教育教
1.Introduction  Language,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spect for manifesting the uniqueness of human beings, enables people to produce and receiv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
【Abstract】The thesis takes the open class of a first year English teacher as a case to rethink the practice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More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school’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