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要真正落实减负,首先要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向导,使数学活动成为一个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采取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重要一环,尝试从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教师教学方式的情感化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元化三个方面,来论述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兴趣;生活化;情感化;多元化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存在的问题
1.教材枯燥无味,教师照本宣科
教师不会将数学融入生活,赋予趣味性的色彩,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不浓。
2.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兴趣的影响
在学习中,只有兴趣,没有动机,学习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并且会使兴趣减弱甚至消失;意志不坚定,就会半途而废,目标太高,就会望而却步等等,都会影响兴趣的激发生成。
3.数学学习缺乏成就感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在“四基”的基础上实践探索,自主交流,需要增强学生的推理演绎能力,这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本,导致学习成功率下降,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导入生活化,激趣引新知
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形成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节中,我先出示一个五子棋游戏:盘面黑方已有四子,白方也有四子。现在轮到黑方走棋,请问何走获胜较快?请用语言描述棋子走动的位置。
讲解棋局,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需要,游戏的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课堂活跃、欢愉的学习气氛。
2.例题生活化,生成思考观
浙教版中大量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例,很多节前语都结合生活实际编写,充分显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例如,小明乘自动扶梯下楼,他以每步一级的速度下行,结果走了50步就到了楼下。接着他又以下楼时速度的5倍(仍是一步一级)冲上楼梯,结果走了125步才到达楼上。请问扶梯停下,他看见扶梯一共有多少级?
商场都有扶梯,让学生在读题时,感到学习内容与熟悉的生活背景相贴切,学生只需少量认知活动就能领会其意义,并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3.演练生活化,实践育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常常选择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演练,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3号台风“韦帕”,17日19时台风中心位于东经121.7度,北纬2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如何表示台风中心的位置,并在图上指出台风的中心位置。(130,30)(120,25)地点是否位于台风“韦帕”移动的主要路径上?面对实际情境,教师给予引导,根据所给条件,引出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步步深入,最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既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并且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情感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
1.兴趣在师生情感悦纳中形成
人是情感性动物,在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实际是一种激发学习情感。
如,小A能力很强,是我班的副班长兼语文课代表,但她在上数学课老打瞌睡。有天,我拉了她来到了更能拉近师生间距离的走廊,我问:“不喜欢我上的数学吗?”她摇摇头,眼睛红湿了。我说:“你是班长,我不能没有你的支持和帮助!”
她的泪水顿时流了下来:“老师,对不起,初一的老师说我没有数学细胞。”
我搂住了她说:“数学细胞是可以培养的。”后来,我常在数学课上叫她回答大家的疑问,课后找她一起研究难题,渐渐地,她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了,最终中考考出110分,使她对学习数学更有自信。
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感情,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爱生之情转化为学生的爱学之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兴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
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产生传递信息—收集加工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控制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可以控制的过程,通过信息反馈,实施有效调控,使教学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的互动之中,并随时排除各种干扰信息,以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有一次我课前准备用杭州中考的一道关于等腰三角形的题目: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有下面4个结论:
①射线BD是∠ABC的角平分线;
②△BCD是等腰三角形;
③△ABC∽△BCD;
④△AMD≌△BCD。
(1)判断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哪几个?
(2)从你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中选一个加以证明。
本来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做相似类型的题目,但是上课后,我发觉学生的参与度比较弱,于是将题目设置成“找金子”,改变如下:
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结论?
这样一改,学生的参与度相当大,平时上数学课不感兴趣的学生都踊跃发言了!更有中等生说:“可以用中垂线定理证明AD=BD”“△AMD与△BMD全等”。
此时,整个班级的学习情绪达到高潮,学生找到了题中的“金子”——黄金分割点。
这道数学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开展思维活动,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捕捉他们思维的亮点,及时对他们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多元化的教学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增添兴趣
近年来,数学开放、探索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学的青睐,原因是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由于答案的不唯一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发展,从而让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去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添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后,我提问:请你用所学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图片显示操场上旗杆实景),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在纸上总结出了如下示意图:
■
图a 图b 图c
利用镜子的反射:如图(c),H表示镜子,△ABH∽△CDH,则
■=■,
学生设计的方法很多,我趁机带他们走出教室,分小组实际操作,请他们观察:
生1:旗杆底部有基石,与旗杆底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测量计算所得减去基石高度才是旗杆实际高度;
生2:观察到旗杆顶端与教学楼顶楼高度一致,可直接在教学楼顶楼往地面放下绳子,则绳子的高度就是旗杆高度。
观察实践,有效借助工具达到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时的具体要求,现场还发现了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创造竞争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让他们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但初中生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教师就应该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现在教的一个班中,学生对于数学不是很热衷,经常是数学作业最后做,或者是做的最慢,但是平时同学之间爱较真。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将学生上数学课进行分组,每次上课就小组及个人表现,练习正确率进行加减分。高分小组作业减少,低分小组作业适当增加,过一段时间调整小组成员。如此活动,适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也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3.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诱发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让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动态过程,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动态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丰富的色彩,形象直观的图形,灵活的变化过程,给学生留下很深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课既轻松又充满了乐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分析有关问题也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在复习与练习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阶段性总结和复习课既要展示知识框架,又要强调重点和难点,还要安排必要的例题分析和大量的练习,教师忙得团团转,还是力不从心,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果利用多媒体复习课件,就可以把以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安排数学竞赛,数学游戏。还可以在章节小结中,把知识框架体现给学生,把需要的图形课前准备好,可以多准备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选用,利用电子笔在电脑上和学生共同分析,用动画化解难点,还可以适当的从网上浏览有关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材方面,强调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发生与发展;在评价方面,强调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凡此种种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要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措施,采取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冯树东.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育学,2012(04).
[2]孙晓天,史炳星.走进课堂: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3.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罗晓玲.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互动.教育革新.2012(07).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数学兴趣;生活化;情感化;多元化
一、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存在的问题
1.教材枯燥无味,教师照本宣科
教师不会将数学融入生活,赋予趣味性的色彩,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不浓。
2.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兴趣的影响
在学习中,只有兴趣,没有动机,学习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并且会使兴趣减弱甚至消失;意志不坚定,就会半途而废,目标太高,就会望而却步等等,都会影响兴趣的激发生成。
3.数学学习缺乏成就感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在“四基”的基础上实践探索,自主交流,需要增强学生的推理演绎能力,这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本,导致学习成功率下降,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导入生活化,激趣引新知
如何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形成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节中,我先出示一个五子棋游戏:盘面黑方已有四子,白方也有四子。现在轮到黑方走棋,请问何走获胜较快?请用语言描述棋子走动的位置。
讲解棋局,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需要,游戏的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课堂活跃、欢愉的学习气氛。
2.例题生活化,生成思考观
浙教版中大量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例,很多节前语都结合生活实际编写,充分显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例如,小明乘自动扶梯下楼,他以每步一级的速度下行,结果走了50步就到了楼下。接着他又以下楼时速度的5倍(仍是一步一级)冲上楼梯,结果走了125步才到达楼上。请问扶梯停下,他看见扶梯一共有多少级?
商场都有扶梯,让学生在读题时,感到学习内容与熟悉的生活背景相贴切,学生只需少量认知活动就能领会其意义,并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3.演练生活化,实践育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常常选择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演练,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3号台风“韦帕”,17日19时台风中心位于东经121.7度,北纬2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5米/秒)。如何表示台风中心的位置,并在图上指出台风的中心位置。(130,30)(120,25)地点是否位于台风“韦帕”移动的主要路径上?面对实际情境,教师给予引导,根据所给条件,引出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步步深入,最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既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并且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情感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
1.兴趣在师生情感悦纳中形成
人是情感性动物,在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实际是一种激发学习情感。
如,小A能力很强,是我班的副班长兼语文课代表,但她在上数学课老打瞌睡。有天,我拉了她来到了更能拉近师生间距离的走廊,我问:“不喜欢我上的数学吗?”她摇摇头,眼睛红湿了。我说:“你是班长,我不能没有你的支持和帮助!”
她的泪水顿时流了下来:“老师,对不起,初一的老师说我没有数学细胞。”
我搂住了她说:“数学细胞是可以培养的。”后来,我常在数学课上叫她回答大家的疑问,课后找她一起研究难题,渐渐地,她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了,最终中考考出110分,使她对学习数学更有自信。
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感情,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爱生之情转化为学生的爱学之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兴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
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产生传递信息—收集加工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控制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可以控制的过程,通过信息反馈,实施有效调控,使教学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的互动之中,并随时排除各种干扰信息,以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有一次我课前准备用杭州中考的一道关于等腰三角形的题目: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有下面4个结论:
①射线BD是∠ABC的角平分线;
②△BCD是等腰三角形;
③△ABC∽△BCD;
④△AMD≌△BCD。
(1)判断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哪几个?
(2)从你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中选一个加以证明。
本来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做相似类型的题目,但是上课后,我发觉学生的参与度比较弱,于是将题目设置成“找金子”,改变如下:
如图,已知AB=AC,∠A=36°,AB的中垂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M,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结论?
这样一改,学生的参与度相当大,平时上数学课不感兴趣的学生都踊跃发言了!更有中等生说:“可以用中垂线定理证明AD=BD”“△AMD与△BMD全等”。
此时,整个班级的学习情绪达到高潮,学生找到了题中的“金子”——黄金分割点。
这道数学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开展思维活动,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捕捉他们思维的亮点,及时对他们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多元化的教学互动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增添兴趣
近年来,数学开放、探索题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学的青睐,原因是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由于答案的不唯一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发展,从而让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去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添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后,我提问:请你用所学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图片显示操场上旗杆实景),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在纸上总结出了如下示意图:
■
图a 图b 图c
利用镜子的反射:如图(c),H表示镜子,△ABH∽△CDH,则
■=■,
学生设计的方法很多,我趁机带他们走出教室,分小组实际操作,请他们观察:
生1:旗杆底部有基石,与旗杆底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测量计算所得减去基石高度才是旗杆实际高度;
生2:观察到旗杆顶端与教学楼顶楼高度一致,可直接在教学楼顶楼往地面放下绳子,则绳子的高度就是旗杆高度。
观察实践,有效借助工具达到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时的具体要求,现场还发现了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创造竞争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让他们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但初中生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教师就应该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现在教的一个班中,学生对于数学不是很热衷,经常是数学作业最后做,或者是做的最慢,但是平时同学之间爱较真。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将学生上数学课进行分组,每次上课就小组及个人表现,练习正确率进行加减分。高分小组作业减少,低分小组作业适当增加,过一段时间调整小组成员。如此活动,适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也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3.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诱发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让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初中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而学生又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动态过程,然而通过演示,学生对动态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丰富的色彩,形象直观的图形,灵活的变化过程,给学生留下很深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课既轻松又充满了乐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分析有关问题也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在复习与练习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阶段性总结和复习课既要展示知识框架,又要强调重点和难点,还要安排必要的例题分析和大量的练习,教师忙得团团转,还是力不从心,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如果利用多媒体复习课件,就可以把以前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安排数学竞赛,数学游戏。还可以在章节小结中,把知识框架体现给学生,把需要的图形课前准备好,可以多准备一些练习题在课堂上选用,利用电子笔在电脑上和学生共同分析,用动画化解难点,还可以适当的从网上浏览有关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材方面,强调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发生与发展;在评价方面,强调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凡此种种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要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措施,采取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冯树东.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育学,2012(04).
[2]孙晓天,史炳星.走进课堂: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3.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罗晓玲.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互动.教育革新.2012(07).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