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9年开始实行新的英语听力高考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高考分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历年真题分析入手,简要地阐述了听力高考的特点,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对课堂精听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 英语听力高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精听策略
一 、引言
从2009年高考开始,浙江省对英语听力、技术考试等部分科目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这也是浙江为适应新课改而实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而根据《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英语高考听力采用的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的听力试卷。这就需要我们这群一线教师对PETS二级的题型和难度特点进行分析,有策略地指引学生去提高听力成绩。针对高考听力的教学主要分为课堂的精听和课外的泛听。本文主要从课堂精听入手,浅谈一些听力教学的策略,特别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听力课堂不再变得索然无味和被动接受。
二、现状和策略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都是在听力高考前一两个月进行高强度的“紧急备战”。那么如何使这些课堂的效率提高,值得我们深思。在笔者看来,要做好如下几点: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人打仗,知道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在对待考试时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从历年的高考听力入手,了解PESTS二级试题的特点和难点。其次是从PETS的题库进行操练。因为真题数量总是有限的,我们就要选取一本PETS二级的听力材料,作为听力教材。在研究了历年高考听力真题和部分PETS二级真题后,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是词汇覆盖面广,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多。历年高考话题如下:
如图
而其中很多口语化的表达已经不只局限于高中课本,而是更多得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平时就要多留意他们的生活用语,特别是在考前的练习中要注意总结。
二是文化差异容易误导。高考听力中的对话往往是实际生活中的交际用语。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势必在做题时会产生误解。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听力中的人物的真实意图。如:2012年3月 3.What is the man angry about?
A. Telephoning while driving. B. Some women drivers.
C. Traffic lights.
聽力原文:Text 3
M: It drives me mad when people use their cell phones at the wheel.
W: Hmm. What happened?
M: I nearly had an accident because the woman was talking on her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and didn’t see the traffic lights turn red. She nearly killed me!
如果不知道“drives me mad”和“at the wheel”的意思,则很难选出正确的选项。所以,在平时的做题中,我们要留意中西方在宗教、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三是对语境理解的要求较高,不能光听出某个词。所谓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言语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也就是说话的现实情景或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场合。Malinowski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指出“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王宁,钟庆伦,2008因此,在做听力时,我们首先要根据试卷提供的问题和选项,对听力材料做大胆的语境猜测。然后,结合听力中的话语因素和背景音乐,细细体会听力中的语境,从而对选项做出判断。所谓话语因素,即说话者的停顿、语气、语音语调等。如:2012年3月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will choose the man.B. The man was late in asking.
C. She may run for the position.
听力原文:Text 4
M: Sarah, I’m prepared to run for class monitor, and I’m wondering if I, er…if I can count on your support.
W: Oh, maybe if you had asked me sooner, but my roommate’s running, too, and I’ve already promised her that she had my support..
对话中的停顿“and I’m wondering if I, er…”可以体现说话者的犹豫,而回答者的“maybe if you had asked me sooner”这种虚拟语气也可体现她的态度。所以尽管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读者也可以理解其意图了。
再如: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Set up a museum. B. Start doing exercise. C. Stop buying cameras.
听力原文 Text 5 W: Have you bought a new camera again? You’re turning my flat into a camera museum!
M: I’ll stop. I’ll try. But I probably can’t. I see a new model and my knees go weak!
对话中的“Have you bought a new camera again?”所用的上扬语调,和“You’re turning my flat into a camera museum!”的降调,同分表现了说话人当时的吃惊不满心情。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果学生没体会其语境,只听到camera museum等词,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了。
2. 借助媒体,引人入胜
如今是信息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需要我们老师与时俱进。课堂的精听不能只从让学生反复听为手段,而是要切实引起学生兴趣,将别动练习化为主动练习,听出乐趣,从而挺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效率。那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则是教师们应该探索的话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笔者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利用好课前5分钟,给学生放一些英文歌曲或者看一些几分钟的英文短文,已达到热身的作用。很多学生在业余其实也读在听些英文歌,但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很少会将歌词去细读或细听,往往只是在欣赏起旋律和节奏上而已。我们可以在听之前发一张16K的印着英语歌词的纸,但同时这些歌词又是不完全的,需要学生们填空的。二是利用好PPT、音频剪辑器等多媒体软件。我们可以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常用词句、文化背景知识、做题误区等以PPT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提高课堂利用率,而且让学生的视觉作用加强。有视觉和听觉一起参与的学习,记忆效果无疑更好。而音频剪辑器则有助于我们有效控制播放的内容和时间,让我们的课堂不浪费一分一秒。也让学生觉得课堂紧凑和紧张。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用到该软件。它可以將每个短话剪辑开来,甚至某句话剪辑下来。这样,上课时,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听那些难懂的句子。
3.及时巩固,多读多记
课堂精听,不过四十分钟。听完之后,又该如何处理所听的材料呢?笔者认为,要最大化地提高听力效果,还需要加上课外的多读多记。我们应该利用好早自修,将听力文本高声朗读出来。所谓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同时又有发音上的因素,朗读者在大脑中想着其发音,然后大声地读出声。它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更能提高听力水评。学生们在英语听力中获得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只靠听,学生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所听到文字材料,如果没有或缺乏准确无误的朗读基础,就很难辨别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续、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所带来的效果,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之,学生如果把所学过的词汇、长短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觉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4.结合泛听,扩大视野
考前备战的一两个月,课堂的节数总是有限的,而精听的材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课后泛听,让学生多积累点听力素材,多了解些听力考点,多开阔些有关英美文化的视野。
三、小结
听力的提高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但考前强化突破也是比较可行的。课堂精听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听力材料的考点、识记语音语调的变化和积累常用的日常交际语句。课后的泛听有助于学生大量积累常用对话情景英语,提高语感,加强猜测能力。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添课堂趣味性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消除听力练习的枯燥感。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纲(1-5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李俊和. 高考英语听力宝典III(浙江第二级)[M]. 北京:新蕾出版社,2012:3.
[关键词] 英语听力高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精听策略
一 、引言
从2009年高考开始,浙江省对英语听力、技术考试等部分科目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这也是浙江为适应新课改而实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而根据《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英语高考听力采用的是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的听力试卷。这就需要我们这群一线教师对PETS二级的题型和难度特点进行分析,有策略地指引学生去提高听力成绩。针对高考听力的教学主要分为课堂的精听和课外的泛听。本文主要从课堂精听入手,浅谈一些听力教学的策略,特别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听力课堂不再变得索然无味和被动接受。
二、现状和策略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都是在听力高考前一两个月进行高强度的“紧急备战”。那么如何使这些课堂的效率提高,值得我们深思。在笔者看来,要做好如下几点: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人打仗,知道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在对待考试时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从历年的高考听力入手,了解PESTS二级试题的特点和难点。其次是从PETS的题库进行操练。因为真题数量总是有限的,我们就要选取一本PETS二级的听力材料,作为听力教材。在研究了历年高考听力真题和部分PETS二级真题后,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是词汇覆盖面广,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多。历年高考话题如下:
如图
而其中很多口语化的表达已经不只局限于高中课本,而是更多得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平时就要多留意他们的生活用语,特别是在考前的练习中要注意总结。
二是文化差异容易误导。高考听力中的对话往往是实际生活中的交际用语。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势必在做题时会产生误解。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听力中的人物的真实意图。如:2012年3月 3.What is the man angry about?
A. Telephoning while driving. B. Some women drivers.
C. Traffic lights.
聽力原文:Text 3
M: It drives me mad when people use their cell phones at the wheel.
W: Hmm. What happened?
M: I nearly had an accident because the woman was talking on her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and didn’t see the traffic lights turn red. She nearly killed me!
如果不知道“drives me mad”和“at the wheel”的意思,则很难选出正确的选项。所以,在平时的做题中,我们要留意中西方在宗教、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三是对语境理解的要求较高,不能光听出某个词。所谓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指言语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也就是说话的现实情景或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场合。Malinowski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指出“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王宁,钟庆伦,2008因此,在做听力时,我们首先要根据试卷提供的问题和选项,对听力材料做大胆的语境猜测。然后,结合听力中的话语因素和背景音乐,细细体会听力中的语境,从而对选项做出判断。所谓话语因素,即说话者的停顿、语气、语音语调等。如:2012年3月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will choose the man.B. The man was late in asking.
C. She may run for the position.
听力原文:Text 4
M: Sarah, I’m prepared to run for class monitor, and I’m wondering if I, er…if I can count on your support.
W: Oh, maybe if you had asked me sooner, but my roommate’s running, too, and I’ve already promised her that she had my support..
对话中的停顿“and I’m wondering if I, er…”可以体现说话者的犹豫,而回答者的“maybe if you had asked me sooner”这种虚拟语气也可体现她的态度。所以尽管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读者也可以理解其意图了。
再如: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A. Set up a museum. B. Start doing exercise. C. Stop buying cameras.
听力原文 Text 5 W: Have you bought a new camera again? You’re turning my flat into a camera museum!
M: I’ll stop. I’ll try. But I probably can’t. I see a new model and my knees go weak!
对话中的“Have you bought a new camera again?”所用的上扬语调,和“You’re turning my flat into a camera museum!”的降调,同分表现了说话人当时的吃惊不满心情。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果学生没体会其语境,只听到camera museum等词,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了。
2. 借助媒体,引人入胜
如今是信息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需要我们老师与时俱进。课堂的精听不能只从让学生反复听为手段,而是要切实引起学生兴趣,将别动练习化为主动练习,听出乐趣,从而挺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效率。那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则是教师们应该探索的话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贮存大量信息,我们更能多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笔者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利用好课前5分钟,给学生放一些英文歌曲或者看一些几分钟的英文短文,已达到热身的作用。很多学生在业余其实也读在听些英文歌,但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很少会将歌词去细读或细听,往往只是在欣赏起旋律和节奏上而已。我们可以在听之前发一张16K的印着英语歌词的纸,但同时这些歌词又是不完全的,需要学生们填空的。二是利用好PPT、音频剪辑器等多媒体软件。我们可以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常用词句、文化背景知识、做题误区等以PPT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能提高课堂利用率,而且让学生的视觉作用加强。有视觉和听觉一起参与的学习,记忆效果无疑更好。而音频剪辑器则有助于我们有效控制播放的内容和时间,让我们的课堂不浪费一分一秒。也让学生觉得课堂紧凑和紧张。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用到该软件。它可以將每个短话剪辑开来,甚至某句话剪辑下来。这样,上课时,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听那些难懂的句子。
3.及时巩固,多读多记
课堂精听,不过四十分钟。听完之后,又该如何处理所听的材料呢?笔者认为,要最大化地提高听力效果,还需要加上课外的多读多记。我们应该利用好早自修,将听力文本高声朗读出来。所谓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同时又有发音上的因素,朗读者在大脑中想着其发音,然后大声地读出声。它能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更能提高听力水评。学生们在英语听力中获得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只靠听,学生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所听到文字材料,如果没有或缺乏准确无误的朗读基础,就很难辨别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续、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所带来的效果,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之,学生如果把所学过的词汇、长短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觉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4.结合泛听,扩大视野
考前备战的一两个月,课堂的节数总是有限的,而精听的材料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课后泛听,让学生多积累点听力素材,多了解些听力考点,多开阔些有关英美文化的视野。
三、小结
听力的提高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但考前强化突破也是比较可行的。课堂精听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听力材料的考点、识记语音语调的变化和积累常用的日常交际语句。课后的泛听有助于学生大量积累常用对话情景英语,提高语感,加强猜测能力。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添课堂趣味性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消除听力练习的枯燥感。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 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纲(1-5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李俊和. 高考英语听力宝典III(浙江第二级)[M]. 北京:新蕾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