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为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ge1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君做生意亏了本,还被中间商狠狠地坑了一把。他陷入绝望,决定出家为僧。
  小君跋山涉水,来到一家寺庙,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住持,然后恳求道:“大师,我已看破红尘,求您收留我!”
  住持双手合十,问:“入门是要进礼的,施主可有礼物带来?”小君两手空空,尴尬地说:“大师,对不起,我没带礼物来。”住持说:“那你先回去吧,若真心想拜师,改天再来。”小君为难地说:“大师,本人囊中羞涩,实在是买不起贵重的礼物。”住持笑了笑:“我要的礼物跟钱没有关系。”
  小君又高兴又惭愧,左思右想应该送大师什么礼物才能体现他向佛的诚意,突然灵机一动,决定手抄一份佛经送给大师。他找来笔墨纸,先斋戒三天,焚香洗手,然后一笔一划认真虔诚地伏案抄写。他练过字,基本功扎实,字字可圈可点。写完后,亲自装祯好去拜见大师。
  小君恭恭敬敬地把这份用心准备的礼物交给大师。住持接过佛经看了看,称赞了几句,最后却说:“你的佛经写得很好,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礼物。”
  辛辛苦苦写了两个月,竟然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君忍不住问:“大师,您能告诉我你究竟想要什么吗?”大师呵呵一笑:“我不能告诉你,必须由你自行参悟。你若悟到,我便收你为徒,悟不到,我们就没有缘分。”
  小君闷闷不乐地下山,到了半山腰,一个头发灰白的老汉拄着拐杖,背着一只大竹筐吭哧吭哧地往上走,竹筐里装满了蔬果。
  两人碰面时,老汉正好放下竹筐休息,坐定一看,小君眼巴巴地瞅着竹筐里的西红柿,就拿了两个递给他,说这些菜都是自家种的,每天从菜园里现摘下来,背上山卖给那座寺庙的师父们,顺便拜拜菩萨,一举两得。
  小君心里一动,问:“老人家,我想到山上的寺庙出家,住持大师说要一份入门礼,我送了手抄的佛经,大师却不收。您知道他想要什么礼物吗?”
  老汉摇了摇头:“你问错人了,孩子,我一个种菜的乡下老汉,哪里知道大师在想什么?再说,你一个好好的年轻人为什么想要出家啊?”小君又简单地把自己的境遇说了一遍。
  老汉问:“这是你所经历的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候吗?”
  小君想了想:“最艰难的应该是我高中毕业那年,到城里找工作。工作还没找到,钱就花光了。我穿着一件破旧的衬衣和一条非常通风的长裤,在街头辗转流浪了好几天,才寻到一家餐馆的工作,暂时安定下来。”
  老汉笑着说:“那时你只有一身旧衣服,还在努力找工作,现在你穿着西装,为什么反而要放弃呢?”他拍拍小君的肩膀,“年轻人,振作起来,别垂头丧气的。我要赶着送菜,不跟你说了。”
  老汉蹲下身子,提起竹筐准备往背上放,身子一晃差点摔倒。小君赶紧过去帮老汉提起竹筐,说:“老人家,这筐太也重了,我帮您背上去吧!”
  小君背着竹筐,随着老汉返回了寺庙,多年不干体力活的他累得满头大汗。
  老汉帮小君卸下竹筐,对住持说:“这小伙子多好啊,大师,您就别为难他了,想要什么直接告诉他吧。”
  住持双手合十:“他已经把礼物送给我了。”小君莫名其妙,喘着粗气问:“大师,我什么也没有给你啊?”住持指指放在廊檐下的竹筐:“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一束阳光正好洒过来,竹筐里的各色蔬果映照出温暖而柔和的光晕,一枝水灵灵的蕹菜从竹筐边沿探出头来,像一个初来乍到的小稚童,好奇地观看着场院里一群习武的僧人一板一眼地比划招式,招招力道十足,掌掌生风,一掌下去似乎能把石板劈断。
  小君正凝神观望,住持亲切地招呼他:“来来来,今天我就收你为徒。”
  小君却道:“大师,我不想出家了。”
  住持十分意外:“为什么?”
  小君支支吾吾不想说,住持执意让他说出缘由。小君没办法,只好郑重地说:“大师,我觉得您的修为还没到家!”话音甫落,习武的僧人们登时围了过来,说:“你这施主好生无礼,竟出此妄语,你可知我师父名满天下……”
  住持摆手制止众僧,和言悦色地问:“施主何出此言?”
  小君看了看一众不服气的僧人們,说:“寺里这么多年轻健壮的师父,为什么要让一个老人每天辛苦爬山给你们送菜……”
  僧人们张了张嘴,想辩驳两句,竟都哑口无言。
  住持抚掌大笑:“施主所言极是,是我迂执了,惭愧。修行本无法,众生得法,方为大法。施主既有佛心,自不必拘泥于出家为僧这一形式了。”
  自此,这座寺庙的僧人们多了一个例行事务,每天轮流下山帮老人提菜,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其他文献
文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像警察。再瘦小的衣服穿在身上,都有一种飘飘荡荡的感觉,就像挂在衣架上一样。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从没下过鼻梁,可谓形影不离。  才分到县局时,哪个部门都不愿接收他。最终,临近退休的办公室郝主任出面解围了,说:“跟我吧,只要拿得起笔就行。”  办公室也不是好呆的。要深入罪案现场,了解第一手情况,拍照和采集信息,然后迅速写出新闻稿件。好几次任务,文君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推了。他实在是
期刊
大烟鬼,偏脸子的著名人物。  在偏脸子,有无外号很重要,就像一个人有没有正式的户口。那时,第一要紧的就是户口,有了户口本,才有粮本,才能吃上饭。  大烟鬼的脸面铁青色,我家对面屋的老井婆子说,伪满那阵儿,抽大烟的人都这脸色儿。  大桥老四见着大烟鬼,恭敬地喊大哥。  大烟鬼立瞪着眼珠子:大哥也是你叫的吗?  大烟鬼的意思,大桥老四没有资格。  大桥老四乖乖地走了。  大桥老四后来被报纸篡改为乔四。
期刊
田里的苞米苗都快半搾高了,二宝的那片地仍然空着。  村长说,这地再不种,到秋就没收成了。  种是种,就是这地太瘦,还没想好种啥。二宝甩了甩手中的鞭子,想赶着羊群走。  村长拦住他说,还是种苞米吧,村里能补贴化肥。  我娘说了,地里老上化肥不好,我想想再说吧。二宝见羊群已经走远,急忙跑过去追。  村长在后面跺脚骂道,你个傻子啊!  田里的苞米苗一搾高时,二宝在自己的地里种上了油葵。几天后,一棵棵油葵
期刊
11月一过,麻雀就多了。稻子收割好,稻穗捡了两遍,剩下的留在田里,喂那些麻雀。周禾子背着手,站在田边看麻雀蹦来蹦去,低着头找稻穗吃。  周禾子的家在她身后。  周禾子如今已经67岁了,她9岁离家,60岁回家。她不在家的这些年,最老的那间小土房没有拆,离家里的田最近,只隔一条小路。挨着土房子往西,建了一间高一些、大一些的砖瓦房;挨着砖瓦房,是贴了瓷砖的二层小楼,二楼的墙上还有空调外机。周禾子能想象得
期刊
这个季节好极了。上周堂哥出生了,这周我又出生了。我爷爷高兴,就连陪伴他十二年的老黄牛死了,也没让他多伤心。只是每次在听完我和堂哥的哭声后走回自己的老屋时,习惯性站在空荡荡的牛棚前,爷爷才会怅然叹口气:唉——  爷爷的牛,听话,懂事儿,闲着就吃草、沉思、打瞌睡,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叹口气,仿佛有什么心事未了似的。爷爷把死去的牛埋在奶奶的坟旁,爷爷一边挖坑一边低声骂:“你可倒会享福,把眼一闭拉倒了,让我这
期刊
奶奶的病情最终发展到了双目失明,这是谁也阻挡不住也是最无可奈何的事,医生早有预言。我们都尊重奶奶的意愿,不做徒劳的抢救,尽量围绕在她身边,陪伴她直至生命最后时刻的到来。  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姑姑们都已退休,好多人看护一位老太太,也不是什么吃力的事。奶奶不完全卧床,扶她起来,她也可以简单地走动一下,身体上的好些个事儿,自己还可以做主。天气晴好时,我奶奶坐上轮椅,被推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她虽看不到,
期刊
女孩被书生救回,是在一个冬天。当时,大雪鹅毛一般飘飞。书生回来,看见一个女孩,白衣如雪,晕倒在雪地里。书生将女孩带回家,半碗姜汤喂下,女孩醒了,流泪下拜。  女孩叫雪儿。  雪儿住在山里,父母被强盗杀死,自己逃出,又悲伤又劳累,最终晕倒。若非书生相救,只怕横死雪野了。  书生听了,拊掌叹息道:“姑娘既已无家,就住在舍下吧。”  雪儿听了,再次流泪下拜。书生忙伸手相扶,两人手指相触,雪儿脸色晕红,低
期刊
当我们感到快没有希望的时候,从江心岛划出一条船。浅黄的船身,半圆的乌篷,船尾站一老者,手执双橹,奋力向这边划来。  老海说,还是我的运气好,吆喝几声,把上帝都感动了,让老人家亲自出来接我们。  众人都夸张地笑,只有我心中扭曲着。  来江心岛看看,缘于教授在课堂上讲到程大鹏。一提起他,教授顿时像抽了白粉一样兴奋。这家伙,厉害!以前在滨市做官,据说口碑还不错。调到水城后,大权独揽,肆无忌惮。经查,当前
期刊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不要烧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老吴本来就语迟,被邻座抢白一顿,不再言语,局促地正
期刊
牧羊人要去北方做一笔贩卖狼皮的生意。这笔买卖很大,为了不惊动沿途的山贼,他选择独自骑马,经过这片草原时,空中吹着暖煦的风,他能闻见草原上的花香,看见静静流淌的河水。  他跳下马背,拿出那个包有碎玉米面的布袋,他把玉米面摊在地上喂马,自己则仰着头望着天,他想好好睡一觉,享受下这里无限的春光。  天空很蓝,有云飘过。下午五点的时候,太阳晒到了他的脸庞。牧羊人睁开眼睛,发现马已经沿着河流走向了远方,而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