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民大众,历史上出现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如人文初祖黄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不畏艰辛出生入死出使西域的张骞;“匈奴未灭,何以回家”的霍去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封侯非我意,但原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七次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以民族大义为重,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血染吴凇的七旬老将陈化成;维新志士谭嗣同;忧国忧民.舍身蹈海的陈天华;“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文豪鲁迅;誓死抗日,壮烈殉国的杨靖宇;具有二十七年成就《本草纲目》坚忍毅力的李时珍;手举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国际主义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以及无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是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
  
  历史课程目标非常重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述说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在长期与自然,与外来民族的抗争发展壮大,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世代相传。20世界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都逐步向工业化甚至信息化,社会文明进步要求公民素质普遍提高,但是,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物质生活的充实并不能说明精神世界的充实,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和道德的沦丧。在未来的社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一些不良习气影响,其价值观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民族利益。
  
  三、培养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靠年轻一代,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不科学道理,科学知识可以不断补充,而一个人的品行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那么民族精神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精神动力,使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军事大转移,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还有延安精神,抗日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新时期的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都体现了时代特征,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西方文化伴随着经济一起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在发生变化,外来的东西很受欢迎,人们在追求时髦,穿的、带的、玩的以是洋货为荣,特别是青少年盲目崇外,比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外来节日,青少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自发组织活动,而对祖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国庆、中秋节、重阳节等没什么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把握时代,勇挑重担,走在时代的前头,把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为己任,寓民族精神的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使祖国辉煌的历史成为青少年的骄傲,在历史教学中,把新时代英雄模范人物引入课堂,如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2005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人民警察英雄任长霞等,他们是实践民族精神的典范,他们的事迹对学生有很大的感召力,把他们的事迹介绍给学生,使青少年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从而发奋图强,与祖国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其他文献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
期刊
现代社会所谓的“健康”,不禁指躯体、生理健康,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再者,独身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畸形心理;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现象,都会使孩子形成不健康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    一、提高小学生心理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加强直观教学,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不易接受,学习中往往离不开直观感性材料,有时即使有直观材料也抓不住事物的本质,不能把认识
期刊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
期刊
化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不少学生却将它视为一堆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化学理论的结合,对它望而生畏。这与平时教学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缺乏对化学美的揭示不无关系,“真”一旦与美分开,确实变得索然无味。本文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美学思维作一探讨。    一、诱发审美情趣,创造美学思维    化学知识是
期刊
在新课标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设疑置惑,发散思维,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设疑置惑”创造教育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教学中老师合理“设疑置惑”,使学生产生矛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期刊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很多局限性:传统教育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大强调使学生创造出新东西,不去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读书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
期刊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给班主任的作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班主任的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长久以来,我国的幼儿园班主任一般都由班上其中的一位任课老师兼任。实践证明: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一定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它包含着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更是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    一、规划开放自取、丰
期刊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的信息社会及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新形势,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物理教学现代化已成了时代的要求,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担负着改革的重任,直接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运。在新的改革浪潮中,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那么中学物理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认真研读新教材     新大纲采用两类物理课的方式来安排必修和选修的内容,给出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要求。其中,必修物
期刊
一、宏观把握复习内容,按计划进行复习     有人认为数学复习课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而无法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只得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方式,似乎一切数学原则到了这时都无须遵循也无法遵循了,殊不知,为了高效率地完成总复习的繁重任务,更应该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宏观把握复习内容  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求学生应注意集中精力听好专题课,记重点笔记,凡不懂之处应让同学讨论弄清楚,或请教老师。答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