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训练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示范朗读,激发兴趣
  
  小学生喜欢模仿。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常常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老师的一段示范朗读,往往胜过百十句“该读什么语气”之类的枯燥话语。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读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学生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渴望:“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再加上教师、同学及时肯定,学生必然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不仅是课文,久而久之,在读自己的作文时,也会流露出真情实感。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二、感悟语句,加深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讲解都是经常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有人曾这样概括朗读与讲解的关系:“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更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因为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他们是文章的血和肉。因此,抓好词句的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例如《游园不值》一 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要让学生理解“关不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满园又是什么意思,这个词通常是形容什么的,整句话哪点说明“春色满园关不住”?哪句话说明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学生体会了这种感情,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这来。
  
  三、创造机会,展示才华
  
  1、在课堂上,留出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和情境表演的时间。在情境表演中,学生完全地投入,把自己与中文的形象融位一体,感情就自然流露,十分真实。
  2、给学生“思”与“评”的时间,在指点练读词句时,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让其他学生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时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我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朗读能力。
  
  四、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认为自信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我经常在朗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当学生读得好时,我就让他们竖起大拇指夸奖自己:“我读的真棒!”刚开始, 学生还羞答答的,觉得不好意思。几次以后,他们对于这个动作就很自豪了。
   2、范读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听,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在学生第一次说出我哪里读得不够好时,我及时加以鼓励。于是以后学生就认为我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在每次朗读中都信心满满地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你好!”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对感情朗读的兴趣。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加深对朗读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带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
期刊
随着作文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命题作文受到了挑战,为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近年来,我从命题形式入手,在命题作文上作了初步改 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填充式命题,增强命题的灵活性    命题作文的弱点之一是题目统一,限制过死,特别是规定了题材的题目更使学生望题兴叹,你出《第一次烧饭》,而学生又没有烧过饭,这就无从写起,只得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便无真情实感可言。采用填充式
期刊
作为在语文教育第一线工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密切地关注,不停地思索,到底语文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十多年母语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鉴赏能力?也没有提高写作水平?更遑论爱写乐写了。究其根源,剔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得到乐趣,体验不到阅读的快感,当然就不爱读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在阅读
期刊
学生要发展就需要积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积累,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在模仿中积累    低年级学生特别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十分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练积累。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模仿课文自己创编小诗歌。现摘录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你喜欢《四季》这首诗吗?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一直在思考着。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我找到了我以后语文教学中所要寻找的方向
期刊
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课。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渗透审美教育。最优化的语文数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德育、智育、美育的“三位一体”。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实施,使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使我们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
期刊
以尝试训练为主线,全面提高初中生语文素质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面向了全体学生,达到了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初探初中语文教读课的尝试模式    根据尝试理论的精神和教读课文的要求,把教读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八步:即课前预习——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尝试小结。现将八步大致作以介绍:  第一步,课前预习。这是感知课文的开始,也是
期刊
因为语文有着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时常感到语文难学,教师也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停滞不前。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尝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的学习意识,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    一、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1. 读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期刊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