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要发展就需要积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积累,让他们在积累中成长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在模仿中积累
低年级学生特别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十分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练积累。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模仿课文自己创编小诗歌。现摘录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你喜欢《四季》这首诗吗?
生(响亮地):喜欢。
师:我们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遍。
[孩子们很有感情地读,有的还加上动作表演着。]
师:你们想当小诗人吗?
生(向往地):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诗人”。
生(一生怯怯地):怎么当啊?
于是,我作了引导。
生1:老师,我来。(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草芽绿绿,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小诗人第一。
生2:桃花粉红,他对人们说:“我是春天。”
师:小诗人第二。
生3:黄叶飘飘,他对小朋友们说:“我是秋天。”
师:小诗人第三。
[这时,课堂上举起了如林的小手。]
师:看来,我们班要成为小诗人班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编一首新的《四季》诗。比一比,看哪组合作得最认真、编得最好。行吗?
[我随即投影]:瞧,我是小诗人!
四季
他对说:他对说:
“我是春天。”“我是秋天。”
他对说:他对说:
“我就是夏天。”“我就是冬天。”
[孩子们的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很投入地当起他们的小诗人来,有的还边说边手舞足蹈的。]
过了好一会儿,大多数孩子得意洋洋地坐回了座位,我见合作交流得差不多了,就组织全班交流共享。一首首象模象样的新《四季》诗,从孩子们富有灵性的小嘴里清泉般地流淌出来。
又如:学了《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1: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
学生2;春雨是彩色的。你们瞧,春雨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颜六色的春天。
说得多好呀!学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觉积累并内化了精辟、优美的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生活中积累
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我们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语言。如:有一次早读课,我说了句“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快嘴”小詹同学亮开了她的嗓门:“老师,您刚才说什么?”我重复了一遍,孩子们很快记住了。我举例作了解释,随即问道:“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吗?”有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我就让他们回家多向大人学习,多留心听大人的交谈,那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语言。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去做了,果然得到了不少收获,带回了不少谚语、歇后语等,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水中月镜中花;口气吹板壁;铳也打不动等等。也许学生对这些话一知半解,也许他们根本不理解,其实这都无伤大雅。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记忆力强的黄金时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原始积累,扩大和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帮助他们建立“信息库”。
三、在活动中积累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积累,在活动中成长,会让我们得到丰厚的回报。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风”活动。我先示范说在哪儿找到了风:风在哪儿?找到了,找到了,风在旗杆上。你瞧,国旗笑红了脸。然后,让学生模仿汇报自己在哪儿找到了风,最后写下来。学生写得挺有味道的。
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我们和太阳游戏”活动后,让学生说说“影子娃娃怎么样”,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可爱极了!如谢莹小朋友如是说:“影子娃娃真淘气。我转圈他也转圈,我踢腿他也踢腿,我摔了一跤他也摔了一跤,我干什么他也学我干什么,真是个调皮的娃娃。”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写和课堂所学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所谓“世界是学生的课本”,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和“学会的方法”走进书籍、走进历史、走进科学、走进自然。引导学生“读万卷书”,鼓励学生“行万里路”。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引导他们学会读课外书。在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一年级小朋友读起课外书来也是有模有样,津津有味的。
语文学习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我们教师要做好掌舵人,从一年级开始就引领学生走进积累。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切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必将在不断的积累中茁壮成长,振翅高飞。
一、在模仿中积累
低年级学生特别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十分注意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练积累。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模仿课文自己创编小诗歌。现摘录一个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你喜欢《四季》这首诗吗?
生(响亮地):喜欢。
师:我们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遍。
[孩子们很有感情地读,有的还加上动作表演着。]
师:你们想当小诗人吗?
生(向往地):想!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诗人”。
生(一生怯怯地):怎么当啊?
于是,我作了引导。
生1:老师,我来。(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草芽绿绿,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小诗人第一。
生2:桃花粉红,他对人们说:“我是春天。”
师:小诗人第二。
生3:黄叶飘飘,他对小朋友们说:“我是秋天。”
师:小诗人第三。
[这时,课堂上举起了如林的小手。]
师:看来,我们班要成为小诗人班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编一首新的《四季》诗。比一比,看哪组合作得最认真、编得最好。行吗?
[我随即投影]:瞧,我是小诗人!
四季
他对说:他对说:
“我是春天。”“我是秋天。”
他对说:他对说:
“我就是夏天。”“我就是冬天。”
[孩子们的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很投入地当起他们的小诗人来,有的还边说边手舞足蹈的。]
过了好一会儿,大多数孩子得意洋洋地坐回了座位,我见合作交流得差不多了,就组织全班交流共享。一首首象模象样的新《四季》诗,从孩子们富有灵性的小嘴里清泉般地流淌出来。
又如:学了《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1: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
学生2;春雨是彩色的。你们瞧,春雨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颜六色的春天。
说得多好呀!学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觉积累并内化了精辟、优美的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生活中积累
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我们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语言。如:有一次早读课,我说了句“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快嘴”小詹同学亮开了她的嗓门:“老师,您刚才说什么?”我重复了一遍,孩子们很快记住了。我举例作了解释,随即问道:“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吗?”有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我就让他们回家多向大人学习,多留心听大人的交谈,那里面有许多有趣的语言。有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去做了,果然得到了不少收获,带回了不少谚语、歇后语等,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水中月镜中花;口气吹板壁;铳也打不动等等。也许学生对这些话一知半解,也许他们根本不理解,其实这都无伤大雅。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记忆力强的黄金时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原始积累,扩大和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帮助他们建立“信息库”。
三、在活动中积累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积累,在活动中成长,会让我们得到丰厚的回报。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风”活动。我先示范说在哪儿找到了风:风在哪儿?找到了,找到了,风在旗杆上。你瞧,国旗笑红了脸。然后,让学生模仿汇报自己在哪儿找到了风,最后写下来。学生写得挺有味道的。
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我们和太阳游戏”活动后,让学生说说“影子娃娃怎么样”,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可爱极了!如谢莹小朋友如是说:“影子娃娃真淘气。我转圈他也转圈,我踢腿他也踢腿,我摔了一跤他也摔了一跤,我干什么他也学我干什么,真是个调皮的娃娃。”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写和课堂所学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所谓“世界是学生的课本”,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和“学会的方法”走进书籍、走进历史、走进科学、走进自然。引导学生“读万卷书”,鼓励学生“行万里路”。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引导他们学会读课外书。在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一年级小朋友读起课外书来也是有模有样,津津有味的。
语文学习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我们教师要做好掌舵人,从一年级开始就引领学生走进积累。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切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必将在不断的积累中茁壮成长,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