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在语文教育第一线工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密切地关注,不停地思索,到底语文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十多年母语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鉴赏能力?也没有提高写作水平?更遑论爱写乐写了。究其根源,剔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得到乐趣,体验不到阅读的快感,当然就不爱读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大力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吟咏诵读,养成良好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语言文字。”由此可知,一个有良好语感的阅读者不但能透过文字去感受作品的表层含意,而且还能从表层含意里体味出作品的内蕴,力透纸背地感悟作品,与作者心灵互通。这种功力的培养恰恰需要充分的想象,需要带着想象的翅膀去吟咏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已是被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一条学习语文的重要而有效经验。读的方法很多,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领读、跟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伴随想象的翼翅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我要求同学们轻合双眼,口吐珠玑的同时想象着幽静深夜,清辉铺泻,花儿晶莹圣洁,叶子银白如洗,荷塘弥漫着轻柔而朦胧的神秘,我们的朱自清先生立于月下,遗世独立,寂然凝思。像这样,在想象中吟咏,自然抑扬顿挫,披文得意;在吟咏中想象,当然也满口馨香,神思通畅。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伴随想象活动,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更难得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大量阅读,积累丰富词汇
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想象活动除了直观的形象之外,还要凭借语言进行构思和表达。信手拈来的词汇,随心所欲的表达,可以令想象更具体,生动而丰富。故此,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内文章之余,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量,以阅读拓展视野,充实语言仓库。
弗•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有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可知,语文学习是一个大熔炉,唯有博览群书才能融汇贯通,为我所用。然而,现今社会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书籍,当然也包括网上的网络文学。层出不穷的读物不但混淆了学生的视线,也令他们手足无措。据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知道读什么才好,不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和自己需要的。这样就要求语文老师独具慧眼,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和积累。教学实践中,我不主张学生看长篇巨著,因为他们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有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时间实际,我建议他们多阅读名家抒写性灵的精美散文,阅读深刻、犀利反映社会百态的短篇小说,多读多背唐诗宋词里的名章华句,还要求各人自备一个“集萃本”,专门记录搜集到的名人名言,精妙词句。阅读这些“美文”,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自然丰富起来,想象力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创新,不拘一格,各抒己见
现代教师应树立“人人皆是创造之人”的观念,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征,但有部分人认为它是写作的专利。其实不然,假如在阅读中能运用得当,驰骋丰富合理的想象,更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发展创新思维。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本不必强调学生对同一文字想象出相同的情景,对作品中被省略的故事设想一个相同的情节,对作者隐去的人物命运预测一个相同的结局。相反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比如《雷雨》,周朴园对侍萍的到底有几分真实?侍萍对周朴园又有几多仇恨?教学中本人要求学生从剧本透露的珠丝马迹去想象他们年轻时的恩爱欢娱,设想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赶走侍萍的复杂心绪,揣摩侍萍走投无路、投河自尽的哀绝心情以及当时驱赶、投河的情景,一系列的想象训练,学生们都能大胆假设,踊跃发言,各自精彩,无一雷同,达到了既锻炼想象思维,又加深对剧本内涵的认识,也提高了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情趣高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阅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高雅情趣,它不仅能增长知识,还可以令春风得意者冷静清醒,让屡遭失败者意志坚定,给年少者练达,予年老者超旷。凡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无不体会阅读之乐,深得阅读之趣。与此同时,他们又会更敏锐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纯美的注视关爱一切自然之美,以博大的胸怀去感悟人生百态,明是非,辨真伪,分正邪,也只有达到这点,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丢开这一环节,在教会学生善读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善思,要他们通过文本阅读外延至现实生活,由文字想象的世界迁移到真实可感的社会、人生。阅读能够指导生活,而真实多姿的社会,丰富缤纷的人生更可以为阅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为阅读过程中想象能力的萌发厚植沃土。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只要在阅读时仔细品味,思骛八极,心游万仞,定能乐在其中,而这种“接千载,通万里”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吟咏诵读,养成良好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语言文字。”由此可知,一个有良好语感的阅读者不但能透过文字去感受作品的表层含意,而且还能从表层含意里体味出作品的内蕴,力透纸背地感悟作品,与作者心灵互通。这种功力的培养恰恰需要充分的想象,需要带着想象的翅膀去吟咏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已是被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一条学习语文的重要而有效经验。读的方法很多,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领读、跟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伴随想象的翼翅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我要求同学们轻合双眼,口吐珠玑的同时想象着幽静深夜,清辉铺泻,花儿晶莹圣洁,叶子银白如洗,荷塘弥漫着轻柔而朦胧的神秘,我们的朱自清先生立于月下,遗世独立,寂然凝思。像这样,在想象中吟咏,自然抑扬顿挫,披文得意;在吟咏中想象,当然也满口馨香,神思通畅。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伴随想象活动,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更难得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大量阅读,积累丰富词汇
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想象活动除了直观的形象之外,还要凭借语言进行构思和表达。信手拈来的词汇,随心所欲的表达,可以令想象更具体,生动而丰富。故此,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内文章之余,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量,以阅读拓展视野,充实语言仓库。
弗•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有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可知,语文学习是一个大熔炉,唯有博览群书才能融汇贯通,为我所用。然而,现今社会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书籍,当然也包括网上的网络文学。层出不穷的读物不但混淆了学生的视线,也令他们手足无措。据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知道读什么才好,不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和自己需要的。这样就要求语文老师独具慧眼,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和积累。教学实践中,我不主张学生看长篇巨著,因为他们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有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时间实际,我建议他们多阅读名家抒写性灵的精美散文,阅读深刻、犀利反映社会百态的短篇小说,多读多背唐诗宋词里的名章华句,还要求各人自备一个“集萃本”,专门记录搜集到的名人名言,精妙词句。阅读这些“美文”,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自然丰富起来,想象力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创新,不拘一格,各抒己见
现代教师应树立“人人皆是创造之人”的观念,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征,但有部分人认为它是写作的专利。其实不然,假如在阅读中能运用得当,驰骋丰富合理的想象,更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发展创新思维。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本不必强调学生对同一文字想象出相同的情景,对作品中被省略的故事设想一个相同的情节,对作者隐去的人物命运预测一个相同的结局。相反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比如《雷雨》,周朴园对侍萍的到底有几分真实?侍萍对周朴园又有几多仇恨?教学中本人要求学生从剧本透露的珠丝马迹去想象他们年轻时的恩爱欢娱,设想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赶走侍萍的复杂心绪,揣摩侍萍走投无路、投河自尽的哀绝心情以及当时驱赶、投河的情景,一系列的想象训练,学生们都能大胆假设,踊跃发言,各自精彩,无一雷同,达到了既锻炼想象思维,又加深对剧本内涵的认识,也提高了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情趣高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阅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高雅情趣,它不仅能增长知识,还可以令春风得意者冷静清醒,让屡遭失败者意志坚定,给年少者练达,予年老者超旷。凡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无不体会阅读之乐,深得阅读之趣。与此同时,他们又会更敏锐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纯美的注视关爱一切自然之美,以博大的胸怀去感悟人生百态,明是非,辨真伪,分正邪,也只有达到这点,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丢开这一环节,在教会学生善读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善思,要他们通过文本阅读外延至现实生活,由文字想象的世界迁移到真实可感的社会、人生。阅读能够指导生活,而真实多姿的社会,丰富缤纷的人生更可以为阅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为阅读过程中想象能力的萌发厚植沃土。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只要在阅读时仔细品味,思骛八极,心游万仞,定能乐在其中,而这种“接千载,通万里”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