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在语文教育第一线工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密切地关注,不停地思索,到底语文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十多年母语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鉴赏能力?也没有提高写作水平?更遑论爱写乐写了。究其根源,剔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得到乐趣,体验不到阅读的快感,当然就不爱读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大力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吟咏诵读,养成良好语感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渐能驾驭语言文字。”由此可知,一个有良好语感的阅读者不但能透过文字去感受作品的表层含意,而且还能从表层含意里体味出作品的内蕴,力透纸背地感悟作品,与作者心灵互通。这种功力的培养恰恰需要充分的想象,需要带着想象的翅膀去吟咏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已是被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践的一条学习语文的重要而有效经验。读的方法很多,齐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领读、跟读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伴随想象的翼翅有节奏有感情地吟咏,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例如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我要求同学们轻合双眼,口吐珠玑的同时想象着幽静深夜,清辉铺泻,花儿晶莹圣洁,叶子银白如洗,荷塘弥漫着轻柔而朦胧的神秘,我们的朱自清先生立于月下,遗世独立,寂然凝思。像这样,在想象中吟咏,自然抑扬顿挫,披文得意;在吟咏中想象,当然也满口馨香,神思通畅。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吟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伴随想象活动,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美读”的要领,灵活运用语调的轻重缓急来展现作品,更难得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大量阅读,积累丰富词汇
  
  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想象活动除了直观的形象之外,还要凭借语言进行构思和表达。信手拈来的词汇,随心所欲的表达,可以令想象更具体,生动而丰富。故此,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内文章之余,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量,以阅读拓展视野,充实语言仓库。
  弗•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有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可知,语文学习是一个大熔炉,唯有博览群书才能融汇贯通,为我所用。然而,现今社会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书籍,当然也包括网上的网络文学。层出不穷的读物不但混淆了学生的视线,也令他们手足无措。据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知道读什么才好,不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和自己需要的。这样就要求语文老师独具慧眼,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和积累。教学实践中,我不主张学生看长篇巨著,因为他们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有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阅读心理和时间实际,我建议他们多阅读名家抒写性灵的精美散文,阅读深刻、犀利反映社会百态的短篇小说,多读多背唐诗宋词里的名章华句,还要求各人自备一个“集萃本”,专门记录搜集到的名人名言,精妙词句。阅读这些“美文”,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学生的语言自然丰富起来,想象力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创新,不拘一格,各抒己见
  
  现代教师应树立“人人皆是创造之人”的观念,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的内涵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想象,正是创新思维的最佳表征,但有部分人认为它是写作的专利。其实不然,假如在阅读中能运用得当,驰骋丰富合理的想象,更可以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入,发展创新思维。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根本不必强调学生对同一文字想象出相同的情景,对作品中被省略的故事设想一个相同的情节,对作者隐去的人物命运预测一个相同的结局。相反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比如《雷雨》,周朴园对侍萍的到底有几分真实?侍萍对周朴园又有几多仇恨?教学中本人要求学生从剧本透露的珠丝马迹去想象他们年轻时的恩爱欢娱,设想周朴园在大年三十晚赶走侍萍的复杂心绪,揣摩侍萍走投无路、投河自尽的哀绝心情以及当时驱赶、投河的情景,一系列的想象训练,学生们都能大胆假设,踊跃发言,各自精彩,无一雷同,达到了既锻炼想象思维,又加深对剧本内涵的认识,也提高了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情趣高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阅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高雅情趣,它不仅能增长知识,还可以令春风得意者冷静清醒,让屡遭失败者意志坚定,给年少者练达,予年老者超旷。凡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无不体会阅读之乐,深得阅读之趣。与此同时,他们又会更敏锐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纯美的注视关爱一切自然之美,以博大的胸怀去感悟人生百态,明是非,辨真伪,分正邪,也只有达到这点,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丢开这一环节,在教会学生善读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善思,要他们通过文本阅读外延至现实生活,由文字想象的世界迁移到真实可感的社会、人生。阅读能够指导生活,而真实多姿的社会,丰富缤纷的人生更可以为阅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为阅读过程中想象能力的萌发厚植沃土。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只要在阅读时仔细品味,思骛八极,心游万仞,定能乐在其中,而这种“接千载,通万里”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让语文课乘着情境的翅膀飞翔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的陶冶之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
期刊
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
期刊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
期刊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渴望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清新 、活泼的小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习负担重、阅读量小、积累欠缺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语言的“质量”似乎并不是足斤足两。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所适从
期刊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必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学出路问题是致力于课改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应该深思的。  也许有人说:高考考什么,高三老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高三老师就怎样教;一言以蔽之:备考,应试,抓分数。是的,笔者以前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这样做过,而且看看当前周边的包括外县市的高三老师的做法,翻翻手头有关高三教学研究的各种资料,便会很容易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我们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要注重学生在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的“学得”,也要注重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中的“习得”。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天地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呼应与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
期刊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有对学生审美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的传授大家研究得比较多,但是任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期刊
中年级同学,刚刚由看图写话转入到写片断的练习,大多数同学都感到作文难写,而中年级又是个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于以下五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提倡先说后写,适当创设一些提问    “说”和“写”是表达的两种方式。“说”是口头语言,“写”是书面语言,书面“写”是以口头“说”作基础的,“说”可以起到组织语言的作用,有
期刊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
期刊
随着作文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命题作文受到了挑战,为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近年来,我从命题形式入手,在命题作文上作了初步改 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填充式命题,增强命题的灵活性    命题作文的弱点之一是题目统一,限制过死,特别是规定了题材的题目更使学生望题兴叹,你出《第一次烧饭》,而学生又没有烧过饭,这就无从写起,只得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便无真情实感可言。采用填充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