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专业的努力方向是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今后发展有极大影响。我们对于目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将国内外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为今后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找到新的方向与突破。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1引言
英语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但近年来,英语专业就业率逐渐下滑,已成为英语专业就业前景的瓶颈期。尽管近年来,对于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从未间断,但取得的进展并未很好地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因此,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的结构设置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与他们今后所在岗位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2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口语、听力、写作等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二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这类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有关的课程;三是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例如外交、经贸、法律等。通过大纲可见,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英语作为一种人们日常交流,工作中所使用的语言,其实用性应是更加重要的。我们针对现阶段,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用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首先是关于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英语本科时期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二是高年级阶段,主要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在这一阶段中设置有很多关于理论知识的课程,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等。这类课程内容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侧重于对于理论的记忆以及理解,而非对语言本身的实践。我们就此问题采访了几位英语专业出身且现在工作与英语相关的前辈,他们无一不提到关于这类课程学习。根据他们的经验,相较于口语来讲,这类理论性非常強的课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工作中并没有很强的实用性。
除了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性,我们还必须关注到其实用性及实践性。如今,英语系的课程中,像外贸函电,英语商务谈判这类实用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比较少,英语专业可以选择的实用类选修课程不够丰富,课程缺乏实践性、过于偏重理论,这些都是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几位前辈都强调了英语语言实践与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故无论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就业或是考研,对方所考察的都不只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
同时,我们所采访的几位前辈还指出英语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的精度与深度问题。这一阶段内的课程过于繁杂,囊括了与英语有关的方方面面,各类知识虽然都有涉猎,但却不能让学生们学细、学精。这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今英语专业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性,而缺少相对应的实践以及实用。或许在今后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减少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英语社团活动,英语辩论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英语的窍门,锻炼自己的口语以及其他实用英语技能;同时也可以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英语志愿者,也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生活中,以此来真正掌握实用的英语技能。
3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设置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为全国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设置的标准参照性教学检查类考试,旨在检测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测试范围涉及听、读、写技能以及语法、词汇知识。
而TEM4和TEM8与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精读、初级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英、笔译、高级英语听力等课程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
3.1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在TEM4中,听力占总分比重为30%,主要题型为听写(10%)和听力理解(2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82.6%认为当前初级英语听力课中的听力练习与技巧对于提高考试听力部分有本质性帮助,而15.8%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没感觉,还有1.6%的同学表示当前听力课对专四考试听力提高并没有作用。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语言知识部分占比10%,主要涉及6000词汇、短语、基本语法和句法。而36.5%的在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认为精读课中词汇学习、语法学习对提高语言知识部分成绩作用明显,剩余63.5%的调查对象认为精读课对于提高这一板块成绩没有本质作用或没有作用,此部分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刷题,或其他形式的学习。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共占45%,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语篇思维模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当前课文学习着重分析句子、段落之间以及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对于其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没有过多涉及。
写作部分所涉及的结构以及关键句型在当前的精读课、写作课中均有涉及,但79.6%的在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表示不赞成当前课程以应试作文为导向,并期望此部分考试内容能够有所创新,不再仅限于过去的考察形式,而更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2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听力占比25%,调查问卷显示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平日听力训练中对逻辑的分析以及记笔记方法对于提高此部分成绩有显著作用。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比45%。专八考试阅读部分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评和书评;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等。”高级英语篇幅以及难度较考试文章及精读1~4册有较大幅度提升,且重点由单词、句子成分、篇章结构转移为篇章欣赏和举一反三能力的训练,对于整体素质及阅读能力提升有一定作用。 翻译占比15%,当前高级英语课程和翻译课程较注重培养双语转换能力,且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的翻译训练,平日要求要比考试大纲要求要更高,因此翻译项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并不是失分项。
语言知识的10%和写作的20%在专八考试中难度较专四明显提高,58.4%的大三大四英语专业同学认为对于这两部分,平日的积累比课上学习更重要。
尽管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考试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但我们也要改变“唯证独尊”的心态。毕竟证书只代表过去的成绩,而未来会如何,要靠实力说话。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的任务更应放在扎实基本功上,基本功扎实了,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自然得心应手、水到渠成,英语也可以信手拈来,应用自如。
4中外教对英语专业教学的作用
十多年前,只有少数的学校里才配备外教,他们经过了教育部门安排,或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中国;但如今,在各个高校外教都随处可见。他们不仅教授学生们的口语课程,还当起了写作课、视听说课、泛读等课程的老师。就对英语专业学生们调查反映,中教和外教在授课方式、课堂氛围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点,也各有优劣。
首先,中外教对学生的标准是从不同层面出发的。中教的参照标准是教学内容和大纲,比较应试化,主要从学生们所处的语言水平阶段出发;而外教的参照标准是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强调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认知度。
由此,中外教在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教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倾听和记录课堂内容的状态下;而在外教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外教会给与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讨论,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外教更多的是发挥一种引导的作用。例如写作课程,中国教师会从“专四”的作文阅卷水准出发,总结出一些写作技巧和常用句型,对于语法要求性较高,着重于讲解如何写出一篇考试中的高分作文;而外教教授的写作课程则侧重训练交际的流利性以及语言传达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比较来看,中教大多教授学生一些“干货”,便于学生积累一些类似单词的使用方法或是作文的写作技方法等等此类的应试性技巧,相对刻板;外教的课堂对于应试并虽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外教的口语表达会比中教老师地道很多,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区别,长期坚持下来会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上得以提高。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提高,但也不可只追求流利度而忽视了准确性,也不可聚焦于语言准确性而忽略了流利度,而必须从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出发,使学生在中、外教的课堂上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中、外教的课堂氛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除去必要时刻老师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以外,中教课堂多数时间是严肃的;相比较而言,外教的课堂就更加轻松愉快了,老师和学生处于一种畅所欲言的“聊天”模式,学生们表示这样的氛围可以使他们感觉方松,从而敢于在课堂上发声,课堂的融入率和参与性也会更高。
关于课下作业,中国教师多会布置一些需要动笔写的任务,从而确保学生已经牢记掌握了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且会在语法以及语言表达上做大量批注和修改;而外教多布置一些阅读或是思考的内容,还会添加实践性作业,例如微电影制作,语音录制等,对于作业,更多关注思想,不会过多批改语法上的问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教外教都各有优劣,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外教授课的关键在于课程分配问题。类似写作、语法、语言学此类专业性研究性较强的课程建议由在这方面有教学经验和研究背景的中教老师教授,以确保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而类似英语口语、视听说等课程则适合由外教教授,外国教师的发音更加地道和思维也更加发散使,学生们在放松的同时也能锻炼口语和思辨能力。
5中外課程模式对比
通过采访各位步入社会的前辈,听他们回忆大学时代课程体验以及大学时代的出国留学、交换的经历,也通过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外教课堂比较的调查,故发现国内外的课堂模式及理念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甚至差异甚大,截然不同。国外的课堂模式,对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善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综合各位被采访者的回答内容,我们发现,国内外课程在氛围比较上,国外更为活泼、随意一些,国内相对严肃、且纪律性较强。在课程内容上,国外课程实践性较强,互动环节多,教师是作为引导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国内课程模式理论性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收者。造成国内外课堂模式差异之大的原因有很多,由于社会背景、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经济发展状况等不同,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课程模式和上课方式的差异也大不相同。
教学模式是基于某种教学理念,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用考试来考核,以考试成绩作为最后的衡量标准。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容易形成为成绩而学习的方式,重视考试内容而忽视其他重要的知识。且此种模式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无法进行高效的自学,因此易使课堂内容价值减半。而国外课堂模式,自我学习占较大比例,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查阅资料、书籍等,完成合作任务,论文写作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大,主动性强,在自己查阅资料,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在了解国外课堂模式后,我们对于国内课堂模式的改善,建议以参与式教学模式为方向进行主导,这种“引导—探究”的模式,特别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老师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只起引导、启发和辅助的作用。这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功能目标与基本结构等很多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而在英语专业课程中,我们以英语专业课程为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如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每一单元的学习,按照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查阅资料,以主题写作,课前演讲、presentation的形式,变被动为主动,而非沿用传统的由教师讲解所有内容的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如英美文学,可以引导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体味文学原味,或组织学生排演戏剧,身临其境。除此之外,“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教学模式应朝着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由此,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将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收获。
6结束语
通过此次对采访和调查,我们对现今高校英语课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它课程设置,从内容、模式、细节等方面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发现其弊病和长处,结合长辈经验,改善短处,发扬长处,将其短板给予了一定的修改建议。希望今后英专课程会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求职,步入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延丽霞.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与专业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提升[J].2015.
[2]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赵婉婷,张雪松.国内外项目教学研究及相关教学分析[J].2014.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1引言
英语专业是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但近年来,英语专业就业率逐渐下滑,已成为英语专业就业前景的瓶颈期。尽管近年来,对于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从未间断,但取得的进展并未很好地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因此,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的结构设置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与他们今后所在岗位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2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口语、听力、写作等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二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学、英语文体学这类与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有关的课程;三是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例如外交、经贸、法律等。通过大纲可见,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英语作为一种人们日常交流,工作中所使用的语言,其实用性应是更加重要的。我们针对现阶段,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用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首先是关于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英语本科时期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二是高年级阶段,主要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而目前在这一阶段中设置有很多关于理论知识的课程,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等。这类课程内容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侧重于对于理论的记忆以及理解,而非对语言本身的实践。我们就此问题采访了几位英语专业出身且现在工作与英语相关的前辈,他们无一不提到关于这类课程学习。根据他们的经验,相较于口语来讲,这类理论性非常強的课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工作中并没有很强的实用性。
除了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性,我们还必须关注到其实用性及实践性。如今,英语系的课程中,像外贸函电,英语商务谈判这类实用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比较少,英语专业可以选择的实用类选修课程不够丰富,课程缺乏实践性、过于偏重理论,这些都是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几位前辈都强调了英语语言实践与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故无论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就业或是考研,对方所考察的都不只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
同时,我们所采访的几位前辈还指出英语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的精度与深度问题。这一阶段内的课程过于繁杂,囊括了与英语有关的方方面面,各类知识虽然都有涉猎,但却不能让学生们学细、学精。这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是十分不利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今英语专业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性,而缺少相对应的实践以及实用。或许在今后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减少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英语社团活动,英语辩论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英语的窍门,锻炼自己的口语以及其他实用英语技能;同时也可以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另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例如英语志愿者,也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生活中,以此来真正掌握实用的英语技能。
3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设置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为全国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设置的标准参照性教学检查类考试,旨在检测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测试范围涉及听、读、写技能以及语法、词汇知识。
而TEM4和TEM8与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精读、初级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英、笔译、高级英语听力等课程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
3.1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在TEM4中,听力占总分比重为30%,主要题型为听写(10%)和听力理解(20%),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82.6%认为当前初级英语听力课中的听力练习与技巧对于提高考试听力部分有本质性帮助,而15.8%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没感觉,还有1.6%的同学表示当前听力课对专四考试听力提高并没有作用。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语言知识部分占比10%,主要涉及6000词汇、短语、基本语法和句法。而36.5%的在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认为精读课中词汇学习、语法学习对提高语言知识部分成绩作用明显,剩余63.5%的调查对象认为精读课对于提高这一板块成绩没有本质作用或没有作用,此部分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刷题,或其他形式的学习。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共占45%,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载体,培养学生语篇思维模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当前课文学习着重分析句子、段落之间以及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对于其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没有过多涉及。
写作部分所涉及的结构以及关键句型在当前的精读课、写作课中均有涉及,但79.6%的在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表示不赞成当前课程以应试作文为导向,并期望此部分考试内容能够有所创新,不再仅限于过去的考察形式,而更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2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听力占比25%,调查问卷显示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英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平日听力训练中对逻辑的分析以及记笔记方法对于提高此部分成绩有显著作用。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比45%。专八考试阅读部分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评和书评;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等。”高级英语篇幅以及难度较考试文章及精读1~4册有较大幅度提升,且重点由单词、句子成分、篇章结构转移为篇章欣赏和举一反三能力的训练,对于整体素质及阅读能力提升有一定作用。 翻译占比15%,当前高级英语课程和翻译课程较注重培养双语转换能力,且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的翻译训练,平日要求要比考试大纲要求要更高,因此翻译项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并不是失分项。
语言知识的10%和写作的20%在专八考试中难度较专四明显提高,58.4%的大三大四英语专业同学认为对于这两部分,平日的积累比课上学习更重要。
尽管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考试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但我们也要改变“唯证独尊”的心态。毕竟证书只代表过去的成绩,而未来会如何,要靠实力说话。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的任务更应放在扎实基本功上,基本功扎实了,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自然得心应手、水到渠成,英语也可以信手拈来,应用自如。
4中外教对英语专业教学的作用
十多年前,只有少数的学校里才配备外教,他们经过了教育部门安排,或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中国;但如今,在各个高校外教都随处可见。他们不仅教授学生们的口语课程,还当起了写作课、视听说课、泛读等课程的老师。就对英语专业学生们调查反映,中教和外教在授课方式、课堂氛围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点,也各有优劣。
首先,中外教对学生的标准是从不同层面出发的。中教的参照标准是教学内容和大纲,比较应试化,主要从学生们所处的语言水平阶段出发;而外教的参照标准是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强调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认知度。
由此,中外教在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教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倾听和记录课堂内容的状态下;而在外教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外教会给与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讨论,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外教更多的是发挥一种引导的作用。例如写作课程,中国教师会从“专四”的作文阅卷水准出发,总结出一些写作技巧和常用句型,对于语法要求性较高,着重于讲解如何写出一篇考试中的高分作文;而外教教授的写作课程则侧重训练交际的流利性以及语言传达的准确性,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比较来看,中教大多教授学生一些“干货”,便于学生积累一些类似单词的使用方法或是作文的写作技方法等等此类的应试性技巧,相对刻板;外教的课堂对于应试并虽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是外教的口语表达会比中教老师地道很多,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区别,长期坚持下来会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上得以提高。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提高,但也不可只追求流利度而忽视了准确性,也不可聚焦于语言准确性而忽略了流利度,而必须从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出发,使学生在中、外教的课堂上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中、外教的课堂氛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除去必要时刻老师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以外,中教课堂多数时间是严肃的;相比较而言,外教的课堂就更加轻松愉快了,老师和学生处于一种畅所欲言的“聊天”模式,学生们表示这样的氛围可以使他们感觉方松,从而敢于在课堂上发声,课堂的融入率和参与性也会更高。
关于课下作业,中国教师多会布置一些需要动笔写的任务,从而确保学生已经牢记掌握了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且会在语法以及语言表达上做大量批注和修改;而外教多布置一些阅读或是思考的内容,还会添加实践性作业,例如微电影制作,语音录制等,对于作业,更多关注思想,不会过多批改语法上的问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教外教都各有优劣,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外教授课的关键在于课程分配问题。类似写作、语法、语言学此类专业性研究性较强的课程建议由在这方面有教学经验和研究背景的中教老师教授,以确保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而类似英语口语、视听说等课程则适合由外教教授,外国教师的发音更加地道和思维也更加发散使,学生们在放松的同时也能锻炼口语和思辨能力。
5中外課程模式对比
通过采访各位步入社会的前辈,听他们回忆大学时代课程体验以及大学时代的出国留学、交换的经历,也通过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外教课堂比较的调查,故发现国内外的课堂模式及理念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甚至差异甚大,截然不同。国外的课堂模式,对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善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综合各位被采访者的回答内容,我们发现,国内外课程在氛围比较上,国外更为活泼、随意一些,国内相对严肃、且纪律性较强。在课程内容上,国外课程实践性较强,互动环节多,教师是作为引导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国内课程模式理论性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收者。造成国内外课堂模式差异之大的原因有很多,由于社会背景、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经济发展状况等不同,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课程模式和上课方式的差异也大不相同。
教学模式是基于某种教学理念,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用考试来考核,以考试成绩作为最后的衡量标准。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容易形成为成绩而学习的方式,重视考试内容而忽视其他重要的知识。且此种模式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无法进行高效的自学,因此易使课堂内容价值减半。而国外课堂模式,自我学习占较大比例,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查阅资料、书籍等,完成合作任务,论文写作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大,主动性强,在自己查阅资料,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在了解国外课堂模式后,我们对于国内课堂模式的改善,建议以参与式教学模式为方向进行主导,这种“引导—探究”的模式,特别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老师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只起引导、启发和辅助的作用。这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功能目标与基本结构等很多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而在英语专业课程中,我们以英语专业课程为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如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每一单元的学习,按照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查阅资料,以主题写作,课前演讲、presentation的形式,变被动为主动,而非沿用传统的由教师讲解所有内容的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如英美文学,可以引导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体味文学原味,或组织学生排演戏剧,身临其境。除此之外,“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教学模式应朝着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由此,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将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收获。
6结束语
通过此次对采访和调查,我们对现今高校英语课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它课程设置,从内容、模式、细节等方面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发现其弊病和长处,结合长辈经验,改善短处,发扬长处,将其短板给予了一定的修改建议。希望今后英专课程会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求职,步入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延丽霞.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与专业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提升[J].2015.
[2]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赵婉婷,张雪松.国内外项目教学研究及相关教学分析[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