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物 学案导学 六化设计
现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如何设计学案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学案设计的生活化
学案设计的生活化,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联系生活世界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可以在导入阶段联系,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可以在课堂临近结束时联系,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可以在传授新知时联系,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的“敲门砖”;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用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一句话,用在当用时,行在当行处。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几年了,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就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二、学案设计的实验化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注重知识而忽视智能、忽视实践、忽视创造的偏向。实际上智能、实践、创造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特别是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科学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例如:结合“观察长骨的构造”这一学生实验,在学生掌握了长骨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实验内容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当骨膜严重受损时容易出现骨坏死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鸟的一根前肢骨从骨膜中剥去,保持内膜完整,过一段时间,被剥去的前肢骨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一实验证明了什么?自行车架的构造与人体长骨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接着,向学生介绍医学上运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断肢再植技术以及科学家试图通过下肢骨的人工骨折来增加人体高度所作的实验等方面的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三、学案设计的艺术化
如果把一堂生物课比作一场戏,教师就是编剧、导演兼演员。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编好剧本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好开头、结尾与中间过程等三个环节。有人曾比喻它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应像凤头那样美丽动人,基本教学过程应像猪肚那样丰硕肥大,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比。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美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运用简笔画,几棵水稻、一只昆虫、一只小鸟、一只老鹰,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尽现一幅农田生态系统图;又如:几棵树、一座山、一汪洋大海,几个小箭头便构成海陆风的形成、水的循环,讲解方便。
四、学案设计的探究化
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便会专心研读,从而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老鼠,设计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它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的呢?”等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人了下一环节。
五、学案设计的思想化
广义的生物学科思想蕴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能充分认识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并自觉激发自己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是能掌握学习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既掌握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分析法、实验分析法、因果推理法等基本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学习,又明确生物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关键性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想的方法是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即指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是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生过程中,不乏假设、论证、结论的推理过程,不乏科学素质要求的体现,不乏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例如:新教材光合作用的发现和过程的知识,从最早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恩吉尔曼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重点)知识。科学知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生过程充满着挫折。知识的发现需要勇于去探索和实践,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深刻性无一不得到很好的凸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实验性学科,除了具备和其他学科的相似之处外,还具备着作为生命科学特有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显然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同时,长期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学习品质。
六、学案设计的图表化
用数字、图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事实、原理等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促进其智力发育。图与图群不仅精美,而且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图与图群中充满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构建难忘的知识体系。所以学案设计的时候,应构建各种图解,用有趣的图片和表格来来丰富学案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可以设计的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图,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概念图;另一类是表示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者是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其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坐标曲线、柱形直方图、流程图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的浓度变化情况。
[关键词]生物 学案导学 六化设计
现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如何设计学案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学案设计的生活化
学案设计的生活化,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联系生活世界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可以在导入阶段联系,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可以在课堂临近结束时联系,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可以在传授新知时联系,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的“敲门砖”;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用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一句话,用在当用时,行在当行处。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几年了,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就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二、学案设计的实验化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注重知识而忽视智能、忽视实践、忽视创造的偏向。实际上智能、实践、创造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特别是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科学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例如:结合“观察长骨的构造”这一学生实验,在学生掌握了长骨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实验内容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当骨膜严重受损时容易出现骨坏死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鸟的一根前肢骨从骨膜中剥去,保持内膜完整,过一段时间,被剥去的前肢骨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一实验证明了什么?自行车架的构造与人体长骨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接着,向学生介绍医学上运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断肢再植技术以及科学家试图通过下肢骨的人工骨折来增加人体高度所作的实验等方面的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三、学案设计的艺术化
如果把一堂生物课比作一场戏,教师就是编剧、导演兼演员。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编好剧本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好开头、结尾与中间过程等三个环节。有人曾比喻它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应像凤头那样美丽动人,基本教学过程应像猪肚那样丰硕肥大,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比。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美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运用简笔画,几棵水稻、一只昆虫、一只小鸟、一只老鹰,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尽现一幅农田生态系统图;又如:几棵树、一座山、一汪洋大海,几个小箭头便构成海陆风的形成、水的循环,讲解方便。
四、学案设计的探究化
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便会专心研读,从而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老鼠,设计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它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的呢?”等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人了下一环节。
五、学案设计的思想化
广义的生物学科思想蕴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能充分认识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并自觉激发自己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是能掌握学习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既掌握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分析法、实验分析法、因果推理法等基本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学习,又明确生物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关键性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想的方法是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即指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是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生过程中,不乏假设、论证、结论的推理过程,不乏科学素质要求的体现,不乏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例如:新教材光合作用的发现和过程的知识,从最早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恩吉尔曼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重点)知识。科学知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生过程充满着挫折。知识的发现需要勇于去探索和实践,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深刻性无一不得到很好的凸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实验性学科,除了具备和其他学科的相似之处外,还具备着作为生命科学特有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显然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同时,长期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学习品质。
六、学案设计的图表化
用数字、图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事实、原理等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促进其智力发育。图与图群不仅精美,而且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图与图群中充满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构建难忘的知识体系。所以学案设计的时候,应构建各种图解,用有趣的图片和表格来来丰富学案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可以设计的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图,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概念图;另一类是表示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者是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其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坐标曲线、柱形直方图、流程图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的浓度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