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E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形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在教育界受到关注。笔者从幼儿为本位的角度出发,实践总结出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若干策略,支持幼儿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问题为导向;深度学习;兴趣需要
  近年来,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在教育界开始受到关注,幼儿园也尝试将其运用于课程实践中。深度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veMarton和RogerSaljo提出学习层次分为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而深层学习又叫做深度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即基于问题的学习,它强调的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教师的教及忽略幼儿的学的现状依然普遍。作为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常常被忽略,幼儿个体的探究兴趣想要得到教师持续支持则难以达成,以至于幼儿经验的获得停留在表浅的层面上,对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不利。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切实以幼儿为本,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如何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支持幼儿在游戏或教育活动中深度探究?笔者经过一线实践,梳理出以下策略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源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发现问题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永远对世界都充满好奇,周围的事物能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在幼儿种种的好奇中,教师如何从中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对幼儿有益的学习呢?教师应通过深度的观察,提取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通过场景创设引发学习的问题。
  1.借助观察发现兴趣
  观察可以让教师从幼儿的身上获取一定的信息量,是教师支持幼儿后续探索的最基本技能。教师想要实现有效的观察,就要满足客观性和目的性两个条件,需带着明确的问题,在不打扰幼儿游戏活动的情况下,采取看听结合的方式观察幼儿。一是观察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情况,重点观察幼儿与之高频发生互动的人、事、物;二是观察幼儿游戏的内容,以及对感兴趣的事持续探究的时间,有否转移游戏内容等;三是观察幼儿的行为,包括幼儿与材料互动的细节、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幼儿的原有经验等。如在户外沙水游戏中,教师观察到小班一幼儿喜欢在沙池里进行垒高游戏,可是砖块每次垒高到第四层则倒下,孩子一直在坚持探索却无法突破。教师敏感地意识到幼儿对垒高游戏的浓厚兴趣,未能发现在沙池中稳固砖块的方法,于是教师引发幼儿围绕砖块垒高开展关键问题进行探究,有效支持幼儿发现问题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2.创设场景引发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引发幼儿产生问题的教学场景,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故构建场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幼儿在具体的情景和此情景下,遇到的问题联结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其转化为个人的新知。有效的场景创设,一是可以把教学与生活进行联结,只有幼儿怀着兴趣才能主动探究问题;二是可利用实际问题设置场景;三是通过幼儿新旧经验的矛盾点创设场景;四是根据活动内容编制故事创设场景。如在小班开展《春天》的主题活动里,教师创设多层次的观察角落,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把自己喜欢的种子、植物等安放其中一同照顾,在种植与照顾过程中,孩子对长出来的胚芽的长短、生长形态等观察入微并兴趣浓厚。教师把握问题关键点,引发幼儿对种子生长的形态进行比较、讨论,进而引发了幼儿对植物的向阳性产生后续的探索活动。
  二、立足幼儿行为分析问题
  幼儿的行为能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行成。幼儿期是个体身体发育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方式与教育模式若有不当,会造成幼儿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对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1.收集信息,读懂思维
  在游戏中,教师时常能观察到幼儿的多样化行为,但是却看不懂这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无法准确分析、解读幼儿的需求,对幼儿后续的学习支持则难以进行。英国学者克莉丝·艾希(ChrisAthey1990)根据皮亚杰的图式概念进行研究,把图式定义为“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经验被同化并逐渐获得协调”,幼儿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图式。如小班幼儿垒高的游戏活动,幼儿对垒高、倒塌、再垒高的动态垂直图式感兴趣,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平衡的经验。因年龄发展水平与经验所处的阶段使得幼儿的思维有所停滞,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支持,提供近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幼儿的思维形式也就能随着机会而更加丰富。
  2.行为分析,唤醒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而非死记硬背。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采取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讨论等方式,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核心问题上,并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验证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
  三、建立呼应关系解决问题
  教育实践纷繁复杂,幼儿的行为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姿态万千,不同的幼儿个体其身心发展水平和成长环境不同,其行为充满了差异和不确定性。从幼儿行为观察和行动指导来看,其应对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呼一应,互动提升
  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敏感并有效兵反复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师幼一个良好的呼应过程,是教师的一种专业能力与智慧的体现。据部分教师表示,当幼儿提出的问题趋向复杂时,教师都纷纷表示无法做出回应。师幼间的呼应关系能促进问题的深入探讨,形成更多具有个性化的策略。这需要教师在活动进程中不断把握问题的关键点,快速从幼儿的表达或行为表现中分析判断,适时采用策略应对。如幼儿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抛给幼儿自行解决,有些是可以调动同伴解决,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施以援手等。不管是哪种方法,幼儿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学习和积累的,教师多与幼儿积极的思维互动,帮助幼儿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习惯,为幼儿今后独立、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支持分享,梳理观点
  分享能帮助发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和体验,促进其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引发聆听者的共鸣,也有助于教师分析、整理、提取幼儿的核心经验,提升幼儿交流水平、专注倾听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抽象概念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分享与讨论的方式,借助口头阐述、思维导图、照片、视频素材等途径引导幼儿进行梳理总结。
  3.材料组合,拓展游戏
  如果幼儿几乎没有接触过他们将要使用的材料,那么他们将要花时间去探索材料的属性和特性,然后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提供相片、视频等,与幼儿展开讨论、分析其所选择材料的属性特点,了解材料使用的适宜性。幼儿处理材料的能力的增加并不是经由指导式的练习,而是通过探索式的游戏。教师还可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如材料数量的增减、对材料属性进行加工、改变材料原有的形态、材料之间的组合方式等。垒高游戏中幼儿的动态垂直图式与高度也有关系,幼儿把更多的砖摞在一起增加层数以达到一定的高度,探究活动中的垒高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层级结构物的高度增加这个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添加木板、纸箱等材料引导幼儿探索,
  拓展幼儿的游戏内容。这个过程使幼儿接触到关于力量和重量、力气与牢稳等问题,有助于他们形成与早期科学探索密切相关的概念。
  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程中,教师只有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做到全面而精准的分析,在有效的觀察、记录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下,才能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适宜的支持策略,助力幼儿持续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2]CaroleSharmanWendyCrossDianaVennis.观察儿童(第三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科学地开展学习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运用,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真正体现“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还“授人以欲”。  【关键词】学习评价;评价工具;研学后教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学者泰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更应该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多下功夫。史料实证是关键的历史核心素养,与其最直接相关的思维品质是批判性思维。基于日常教学,历史教师应该注意: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养成论从史出习惯;鼓励学生搜集史料,教会学生区分史料;训练学生解读史料,联系所学解决问题。  【关键词】历史学科;思维品质;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提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
【摘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出构建突出学生主体性、教育过程情感化、德育方式交往化、德育情境真实化、增强学校德育开放性与建设校园德育模式以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构想,并在德育实践中实施、探索、发展,以求提高德育实效。  【关
【摘 要】粤剧是广东地区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综合艺术,是羊城文化的奇葩,但是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和查阅的文献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粤剧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文章通过论述粤剧的地位以及调查了粤剧在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粤剧在传承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笔者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粤剧教育,引导学生将粤
网络信息时代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资源,加速了英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更加深入的运用,确实给当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好处。可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现在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呢?如何更好的发挥它们的辅助教学作用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从左脑学习、全脑学习到优脑学习的演变,然后从脑科学的新成果出发,在继承、发扬《全脑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脑成像(BSI)超级学习法”,并重点探讨脑屏成像学习法如何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达到轻松 、快乐且高效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全脑开发;优脑学习;脑成像学习;脑成像智力  20世纪中叶以来,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脑潜能的丰富性和可开发性,不仅为创造性
【摘要】追求美,这是人的天性,但我们首先必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培养自己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果妍媸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就可能滑入低级趣味的泥潭。引导学生认识美,指导学生欣赏美,激发学生创造美,是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努力,让学生自觉内化和完善个人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学;小学语文;认识发现;情感体验;创造美  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
【摘要】随着新课堂标准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我们这一批上了年纪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怎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新生的教学一代相互协调、取长补短,让新老兵携手在教育事业上熠熠生辉呢?  【关键词】新课标;新生代;老前辈;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授业解惑的过程。学生填鸭式地学到了知识,但学习劲头不大,可是许多老前辈还是经常取用这种教学方式。新课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英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接受,导中入情,理中动情,情中导行,疑中认知,践中感悟,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情景教学;提高品德;实效  背景:传统教育观念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机械式的被动去接受,过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