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16例,比较中药联合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与单纯内镜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组结石再发5例,对照组结石再发13例。
结论:中药联合内镜治疗组患者结石再发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ERCP 中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6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4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 2011 年8 月至 2013年 8 月116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组 60 例,其中男性 34 例,女性 26例,年龄 28 ~ 85岁,平均(47.6 ± 8.4)岁;对照组 56 例,其中男性 35 例,女性21例,年龄 30 ~83 岁,平均(51.7±9.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均经 B 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术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诊断。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者且结石直径<2cm。术前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按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周一三五入治疗组,周二四六入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EST,十二指肠镜经口进入十二指肠降支,于乳头处插管逆行胰胆管造影后,再根据结石大小、胆总管的扩张及乳头隆起情况,选择切口。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术后禁食,并应用生长抑素、抗生素及抑酸制剂等。116例手术经过顺利,无大出血及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1.3 术后复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数值,24h后尿淀粉酶不高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开始进行中药治疗。中药成分为我院中药制剂消石利胆合剂4周,具体方剂如下:柴胡12g,黄芩12g,木香10g,元胡12g,香附12g,茵陈15g,金钱草20g,龙胆草15g,栀子15g,枳实15g,大黄10-15g,后入、芒硝8-10g(冲)。
2 结果
疗效标准ERCP治疗后7d、6个月、12个月、2年,两组患者复查消化系B超、腹部CT等,观察有无再发结石。随访后统计临床资料。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内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巧的提高,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约75%以上的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彻底解决[1]尤其对于高龄和手术风险大的患者,内镜取石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并且可重复多次使用。但仍有一定的残石率,而且对泥沙样结石、左右肝管结石、结石细碎者,因取石网篮难以套取,故也难以取尽。对于泥沙样结石,可采用中药排石,使结石更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而排出。中药药理研究发现,中药的排石功能与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调节奥狄氏括约肌及胆道的功能有关,从而使胆汁直接进入胆总管时形成有力的冲击波,并使奥狄氏括约肌的功能降低。胆总管扩张,加之EST后下段梗阻解除,有利于胆石的排出。术后及时应用中药治疗能尽快地清除胰胆管内残余结石及淤滞的胆汁和胰液,减少了临床上抗生素应用的时间,缩短了住院周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此组临床观察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配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治愈率达到 100 %,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并术后配合中药口服4周,提高了胆石症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另外术后还应注意饮食,避免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避免酗酒、吸烟及咖啡、浓茶等,应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多饮水、多吃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谷类等食品。并调情志,加强运动,以预防胆石症发生[2]。本研究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均优于单纯十二指肠镜介入治疗,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更充分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当今胆道外科的发展与方向[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 23):1585 ~ 1586
[2] 谢晶日,王丹丹,王海强.胆石症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29(2)143-144
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16例,比较中药联合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与单纯内镜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组结石再发5例,对照组结石再发13例。
结论:中药联合内镜治疗组患者结石再发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ERCP 中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6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4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 2011 年8 月至 2013年 8 月116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组 60 例,其中男性 34 例,女性 26例,年龄 28 ~ 85岁,平均(47.6 ± 8.4)岁;对照组 56 例,其中男性 35 例,女性21例,年龄 30 ~83 岁,平均(51.7±9.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均经 B 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术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诊断。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者且结石直径<2cm。术前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按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周一三五入治疗组,周二四六入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EST,十二指肠镜经口进入十二指肠降支,于乳头处插管逆行胰胆管造影后,再根据结石大小、胆总管的扩张及乳头隆起情况,选择切口。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术后禁食,并应用生长抑素、抗生素及抑酸制剂等。116例手术经过顺利,无大出血及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1.3 术后复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数值,24h后尿淀粉酶不高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开始进行中药治疗。中药成分为我院中药制剂消石利胆合剂4周,具体方剂如下:柴胡12g,黄芩12g,木香10g,元胡12g,香附12g,茵陈15g,金钱草20g,龙胆草15g,栀子15g,枳实15g,大黄10-15g,后入、芒硝8-10g(冲)。
2 结果
疗效标准ERCP治疗后7d、6个月、12个月、2年,两组患者复查消化系B超、腹部CT等,观察有无再发结石。随访后统计临床资料。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内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巧的提高,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约75%以上的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十二指肠镜技术彻底解决[1]尤其对于高龄和手术风险大的患者,内镜取石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并且可重复多次使用。但仍有一定的残石率,而且对泥沙样结石、左右肝管结石、结石细碎者,因取石网篮难以套取,故也难以取尽。对于泥沙样结石,可采用中药排石,使结石更容易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而排出。中药药理研究发现,中药的排石功能与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调节奥狄氏括约肌及胆道的功能有关,从而使胆汁直接进入胆总管时形成有力的冲击波,并使奥狄氏括约肌的功能降低。胆总管扩张,加之EST后下段梗阻解除,有利于胆石的排出。术后及时应用中药治疗能尽快地清除胰胆管内残余结石及淤滞的胆汁和胰液,减少了临床上抗生素应用的时间,缩短了住院周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此组临床观察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配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治愈率达到 100 %,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并术后配合中药口服4周,提高了胆石症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另外术后还应注意饮食,避免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避免酗酒、吸烟及咖啡、浓茶等,应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多饮水、多吃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谷类等食品。并调情志,加强运动,以预防胆石症发生[2]。本研究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均优于单纯十二指肠镜介入治疗,显示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更充分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当今胆道外科的发展与方向[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 23):1585 ~ 1586
[2] 谢晶日,王丹丹,王海强.胆石症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29(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