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结合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试图寻找该理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交往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应双向平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全面。
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已经成为学生机械式地执行学校制定的道德规范的活动,因此,教育实效性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对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的关注。而哈贝马斯作为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生活世界”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其思想对于深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交往活动
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它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叶澜教授曾指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高校思政的教育过程就是通过高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学生社会化的过程。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即交往成为了本文的一项基本前提。
哈氏认为,生活世界作为提供了指导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经历、共同言说和共同行动的知识,为交往行动者的相互理解提供了“信息储存库”。由此可知,生活世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活动也应以现实生活世界为背景。在摆脱一味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要把教育内容、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注重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使“真实的生活世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交往活动的指向。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教育便无从谈起。
二、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现实生活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作为“提供了指导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经历、共同言说和共同行动的知识”,为交往行动者的相互理解提供了“信息储存库”。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获得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和规范。由此可知,生活世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同样,现实生活世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活动的背景,也是教育知识的根本来源。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教育无从谈起。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提法,本质上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摆脱一味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要把教育内容、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注重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使“真实的生活世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交往活动的指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做到教育与生活的辩证统一,这不仅仅是辩证法给我们的要求,更是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应双向平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对话与话语的分析,“它倡导的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不仅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而且还强调双方同时作为道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我国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一直以强迫灌输式教育为主,高校也没有避免这个倾向。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完全忽视了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列宁关于灌输的理论也指出:“先进的思想品德是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没有教育者的指导,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但是,有了教育者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自觉的接受和主体性的发挥,也是不能实现转化的。”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主体间性,只有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通过双向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才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的回归。
四、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全面
哈贝马斯根据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个人三个部分构成,是文化共同性、社会统一性与个体社会化的统一。”并且揭示了“文化的再生产保证了传统的连续性和知识合理性的连续性;社会的整合促使社会群体同一性的稳定和团结的形成;社会化促进了每一代继起的社会成员对一般化行为资质的获得,从而使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形式协调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包括文化、社会、个性这三大方面,注重每一方面的教育功能。
在文化层面:不同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作为当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也应从当前的背景和特点出发,注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及时调整一些不符合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既能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能开拓创新,掌握新的时代文化,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使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真正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
在社会层面: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的,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要发展,靠的是广大成员的团结协作。因此,爱国情操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成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教育者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应把社会普遍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命运有机结合,最终实现自我和社会的统一。
在个人层面: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每一位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临不同的生活世界,有着不同的学习、生活体验。教育者应充分把握每一位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关注每一位被教育者情感体验,通过与他们深入地探讨,尊重个性,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符合客观实际状况,符合每一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把每一位大学生所面临的生活世界跟思政教育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融为一体的,教育的意义基础原本就在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在生活世界的全方位熏陶之中。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5-49
[2]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6,(04)
[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1-30
[4]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89
[5]王晶.生活家园的建构——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研究[J].2008,(09).
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已经成为学生机械式地执行学校制定的道德规范的活动,因此,教育实效性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对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的关注。而哈贝马斯作为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生活世界”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其思想对于深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交往活动
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它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叶澜教授曾指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高校思政的教育过程就是通过高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学生社会化的过程。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即交往成为了本文的一项基本前提。
哈氏认为,生活世界作为提供了指导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经历、共同言说和共同行动的知识,为交往行动者的相互理解提供了“信息储存库”。由此可知,生活世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活动也应以现实生活世界为背景。在摆脱一味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要把教育内容、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注重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使“真实的生活世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交往活动的指向。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教育便无从谈起。
二、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现实生活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作为“提供了指导我们共同生活、共同经历、共同言说和共同行动的知识”,为交往行动者的相互理解提供了“信息储存库”。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获得指导我们行动的知识和规范。由此可知,生活世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同样,现实生活世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交往活动的背景,也是教育知识的根本来源。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教育无从谈起。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一提法,本质上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摆脱一味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要把教育内容、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注重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使“真实的生活世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交往活动的指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做到教育与生活的辩证统一,这不仅仅是辩证法给我们的要求,更是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三、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应双向平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对话与话语的分析,“它倡导的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不仅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而且还强调双方同时作为道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我国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一直以强迫灌输式教育为主,高校也没有避免这个倾向。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完全忽视了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列宁关于灌输的理论也指出:“先进的思想品德是不可能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没有教育者的指导,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不能自发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但是,有了教育者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自觉的接受和主体性的发挥,也是不能实现转化的。”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主体间性,只有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通过双向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才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的回归。
四、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全面
哈贝马斯根据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生活世界由文化、社会、个人三个部分构成,是文化共同性、社会统一性与个体社会化的统一。”并且揭示了“文化的再生产保证了传统的连续性和知识合理性的连续性;社会的整合促使社会群体同一性的稳定和团结的形成;社会化促进了每一代继起的社会成员对一般化行为资质的获得,从而使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形式协调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包括文化、社会、个性这三大方面,注重每一方面的教育功能。
在文化层面:不同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作为当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也应从当前的背景和特点出发,注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及时调整一些不符合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既能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能开拓创新,掌握新的时代文化,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使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真正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
在社会层面: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的,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要发展,靠的是广大成员的团结协作。因此,爱国情操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成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教育者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应把社会普遍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命运有机结合,最终实现自我和社会的统一。
在个人层面: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每一位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面临不同的生活世界,有着不同的学习、生活体验。教育者应充分把握每一位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关注每一位被教育者情感体验,通过与他们深入地探讨,尊重个性,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符合客观实际状况,符合每一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把每一位大学生所面临的生活世界跟思政教育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融为一体的,教育的意义基础原本就在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在生活世界的全方位熏陶之中。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5-49
[2]余文龙.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06,(04)
[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1-30
[4]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89
[5]王晶.生活家园的建构——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研究[J].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