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立品为先。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就是要引导他们成长为具备优秀道德品质的人,为其日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学习的真正实用性质,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要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思想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入情入境,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偏重于感性认识,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求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快乐探索,主动探究。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教师娓娓道来---小马虎踏着上课铃急匆匆地跑进了教室,同学们一看他的样子都笑得前仰后合----你看他:头发乱蓬蓬的就像草窝,脸上抹得黑一块,红一块的如同戏台上的大花脸,左边嘴角上还有没擦掉的面包渣,上衣纽扣大哥背着二哥,一只手提着书包,一只手拿着红领巾……
同学们大笑之余,老师问:小马虎哪里让你发笑?他应该怎么做?什么叫整洁?怎样才能做到爱整洁?课堂教学就伴随着这个小故事徐徐展开,孩子们就会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小组讨论和登台发言中,讲究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也将在一次次的辨析中得以孕育培养。
由此可见,我们把课堂还给孩子,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发表自己感受的机会,孩子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源自生活、适时再现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课堂当然可以生活为摹本,在教室内实现情景再现。比如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吃鱼吗?你喜欢吃谁做的鱼?爸(妈)是怎么做的?吃鱼的时候爸(妈)吃的哪一部分?你呢?谁能和同学一起表演一下?
同学们分成小组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两三组同学登台表演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鱼的场景。“我爸爸喜欢吃鱼头!”“我妈妈喜欢吃鱼尾!”“我喜欢吃---”……
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吃鱼头(鱼尾)吗?你想过原因吗?为什么你吃到的鱼,里面刺很少呢?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一番争论之后才感悟到,原来爸爸妈妈是把最好吃的、鱼刺最少的部分留给了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老师可以适时进行感恩教育,还可以穿插讲述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小故事,利用祖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同学们感恩父母,孝敬双亲的思想意识。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课堂的气氛自然也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们就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集体的智慧,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唤醒并激发亲情和爱的意识。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三、与时俱进,视频运用
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合理运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这样既能优化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我们可播放《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影视资料,通过视频资料呈现,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热情;对比圆明园前后的情景以及英法联军的暴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国志气,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更需要我们众志成城!你看,展示一段小小的视频,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纵连横,构建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道德与法治》课不但要上下贯通,更需要左右联合,这样才能形成知识的网络。比如: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我们就可以联系语文课上的《狼牙山五壮士》进行融合。背景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进犯。五位战士明明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他们为什么选择走上棋盘陀这个悬崖绝壁?
让同学们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从而领悟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也深深被他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同样,学习这一课还可以联系语文课本中的《冀中的地道战》一文,通过比较,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地道战是人民创造的地下奇迹,从中体现出我国军民抗击日寇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其中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道法課和语文课两相对照,互相印证,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实际收获就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目标。
我们的思政课堂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善于联系学生个体,善于联系其他学科,形成知识的网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迅速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
5、平等和谐,正确评价
我们还要明确,课堂教育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创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这也是我们最后的落脚点。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大音无声,大道至简,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担负在我们肩头的是培育祖国未来的光荣任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国人民的中国梦,我们必将一往无前,我们必定无尚荣光!
参考文献
1、2021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202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入情入境,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偏重于感性认识,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求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快乐探索,主动探究。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教师娓娓道来---小马虎踏着上课铃急匆匆地跑进了教室,同学们一看他的样子都笑得前仰后合----你看他:头发乱蓬蓬的就像草窝,脸上抹得黑一块,红一块的如同戏台上的大花脸,左边嘴角上还有没擦掉的面包渣,上衣纽扣大哥背着二哥,一只手提着书包,一只手拿着红领巾……
同学们大笑之余,老师问:小马虎哪里让你发笑?他应该怎么做?什么叫整洁?怎样才能做到爱整洁?课堂教学就伴随着这个小故事徐徐展开,孩子们就会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小组讨论和登台发言中,讲究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也将在一次次的辨析中得以孕育培养。
由此可见,我们把课堂还给孩子,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发表自己感受的机会,孩子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源自生活、适时再现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课堂当然可以生活为摹本,在教室内实现情景再现。比如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吃鱼吗?你喜欢吃谁做的鱼?爸(妈)是怎么做的?吃鱼的时候爸(妈)吃的哪一部分?你呢?谁能和同学一起表演一下?
同学们分成小组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两三组同学登台表演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鱼的场景。“我爸爸喜欢吃鱼头!”“我妈妈喜欢吃鱼尾!”“我喜欢吃---”……
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吃鱼头(鱼尾)吗?你想过原因吗?为什么你吃到的鱼,里面刺很少呢?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一番争论之后才感悟到,原来爸爸妈妈是把最好吃的、鱼刺最少的部分留给了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老师可以适时进行感恩教育,还可以穿插讲述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小故事,利用祖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同学们感恩父母,孝敬双亲的思想意识。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课堂的气氛自然也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们就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集体的智慧,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唤醒并激发亲情和爱的意识。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三、与时俱进,视频运用
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可以合理运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这样既能优化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我们可播放《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影视资料,通过视频资料呈现,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热情;对比圆明园前后的情景以及英法联军的暴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国志气,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更需要我们众志成城!你看,展示一段小小的视频,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纵连横,构建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道德与法治》课不但要上下贯通,更需要左右联合,这样才能形成知识的网络。比如: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我们就可以联系语文课上的《狼牙山五壮士》进行融合。背景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进犯。五位战士明明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他们为什么选择走上棋盘陀这个悬崖绝壁?
让同学们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从而领悟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也深深被他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
同样,学习这一课还可以联系语文课本中的《冀中的地道战》一文,通过比较,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地道战是人民创造的地下奇迹,从中体现出我国军民抗击日寇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其中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道法課和语文课两相对照,互相印证,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实际收获就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目标。
我们的思政课堂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善于联系学生个体,善于联系其他学科,形成知识的网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迅速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
5、平等和谐,正确评价
我们还要明确,课堂教育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创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这也是我们最后的落脚点。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大音无声,大道至简,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担负在我们肩头的是培育祖国未来的光荣任务。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国人民的中国梦,我们必将一往无前,我们必定无尚荣光!
参考文献
1、2021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202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