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年前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对医药产业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中国医药产业,形成千亿市值的企业在未来5年里应该是可行的发展目标。”更多人当时对这句话的反应是:呵呵。因为彼时A股医药企业市值最大的恒瑞不过400多亿元,与千亿元相差甚远。
5月27日,陈启宇的预言成真。恒瑞医药率先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此后,上海莱士也叩开了千亿市值的大门。在牛市推波助澜下,上海医药、复星医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等轻松的越过了800亿元,甚至900亿元的门槛,离千亿市值仅一步之遥。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据预测,2020年将会成为第一大市场。中国成为制药大国已经是必然,但国家对此并不满意,其在十三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从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何为医药强国?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认为,医药强国不是以整个国家的总量最大为标准,而是必然要有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做支撑。
放眼全球,美国医药制造业前十强市值都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这十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医药业强大的程度。而中国千亿市值的到来也将让中国医药产业实现一次新的突破,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且速度正在加快,以恒瑞医药为例,其用了7年时间,从市值200多亿元上升至千亿元市值,平均增速超过100%。
成长为千亿市值的药企,可以归因于战略,归因于整合,还要归因于抓住了同样级别的商业机会。庄子谈大宗师的样子时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如果到千亿市值的企业,有些宗师的感觉的话,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天做一半,企业做一半。
其实,晋级千亿市值时代,并非一蹴而就。任何光鲜的资本表现,概念推手,都是企业台下十年,甚至更久的实业修炼、积累而来。而这种积累需要路径。正如一年前胡季强在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所说,中国诞生制药业世界级的大公司的路径是坚持专业化、并购整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以及超常规加大研究性支出。虽然胡季强的表述是从实业角度出发,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而言,实业发展路径必然股市的上扬曲线有所暗合。
后并购时代
在两年前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发表了就产业大趋势发表了自己的三个观点。他说,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整合史;中国医药产业的整合是时代潮流和趋势;整合是科伦不断壮大的发展观和方法论。
“整合”也是过去多年竞争力评选中多次被圈定的关键词。2014年竞争力的评选依然逃不出“整合”这一关键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到现在,并购整合是毋庸置疑的常态,不过,并购“趋势”却在发生着变化。
2009年,本刊首次发布竞争力20强榜单,当时的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高峰期,通过并购整合扩大规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一个适合并购的阶段。高度分散的医药产业在马太效应影响下,小企业受挤压程度逐渐加强。而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当时全球金融危机余韵犹在,对抗击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举步维艰。另外,当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促消费、调结构”作为新一阶段的政策重点,要求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由此开启了提升制造、流通效率及规模主导的阶段。这一时段,以大型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为主要代表的跑马圈地完成了全国商业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盈利能力一般的众多普药生产企业实现了规模集中或投身规模较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工、商结合,上下游打通,这种以扩张规模为主的并购一直延续的2011年,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为代表的国药企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2010年国企并购量占到总并购数量的60%左右。
2011年之后,并购由规模扩张,转向了补充产品线及进军新领域主导的并购,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充当了并购的急先锋。由此变化的是,一方面,历经多年发展,医药各子行业产业第一梯队已经形成,且大多已经上市,拥有资本助力;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企业需要储备更加丰富的产品,而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有限。所以并购的眼光放在了能够与现有产品线形成互补的标的上。天士力、益佰制药、新华医疗都是该阶段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两轮密集并购的扫荡,各子行业优质标的越来越少。2013年之后,以补充产品线和进军新领域主导的并购开始走弱。随之到来的是医药企业对稀缺资源领域的并购,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其实,这一并购变化,正暗合了胡季强所言的前两点:坚持专业化及并购整合。
在今年入选竞争力20强榜单的企业中,上海莱士、中国中药、誉衡药业这三家是新面孔,第一次进入榜单。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在去年通过并购稀缺性资产,成为了在其所在领域的龙头,且占据其所在领域的半壁江山。而誉衡药业则是在稀缺性产品方面的并购。
上海莱士专注的血液制品领域,由于国家对血浆采集的限制,血浆采集站便成了稀缺性资源。2014年,上海莱士通过两起并购,采浆能力由之前不足400吨上升至现在的900多吨,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而中国中药则通过收购江阴药业进入到了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由于该领域二十多年里一直只有6家企业获得试点资质,且国家并无放开的苗头,所以该领域的稀缺性可见一斑。而天江药业作为该领域的龙头,掌控着中药配颗粒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誉衡药业的企业史其实就是一部并购史。2014年,其坚持了一贯以独家稀缺性产品为导向的并购策略,以1.84亿元收购了新花城生物50%的股权,将独家在研品种银杏内酯B注射液收入囊中。在此之前,通过并购,拿到了独家品种安脑丸、类独家品种葡萄糖酸钙新以及大品种磷酸肌酸钠等几个重磅产品。
除了上述3家企业之外,如果细数其他企业,去年发生的并购基本上都是选择在细分领域并购稀缺产品或者资源。如信立泰并购成都金凯,其出发点是前者是为数不多的有研发出上市之后销售表现突出的1.1类新药的研发团队。再比如说,康恩贝并购珍诚医药,其稀缺性在于后者是当下屈指可数的在医药电商领域盈利的企业。 新竞争力
其实,在过去一年“触网”的企业并非只有康恩贝一家,如果细翻竞争力20强企业2014年年报,不难发现,除了恒瑞医药与尔康制药只字未提进军医药互联网之外,其余的有的已经在医药电商的路上,有的宣布今年介入,并将其当作未来发展的大战略。而从二级市场角度而言,布局医药互联网不仅仅是故事,也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体现。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了犹太教的先知,古印度有了释迦摩尼,中国有了孔子、老子,他们一同奠定了人类文明后来两千多年的走向。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被称之为“轴心时代”。而这个时代,互联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改变,甚至颠覆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之为一个千年一遇的新“轴心时代”。
如此大势,放之行业,2014年发布的网售处方药征求意见稿,点燃了各医药企业进军互联网医药的热情。另外,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医药行业的各类终端,颠覆医药行业的呼声日渐膨胀,从而搅动了医药行业一池春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由此,不甘心错过医药互联网大潮医药企业开始大踏步进入医药互联网领域。甚至一些曾经再传统渠道深耕多年,叱咤风云的企业也在这两年内“小步快跑”涌入医药电商领域。如果说2014年之前医药企业进入电商领域还属于试水阶段,那么从去年下半年之后,则是大踏步全面拥抱电商的分水岭。
在竞争力20强企业中,复星医药启动了以导药网、金象网为核心,与挂号网展开“险、医、药”产业链聚集合作的O2O模式。而较早进入医药互联网的东阿阿胶,在天猫医药馆开的旗舰店,销售额长期排在前十,除此之外,其又构建了自己的官方商城以及O2O电商布局,其中。为了O2O模式能够形成闭环,在山东、北京、广州等城市建立百余家直营店,已经颇具气候,正在形成其营销方面的新竞争力。
当下,走在医药互联网发展前列,已经获得行业及二级市场认可,将其医药互联网业务当做实实在在竞争力的企业中,康美药业、康恩贝是著名代表,不过,两者进入医药互联网的路径不尽相同,前者是倾自己所能,一步步建立医药实业与互联网对接模式,而后者则是通过并购迅速切入医药互联网。这两种模式,也是当下医药企业进入医药互联网的主要途径。
康美药业2014年年报显示,营收为159.49亿元,同比增长19.39%,净利润为22.86亿元,同比增长21.6%。对于营收上百亿元之后,依然能够实现如此增长,康美药业认为,是布局多年的“互联网+中医药”的电商发力所致。康美药业是从2012年正式杀入医药电商领域的,定位于基于全产业链布局的中药品牌综合型电商。经过3年时间打造,B2B、B2C、O2O等多种模式的医药电商平台,且都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
胡季强,2013年提出,“互联网销售是药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随后,展开医药互联网布局,先后控股 B2B企业珍诚医药、入股B2C电商企业可得网,快速切入医药电商,前者是医药电商中的佼佼者,2013年实现净利润3506万元,而后者虽然名气较小,但连续8年蝉联眼睛B2C销售冠军,2014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
从这两家企业布局互联网的情况来看,貌似只有投资,谁都能做,其实不然。如果深入研究两家企业,不难发现,胡季强和康美药业董事长对于转型医药互联网支持力度非常大,都将拥抱互联网当做未来的重要战略。其实,企业负责人是否有决心、全力以赴转型到互联网是医药企业做大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千亿市值时代
七年前,本刊第一次发布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榜单,当时A股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是吉林敖东(以当年6月30日股价计算),市值为292亿元,其次才是恒瑞医药,市值为229亿元。对于当时吉林敖东为何成为市值龙头,其实并非因为该公司真实实业竞争实力的体现,而是由于其持有证券公司的股权使然。
今年以来,股市一路走强,上证指数从2014年12月31日的3234.6点上涨到今年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19。A股医药公司股价也是水涨船高,步步攀升,恒瑞医药率先市值过千亿,同日,康美药业以976亿元的市值排在第二,上海莱士则达到949亿的高度,后两者成为被行业寄予厚望冲击千亿市值俱乐部的种子选手。
该三家企业在今年的竞争力20强榜单中分别排在第一、第五和第六的位子。再看其当天市值前十强,不难发现,均为业绩稳定,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与7年前的吉林敖东相比,支撑高市值的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也非画饼般讲一个很好听的商业故事。
上海莱士的行业垄断性无须赘述,且与世界级血液制品血浆采集能力相差600吨,其下一步是计划未来五年步入世界级血液制品企业之列,千亿市值的表现,已经让行业对其未来表现抱有足够的希望。恒瑞医药则是被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公认的白马股。是中国医药产业研发实力的代表着,近几年来,其不仅国内上市了重磅产品——阿帕替尼,还在向全球开进。未来5年内,公司每年都1~2个创新药获批。至于康美药业,在中药产业上,其拥有其它企业无可匹敌的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中药材产业链上游,其拥有人参、三七等30多个大宗药材种植基地;在中游,其掌握着陇西、安国等8个交易市场;在下游,其深耕渠道,自建中医院、药房托管等,在零市场其与15万家零售端合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医药互联网大趋势,其快马加鞭,布局日臻完善,由此可见其对行业大势的把握。
当然,A股医药上市企业进入千亿市值时代,这不仅仅是表明企业发展前景可期,获得二级市场认可,更多的是从企业本身来说,一方面确定了其在行业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品牌知名度的角度来说,能够为其接下来的发展吸引到人才、资本、政府资源等的亲睐。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其发展壮大的,确立在各大行业的地位及影响力。
对于市值的增长的期待,地产界的万亿市值预想值得借鉴医药行业借鉴,在5月的万科股东大会上,万科总裁郁亮说:“我们需要万亿市值。万科正在培养更多的新的业务,未来都将独立拆分上市,‘万科系’整合控股集团市值加起来超万亿。”那么,未来会不会有如郁亮说的,医药企业也培养出自己的更多业务,拆分上市,形成自己的“系”?
5月27日,陈启宇的预言成真。恒瑞医药率先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此后,上海莱士也叩开了千亿市值的大门。在牛市推波助澜下,上海医药、复星医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等轻松的越过了800亿元,甚至900亿元的门槛,离千亿市值仅一步之遥。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据预测,2020年将会成为第一大市场。中国成为制药大国已经是必然,但国家对此并不满意,其在十三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从医药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何为医药强国?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认为,医药强国不是以整个国家的总量最大为标准,而是必然要有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做支撑。
放眼全球,美国医药制造业前十强市值都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这十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医药业强大的程度。而中国千亿市值的到来也将让中国医药产业实现一次新的突破,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且速度正在加快,以恒瑞医药为例,其用了7年时间,从市值200多亿元上升至千亿元市值,平均增速超过100%。
成长为千亿市值的药企,可以归因于战略,归因于整合,还要归因于抓住了同样级别的商业机会。庄子谈大宗师的样子时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如果到千亿市值的企业,有些宗师的感觉的话,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天做一半,企业做一半。
其实,晋级千亿市值时代,并非一蹴而就。任何光鲜的资本表现,概念推手,都是企业台下十年,甚至更久的实业修炼、积累而来。而这种积累需要路径。正如一年前胡季强在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所说,中国诞生制药业世界级的大公司的路径是坚持专业化、并购整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以及超常规加大研究性支出。虽然胡季强的表述是从实业角度出发,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而言,实业发展路径必然股市的上扬曲线有所暗合。
后并购时代
在两年前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发表了就产业大趋势发表了自己的三个观点。他说,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整合史;中国医药产业的整合是时代潮流和趋势;整合是科伦不断壮大的发展观和方法论。
“整合”也是过去多年竞争力评选中多次被圈定的关键词。2014年竞争力的评选依然逃不出“整合”这一关键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到现在,并购整合是毋庸置疑的常态,不过,并购“趋势”却在发生着变化。
2009年,本刊首次发布竞争力20强榜单,当时的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高峰期,通过并购整合扩大规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一个适合并购的阶段。高度分散的医药产业在马太效应影响下,小企业受挤压程度逐渐加强。而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当时全球金融危机余韵犹在,对抗击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举步维艰。另外,当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促消费、调结构”作为新一阶段的政策重点,要求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由此开启了提升制造、流通效率及规模主导的阶段。这一时段,以大型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为主要代表的跑马圈地完成了全国商业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盈利能力一般的众多普药生产企业实现了规模集中或投身规模较大的医药商业企业。工、商结合,上下游打通,这种以扩张规模为主的并购一直延续的2011年,以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为代表的国药企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2010年国企并购量占到总并购数量的60%左右。
2011年之后,并购由规模扩张,转向了补充产品线及进军新领域主导的并购,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充当了并购的急先锋。由此变化的是,一方面,历经多年发展,医药各子行业产业第一梯队已经形成,且大多已经上市,拥有资本助力;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企业需要储备更加丰富的产品,而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有限。所以并购的眼光放在了能够与现有产品线形成互补的标的上。天士力、益佰制药、新华医疗都是该阶段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两轮密集并购的扫荡,各子行业优质标的越来越少。2013年之后,以补充产品线和进军新领域主导的并购开始走弱。随之到来的是医药企业对稀缺资源领域的并购,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其实,这一并购变化,正暗合了胡季强所言的前两点:坚持专业化及并购整合。
在今年入选竞争力20强榜单的企业中,上海莱士、中国中药、誉衡药业这三家是新面孔,第一次进入榜单。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在去年通过并购稀缺性资产,成为了在其所在领域的龙头,且占据其所在领域的半壁江山。而誉衡药业则是在稀缺性产品方面的并购。
上海莱士专注的血液制品领域,由于国家对血浆采集的限制,血浆采集站便成了稀缺性资源。2014年,上海莱士通过两起并购,采浆能力由之前不足400吨上升至现在的900多吨,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而中国中药则通过收购江阴药业进入到了中药配方颗粒领域,由于该领域二十多年里一直只有6家企业获得试点资质,且国家并无放开的苗头,所以该领域的稀缺性可见一斑。而天江药业作为该领域的龙头,掌控着中药配颗粒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誉衡药业的企业史其实就是一部并购史。2014年,其坚持了一贯以独家稀缺性产品为导向的并购策略,以1.84亿元收购了新花城生物50%的股权,将独家在研品种银杏内酯B注射液收入囊中。在此之前,通过并购,拿到了独家品种安脑丸、类独家品种葡萄糖酸钙新以及大品种磷酸肌酸钠等几个重磅产品。
除了上述3家企业之外,如果细数其他企业,去年发生的并购基本上都是选择在细分领域并购稀缺产品或者资源。如信立泰并购成都金凯,其出发点是前者是为数不多的有研发出上市之后销售表现突出的1.1类新药的研发团队。再比如说,康恩贝并购珍诚医药,其稀缺性在于后者是当下屈指可数的在医药电商领域盈利的企业。 新竞争力
其实,在过去一年“触网”的企业并非只有康恩贝一家,如果细翻竞争力20强企业2014年年报,不难发现,除了恒瑞医药与尔康制药只字未提进军医药互联网之外,其余的有的已经在医药电商的路上,有的宣布今年介入,并将其当作未来发展的大战略。而从二级市场角度而言,布局医药互联网不仅仅是故事,也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体现。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了犹太教的先知,古印度有了释迦摩尼,中国有了孔子、老子,他们一同奠定了人类文明后来两千多年的走向。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被称之为“轴心时代”。而这个时代,互联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改变,甚至颠覆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之为一个千年一遇的新“轴心时代”。
如此大势,放之行业,2014年发布的网售处方药征求意见稿,点燃了各医药企业进军互联网医药的热情。另外,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医药行业的各类终端,颠覆医药行业的呼声日渐膨胀,从而搅动了医药行业一池春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由此,不甘心错过医药互联网大潮医药企业开始大踏步进入医药互联网领域。甚至一些曾经再传统渠道深耕多年,叱咤风云的企业也在这两年内“小步快跑”涌入医药电商领域。如果说2014年之前医药企业进入电商领域还属于试水阶段,那么从去年下半年之后,则是大踏步全面拥抱电商的分水岭。
在竞争力20强企业中,复星医药启动了以导药网、金象网为核心,与挂号网展开“险、医、药”产业链聚集合作的O2O模式。而较早进入医药互联网的东阿阿胶,在天猫医药馆开的旗舰店,销售额长期排在前十,除此之外,其又构建了自己的官方商城以及O2O电商布局,其中。为了O2O模式能够形成闭环,在山东、北京、广州等城市建立百余家直营店,已经颇具气候,正在形成其营销方面的新竞争力。
当下,走在医药互联网发展前列,已经获得行业及二级市场认可,将其医药互联网业务当做实实在在竞争力的企业中,康美药业、康恩贝是著名代表,不过,两者进入医药互联网的路径不尽相同,前者是倾自己所能,一步步建立医药实业与互联网对接模式,而后者则是通过并购迅速切入医药互联网。这两种模式,也是当下医药企业进入医药互联网的主要途径。
康美药业2014年年报显示,营收为159.49亿元,同比增长19.39%,净利润为22.86亿元,同比增长21.6%。对于营收上百亿元之后,依然能够实现如此增长,康美药业认为,是布局多年的“互联网+中医药”的电商发力所致。康美药业是从2012年正式杀入医药电商领域的,定位于基于全产业链布局的中药品牌综合型电商。经过3年时间打造,B2B、B2C、O2O等多种模式的医药电商平台,且都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
胡季强,2013年提出,“互联网销售是药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随后,展开医药互联网布局,先后控股 B2B企业珍诚医药、入股B2C电商企业可得网,快速切入医药电商,前者是医药电商中的佼佼者,2013年实现净利润3506万元,而后者虽然名气较小,但连续8年蝉联眼睛B2C销售冠军,2014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
从这两家企业布局互联网的情况来看,貌似只有投资,谁都能做,其实不然。如果深入研究两家企业,不难发现,胡季强和康美药业董事长对于转型医药互联网支持力度非常大,都将拥抱互联网当做未来的重要战略。其实,企业负责人是否有决心、全力以赴转型到互联网是医药企业做大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千亿市值时代
七年前,本刊第一次发布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榜单,当时A股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是吉林敖东(以当年6月30日股价计算),市值为292亿元,其次才是恒瑞医药,市值为229亿元。对于当时吉林敖东为何成为市值龙头,其实并非因为该公司真实实业竞争实力的体现,而是由于其持有证券公司的股权使然。
今年以来,股市一路走强,上证指数从2014年12月31日的3234.6点上涨到今年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19。A股医药公司股价也是水涨船高,步步攀升,恒瑞医药率先市值过千亿,同日,康美药业以976亿元的市值排在第二,上海莱士则达到949亿的高度,后两者成为被行业寄予厚望冲击千亿市值俱乐部的种子选手。
该三家企业在今年的竞争力20强榜单中分别排在第一、第五和第六的位子。再看其当天市值前十强,不难发现,均为业绩稳定,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与7年前的吉林敖东相比,支撑高市值的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炒作,也非画饼般讲一个很好听的商业故事。
上海莱士的行业垄断性无须赘述,且与世界级血液制品血浆采集能力相差600吨,其下一步是计划未来五年步入世界级血液制品企业之列,千亿市值的表现,已经让行业对其未来表现抱有足够的希望。恒瑞医药则是被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公认的白马股。是中国医药产业研发实力的代表着,近几年来,其不仅国内上市了重磅产品——阿帕替尼,还在向全球开进。未来5年内,公司每年都1~2个创新药获批。至于康美药业,在中药产业上,其拥有其它企业无可匹敌的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中药材产业链上游,其拥有人参、三七等30多个大宗药材种植基地;在中游,其掌握着陇西、安国等8个交易市场;在下游,其深耕渠道,自建中医院、药房托管等,在零市场其与15万家零售端合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医药互联网大趋势,其快马加鞭,布局日臻完善,由此可见其对行业大势的把握。
当然,A股医药上市企业进入千亿市值时代,这不仅仅是表明企业发展前景可期,获得二级市场认可,更多的是从企业本身来说,一方面确定了其在行业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品牌知名度的角度来说,能够为其接下来的发展吸引到人才、资本、政府资源等的亲睐。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其发展壮大的,确立在各大行业的地位及影响力。
对于市值的增长的期待,地产界的万亿市值预想值得借鉴医药行业借鉴,在5月的万科股东大会上,万科总裁郁亮说:“我们需要万亿市值。万科正在培养更多的新的业务,未来都将独立拆分上市,‘万科系’整合控股集团市值加起来超万亿。”那么,未来会不会有如郁亮说的,医药企业也培养出自己的更多业务,拆分上市,形成自己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