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亲子游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主持:曹楚楚
  
  游戏1:拔河比赛(0~6个月)
  游戏目的:
  增强双臂、腹部和背部的力量。
  游戏玩法:
  1、让宝宝躺在铺有软垫的地板或床上,大人拿着长毛巾的一端,并协助宝宝用双手抓紧毛巾的另一端。
  2、大人稍微施力,把毛巾往上提。当宝宝感受到力量时,也会尝试用力拉住毛巾。
  3、宝宝有了经验后,改换宝宝的姿势,如让宝宝趴着、靠垫子坐着,和宝宝继续玩拔河游戏。
  温馨提示:
  1、当宝宝松手不愿意抓紧毛巾时,表明他累了,这时应停止游戏。
  2、注意力度变化,有时放轻一些,有时用力一点,以帮助宝宝感受不同的力度。
  
  游戏2:毯子游戏(6~12个月)
  游戏目的:
  锻炼平衡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玩法:
  1、卷春卷:找一条宝宝用的毛毯铺在床上,让宝宝躺在上面。用毛毯把宝宝卷起来,然后拉住毛毯的一段,轻轻一甩,让宝宝从毛毯中滚出来。
  2、坐飞毯:让宝宝趴在毛毯上,爸爸妈妈拉着毛毯的4个角,托着宝宝在房间里走动。
  3、乘小船:宝宝趴在毛毯上,爸爸妈妈拿着毛毯的4个角,让毛毯离开床或地面一段距离,轻轻摇晃。
  温馨提示:
  1、刚开始游戏时,力度应小些,速度应慢些,等宝宝熟悉后,再逐渐加快速度。
  2、宝宝不熟悉游戏时,可能会害怕,这时应鼓励宝宝勇敢、不害怕。但如果宝宝确实非常害怕,哭闹着不肯玩则不要勉强。
  3、注意安全,谨防宝宝掉落毛毯摔伤。
  
  游戏3:谁的声音(1~3岁)
  游戏目的:
  熟悉各种声音、练习清晰的发音。
  游戏玩法:
  1、用有声玩具帮助宝宝熟悉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并一起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2、根据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的歌词向宝宝提问,如:“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么叫?”“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么叫?”请宝宝根据提问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大人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请宝宝根据模仿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如大人说:“嘎嘎——嘎嘎嘎。”宝宝则说:“小鸭子。”
  温馨提示:
  1、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大人可与宝宝共同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交换游戏角色,用宝宝问、大人答的形式再玩一遍游戏。
  
  游戏4:踩气球(3~6岁)
  游戏目的:
  训练奔跑的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游戏玩法:
  1、准备小气球若干个,大人吹气球,并和孩子一起用线把气球绑成数量相同的两串。
  2、孩子踩气球:把一串气球绑在大人的脚踝上,游戏开始后,大人拖着气球跑并躲闪,孩子追赶并设法踩爆气球。
  3、大人踩气球:把另一串绑在孩子的脚踝上,孩子拖着气球跑并躲闪,大人追赶并设法踩爆气球。
  4、以10分钟为限,数一数大人和孩子各踩爆了多少个气球,数量多的算胜。
  温馨提示:
  1、游戏应在比较空旷的场地上进行。
  2、为增加孩子的兴趣,大人可有意让孩子多踩爆一些气球。
  
  游戏5:反应力游戏(6~8岁)
  游戏目的:
  锻炼思维的敏锐性。
  游戏玩法:
  1、准备可粘贴的白纸条若干,大人和孩子围成圆圈坐在一起。
  2、大家从“1”开始按顺序说数字,当轮到说“5”的人时要求其不说出“5”而以点头表示;当轮到说尾数是“0”的数字时也不能说出,而以拍手表示。没有按游戏规则玩游戏的人要在自己脸上贴白纸条。
  3、游戏结束后,数一数每个人脸上的白纸条,谁贴的白纸条多则要求表演节目。
  温馨提示:
  1、参与的人越多游戏越好玩。
  2、游戏刚开始时,数数的速度应慢一些,待孩子熟练后则应加快数数的速度,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其他文献
在儿子2岁多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我带着儿子搭乘出租车回家,突然发现儿子的裤子尿湿了。于是,我帮他把湿的裤子脱下,准备换一条干的裤子。就在这时,儿子捏着自己的小蛋蛋问我:“妈妈,这是什么?”由于当时在出租车上,有司机、奶奶,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于是,我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小鸡鸡。”没想到,儿子很清楚自己的疑问,没有被我绕过去:“不是小鸡鸡啦,妈妈,是小鸡鸡下面的这个。”
儿科门诊中,常常见到家长因发现孩子颈部有肿块而前往医院咨询,这种症状的诊断结果通常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组织是网状内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全身各处,一般在儿童期便开始发育。正常淋巴结质地软、光滑,无压痛,能活动,在新生儿时期多数不会出现肿大现象。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受到外界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刺激后,淋巴组织便有可能增生肿大,症状表现为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
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家长不能简单地用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纠错,甚至还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其性格发展,养成易怒、任性、容易责怪别人等不良品行。    星期天上午,女儿提出要去楼下小朋友家玩耍。我和蔼地说:“可以,不过,你能保证11点一定回家吃饭吗?”  “妈妈,我一定准时回来。如果我说话不算话,你和爸爸就把我关在门外。”  女儿的话让我感到欣慰,我及时肯定了她的态度。可
那天我正在单位焦头烂额地赶文字材料,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儿子的手被门夹伤了。听到儿子受伤,我一阵眩晕,忍不住往坏处想:门缝扎手啊,手指非断不可。  我一口气骑车赶到幼儿园,儿子的老师正扶着他下楼。脸上泪痕未干的儿子一见我,一下子又嚎啕大哭起来。我边帮儿子擦泪,边听老师讲事情的经过。当听说未伤到骨头,只是受点皮肉伤时,我的一颗心放下了,可十指连心的疼痛又令我内心好一阵痉挛。老师充满歉意地对我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也有一技之长。可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兴趣和爱好常常变换,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到底。比如,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新奇万分地去了,没过几天就厌倦了重复练习而没兴趣了;转而报钢琴班,孩子满怀激情地去了,可不久以后又产生了倦怠情绪,直嚷着要学网球……如此折腾,家长白白搭进不少学费,但孩子什么也没学到。
简蕾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不仅嘴甜,还很懂事,会在爸爸妈妈下班时帮着拿鞋、接包,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爸爸妈妈的“小甜心”。  可这半年来,简蕾简直成了个病秧子,三天两头感冒,医生给出的结论都是千篇一律的上呼吸道感染。常常好不了3天,感冒一准又死灰复燃,连小区的医生都给她起了一个“小感冒”的昵称。  反反复复、接连不断的感冒把简蕾折腾得面黄肌瘦,个头也明显比同龄人要矮,爸爸妈妈心疼得直掉眼泪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身上显现的性格缺点却越来越多:胆怯、孤僻、情绪低落……我有些懊恼,为什么女儿没有如我期望中那样自信大方呢?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同事的一句“谁带的孩子像谁”让我恍然大悟:正是由于我这个做母亲的不善交往、胆小怕事,才使孩子如温室中的花朵一般娇气脆弱。欲先正人,必先正己。看来女儿性格缺陷的源头在自己身上,为了女儿的未来,我决定来个逆向教育法,主动从自我改造做起,进而感染、塑造女儿开
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快乐,我在提出几点简单的游戏要求后,便让孩子按意愿开始了自由玩耍。教室内瞬间热闹起来,有的在忙着热情地给客人洗头,有的在抱着宝宝专注地喂药,有的在阅读区翻阅着图书……  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陈好和敏敏在教室内追逐着扭打在一起,争吵声打破了教室的平静。陈好的小脸涨得通红,眼泪含在眼眶中,满脸的委屈。见此情景,我知道肯定是孩子间发生了争执。我边安抚边问:“谁来告诉
游戏1:摸一摸,认一认(0~6个月)  游戏目的:  初步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触摸、聆听等方式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玩法:  1、妈妈坐着,把宝宝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地触摸宝宝身体的不同部位,并告诉他名称,如轻轻摸一摸他的鼻子:“这是宝宝的鼻子。”轻轻摸一摸他的小嘴,说:“这是宝宝的嘴巴。”可重复多次。  2、妈妈握宝宝的小手,让宝宝触摸妈妈的身体,如让宝宝摸摸妈妈脸,并说:“这是妈妈的脸。” 
家里的场景:爷爷睡午觉,东东突然想要爷爷陪着玩,于是命令爷爷立刻起来妈妈叫吃晚饭,东东却嚷嚷着先看书再吃饭,并要求大家都不能先吃,得等他看完了再吃;爸爸早上正准备上班,东东下令说:“爸爸今天不上班!”爸爸被迫请假在家……  户外的场景:东东和小区里的几个小伙伴在玩沙子,东东不停地发号施令“你不能先用沙桶,我要先用”、“你别铲这里的沙子,这是我的”、“你不能那样,得像我这样”……很快,小朋友们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