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初中学生的成长世界,促进初中阶段班主任的成长,是“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在初中阶段的具体追求。在我们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经营富有教育品性的初中学生生活,成为我校初中阶段学生工作变革的主要突破口。
一、问题与分析
初中四年是学生走出童年的懵懂,开始挑战师长的权威,处于求同和求异并存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兴趣广泛,喜好接受新鲜事物,看重友情,但分辨能力差,受社会环境影响大,正走进一个越发自主的、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在这样一个具备丰富成长能量的教育阶段,不少学校的学生工作却存在如下问题:
1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与德育管理方式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不少学校的德育管理围绕在中考的指挥棒下,以不出乱子为目的,以规范学生使其整齐划一为目的,以接受学校统一的纪律与卫生检查为目的,以服务于学科教学为目的。因而学校德育管理的方式也往往以行政管理的方式为主,或自上而下传达文件,或检查落实工作。然而这样的管理手段带来的教育方式也是简单化的,较多地停留在灌输与管束的层面,扼制了师生——校园生活的主体自主创造新生活的愿望,更是抹杀了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可能。
2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与校园生活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力量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少年的道德品质不是外部灌输给他们的,而是从他们的道德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学生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事实上,校园生活往往是单调无趣的,重心偏向于学科学习,使校园仅仅成为学习尖子生的乐园,同伴关系也成为简单的学业竞争关系。学生的多元发展以及个性发展因而失去了许多的机会和平台。
3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与校园生活无序化之间的矛盾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还表现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具有阶段性的。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多停留在完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的层面,各层级学生活动的开展也相对呈点状,甚至出现单调的重复,未将整个初中生活进行系统的思考与设计。这种德育“投入”的无序化,势必会影响德育的“产出”。
上述问题与我们“新基础教育”所倡导的追求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相去甚远。经营具有教育品性的初中学生生活,就是对初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综合、整体的建设,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新型的生活形态。从这一立场出发,学生工作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学校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生活中,应该创设更多渗透着人生哲理、生活智慧、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方法的活动情境,以供学生选择与实践,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要。几年来,正是在这样一种价值追求下,我带领着我的团队,做了变革性的实践研究。
二、变革与实践
1 推进班级建设的系列更新,经营有组织的班级生活
帮助班主任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重新建构起班级建设的新系列是经营有组织的班级生活的举措之一。根据这一思考,近几年我们在每学期的学生工作计划中,都会根据该学期班级建设的特点拟订每月的“问题与导读”,提供给一线班主任作为全员实践与研究的方向。这些“问题与导读”因为能够全程与班级实践工作衔接,又紧密结合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既有共性的经验又可以发挥班主任的个性,所以班主任都给予积极的回应,整体带动了班级组织、制度、文化等诸方面的发展,改变了班级的组织形态,也改善了学生在班级组织内的生存状态。
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份,我们引导每位班主任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研究,结合这一实践研究,各班均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级文化的创建活动。这样实践研究引领着班主任去思考初中班级生活的价值所在以及班级建设的基本路径,同时也真切地改变着班级的生活状态,丰富着班级每一天、每一段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个性特长,也增强了班级归属感。
本学期,我们引导班主任开展了班级各种类型的“评价方式”研究,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班级评价生活。一位管乐班的班主任以各类乐器在乐团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来评价学生,有“积极昂扬的小号”,有“沉稳大气的大号”,有“合拍、尽职的打击乐”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希望被评价的愿望,还提炼了班级的管乐文化,真是一举两得。这样的实践与思考过后,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拥有了较多的体验,获得了丰富的成长资源。而班主任的“专题随笔”,也为后续班级生活更深入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着手班级主题活动的系列建设,经营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生活
创建富有教育品性的班级生活,除了要在班级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予以重建之外,更应该聚焦到班级主题活动的系列建设中。这几年来,我们初中部的班主任人人都参与了每个学期的“班会活动研讨”,逐渐梳理出四个年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品尝到了自主开发班级生活的乐趣与价值。而学生也在与班主任一起重建和开发班级系列活动的同时,留下了成长的痕迹。
对四个年段学生成长需要的认知,使得班主任在设计班级系列活动时有了纵向的思考:六年级的班主任会牢牢地把握学生对于初中生活的向往与适应矛盾展开活动设计。我们有一位班主任曾经设计了“面对系列”活动,引导六年级新生学会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位六年级的班主任则设计了“第一次的畅想”系列,引导学生感受进入中学之后的变化,激发学生融入中学生活的信心。七年级的老师会牢牢把握学生在六年级过后因对初中生活产生倦怠而呈现的各类矛盾,着重加强七年级学生校园生活的新鲜度。七年级的“志愿者行动”就是我们每届七年级学生的传统活动。八年级的班主任则引导学生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过渡到对自我内在问题的思考。“碰撞系列”应运而生,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澄清认识、塑造自我。九年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飞速成熟的一年,他们在迎接中考的挑战中学会坚强、懂得自立,逐渐接近自己的理想,他们也在与同伴、与学校分离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懂得留存。这一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的最好时机。
几年的研讨无形中形成了我们设计和开发四年初中生活的“指导性纲要”,我们愿意遵循这样的规律,有意识地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节拍去开展我们的工作,创造具有“成长特质”的学生生活。在每个年段、每个班级生活的开发过程中,又融进了班主任对于自己班级建设的理解,对于班级学生独特成长需要的分析。这样的理解和分析,使得每个班级的生活各不相同,呈现出异样的精彩。我们也逐渐明白,班会课是班级生活推进 的重要节点,一次精彩的班会活动需要形成细致化的班级建设结构,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班级生活储备,呈现诸多日常班级生活的习惯。班主任应该成为班级生活的经营能手。班级生活的推陈出新依赖于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不断反思和再设计、再实践。
3 开展生态型年级社区专业视导,经营有文化内涵的年级生活
年级组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介于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又一生活时空。以动态发展和多维联系的视角透析这一生活时空,就可以发现,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等多重主体多维互动的学校生活。用心经营一个和谐的年级生态区,会促使师生获得真实的生命成长。这样的一个年级生态区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年级组,用“年级社区”来替代“年级组”的叫法,更符合我们对理想的年级生活的追求意愿。
我校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对年级社区的专业视导是几年来逐渐形成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学期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对两个年级社区进行视导。视导分为日常式视导和主题研修式视导两类。日常式视导包括听日常班会课、午会课,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社区内师生的生活状态等;主题研修式视导包括听班会、听自查报告、听年级社区主题研讨等。每次视导过后,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都要进行总结评价,提出书面评议报告等。
校本年级社区视导活动的推行,以追求年级社区内学生生活的综合改造为最终目的。年级社区在此过程中,逐渐对年级生活的创建目标、创建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007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在对八年级社区进行视导时,就发现该年级社区寻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点。他们提出的“在体验中成长”活动系列是针对本届八年级教师与学生特点策划、实施的年级示范项目。在“体验作文”创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建成长档案,引导学生以真诚的态度记录成长瞬间,对自我体验进行反思,筛选记入成长档案。这一活动,使最初较严重的一系列青春期问题得以缓解,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
几年的年级社区视导,使我们的年级社区逐渐摸索出了三位一体的年级社区模式:即每个年级社区都有一个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年级社区文化创建核心,以及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年级社区学生成长工作研讨系列和一个学生活动系列。年级社区在自主创建的过程中,形成了年级社区创建的示范性项目,深度开发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年级生活。
4 加强学校大型活动的整体建构,经营有积淀的校园生活
班级、年级社区、学校,这几个层级的学生组织和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了多重的角色体验和成长体验。其间,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发,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年级社区和班级生活的推进,因为这些活动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近年来,我校力求在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开发上打造精品项目,使得这些每年都举办的大型活动,既有年度之间的统一性,又有内涵的提升和视野的拓展,逐渐衍生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我校每年3月,都会开展“用感动为春天开幕”系列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美好的春天,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铸造更多的感动。每年系列活动的设计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2005年与“学习身边的榜样苏苏”(苏苏是我校一位勇敢同肾病斗争的好少年)相结合,2006年与支援东南亚抗海啸活动相结合,2007年与“让问候像阳光照进我们的生活——和美校园的创建”相结合,2008年与“风雪中的感动”相结合。今年我们引导学生将眼光落在身边及自我的感动,开展了“感动你我的小故事”小品剧表演等系列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同伴间展开积极评价,营造和美与共的校园生态环境。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内就一个相同的主题,给予学生反复而多元的教育影响,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动态生成中的丰富,因此每年的活动成果也是精彩纷呈的,如《学生自创感动人物颁奖词》《校园里最美的微笑摄影集》以及《感动之书法绘画作品集》等,我们还把这些作为对学生进行“二度教育”的“校本教材”留存下来,成为充实和丰富后续活动的精神产品。
三、思考与展望
回顾这几年我校初中阶段学生工作的变革与实践,感触颇多。对于自己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经营第一人角色的认识有了提升:我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而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需要形成合理的教育价值观和清晰的改革思路,并具体化到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指导、鼓励、推动学生发展工作的开展,为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转型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将班主任在实践改革中的个体资源转化为群体资源;需要在全校学生发展的策划和实践方面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形成纵横交错的学生工作系统。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回忆的点缀,学校是帮助飞速成长中的孩子们制造回忆的熔炉,初中生活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段旅程,让我们成为他们生活的引领者,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伴随者、同行者吧!
(栏目编辑 彭建华)
一、问题与分析
初中四年是学生走出童年的懵懂,开始挑战师长的权威,处于求同和求异并存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兴趣广泛,喜好接受新鲜事物,看重友情,但分辨能力差,受社会环境影响大,正走进一个越发自主的、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在这样一个具备丰富成长能量的教育阶段,不少学校的学生工作却存在如下问题:
1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与德育管理方式简单化之间的矛盾
不少学校的德育管理围绕在中考的指挥棒下,以不出乱子为目的,以规范学生使其整齐划一为目的,以接受学校统一的纪律与卫生检查为目的,以服务于学科教学为目的。因而学校德育管理的方式也往往以行政管理的方式为主,或自上而下传达文件,或检查落实工作。然而这样的管理手段带来的教育方式也是简单化的,较多地停留在灌输与管束的层面,扼制了师生——校园生活的主体自主创造新生活的愿望,更是抹杀了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可能。
2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与校园生活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力量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少年的道德品质不是外部灌输给他们的,而是从他们的道德生活中生长出来的。学生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事实上,校园生活往往是单调无趣的,重心偏向于学科学习,使校园仅仅成为学习尖子生的乐园,同伴关系也成为简单的学业竞争关系。学生的多元发展以及个性发展因而失去了许多的机会和平台。
3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与校园生活无序化之间的矛盾
学生成长需要的丰富性还表现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具有阶段性的。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多停留在完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的层面,各层级学生活动的开展也相对呈点状,甚至出现单调的重复,未将整个初中生活进行系统的思考与设计。这种德育“投入”的无序化,势必会影响德育的“产出”。
上述问题与我们“新基础教育”所倡导的追求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相去甚远。经营具有教育品性的初中学生生活,就是对初中学生的生活进行综合、整体的建设,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新型的生活形态。从这一立场出发,学生工作的视野应该是开阔的,学校生活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生活中,应该创设更多渗透着人生哲理、生活智慧、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方法的活动情境,以供学生选择与实践,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要。几年来,正是在这样一种价值追求下,我带领着我的团队,做了变革性的实践研究。
二、变革与实践
1 推进班级建设的系列更新,经营有组织的班级生活
帮助班主任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重新建构起班级建设的新系列是经营有组织的班级生活的举措之一。根据这一思考,近几年我们在每学期的学生工作计划中,都会根据该学期班级建设的特点拟订每月的“问题与导读”,提供给一线班主任作为全员实践与研究的方向。这些“问题与导读”因为能够全程与班级实践工作衔接,又紧密结合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既有共性的经验又可以发挥班主任的个性,所以班主任都给予积极的回应,整体带动了班级组织、制度、文化等诸方面的发展,改变了班级的组织形态,也改善了学生在班级组织内的生存状态。
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10月份,我们引导每位班主任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研究,结合这一实践研究,各班均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级文化的创建活动。这样实践研究引领着班主任去思考初中班级生活的价值所在以及班级建设的基本路径,同时也真切地改变着班级的生活状态,丰富着班级每一天、每一段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个性特长,也增强了班级归属感。
本学期,我们引导班主任开展了班级各种类型的“评价方式”研究,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班级评价生活。一位管乐班的班主任以各类乐器在乐团中所表现出的特点来评价学生,有“积极昂扬的小号”,有“沉稳大气的大号”,有“合拍、尽职的打击乐”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希望被评价的愿望,还提炼了班级的管乐文化,真是一举两得。这样的实践与思考过后,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拥有了较多的体验,获得了丰富的成长资源。而班主任的“专题随笔”,也为后续班级生活更深入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着手班级主题活动的系列建设,经营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生活
创建富有教育品性的班级生活,除了要在班级的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予以重建之外,更应该聚焦到班级主题活动的系列建设中。这几年来,我们初中部的班主任人人都参与了每个学期的“班会活动研讨”,逐渐梳理出四个年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品尝到了自主开发班级生活的乐趣与价值。而学生也在与班主任一起重建和开发班级系列活动的同时,留下了成长的痕迹。
对四个年段学生成长需要的认知,使得班主任在设计班级系列活动时有了纵向的思考:六年级的班主任会牢牢地把握学生对于初中生活的向往与适应矛盾展开活动设计。我们有一位班主任曾经设计了“面对系列”活动,引导六年级新生学会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位六年级的班主任则设计了“第一次的畅想”系列,引导学生感受进入中学之后的变化,激发学生融入中学生活的信心。七年级的老师会牢牢把握学生在六年级过后因对初中生活产生倦怠而呈现的各类矛盾,着重加强七年级学生校园生活的新鲜度。七年级的“志愿者行动”就是我们每届七年级学生的传统活动。八年级的班主任则引导学生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过渡到对自我内在问题的思考。“碰撞系列”应运而生,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澄清认识、塑造自我。九年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飞速成熟的一年,他们在迎接中考的挑战中学会坚强、懂得自立,逐渐接近自己的理想,他们也在与同伴、与学校分离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懂得留存。这一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的最好时机。
几年的研讨无形中形成了我们设计和开发四年初中生活的“指导性纲要”,我们愿意遵循这样的规律,有意识地伴随着孩子们成长的节拍去开展我们的工作,创造具有“成长特质”的学生生活。在每个年段、每个班级生活的开发过程中,又融进了班主任对于自己班级建设的理解,对于班级学生独特成长需要的分析。这样的理解和分析,使得每个班级的生活各不相同,呈现出异样的精彩。我们也逐渐明白,班会课是班级生活推进 的重要节点,一次精彩的班会活动需要形成细致化的班级建设结构,也需要积累一定量的班级生活储备,呈现诸多日常班级生活的习惯。班主任应该成为班级生活的经营能手。班级生活的推陈出新依赖于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不断反思和再设计、再实践。
3 开展生态型年级社区专业视导,经营有文化内涵的年级生活
年级组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介于班级与学校之间的又一生活时空。以动态发展和多维联系的视角透析这一生活时空,就可以发现,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等多重主体多维互动的学校生活。用心经营一个和谐的年级生态区,会促使师生获得真实的生命成长。这样的一个年级生态区应该有别于传统的年级组,用“年级社区”来替代“年级组”的叫法,更符合我们对理想的年级生活的追求意愿。
我校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对年级社区的专业视导是几年来逐渐形成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学期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对两个年级社区进行视导。视导分为日常式视导和主题研修式视导两类。日常式视导包括听日常班会课、午会课,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社区内师生的生活状态等;主题研修式视导包括听班会、听自查报告、听年级社区主题研讨等。每次视导过后,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都要进行总结评价,提出书面评议报告等。
校本年级社区视导活动的推行,以追求年级社区内学生生活的综合改造为最终目的。年级社区在此过程中,逐渐对年级生活的创建目标、创建机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007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在对八年级社区进行视导时,就发现该年级社区寻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点。他们提出的“在体验中成长”活动系列是针对本届八年级教师与学生特点策划、实施的年级示范项目。在“体验作文”创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建成长档案,引导学生以真诚的态度记录成长瞬间,对自我体验进行反思,筛选记入成长档案。这一活动,使最初较严重的一系列青春期问题得以缓解,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
几年的年级社区视导,使我们的年级社区逐渐摸索出了三位一体的年级社区模式:即每个年级社区都有一个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年级社区文化创建核心,以及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年级社区学生成长工作研讨系列和一个学生活动系列。年级社区在自主创建的过程中,形成了年级社区创建的示范性项目,深度开发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年级生活。
4 加强学校大型活动的整体建构,经营有积淀的校园生活
班级、年级社区、学校,这几个层级的学生组织和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了多重的角色体验和成长体验。其间,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发,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年级社区和班级生活的推进,因为这些活动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近年来,我校力求在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开发上打造精品项目,使得这些每年都举办的大型活动,既有年度之间的统一性,又有内涵的提升和视野的拓展,逐渐衍生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我校每年3月,都会开展“用感动为春天开幕”系列活动——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美好的春天,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铸造更多的感动。每年系列活动的设计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2005年与“学习身边的榜样苏苏”(苏苏是我校一位勇敢同肾病斗争的好少年)相结合,2006年与支援东南亚抗海啸活动相结合,2007年与“让问候像阳光照进我们的生活——和美校园的创建”相结合,2008年与“风雪中的感动”相结合。今年我们引导学生将眼光落在身边及自我的感动,开展了“感动你我的小故事”小品剧表演等系列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同伴间展开积极评价,营造和美与共的校园生态环境。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内就一个相同的主题,给予学生反复而多元的教育影响,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动态生成中的丰富,因此每年的活动成果也是精彩纷呈的,如《学生自创感动人物颁奖词》《校园里最美的微笑摄影集》以及《感动之书法绘画作品集》等,我们还把这些作为对学生进行“二度教育”的“校本教材”留存下来,成为充实和丰富后续活动的精神产品。
三、思考与展望
回顾这几年我校初中阶段学生工作的变革与实践,感触颇多。对于自己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经营第一人角色的认识有了提升:我应该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而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需要形成合理的教育价值观和清晰的改革思路,并具体化到日常的工作中;需要指导、鼓励、推动学生发展工作的开展,为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转型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将班主任在实践改革中的个体资源转化为群体资源;需要在全校学生发展的策划和实践方面做出创造性的努力,形成纵横交错的学生工作系统。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回忆的点缀,学校是帮助飞速成长中的孩子们制造回忆的熔炉,初中生活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段旅程,让我们成为他们生活的引领者,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伴随者、同行者吧!
(栏目编辑 彭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