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素养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五、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六、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由‘四美’:①音美,要讲普通话;②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③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④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
  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中学)
其他文献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伸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
期刊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车轮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主体,教师是教育的引路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育的对象——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发展,教育才有可能有实效、有成效。那体育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特别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来呢?    
期刊
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走向哪里?上个世纪末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在发挥了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之后,似乎并没有给语文教育指明本世纪发展的阳光大道。在诸多问题之中,一个方向性的问题首先需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语文教育是否应该回归传统。  所以,语文教育从语文学科独立开始就存在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整治。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回归传统,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类似于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目前语文教育的
期刊
目前,由于历史课堂上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学生也只有被动地记忆老师给出的内容。教师成了罗列知识的工具,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往往沉闷枯燥,让人昏昏入睡,除非教师个人魅力强,否则很难出现生动活泼的互动场面。  结果,在期末考试的卷面上,学生会闹出不少笑话,例如在一道连线题里,就有“洪秀全禁烟、林则徐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康熙下西洋、郑和组织雅克萨之战”等张冠李戴的答案出现。这是不
期刊
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小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提出《音乐教育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这一小课题。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全面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是小学生能形成有关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一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组织教学、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  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认识的飞跃。
期刊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宠儿,一般均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中长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既枯燥又无趣且痛苦的一项运动。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品质,因此对青少年的中长跑练习要经常反复地进行思想教育。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使他们的身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处在心智发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小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情绪,致使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  面对初中阶段美育的两难境地,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 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 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其主要内容,感悟音乐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一般认为,认知性的教学其教育范畴主要针对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