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123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面对课程改革大潮,仍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做好角色定位,未能从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中走出来,出现了探究性学习形式化的倾向现象。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正负效应及注意问题有哪些?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何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效应,方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对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是指导者,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条件,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敞开探究思路,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性学习。下面,谈谈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哪些效应呢和实施方法。
  1.探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效应
  1.1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探究性学习这种方法比较适应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种脑力劳动、能力培养的过程,使学生获益匪浅。真正做到人人动口、动手、动脑,情绪互相感染,思维互相启迪,整个课堂气氛就热烈起来,这样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进学生团结进取的团队合作意识。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失去了自信和自主。久而久之,也就扼杀了青少年的健康向上的自主意识、创造能力。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和发展创新的精神,这必然会使学生在人生中受益无穷。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的商讨、探索、交流、收获都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
  1.3 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问”必亲躬,答必细致。在这传统观念上,教师是权威,是解题的依赖,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极少交流,更谈不上共同的商讨、探索、交流。语文探究性教学则改变了这种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师也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让学生自主、自能,改变了学生服从、被动的地位。因此,这种平等、民主的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既能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又能在生动活泼、平等民主的学习中,使学生的潜能、智力和个性得到发展,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1.4 阔视野,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课堂教学只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支流,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汪洋大海。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为了探究有关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感,澄清他们的价值观。[1]
  1.5 提高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多的学习知识、掌握信息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语文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符合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由重语文知识传授向重语文素养培养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渗透德育;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通过主动、合作、探究等途径和方法,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调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跳出了传递型、蜡烛型而非创造型的角色定位,构建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和互动教学关系。[2]
  2.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我们首先明确,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环节①大致可以归纳为:①明确问题。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差异和知识结构的具体情况来选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探讨它?在探究前要有所了解。②确定探究方向。通过从多种多样的问题中辨别并提炼出主要问题,对问题作出预测或假设,我们应怎样解释它?应该以什么中心展开探究?③组织探究。设计、制定探究方案,明确个人任务,准备探究工具。④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搜集资料,怎样从中发现别的信息,将以何种形式使用这些信息。⑤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类、分析、比较,思考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⑥得出结论。学生在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最后是作出结论并通过与教师、其他学生的交流,评价结论,作出总结。学生要表达自己在探究语文知识中形成的见解,这些结论与我们预测和假设有哪些异同点,是否需要重新确定探究方向。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经常借助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深入到各班进行教学考察,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2.1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是一种活动,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取向的活动”②。问题是进行探究活动的起点。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以问题引导问题,以问题拓展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可见,教师应先“学会提问”。
  比如,我在讲授《故都的秋》时,一开始就问学生: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深究其名字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可见,激疑的提问,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2 用比较的方法来探究。这里的比较探究有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有学生与学生的比较,也有学生与书本的比较。不管采用哪一种比较法,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与同学、教师、书本的比较中找到了差距,从中受到启发,在逻辑上的这种求同与求异法的归纳推理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一种见效快的探究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木叶》这一篇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让他们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必像传统教学那样口干舌燥地讲解,学生也不必死记硬背了。
  2.3 在活用教材教法中探究。新课标指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终究是“死”的,而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智慧的发挥,对教材的不断补充与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如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时代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该表演的表演,该辩论的辩论,电视中的一些优秀栏目可以引入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既可以搞“新闻调查”,也可以搞“今日说法”,既可以“焦点访谈”,也可以“实话实说”……教材不仅不限制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而且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出特色,让学生融入教材,融入生活。
  2.4 在活动课中探究。语文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它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比如在诗歌朗诵比赛中,我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分组竞赛。出题互考,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们往往不是简单地出上句,要求接下句。他们总是想方设法难倒对方,为本组争光。提出的问题有“诗歌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的颔联是什么”、“找出对偶句”等,而这些也正是学习课文所要掌握的重点。再如,我还组织开展了文学名著推介课,观看并评论著名影片,校外文学采风……,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领悟到了语文的魅力,尝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
  2.5 在课后延伸性作业中探究。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并要求学生联系现实,探究校园文化的不同表现与内涵,探究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动脑,走进生活,培养自主探究,查阅资料的能力,从而掌握了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自学,突出学生自悟,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这样做使学生语文基础学得扎实,自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探究性学习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只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创造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那就是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品尝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需要时间来磨合。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教师们,要尽早进入角色,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少走弯路,不断探究,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实现教学相长。相信,探究性学习将给语文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机遇。
  注释
  ① 转引自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第14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② 勒玉乐,宋乃庆,徐仲林主编.《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第8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参考文献
  [1] 魏国栋,吕达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2] 唐晓杰编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学习辅导》,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9.
其他文献
【摘要】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这就是学习的主动性。本文谈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主动性,培养,方法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文
期刊
我在这里所谈的“新形势”是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握的不好,只存在于形势的理解,没有真正在具体教学中落实,没有使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件好事,它可以帮助理解语言文字,降低难度,但一味的追求或过分使用多媒体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本色,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但在一些人看来,抽象画是一种不美观的事物。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是不正确的理解。抽象画对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儿童,抽象画,意义,评价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进程中,美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群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科学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美
期刊
高明的演讲员为了吸引听众,常常在紧要关头有意设置“悬念”,卖一个关子,使听众大脑皮层产生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让听众处于“想丢丢不了”的情境之中。可见悬念可以扣人心弦,激发听者的兴趣和渴望动机。在数学教学中,从新课导入到探索新知、精讲例题、课堂练习和归纳小结等环节都离不开悬念的设置。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巧设悬念,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探索新知识的心弦,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积极的品德、力量以及情感体验等积极方面的科学。老师要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对过去的生活充满幸福感和满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观主义,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快乐和幸福。  【关键词】中学音乐,音乐教学,积极心理学,品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积极的品德、力量以及情感体验等积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今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需要是发展的动因,思维是创新的保证。古今中外凡有重大建树的各类名人,都有创新独特的创新性思维。现在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各类现
期刊
【摘要】美术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必修的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启蒙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教学,向心力,培养,方法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地想象、创新,值得我们美术老师去研究并努力实践,这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对美术教学的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成绩不理想、成绩较差的学生较多,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英语学困生引导与提供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困生,引导,提高,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引导工作,使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自己经过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摸索出了以下比较有效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  1.应用直观演示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就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我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实物、趣味图片、多媒体等。开学初,我就会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了大量的实物图片
期刊
【摘要】现在,初中生学习物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运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意识,培养,方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了物理后能有效运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探索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