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绿色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近困扰我们的“雾霾”,大家关注的PM2.5、低碳生活、南方供暖、空气指数、节能环保、水污染、太阳能甚至我们的身心健康等都能与之沾上边。为此,我对武汉市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情况进行了数月的调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中的“居”成为民生重要部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笼罩在我们城市上空的“雾霾”,谈虎色变的PM2.5、公众关心程度极高的水污染、太阳能利用和“地源热泵”技术等,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重要民生话题。有资料显示,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60%为城市垃圾。建筑的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7.8%,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关系到我们每个公民,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策略。
  对于这次调查,我采取了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辅以实地考察绿色建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调查时间,同时起到了学习、宣传和推广的作用。调查对象有普通市民或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工作人员。普通市民或居民选择小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主要以企业员工和大学教职工为主;机关工作人员以武昌地区省直机关工作人员为对象。
  此次调查共发出纸质调查问卷50份(纸质39份、电子11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随机访问调查10人次,并做了访问记录,供分析与比较时参考。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1)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的整体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房建筑。你对此了解吗?
  A. 非常了解     B. 知道一些
  C. 不太了解     D. 完全不了解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12.png>[4%][34%][14%][48%] [非常了解4%
  知道一些34%
  不太了解48%
  完全不了解14%]
  问卷调查显示,有过60%的调查对象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绿色建筑”。当随机访问调查有关“绿色建筑”概念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对其不太了解。尽管武汉市是全国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但市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2)绿色建筑在我国乃至武汉市尚未全面普及和推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A. 政府相关部门不重视 B. 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C. 全民参与不够  D. 开发商环保意识不强
  E. 市民不关心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22.png>
  (3) 你认为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最应该行动起来的是什么?(多选)
  A. 政府部门   B. 环保团体
  C. 房地产开发商   D. 媒体
  E. 全体公民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32.png>
  第2、第3问有相关性,合并分析比较。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绿色建筑”未完全普及和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向民众普及主导作用不够。而房地产及相关媒体部门因利益关系,所以成为“绿色建筑”未全面普及和推广的相关责任方。我认为普及和推广最应该行动起来的是全民参与。
  (4)你认为绿色建筑主要标志是什么?(多选)
  A. 节约资源   B. 节约能源
  C. 回归自然   D.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E.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4.png>
  (5)你看重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多选)
  A. 提高居住舒适性   B. 减少碳排放
  C.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D. 减少电费煤气费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51.png>
  第4、第5问主要是调查“绿色建筑”的特点和好处。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绿色建筑”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市民对节能环保的支持值得肯定。其实节约资源、回归自然等也是绿色建筑的显著特征,需要政府和媒体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6)你的所居住的房屋(或办公场所)目前采取了哪些绿色节能措施?
  A. 太阳能采暖、热水   B. 自然通风采光
  C. 增加遮阳       D. 选用环保材料
  E. 循环水利用         F. 地冷地热
  G. 建筑保温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6.png>
  (7)你希望哪些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   A. 建筑技术   B. 规划设计
  C. 太阳能、风能   D. 选用环保材料
  E. 循环水利用 F. 地冷地热
  G. 建筑保温   H. 信息节能技术
  I. 自然通风采光 J. 增加遮阳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7.png>
  设计第6、第7问的主要意图,是想通过民众对身边绿色节能措施的认同达到宣传普及“绿色建筑”新技术的目的。调查对象非常熟悉和认同太阳能、风能、选用环保材料、建筑保温等绿色节能新技术,也对建筑技术、规划设计、信息节能等新技术有了一些基本概念,通过这次创新实践活动,我既宣传了绿色节能新技术,又增加了许多新知识。
  (8)绿色建筑会增加建设成本和购房费用,你可以接受吗?
  A. 增加费用不能接受
  B. 给予补贴或减免费税可以接受
  C. 保护环境完全接受
  D. 不知道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8.png>[10%][24%][22%][44%] [增加费用不能接受22%][保护环境完全接受24%][不知道10%][给予补贴或减免费
  税可以接受44%]
  针对绿色建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可能会增加市民的住房开支。超过70%调查对象可以接受或部分接受,24%的中高收入人群完全接受,反映市民从内心期待和接受绿色建筑。22%调查对象不能接受,可能为低收入者,也可能对开发商变相涨价表示反感。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都表明,民众普遍建议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或减免税费。
  (9)你希望未来武汉市是否应该大力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
  A. 非常支持   B. 支持
  C. 不支持   D. 无所谓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9.png>[4%][2%][16%][78%] [非常支持78%
  支持16%
  不支持2%
  无所谓4%]
  高达94%的民众支持武汉市大力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这个比例让我感到欣慰,这不仅说明市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绿色建筑”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体现了本次“武汉市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情况调查”创新素质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武汉绿色建筑的现状、普及和推广情况调查,我学习了许多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武汉市绿色建筑的现状,知晓了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加强了我的绿色环保意识,实现了一次比较成功的创新实践体验。
  虽然武汉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建筑节能工作引人注目,但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不高。为继续推广和普及绿色建筑,让绿色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我的体会如下:
  (1)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上,政府最应该行动起来,提高全民参与和全社会参与程度,制定福及老百姓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的实惠,实现美丽中国、绿色武汉的美好梦想。
  (2)媒体应该成为普及宣传绿色建筑的“宣传队”,传播绿色建筑的新理念,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知识。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民众的节能环保意识,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一件大好事。
  (3)开发商和工程建设单位应该成为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先锋队”。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让老百姓分享绿色建筑带来的政策优惠和节约利好,建造出符合中国国情、老百姓容易接受的绿色建筑。
  (4)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需要全面参与。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绿色天使”,积极参与到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的活动中去,从小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来实现“畅想美丽中国、构造绿色武汉”的美好愿景!
其他文献
所谓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上下文。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中,语境题是考查同学们感知语言材料时所具备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要求同学们在解答试题时,以语篇为根本,根据试题所处的语言环境来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该类题型着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在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中,语境题所占比例最大,约在50%以上。考查对具体语境的理解是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完形填空
期刊
河湖水体附近沙丘问题,近年来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在,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相同,但考察区域不同。此类试题,将河湖水体的相关知识与沙丘的形成与影响相结合,背后的地理原理都在课本上有迹可循,但是同学们难以综合运用两部分内容,导致得分困难。下面,通过一道同学们熟悉的高考题,带领大家学习此类试题的处理方式。  先来看2014年全国卷I第36题:  例1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期刊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before是一个较为常用的虚词,它既可用作介词又可用作副词,还可以用作从属连词。其作为从属连词的用法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各地的高考都倾向于考查这一用法。现将其作为从属连词的用法归纳如下:  1. 表示“在……之前”,用来说明主从句所描述动作发生的顺序。  Mary had cleaned the classroom before she went home
期刊
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固定的题型之一,它可以综合考查历史概念、历史基本事实、历史结论、阶段性特征等内容,是一种设题手段灵活多变、覆盖知识面广泛的多功能题型。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要稳固地牢记基本知识,全面综合地调动多重因素综合运用;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能力。综观最近几年高考,该题型在多变的基础上求稳求技巧,呈现出“类型化”的特点,笔者试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课为个案,探讨近些年几道高考选择题
期刊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写作技巧,写作技巧都真实、鲜活地存在于文章之中,一篇佳作往往就是一个妙用写作技巧的范本。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以命题作文《少年当识愁滋味》为例,有同学是这样开篇的:  我记得辛弃疾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我现在却要说:少年当识愁滋味!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当识愁滋味”十分重要,我們的成长需要“愁滋味”。  这样开篇究竟好不好呢?
期刊
所谓“重要句子”,在论述文本阅读中,指的是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种句子:结构复杂、理解时容易出现误解偏差的长句、难句;能统摄全文或某一段的中心句,或是能表明作者某一观点态度的段落关键句;能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或脉络层次的语句;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句意含蓄、表达上富有特色、利于考查考生逻辑思辨的句子。  那么,我们如何来答题呢?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词语。  一般情
期刊
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一定地区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稳定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地区。它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的结果。下面,我们将通过例题详细研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例1 读“某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图”(阴影部分为分布区),并回答下列问题。  
期刊
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总统选举,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的高考题多次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考查,本文从三个角度,对高频考点进行解读,希望同学们在熟
期刊
所谓“理解和分析”,就是根据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包括理解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本内容的推断。如果结论是从文意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这个理解和分析就是合理、正确的,否则就不合理,不正确。解答这类题,要做到知己知彼。  一、知己:转述验证阅读法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原文中的语句是陈述者的话,选项中的语句是转述者的话。我们的任务是看转述者的话有没有改变本意,这
期刊
[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例1 正在建设的柳州汽车城是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5年,该汽车城将形成百万辆整车生产规模,同时会有上百家汽配企业入驻汽车城。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最有可能入驻柳州汽车城的企业为( )  A. 纺织厂 B. 轮胎厂  C. 家具厂 D. 炼铝厂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