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督促和指导下,在我的同事和朋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在作文研讨课上上完了作文讲评课。我突然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作文讲评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于是把这句话作为我上课后的一个思考。
作文讲评,平时都在做,但更多的是率性而为,随机指导,比较少考虑要达到多少实效性。因为总给自己找理由说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作文讲评达到怎样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当他要成为一堂公开课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向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我就开始感到压力重重了。我要考虑的内容太多,我开始给自己恶补。我向专家学习,我向网络学习,我向书本学习,我希望不断充实自己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学习,是自己成长的途径
讲评课到底讲评什么,老师采取怎样的方式讲评。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去看,去听。于是,这两星期,我的白天给了学生,我的晚上给了思考;我的工作日给了平时教学,我的假期给了我的学习。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发现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而且这个模式也是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称“六步五阶段”。即榜上有名;佳作亮相(自评阶段);片段欣赏(互评阶段);出谋划策(集体评价阶段);恕我直言(师评阶段);教师作文(比较评价阶段)。网络上有他的课例《温馨的记忆》,我看了两次,效果非常不错。他把作文讲评课的功能大幅度提升了,关注了主体发展,讲评内容多样化,而且一点也不空泛。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如何把教师讲评为主变成学生自我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讲评课中是可以提高实效的。我又看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他的作文讲评课实录。其实两年前就在人教网小学语文论坛中看到过他关于这本书的提纲,因为当时有很多人评价说,他做的事情是大家都在做,借鉴性不大而没有去看。现在,为了作文讲评课,我又重新去认识他的书,他的做法。他认为讲评比指导的地位更重要,这个观点在当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他的讲评也有一个相应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赏识,即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好的语句加以展示与称扬;二是“治病”,即发现学生作文中共性的问题列为“病例”并寻找“病因”;三是训练,即根据病因进行系统的技巧训练。他是从小处着手,但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扎实有效的。我从他那里接受了一种观念:淡化“作前指导”,加强“作后讲评”是平时作文教学中能够做的一件事;“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是老师们在讲评作文时可以灵动处理的一种方法。讲评课没有可复制性。另外,我也从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作文讲评的案例。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能够实施的。应该说,这两星期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取舍。
实践,是交流碰撞的结果
我现在在教的是六年级,我比较熟悉这个年段,也希望促进自己在作文讲评方面的思考,找到作文教学中的更多做法。所以,我选择了六年级作文讲评。我选取哪个点进行讲评,在我没有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心里没有什么底。
翁老师几次来跟我交流作文讲评课该怎么上,让我感受到师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在这个时候,我萌发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公开课得到印证和实现的愿望(不过,我以后会在平常的时候多加实践,才能让公开课变得游刃有余)。当我批阅完六1班的作文时,我看到了他们在选材能力方面的欠缺,于是,我把讲评目标定在学会选材;又考虑到六年级应该达到的作文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找到一个途径,抓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亮点,也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我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有哪些细节描写,就选择了教师评改时刻意批上红双圈,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来赏析全篇文章的构思、选材和精彩描写,再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这个操作过程没有得到师父的认同。师父给我提出了高段作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思路。要让学生先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主题及构思过程,再进行好词佳句的赏析,否则,任何词句都是空的。也许我平时关注语言和词句真的是比较多的,因此,我不由自主就会关注学生是怎么写的,而较少关注学生总的写了什么。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说,翁老师给我提出的这个思考过程是正确的。于是,第二稿又出现了。先请学生说说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难忘,抓住了哪些内容来写;再来赏析哪些细节描写让他的中心更加突出,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的第二次实践于是就在全市一百二十多位老师面前亮相了。
反思,是探索前行的基石
课上完了,翁老师给予了很多肯定,那是对我的鼓励,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因为我一开始遇到了看似意外其实也不应该意外的情形——请学生说说范文中的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学生没有反应。学生看过作文了,为什么还看不出哪些细节描写是很成功的呢?也许与学生快速阅读作文的能力有关;也许学生平时并没有这样相互欣赏习作的习惯有关;但更多的原因也许与我提问的方式有关。学生并没有理解我问题的意图,不知该怎么说,还在揣测我的意图,所以出现了冷场。幸亏我课前已经和两位范文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所以有了这位学生代替我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文章中写得精彩的细节描写,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这个意外中,让我感受到了解学生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也让我感受到学生也可以成为小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可以实现学习形式和效果的多样化。第二个思考是上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用了三个范文来实现对细节描写这种方法的巩固,效率似乎低了一些。为什么会有三篇范文,因为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一篇能实现我的全部意图。一篇只有一种方法的习得,这个时候怎么办?现在想来,第二位同学可以不读整篇,而是读好的段落,可以提高效率。从最后让学生欣赏同桌的作文思路,写得好的细节描写,提出合理的建议来看,学生是有收获的。
当然,从一开始的什么都往讲评课里塞到后来的舍取,到现在觉得内容可以稍微再多一些的思考,与我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变化有关。
我现在对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实效性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不同的年段,我们的作文讲评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是不是也可以形成一个系列?作文讲评课,我将慢慢走近你……
作文讲评,平时都在做,但更多的是率性而为,随机指导,比较少考虑要达到多少实效性。因为总给自己找理由说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作文讲评达到怎样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当他要成为一堂公开课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向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我就开始感到压力重重了。我要考虑的内容太多,我开始给自己恶补。我向专家学习,我向网络学习,我向书本学习,我希望不断充实自己在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
学习,是自己成长的途径
讲评课到底讲评什么,老师采取怎样的方式讲评。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去看,去听。于是,这两星期,我的白天给了学生,我的晚上给了思考;我的工作日给了平时教学,我的假期给了我的学习。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发现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而且这个模式也是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称“六步五阶段”。即榜上有名;佳作亮相(自评阶段);片段欣赏(互评阶段);出谋划策(集体评价阶段);恕我直言(师评阶段);教师作文(比较评价阶段)。网络上有他的课例《温馨的记忆》,我看了两次,效果非常不错。他把作文讲评课的功能大幅度提升了,关注了主体发展,讲评内容多样化,而且一点也不空泛。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如何把教师讲评为主变成学生自我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讲评课中是可以提高实效的。我又看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他的作文讲评课实录。其实两年前就在人教网小学语文论坛中看到过他关于这本书的提纲,因为当时有很多人评价说,他做的事情是大家都在做,借鉴性不大而没有去看。现在,为了作文讲评课,我又重新去认识他的书,他的做法。他认为讲评比指导的地位更重要,这个观点在当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他的讲评也有一个相应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赏识,即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好的语句加以展示与称扬;二是“治病”,即发现学生作文中共性的问题列为“病例”并寻找“病因”;三是训练,即根据病因进行系统的技巧训练。他是从小处着手,但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扎实有效的。我从他那里接受了一种观念:淡化“作前指导”,加强“作后讲评”是平时作文教学中能够做的一件事;“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是老师们在讲评作文时可以灵动处理的一种方法。讲评课没有可复制性。另外,我也从网络上找到了许多作文讲评的案例。但是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能够实施的。应该说,这两星期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取舍。
实践,是交流碰撞的结果
我现在在教的是六年级,我比较熟悉这个年段,也希望促进自己在作文讲评方面的思考,找到作文教学中的更多做法。所以,我选择了六年级作文讲评。我选取哪个点进行讲评,在我没有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心里没有什么底。
翁老师几次来跟我交流作文讲评课该怎么上,让我感受到师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在这个时候,我萌发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公开课得到印证和实现的愿望(不过,我以后会在平常的时候多加实践,才能让公开课变得游刃有余)。当我批阅完六1班的作文时,我看到了他们在选材能力方面的欠缺,于是,我把讲评目标定在学会选材;又考虑到六年级应该达到的作文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找到一个途径,抓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亮点,也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我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有哪些细节描写,就选择了教师评改时刻意批上红双圈,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来赏析全篇文章的构思、选材和精彩描写,再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这个操作过程没有得到师父的认同。师父给我提出了高段作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思路。要让学生先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主题及构思过程,再进行好词佳句的赏析,否则,任何词句都是空的。也许我平时关注语言和词句真的是比较多的,因此,我不由自主就会关注学生是怎么写的,而较少关注学生总的写了什么。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说,翁老师给我提出的这个思考过程是正确的。于是,第二稿又出现了。先请学生说说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难忘,抓住了哪些内容来写;再来赏析哪些细节描写让他的中心更加突出,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的第二次实践于是就在全市一百二十多位老师面前亮相了。
反思,是探索前行的基石
课上完了,翁老师给予了很多肯定,那是对我的鼓励,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因为我一开始遇到了看似意外其实也不应该意外的情形——请学生说说范文中的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学生没有反应。学生看过作文了,为什么还看不出哪些细节描写是很成功的呢?也许与学生快速阅读作文的能力有关;也许学生平时并没有这样相互欣赏习作的习惯有关;但更多的原因也许与我提问的方式有关。学生并没有理解我问题的意图,不知该怎么说,还在揣测我的意图,所以出现了冷场。幸亏我课前已经和两位范文的学生进行了交流,所以有了这位学生代替我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文章中写得精彩的细节描写,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这个意外中,让我感受到了解学生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也让我感受到学生也可以成为小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可以实现学习形式和效果的多样化。第二个思考是上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用了三个范文来实现对细节描写这种方法的巩固,效率似乎低了一些。为什么会有三篇范文,因为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一篇能实现我的全部意图。一篇只有一种方法的习得,这个时候怎么办?现在想来,第二位同学可以不读整篇,而是读好的段落,可以提高效率。从最后让学生欣赏同桌的作文思路,写得好的细节描写,提出合理的建议来看,学生是有收获的。
当然,从一开始的什么都往讲评课里塞到后来的舍取,到现在觉得内容可以稍微再多一些的思考,与我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变化有关。
我现在对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实效性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在不同的年段,我们的作文讲评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是不是也可以形成一个系列?作文讲评课,我将慢慢走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