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上优化主题阅读,课后精选内容进行主题阅读拓展,培养学生主题阅读、动笔的习惯,实现读写结合,实现读写的高效整合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主题阅读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主题阅读 课外阅读拓展 以读促写
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于语文教材的编排提出这样的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课内和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指出了读写活动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那阅读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主题阅读首先围绕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而展开的拓展性阅读,其“主题”概念与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中的“主题”含义大致相同,主要是一组教材选文所反映的文化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主题阅读:
一、课堂上优化主题阅读
(1)圍绕单元主题,上好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引领着每个单元的教学,在讲解每单元课文之前,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孩子们到“单元”里走一趟,将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超级链接,让学生浏览一下本单元所有课文的内容。
这样做有三点好处:首先,可以帮助学一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带着这种整体意识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的文化主题;其次,可以满足孩子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学习课文作准备;再次,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提前做好链接工作,做好预习准备。
(2)以课本为中心,立足于课内文本阅读。
让学生发现文本中蕴含着的美妙境界,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努力让语文课堂美起来,活起来”是语文教师的一致的追求,通过各种努力,同学生一起徜徉在文本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中。如感受《人和动物》丰富情感的时候,通过搜集大量的有关动物和人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通过阅读、讲故事,体会到动物也是有灵性的,感受到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3)注重语言运用,随文练笔
1.模仿性随笔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2.想象性随笔
补白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学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续写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
3.抒情性随笔“情动而辞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动处,也是妙笔生花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解决研学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能充分挖掘课文的资源,拓宽学习语言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
4.改写性随笔一般的诗词语言精练,跳跃性大,意境含蓄。把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时,先让学生理解诗词,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这首诗词描绘的情景,表达的情感,然后从《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里选择一首,改写成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短文。
以上的几种随文练笔,其实说到底,就是老师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让学生尽情地去享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快乐中享受写作的美和快乐。
二、拓展主题阅读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以教材为蓝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领悟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从而引导启用习得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学段,激发主题阅读动力,,而推荐最为适切的读物是重中之重。所以,课外阅读拓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人文精神为主线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任何学习都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的主题式阅读拓展把学生的阅读植根于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认知体系中,“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思考、对诚信的追求、父母之爱、思乡之情……”组成了一个个人教版教材单元阅读主题,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以“献出我们的爱”为主题组织单元,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学习了本组课文后,可推荐孩子们阅读与“爱”相关的一系列课外读物,如《爱的教育》《马燕日记》等。围绕人文精神主题进行的课外阅读拓展,让学生在一次次情感激荡起伏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
(2)以作家为主线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在小学教材中选编了很多著名作家所写的优秀篇章,通过这些篇章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作家多元的写作风格、丰富精妙的语言表达、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但课文只能反映作家写作水平及人格魅力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作家更多的代表作或与之相关的信息引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在阅读鉴赏力、写作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必将获益良多。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主题阅读活动,解决了学生没有书可读和不知道读什么书的问题,还充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正是把大量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它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可是,仅靠课堂上的主题阅读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在于培养,要让学生有时间读,产生读的兴趣,享受读书的快乐。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要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或者圈圈画画,或者写读书卡,或者写读后感,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还提高了阅读效率,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开展主题阅读,实现读写结合,高效整合,由阅读到写作,是学生通过喜欢阅读而受到美好精神浇灌后的心灵萌芽的挥泻,也是他们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键词:主题阅读 课外阅读拓展 以读促写
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于语文教材的编排提出这样的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课内和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指出了读写活动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那阅读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主题阅读首先围绕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而展开的拓展性阅读,其“主题”概念与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中的“主题”含义大致相同,主要是一组教材选文所反映的文化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主题阅读:
一、课堂上优化主题阅读
(1)圍绕单元主题,上好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引领着每个单元的教学,在讲解每单元课文之前,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孩子们到“单元”里走一趟,将一单元的内容做一个超级链接,让学生浏览一下本单元所有课文的内容。
这样做有三点好处:首先,可以帮助学一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带着这种整体意识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的文化主题;其次,可以满足孩子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学习课文作准备;再次,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提前做好链接工作,做好预习准备。
(2)以课本为中心,立足于课内文本阅读。
让学生发现文本中蕴含着的美妙境界,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努力让语文课堂美起来,活起来”是语文教师的一致的追求,通过各种努力,同学生一起徜徉在文本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中。如感受《人和动物》丰富情感的时候,通过搜集大量的有关动物和人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通过阅读、讲故事,体会到动物也是有灵性的,感受到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3)注重语言运用,随文练笔
1.模仿性随笔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2.想象性随笔
补白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学想象性练笔就是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或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续写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
3.抒情性随笔“情动而辞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动处,也是妙笔生花时。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解决研学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能充分挖掘课文的资源,拓宽学习语言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
4.改写性随笔一般的诗词语言精练,跳跃性大,意境含蓄。把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时,先让学生理解诗词,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这首诗词描绘的情景,表达的情感,然后从《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里选择一首,改写成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短文。
以上的几种随文练笔,其实说到底,就是老师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让学生尽情地去享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快乐中享受写作的美和快乐。
二、拓展主题阅读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以教材为蓝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领悟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从而引导启用习得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针对不同学段,激发主题阅读动力,,而推荐最为适切的读物是重中之重。所以,课外阅读拓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人文精神为主线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任何学习都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的主题式阅读拓展把学生的阅读植根于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认知体系中,“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思考、对诚信的追求、父母之爱、思乡之情……”组成了一个个人教版教材单元阅读主题,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以“献出我们的爱”为主题组织单元,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学习了本组课文后,可推荐孩子们阅读与“爱”相关的一系列课外读物,如《爱的教育》《马燕日记》等。围绕人文精神主题进行的课外阅读拓展,让学生在一次次情感激荡起伏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
(2)以作家为主线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在小学教材中选编了很多著名作家所写的优秀篇章,通过这些篇章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作家多元的写作风格、丰富精妙的语言表达、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但课文只能反映作家写作水平及人格魅力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作家更多的代表作或与之相关的信息引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在阅读鉴赏力、写作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方面必将获益良多。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主题阅读活动,解决了学生没有书可读和不知道读什么书的问题,还充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正是把大量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它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可是,仅靠课堂上的主题阅读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在于培养,要让学生有时间读,产生读的兴趣,享受读书的快乐。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要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阅读习惯。或者圈圈画画,或者写读书卡,或者写读后感,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自然提高,还提高了阅读效率,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开展主题阅读,实现读写结合,高效整合,由阅读到写作,是学生通过喜欢阅读而受到美好精神浇灌后的心灵萌芽的挥泻,也是他们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