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目的在于将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不仅能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设情景;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目标能否达成,学生能否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造,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师生的共识进而成为自觉的行动,能否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经常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笔者就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在此作几点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问题是走向探究的第一步。学生在问题面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是主动地应对问题,也可能是被动地接触。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能促使学生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既不仅仅跟随学生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学生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教师可利用教材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归纳学生关心的问题提出探究的问题,并使问题情景化。例如,讲解气体的压强时,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學生难以捉摸,常感觉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剪成漏斗形状的可乐瓶内,把瓶口朝上,问松手乒乓球会怎样?学生很快回答出来:会掉下来。紧接着又问学生如果对着瓶口吹气乒乓球会怎样?仍然认为掉下来。但实验的结果出人意料,乒乓球并未掉下来。学生不由提出疑问:“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谁给了它一个向上的力?”“大气吗?”“大气能产生力吗?”这样利用层层相关的问题,教师顺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产生认知的迁移,并最终归纳出探究课题:大气压强存在吗?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来。
二、保护探究欲望,使学生敢探究
即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并且心里想去探究,但真正主动付出行动去探究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呢?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来看,他们都存在一些自卑心理,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个人形象不佳,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过失,各种有意或无意中的讽刺、挖苦、轻视、打击都会使学生的自卑感越来越强。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以交往动机为主。这种动机的产生,源于每个人都有的获得他人肯定和接受的心理需求。交往动机的产生,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班集体的友爱气氛有密切关系。所以,要想克服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就要真正保证师生之间应有的平等自由,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尊重学生,不将个人意见或集体意见强加给发表见解的同学;更不能在发现学生的猜想与实际不符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这不仅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情感基础,更是保护学生探究欲望激励他们敢于探究的重要情感力量。
三、引导探究行为,使学生会探究
学生有了对问题的猜想以后,都非常急于动手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尤其是经验水平的制约,他们表现出的探究行为是本真的,原发性的。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猜想和假设之后要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使学生明确了目的和具体方案之后再进行实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时设计的方案可能不够完善,但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从而学会探究。
四、评估探究过程,使学生乐探究
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学生的探究不可能都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科学,所以教师对探究活动的评估应该有别于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结果的评价,更应该重视过程的评价,重点是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分析和评估。要强调对学生参与探究的态度和意志品质进行评估,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评估的能力,建立评估的意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常在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梳理,从而发现他们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或改进,增加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例如,设计制作温度计,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制的温度计进行交流和评估,讨论自制的温度计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与厂家生产的标准温度计相比有哪些不足。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从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等多方面考虑。学生评估中获得探究的成功,在成功中逐渐树立探究学习的理念,自然便会乐于探究。
总之,科学探究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和构建自己的探究能力,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让我们的学生“想探究”“敢探究”“会探究”“乐探究”,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刘显国.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10.
[3]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河源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设情景;探究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目标能否达成,学生能否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造,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师生的共识进而成为自觉的行动,能否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经常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笔者就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在此作几点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问题是走向探究的第一步。学生在问题面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是主动地应对问题,也可能是被动地接触。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应当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能促使学生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既不仅仅跟随学生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学生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教师可利用教材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归纳学生关心的问题提出探究的问题,并使问题情景化。例如,讲解气体的压强时,气体看不见,摸不着,學生难以捉摸,常感觉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剪成漏斗形状的可乐瓶内,把瓶口朝上,问松手乒乓球会怎样?学生很快回答出来:会掉下来。紧接着又问学生如果对着瓶口吹气乒乓球会怎样?仍然认为掉下来。但实验的结果出人意料,乒乓球并未掉下来。学生不由提出疑问:“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谁给了它一个向上的力?”“大气吗?”“大气能产生力吗?”这样利用层层相关的问题,教师顺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产生认知的迁移,并最终归纳出探究课题:大气压强存在吗?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来。
二、保护探究欲望,使学生敢探究
即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并且心里想去探究,但真正主动付出行动去探究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呢?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来看,他们都存在一些自卑心理,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个人形象不佳,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过失,各种有意或无意中的讽刺、挖苦、轻视、打击都会使学生的自卑感越来越强。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以交往动机为主。这种动机的产生,源于每个人都有的获得他人肯定和接受的心理需求。交往动机的产生,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班集体的友爱气氛有密切关系。所以,要想克服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就要真正保证师生之间应有的平等自由,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发表见解,商讨问题;尊重学生,不将个人意见或集体意见强加给发表见解的同学;更不能在发现学生的猜想与实际不符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这不仅是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情感基础,更是保护学生探究欲望激励他们敢于探究的重要情感力量。
三、引导探究行为,使学生会探究
学生有了对问题的猜想以后,都非常急于动手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尤其是经验水平的制约,他们表现出的探究行为是本真的,原发性的。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猜想和假设之后要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使学生明确了目的和具体方案之后再进行实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时设计的方案可能不够完善,但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从而学会探究。
四、评估探究过程,使学生乐探究
学会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估,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学生的探究不可能都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科学,所以教师对探究活动的评估应该有别于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结果的评价,更应该重视过程的评价,重点是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分析和评估。要强调对学生参与探究的态度和意志品质进行评估,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评估的能力,建立评估的意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常在分析论证、评估和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或教训进行梳理,从而发现他们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或改进,增加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例如,设计制作温度计,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制的温度计进行交流和评估,讨论自制的温度计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与厂家生产的标准温度计相比有哪些不足。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从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等多方面考虑。学生评估中获得探究的成功,在成功中逐渐树立探究学习的理念,自然便会乐于探究。
总之,科学探究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和构建自己的探究能力,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让我们的学生“想探究”“敢探究”“会探究”“乐探究”,在探究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刘显国.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10.
[3]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河源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