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农村快速建设的同时,法治建设也非常重要。本文笔者以供职的乡镇为例分析了当前法治宣传面临的困境,在新媒体自媒体高速发展的社会,笔者提出了农村法治教育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法治宣传;农村;普法教育
在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容易忽视的是法治宣传教育,这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
从1985年开始,我国就开始“一五”普法教育,到今年已经进入“八五”普法,我国的城乡各地开展了三十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由模糊到知晓,法治观念由淡漠到增强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遇到矛盾、纠纷时会更多选择法律途径依法解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学会了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要求相差更远。笔者就里山镇为例,浅谈一下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存在困境与出路。
一、当前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现状
从笔者就职的里山镇来看,多年以来的普法教育,让基层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平时也会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经济、民事关系,敢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普法教育过于形式,普法队伍力量薄弱。乡镇政府虽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但工作只停留在印发文件、挂横幅、发小传单、摆咨询台等主要方式。普法队伍主要是镇、村干部,大部分的镇、村干部没有经过系统、全面、深入的法律培训或学习,对法律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基层法制宣传教育难以收到实效。而且基层普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有些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承包、土地征收、宅基地纠纷、相邻权纠纷以及民事习惯在处理农村民事纠纷中的法律适用上,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其次,农村普法范围过于广泛,普法的对象缺少时间。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居住比较分散,普法教育存在“面广量大”的现象,特别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集中组织农民开展普法活动的难度更大。而且开展的普法活动一般都是白天的工作时间,这个时间段正是村民上班时间,来参与的普法教育的人群主要为闲居在家的老人。这些老人往往是看热闹的心态来参加普法教育,起不到普法教育的真正目的,普法活动容易出现空档和死角。
再次,农村群众的参与法治教育的热情与普法教育的期待之间还有差距。身处农村的村民由于历史传统、教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参加普法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深受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缺乏法治传统和权利意识,对法律的需求在整体上比较低。
二、针对现状,农村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
乡镇政府的普法办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普法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督促检查乡村两级普法依法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要根据乡村换届、干部调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人员和办事人员、确保乡村两级普法机构健全,有效运转,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乡镇和村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力度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搞好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乡镇和村两级基层干部。只有先让干部的法律知识提升了,才能推动和带动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三)拓宽法治宣传教育的渠道,创新宣传手段
1.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法律宣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手机和广播电视全面普及,基层乡镇的法制教育工作自然增加了广阔的宣传空间,农民的普法教育阵地逐步宽广起来。笔者在里山镇拍摄了系列短视频《国新伯讲故事》,利用退休镇干部何国新懂法的优势,把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小故事用法律知识来解读,成了广大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当地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
2.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扫除普法的死角。组建好法律知识宣传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与农民面对面地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多层面多种形式的开展广大群众欢迎的活动,使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居家老人和妇女一直是普法的难点与死角。笔者曾在里山镇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在家的老人和妇女都踊跃的来参与,这对于普法死角的大普及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3.要培养和选拔一定数量的“法律明白人”。从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中选拔政治素质强、业务精通的法律工作者,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基层法治进程和社会稳定。里山镇退休镇干部何国新退而不休,任然活跃在普法的战线上。镇政府专门为他设立办公室,当地群众只要有法律方面的问题,就会来找何国新咨询。这不仅为当地群众维护合法权益,也影响和带动身边一些人的学法用法,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
农村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第八个五年普法教育已经全面展开,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把握普法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层次,不断推动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法治宣传;农村;普法教育
在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容易忽视的是法治宣传教育,这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
从1985年开始,我国就开始“一五”普法教育,到今年已经进入“八五”普法,我国的城乡各地开展了三十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由模糊到知晓,法治观念由淡漠到增强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遇到矛盾、纠纷时会更多选择法律途径依法解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学会了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要求相差更远。笔者就里山镇为例,浅谈一下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存在困境与出路。
一、当前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现状
从笔者就职的里山镇来看,多年以来的普法教育,让基层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平时也会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经济、民事关系,敢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普法教育过于形式,普法队伍力量薄弱。乡镇政府虽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但工作只停留在印发文件、挂横幅、发小传单、摆咨询台等主要方式。普法队伍主要是镇、村干部,大部分的镇、村干部没有经过系统、全面、深入的法律培训或学习,对法律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基层法制宣传教育难以收到实效。而且基层普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有些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承包、土地征收、宅基地纠纷、相邻权纠纷以及民事习惯在处理农村民事纠纷中的法律适用上,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其次,农村普法范围过于广泛,普法的对象缺少时间。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居住比较分散,普法教育存在“面广量大”的现象,特别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集中组织农民开展普法活动的难度更大。而且开展的普法活动一般都是白天的工作时间,这个时间段正是村民上班时间,来参与的普法教育的人群主要为闲居在家的老人。这些老人往往是看热闹的心态来参加普法教育,起不到普法教育的真正目的,普法活动容易出现空档和死角。
再次,农村群众的参与法治教育的热情与普法教育的期待之间还有差距。身处农村的村民由于历史传统、教育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参加普法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深受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缺乏法治传统和权利意识,对法律的需求在整体上比较低。
二、针对现状,农村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
乡镇政府的普法办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普法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督促检查乡村两级普法依法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要根据乡村换届、干部调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人员和办事人员、确保乡村两级普法机构健全,有效运转,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乡镇和村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力度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搞好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乡镇和村两级基层干部。只有先让干部的法律知识提升了,才能推动和带动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三)拓宽法治宣传教育的渠道,创新宣传手段
1.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法律宣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手机和广播电视全面普及,基层乡镇的法制教育工作自然增加了广阔的宣传空间,农民的普法教育阵地逐步宽广起来。笔者在里山镇拍摄了系列短视频《国新伯讲故事》,利用退休镇干部何国新懂法的优势,把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小故事用法律知识来解读,成了广大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当地起到了较好的普法效果。
2.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扫除普法的死角。组建好法律知识宣传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与农民面对面地开展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多层面多种形式的开展广大群众欢迎的活动,使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居家老人和妇女一直是普法的难点与死角。笔者曾在里山镇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在家的老人和妇女都踊跃的来参与,这对于普法死角的大普及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3.要培养和选拔一定数量的“法律明白人”。从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中选拔政治素质强、业务精通的法律工作者,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基层法治进程和社会稳定。里山镇退休镇干部何国新退而不休,任然活跃在普法的战线上。镇政府专门为他设立办公室,当地群众只要有法律方面的问题,就会来找何国新咨询。这不仅为当地群众维护合法权益,也影响和带动身边一些人的学法用法,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
农村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第八个五年普法教育已经全面展开,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把握普法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层次,不断推动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