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文化传统与资源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现代学校实现优质发展的必由之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办学多年,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实现优质整合,提高德育实效,是学校多年来致力探索的课题。近年来,学校挖掘并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实践,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培养志存高远、视野开阔、表达力强、多才多艺的优秀个性品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发现崭新的校园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龄儿童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制定了12个“学会”目标——学会守纪、学会宽容、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会锻炼、学会自护、学会诚信、学会合作、学会助人、学会感恩、学会环保、学会创新。学校围绕目标,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通过创新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孩子以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启幸福人生之路。
课室环境建设:以多元的标准
课室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域。好的课室环境不仅要富于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更应呈现出生成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而课室环境的建设过程本身便具有无限的教育功能。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个性化奖项代替传统的等级评比,推进多元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自主创建班级环境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和创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2012年度温馨课室评比活动中,学校将标准定位为“资源性课室”“绿色性课室”和“生成性课室”,并据此设置了多元化奖项,如绿色课室、生态课室、博雅课室、趣味课室、知海课室等。“资源性课室”注重课室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学习资源建设,要求课室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绿色性课室”注重生态环保,要求课室设计美观、布局合理,能带给学生安全与舒适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成性课室”凸显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课室能展现学生的多元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室的建设过程要体现师生、家校共建的诉求。
评比活动中,各个班级各展其能,或用古诗书画装点课室,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或建设学科园地,丰富学习资源;或展示学生作品,印证成长足迹。师生、家长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智慧与才能。学生在自主创建班级环境中,思想得到启迪,知识得以拓展,更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书香校园创建:以儿童的视角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以阅读引发思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此,才能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养成优秀的个性品质。
基于此,学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儿童的视角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培养专于阅读、勤于思考的学生。例如,丰富和优化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师生一起精选书籍,及时更新藏书;征集学生意见,灵活使用建筑空间,在架空层和走廊设置开放书架和长凳,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每个班级则由学生自行设计建设“愉阅”图书角等。以儿童视角营建的校园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校园阅读蔚然成风。课余时间,许多孩子安静地读书,并在阅读后自觉把书放回原位;学校则鼓励学生积极捐赠书籍,和同伴分享好书。在“老生”的带动下,许多新生入学不久,便养成了阅读习惯。
学校还通过班级读书会、读后感写作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等活动,鼓励孩子积极阅读,学会表达。孩子的读后感有思想有深度,展示了精神世界的丰盈。校园书香四溢,孩子们浸润其中,受益匪浅。
十佳学生评选:以发展的眼光
拥有积极自我期望的人,会在行动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收获幸福人生。为此,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期望,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自2008年始,学校开展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学生”是活动最终获奖者的头衔。评选活动打破“优秀学生”的传统评价标准——成绩突出,确立了一套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养成的评估体系。“十佳学生”的评选须经过三个环节:演讲、时事问答、才艺展示,学生们精心准备,在角逐中各展才能,展现出附小学生视野广阔、关心社会的特点。胜出者自然是实至名归的优秀生——志存高远、视野开阔、表达力强、多才多艺。“十佳学生”的评选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视野,确立远大志向,成为学生不断发现和超越自我,增强自信的过程。
二、走入鲜活的社会生活
本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许多孩子从小独享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导致一些孩子只知道接受爱,从未意识到应该给予爱,不知珍惜和感恩,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人格与心智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深入挖掘家庭和社会资源,注重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让学生深刻感悟父母的恩情和社会的关爱,播下感恩的种子,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和回馈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家校互动:播撒感恩的种子
家庭是孩子心智成长的有力支持系统。学校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与配合,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发挥教育合力。
每年妇女节、母亲节、老人节,学校都会举行系列活动,如“我为你颁奖”,号召每个家庭开展倾听母亲的故事活动,并由孩子为母亲颁奖,表达感恩之情。班级则利用各种契机,邀请家长进课堂讲述成长故事,引导孩子向长辈感谢养育之恩。班主任还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探讨家教经验,建议家长严格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分担家务等,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感恩情怀。
学生家长分布在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家教方法,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定期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义工为孩子讲课,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德育注入强大的活力。
社区共建:体味付出的幸福
学校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定期举行“走进社区,服务社群”系列活动,如清洁街道,拜访百岁老人等。活动中,孩子们分工合作,将街道打扫得非常干净,赢得了居民的赞叹和认可。学生还到社区探望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洗刷衣服,并为老人表演节目。孩子们在活动感言中写道:“虽然辛苦,但看到自己能为老人带来快乐,真的很开心。付出并不难,快乐也很容易,只要用心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别人的生活带来方便或欢乐,就能感到付出的幸福!”学生们逐渐懂得,心存感恩,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学校与社会志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学期初,邀请关工委人员到校进行励志教育,期末,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安全教育;定期邀请华南师大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到校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每次活动结束时,学校都会以特别的形式对志愿服务人员表示感谢,借此让学生感受社会各界的关爱,表达对志愿人员的感激之情。
亲历稼穑:恒念物力维艰
城市孩子大都未曾亲历生产过程,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的观念比较淡薄,珍惜资源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为此,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学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农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增强劳动观念与动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格,继承节俭朴素的民族传统。
学校定期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周边农村,参观田地,动手种植或采摘农作物,让孩子亲历稼穑,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农事的辛苦,感受衣食得来之艰难。有学生在参与河粉的制作后非常感慨:“平时在家里经常吃河粉,但真不知道是这样做出来的。工序这么复杂与精细!”学生通过亲手种植蔬菜、收割水稻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自觉养成了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美德。同时,学农活动还唤起了学生尊重农民,关注农业,关心农村的意识与行动。
为了增强孩子的体验和感受,学校与村委会合作,让学生定期与农村家庭和学校“亲密接触”,感受真实的农村生活。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到逐渐感受到务农的艰苦,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要珍惜生活,珍惜劳动成果。
三、体验自律的军营生活
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顺利实现社会化,懂得遵纪守法,形成对社会规范的尊重意识。军营以严苛的纪律炼就个体对规范的尊重与遵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继承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与军营基地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合作,让孩子走进军营,体验军旅生活,磨练坚强意志,理解纪律与规则的重要作用,培养规则意识。
走进军营:感悟责任与使命
学校与某陆军航空旅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并与军人交流互动,了解真实的军队生活与国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学生踏进庄严神圣的军营,参观战士的宿舍内务、部队营院的建设与荣誉馆等,观看军犬表演,了解枪支的分解与组合等知识;学生还有机会乘坐军用直升飞机,俯瞰美丽的广州。通过与军人的交流,孩子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懂得了国防的重要性,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由然而生。
进驻军营:学会自理与自律
学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学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意识与习惯。例如,五月,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军实践。学生每天与军人一起严格遵守作息时间,6点15分起床,15分钟内完成穿戴、洗漱与整理内务工作,之后出操、早餐、操练。严苛的时间限制与高质量的效率要求,对学生是一大挑战。学生从一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适应,身心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懂得了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家长普遍表示,7天的军旅生活让孩子长大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质增强了,更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
四、开启多彩的科技生活
学校位于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周边高校林立,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学校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前沿的高新科技气息浸润学生,培养志存高远、视野开阔的未来公民。
“请进来”:感受科学魅力
学校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孩子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聆听科研人员的声音,分享大师对科学的理解和对人生的体验,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魅力。
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科学家和研究生志愿者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邀请他们到校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的技术发展情况,与孩子们交流从事科学探索的点滴体会。辅导员亲切的话语,通俗的讲解,热情洋溢的鼓励,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走出去”:开启追梦之旅
每年,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到周边的高校参观学习,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的实验室或校办企业。
近年来,学生先后参观了生物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3D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中国无线谷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了解科学发现与科技发明的产生与创造过程。高年段学生与大学生一起聆听了导师的实验课,了解了各种仪器的功能与用途,并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索的快乐。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摩各高校本科生的课外科技作品展,与大学生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与创造过程。活动中,学生如同走进了科学知识的海洋,眼界大开,萌发了学科学的愿望,继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开启追逐人生梦想的旅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人生奠基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校德育打开了新的思路,更开启了学生的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一、发现崭新的校园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龄儿童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制定了12个“学会”目标——学会守纪、学会宽容、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会锻炼、学会自护、学会诚信、学会合作、学会助人、学会感恩、学会环保、学会创新。学校围绕目标,挖掘校园生活的育人功能,通过创新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孩子以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启幸福人生之路。
课室环境建设:以多元的标准
课室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域。好的课室环境不仅要富于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更应呈现出生成性和开放性,能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潜能。而课室环境的建设过程本身便具有无限的教育功能。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个性化奖项代替传统的等级评比,推进多元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自主创建班级环境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和创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2012年度温馨课室评比活动中,学校将标准定位为“资源性课室”“绿色性课室”和“生成性课室”,并据此设置了多元化奖项,如绿色课室、生态课室、博雅课室、趣味课室、知海课室等。“资源性课室”注重课室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学习资源建设,要求课室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绿色性课室”注重生态环保,要求课室设计美观、布局合理,能带给学生安全与舒适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成性课室”凸显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课室能展现学生的多元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课室的建设过程要体现师生、家校共建的诉求。
评比活动中,各个班级各展其能,或用古诗书画装点课室,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或建设学科园地,丰富学习资源;或展示学生作品,印证成长足迹。师生、家长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智慧与才能。学生在自主创建班级环境中,思想得到启迪,知识得以拓展,更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书香校园创建:以儿童的视角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以阅读引发思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此,才能培养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养成优秀的个性品质。
基于此,学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儿童的视角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培养专于阅读、勤于思考的学生。例如,丰富和优化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师生一起精选书籍,及时更新藏书;征集学生意见,灵活使用建筑空间,在架空层和走廊设置开放书架和长凳,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每个班级则由学生自行设计建设“愉阅”图书角等。以儿童视角营建的校园阅读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校园阅读蔚然成风。课余时间,许多孩子安静地读书,并在阅读后自觉把书放回原位;学校则鼓励学生积极捐赠书籍,和同伴分享好书。在“老生”的带动下,许多新生入学不久,便养成了阅读习惯。
学校还通过班级读书会、读后感写作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等活动,鼓励孩子积极阅读,学会表达。孩子的读后感有思想有深度,展示了精神世界的丰盈。校园书香四溢,孩子们浸润其中,受益匪浅。
十佳学生评选:以发展的眼光
拥有积极自我期望的人,会在行动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收获幸福人生。为此,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期望,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自2008年始,学校开展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学生”是活动最终获奖者的头衔。评选活动打破“优秀学生”的传统评价标准——成绩突出,确立了一套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养成的评估体系。“十佳学生”的评选须经过三个环节:演讲、时事问答、才艺展示,学生们精心准备,在角逐中各展才能,展现出附小学生视野广阔、关心社会的特点。胜出者自然是实至名归的优秀生——志存高远、视野开阔、表达力强、多才多艺。“十佳学生”的评选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视野,确立远大志向,成为学生不断发现和超越自我,增强自信的过程。
二、走入鲜活的社会生活
本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许多孩子从小独享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导致一些孩子只知道接受爱,从未意识到应该给予爱,不知珍惜和感恩,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人格与心智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深入挖掘家庭和社会资源,注重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让学生深刻感悟父母的恩情和社会的关爱,播下感恩的种子,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和回馈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家校互动:播撒感恩的种子
家庭是孩子心智成长的有力支持系统。学校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与配合,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发挥教育合力。
每年妇女节、母亲节、老人节,学校都会举行系列活动,如“我为你颁奖”,号召每个家庭开展倾听母亲的故事活动,并由孩子为母亲颁奖,表达感恩之情。班级则利用各种契机,邀请家长进课堂讲述成长故事,引导孩子向长辈感谢养育之恩。班主任还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探讨家教经验,建议家长严格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分担家务等,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感恩情怀。
学生家长分布在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家教方法,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定期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义工为孩子讲课,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德育注入强大的活力。
社区共建:体味付出的幸福
学校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定期举行“走进社区,服务社群”系列活动,如清洁街道,拜访百岁老人等。活动中,孩子们分工合作,将街道打扫得非常干净,赢得了居民的赞叹和认可。学生还到社区探望老人,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洗刷衣服,并为老人表演节目。孩子们在活动感言中写道:“虽然辛苦,但看到自己能为老人带来快乐,真的很开心。付出并不难,快乐也很容易,只要用心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别人的生活带来方便或欢乐,就能感到付出的幸福!”学生们逐渐懂得,心存感恩,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学校与社会志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学期初,邀请关工委人员到校进行励志教育,期末,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安全教育;定期邀请华南师大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到校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每次活动结束时,学校都会以特别的形式对志愿服务人员表示感谢,借此让学生感受社会各界的关爱,表达对志愿人员的感激之情。
亲历稼穑:恒念物力维艰
城市孩子大都未曾亲历生产过程,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的观念比较淡薄,珍惜资源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为此,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学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农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增强劳动观念与动手意识,培养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格,继承节俭朴素的民族传统。
学校定期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周边农村,参观田地,动手种植或采摘农作物,让孩子亲历稼穑,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农事的辛苦,感受衣食得来之艰难。有学生在参与河粉的制作后非常感慨:“平时在家里经常吃河粉,但真不知道是这样做出来的。工序这么复杂与精细!”学生通过亲手种植蔬菜、收割水稻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自觉养成了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美德。同时,学农活动还唤起了学生尊重农民,关注农业,关心农村的意识与行动。
为了增强孩子的体验和感受,学校与村委会合作,让学生定期与农村家庭和学校“亲密接触”,感受真实的农村生活。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到逐渐感受到务农的艰苦,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要珍惜生活,珍惜劳动成果。
三、体验自律的军营生活
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顺利实现社会化,懂得遵纪守法,形成对社会规范的尊重意识。军营以严苛的纪律炼就个体对规范的尊重与遵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继承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与军营基地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合作,让孩子走进军营,体验军旅生活,磨练坚强意志,理解纪律与规则的重要作用,培养规则意识。
走进军营:感悟责任与使命
学校与某陆军航空旅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并与军人交流互动,了解真实的军队生活与国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学生踏进庄严神圣的军营,参观战士的宿舍内务、部队营院的建设与荣誉馆等,观看军犬表演,了解枪支的分解与组合等知识;学生还有机会乘坐军用直升飞机,俯瞰美丽的广州。通过与军人的交流,孩子感受到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懂得了国防的重要性,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由然而生。
进驻军营:学会自理与自律
学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学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意识与习惯。例如,五月,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军实践。学生每天与军人一起严格遵守作息时间,6点15分起床,15分钟内完成穿戴、洗漱与整理内务工作,之后出操、早餐、操练。严苛的时间限制与高质量的效率要求,对学生是一大挑战。学生从一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适应,身心素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懂得了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家长普遍表示,7天的军旅生活让孩子长大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质增强了,更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
四、开启多彩的科技生活
学校位于华南师范大学校内,周边高校林立,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学校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前沿的高新科技气息浸润学生,培养志存高远、视野开阔的未来公民。
“请进来”:感受科学魅力
学校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孩子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聆听科研人员的声音,分享大师对科学的理解和对人生的体验,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魅力。
学校聘请知名专家学者、科学家和研究生志愿者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邀请他们到校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前沿的技术发展情况,与孩子们交流从事科学探索的点滴体会。辅导员亲切的话语,通俗的讲解,热情洋溢的鼓励,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走出去”:开启追梦之旅
每年,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到周边的高校参观学习,如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的实验室或校办企业。
近年来,学生先后参观了生物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3D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中国无线谷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了解科学发现与科技发明的产生与创造过程。高年段学生与大学生一起聆听了导师的实验课,了解了各种仪器的功能与用途,并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索的快乐。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摩各高校本科生的课外科技作品展,与大学生交流沟通,了解研究与创造过程。活动中,学生如同走进了科学知识的海洋,眼界大开,萌发了学科学的愿望,继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开启追逐人生梦想的旅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人生奠基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校德育打开了新的思路,更开启了学生的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