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以计算机仿真交流平台为工具。采用模拟情景方法,探讨了人际互动中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和人际吸引机制。采用2x2组间设计,共32名被试。结果显示: (1)主我分享是态度相似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人际交流与互动中,主我分享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3)情绪是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 (4)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是研究人际交往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相似性,人际吸引,主我分享,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情绪。
分类号 B849
1 前言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指人与人之间持喜欢的积极态度或喜爱情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它是在合群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知、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其中主我分享在互动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主我分享是指一个感知的过程。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们在获得他人(倾诉者)反馈的一些情绪信息、关于某种事物的瞬间看法或瞬间被牵动的情感的同时,也有和倾诉者完全相同的情绪、观念和情感体验,这样一种共鸣的过程即主我分享。人际吸引中所产生的情感上的相互吸引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情感状态,而在主我分享中,强调的是人们在某一情境中体会到的瞬间的情绪变化和共鸣。国外研究证明,主我分享是人们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途径。同时。本土研究发现,在熟悉的人中间,分享主观方面的相似性。甚至的负性情绪,更有利于两人的亲密感的建立,而在陌生人当中。多向对方展示双方客观方面的相似性,更有助于双方亲密感的建立。但是人际吸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客观信息的展示,也包含主观信息的分享,这两者哪个起更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本文将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研究。
国外研究表明,在陌生人中的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产生起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研究则显示,主我分享在人际吸引中的反向作用。差异的产生可能有文化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中主我分享的材料与情境不同而造成的。基于此,设计了如下的研究,来验证在互动过程中,主我分享的重要作用和产生条件,并试图探索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作用机制。
在一项关于态度相似影响吸引力的研究中,研究者指出,情绪对于人际吸引的产生会有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并且研究还显示,人际吸引的产生也会对情绪有影响。情绪在人际吸引过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Montoya等m认为,相似的和不相似的态度分别代表着陌生人对我们的积极和消极的信息,也就相当于认同或者不认同,而这些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从而影响人际吸引。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人际吸引是由第一印象引发的自动的效应,但是紧接着就是对于陌生人的客观判断:第二,在态度影响相似性的过程中,对陌生人回答的情绪体验也是很自私的,其自私主要体现为,在相似性影响吸引力的过程中,陌生人回答或者使被试很愉快,或者使被试认为其即将从未来的互动中受益,因此,在人际吸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是对于陌生人的尽可能“无私”的评价。
在之前的实验中,研究者多采用单项间接反馈的方式,即主试我们试图创造一种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情境,由被试先了解信息,主试收集信息,并向被试反馈另一伙伴的信息,其中,主试起到媒介的作用,在实验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主试效应。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试图创立计算机虚拟人际交流平台,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删除主试中间协调的环节,也就是在与其他人进行“联机”的交互作用中来检验我们的想法。
2 研究一: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对 人际吸引的影响
在网络上面创设人际交往与互动的情境,检验在更为真实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主我分享以及客观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2.1 研究假设
第一,主我分享会显著影响人际吸引;第二,客观相似性会显著影响人际吸引:第三,主我分享比客观相似更能引起人际吸引,
2.2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2~2组间设计。实验为单盲实验。
被试选取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共32人,为了保证实验的匿名性,并没有统计被试的姓名,为保证实验的真实性,要求被试填写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并保证这些信息都是保密的。
2.3 实验程序
32名被试同时参加实验,每名被试一台电脑,电脑中已经安装好人际互动程序。主试向被试介绍了这个研究目的: “大家来参加一个人际交往与互动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考察人际交往中,你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在本实验中,你们要通过电子信息,诸如用电子邮件、即时信息、聊天室等收集到的对他人的个性特征和印象,并对此人作出评价。在交流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交流伙伴的反应,因为这些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交流者的印象。”
被试在填写基本信息之后。计算机就会显示:“正在搜寻IP地址……正在随机分组……”,然后显示“配对成功”。以此表示计算机随机分配给他一名伙伴,而这名伙伴是正在使用这个软件的人。在被试填写他的基本人口学变量信息后,计算机会显示: “正在捕捉对方信息……成功”计算机就会显示: “计算机分配给你的伙伴是你的老乡,而且你们是一个年级,一个专业的。”或者是“计算机给你分配的被试与你完全不同。”界面下方有一道检验: “计算机给你分配的伙伴是你的老乡么,”以此来检验被试是否觉察到他与伙伴的不同,
接下来被试有一个与他人交流的任务,被试要完成两个问卷,一个是个人描述测验(我是一个——样的人),根据Campbell在1990年的量表改编,共有10道。另一个是词义联想测验(白云——?),共有5道。有研究者认为,对自我个性特征反馈的认同和对于某一具体事物,如爱好、问题回答反应倾向的认同,都是引发主我分享的重要条件。
计算机控制了呈现的顺序,为防止被试胡乱填写,每次只显示一道,为了保证答题者有充足的看的时间,在显示3秒之后,被试方可激活界面上的按钮作答。在被试作答之后,下方会显示: “正在联系对方IP……对方答案获取中”然后显示:“对方与你的选择是一样的”或者“对方认为这道选择……更合适。”此空格显示的答案是由计算机控制填写的,为被试所选的答案后面的一个选项,如被试选择“A”,则显示“很遗憾,对方认为这道选择B更合适。”以此类推。在此界面的下方,也会有一道检验的: “交流伙伴的答案与你的相似程度是……”,以此来检验被试是否看到计算机反馈给他的对方答案,
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反馈来操纵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的水平。客观相似性的操纵是交流伙伴与你的客观信息是“完全相同的”或者“完全不同”,而交流伙伴与被试的对于答案的选择80%相同定 义为主我分享,20%相同定义为没有主我分享,
接下来被试就要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计算机显示的对方的答案来回答对方对他的人际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共有5个题项,每个项目都是7点评分,从1(最低)到7(最高)。分别从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方面来考察人际吸引程度,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共有32名被试参与实验,通过两道检验,删除没有看懂实验目的的被试1名,得到31名被试的有效数据。
首先对于考察人际吸引的进行分析,5个题项分别测试被试评价虚拟网上伙伴的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题项一致性信度较高,a=0.88。将这些数据合并得到一个关于人际吸引的综合指标,结果见表1。
以人际吸引为因变量,以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7):1.04l,p>0.05。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1,27)=12.152,p<0.05。客观相似性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27)=0.791,p>0.05。
在研究一中,外部相似性与主我分享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外部相似性的主效应也不显著。这与前人的结果相矛盾。分析原因可能与实验情境不同有关。在前人中,被试的信息首先在纸上填写,十分钟后。交流伙伴的信息也由纸质的方式反馈给被试。在这一过程中。被试并没有能够在他做出某一反应时及时地收到伙伴的反馈和评价。而在本研究中,被试在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能时刻看到对方的评价。对比强烈鲜明,更能够符合人际交流与互动的真实性。
从结果可以看到。主我分享的主效应及其显著。这就说明在互动过程中,主我分享能够有效地引发人际吸引,
3 研究二:情绪的中介作用
3.1 研究假设
第一,客观相似性与主我分享对情绪的作用显著;第二,情绪在客观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情绪在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3.2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2x2组间设计。被试同样选取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共32人,实验为单盲实验。不统计被试的姓名,但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要求被试填写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等客观情况。但是这些基本情况并没与参与统计当中,
3.3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与研究一基本相同。只是在被试填写完个人描述测验和词义联想测验后,增加一个问卷项目,调查被试的情绪状态。指导语为: “在回答问题中看到伙伴的答案后,请体察自己的情绪,按照第一反应来填写下列各题。”对被试的情绪影响的测量采用了6项语义差异评价:不高兴一高兴、低落一高涨、消极一积极、坏的一好的、不愉快的一愉快的、不舒服的一舒服的。每个项目都是7点评分,从1(最低)到7(最高)。
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反馈来操纵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的水平。客观相似性的操纵是交流伙伴与你的客观信息是“完全相同的”或者“完全不同”。而交流伙伴与被试的对于答案的选择80%相同定义为主我分享,20%相同定义为没有主我分享。
然后,被试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计算机显示对方的答案来回答对方对他的人际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共有5个题项,每个项目都是7点评分,从1(最低)到7(最高)。分别从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方面来考察人际吸引程度。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问卷的信度和相关
首先对于考察情绪反应的进行分析,6个题项分别测试被试评价虚拟网上伙伴的6个程度:不高兴一高兴、低落一高涨、消极一积极、坏的一好的、不愉快的一愉快的、不舒服的一舒服的。6个题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a=0.086。可以将这些合并成一个关于情绪的指标。
对考察情绪的进行分析,5个题项分别测试被试评价虚拟网上伙伴的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题项一致性信度较高,a=0.8846。可以将这些数据合并得到一个关于喜爱的综合指标,
情绪和人际吸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7,p<0.01。
3.4.2 方差分析
首先对情绪和人际吸引力的因变量进行2x2方差分析,自变量一为客观相似性,自变量二为主我分享的不同情况,
以情绪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7)=2.045,p>0.05。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1.27)=4.884,p<0.05。客观相似性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27)=0.737,p>0.05。
以人际吸引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7)=1.041,P>0.05。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1,27)=12.152,p<0.05。客观相似性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27)=0.791,p>0.05。
由结果可以看出,客观相似性并没有显著影响情绪,因此在探讨中介变量的过程中,客观相似性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表2显示了由于主我分享的不同比例而造成的情绪和吸引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随着主我分享程度的增加,情绪和吸引力也增加。
3.4.3 中介变量分析
为了测量情绪在主我分享一吸引力模型中的中介作用,参照了温忠麟等人的步骤㈣,首先,吸引力被主我分享的等级在经典回归中预测,情绪反应被主我分享的等级在经典回归中预测。其次,吸引力同时被主我分享和情绪反应预测。通过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来判断是否有中介效应。结果见表3。
由图1可以看出,主我分享预测了人际吸引,主我分享也显著预测了情绪。在随后的主我分享和情绪反应对人际吸引的共同预测中,情绪反应显著预测了人际吸引,主我分享也显著预测了人际吸引。由于所有的系数在0.0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说明情绪有部分中介效应。一方面,主我分享对于人际吸引有直接的正效应,即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程度越高,产生的人际吸引越强烈,另一方面,主我分享通过情绪对于人际吸引有间接的正效应,即主我分享的程度越高,越能够激发起被试的积极情绪,而这种情感反应被被试所感知,使之得出对方很讨人喜欢的结论。
研究显示了主我分享的确会影响被试的情绪和通过情绪的诱导影响陌生人对他们的吸引力。这个实证的结果支持美国被试的结果和新加坡被试的结果,并把结果适用性进一步扩大到了中国被试。更重要的是,相似的态度和反应直接或间接通过情绪影响了吸引力,并且支持了情绪增强模型。相似性的直接作用比间接作用比较大的这个发现提示我们,主我分享一吸引模型比现存任何一个解释人际吸引的模型都更加复杂。
3.5 对研究二的反思
在研究二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人际交往情境的方式考察了情绪在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中的部分 中介作用,而在客观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当中,在互动条件下,客观相似性并没有显示出对于人际吸引的主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在计算机模拟人际交往中,对于伙伴的客观相似性条件的呈现有关。同时,实验结果也说明了在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的情境中,人际互动与交往中的主我分享非常重要,这可能是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原因。
4 讨论
4.1 关于研究方法
本文中涉及到的实验全部采用组间设计,实验设计的核心就是两个因素的结合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为在之前的研究设计当中,仅仅是在讨论单一维度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例如:外貌吸引力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相似性一吸引模型等。本研究设计出一个计算机模拟人际吸引的真实情境。在这个计算机模拟场景中,被试被告知他们的电脑都是联网的,程序与OQ等聊天工具非常相似,被试与网上伙伴会共同完成几项测验,在测验过程中,他们所有人的真实信息都是保密的,但是可以看到相互之间的反应和评价,所有的都是考察被试的看法和态度,没有对错之分。在这样的一种程序的操作和控制下,人际交流的意味明显加强。本研究可以考察在人际互动的情境中。人际吸引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情绪在其中的作用。当然,由于反馈方式的限制,本研究在设计伙伴对于被试的反馈时,只能采用“伙伴与你的选择是一样的”或者“你的伙伴认为选择……会更合适”这两种方式,并采用检验的方式来检验被试是否意识到了伙伴与他的相同或者差异。这样可以创造更真实的场景来考察人际吸引产生的因素。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人际吸引场景研究人际交往与互动,在国内实属首次,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
在被试回答每个问题之后,在何时给出负反馈,研究者也做了一定调整,为了保证实验的生态效度,避免主试效应,从第二题开始给被试负反馈。
4.2 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相似性包括客观相似性、主观相似性。而主观相似性又包括稳定的态度相似和主我分享。在以往研究中,客观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有重要影响,如人们会更喜欢同一种族、同一籍贯的人,更喜欢穿同一系列衣服的人。而态度相似,如相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价值观念、相同的爱情观等,都会引发更大程度的人际吸引。在传统的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领域中,研究者将主观相似性笼统概括为较稳定的态度相似,而本文重点研究在某情境中引发的情绪体验的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4.3 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相似性中除了包含有较稳定的内部相似性,还包含一些不容易把握和测量的相似,例如,对事情的看法、对环境的理解,甚至是对一件小事的反应方式,这些都与态度有关。最近有研究者在研究分享主体我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们在获得他人(倾诉者)反馈的一些情绪信息如关于某种事物的瞬间看法或瞬间被牵动的情感的同时,也感知到自己有和倾诉者完全相同的情绪、观念和情感体验。Pinel和long等人把一个人的主观经验和他人的主观经验部分相同并产生共鸣的这种感知过程,称为主我分享。研究者认为主我分享理论可以解决一些传统人际吸引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和行为,如“一见如故”等。
鉴于对于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的难以把握,本研究设计了计算机模拟人际互动的方式,研究在互动当中客观相似和主我分享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而在研究一中,被试在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能时刻看到对方的评价。对比强烈鲜明,更能够符合人际交流与互动的真实性。
同样,实验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向被试反馈交流者与他的观点是否相同的时候,在人际互动程序中,当被试每填写一个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对于自己的描述。计算机就会向他反馈他的伙伴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将“是”或者“否”的反馈看做是伙伴对于被试的正反馈或者负反馈。这两种的反馈顺序也会影响到被试对对方的评价。通过多次的前测,暂时从第二个问题开始给被试负反馈。考虑到,如果在众多当中,给被试负反馈,前面或者后面的正反馈可能就会冲淡负反馈的启动效果。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获得这些信息后,要马上对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近因效应会起很大的作用,而信息间隔时间较长,并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再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看法时,首因效应会发生更大作用。如果单纯从实验效果更好的目的,若采取最后给被试负反馈,实验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为了避免单纯追求实验效果而不考虑真是目的,仍然采取在第二道给被试反馈的方式。希望可以得到更真实的答案。
研究一和研究二都得到了主我分享显著影响人际吸引的结果。这与主我分享所涉及的内容密不可分。在主我分享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感受到孤独情境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主我分享m,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与他人保持联结的需要。在主我分享的过程中,主我分享的过程也是自我表露的过程,在主我分享中,由于人与人之间自我表露的相互性和互惠性,如果一方开始自我表露,另外一方也会对自我的情况进行表露,这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主我分享的过程中。自我表露的形式以及自我表露内容的相似都会促进人际吸引。
4.4 情绪的中介作用
通过研究一和研究二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交流伙伴的反馈形式十分重要。正反馈比负反馈更能引起初次见面的人的好感。这可能与反馈形式引起的情绪和评价有关系。同时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在态度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境中,人们的即时反馈会附带大量的情绪反应。研究一显示了主我分享对于情绪的主效应,即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程度越高,产生的人际吸引越强烈。
研究二中,同样发现了情绪的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主我分享对于人际吸引有直接的正效应,即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程度越高,产生的人际吸引越强烈,另一方面,主我分享通过情绪对于人际吸引有间接的正效应,即主我分享的程度越高,越能够激发起被试的积极情绪,而这种情感反应被被试所感知,使之得出对方很讨人喜欢的结论。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客观不相似的人对我们进行主我分享时,人们对他们的喜欢程度会大于那些在同等情况下的客观相似的人,这可能与心理预期和情绪有关。当人们遇到和自己客观相似的人时,人们就会有潜在的认为这个人应该与我趣味相投的认同,他对于这个人的期望程度就会高于对和他客观不相似的人。而当同样的主我分享出现在条件不同的两个人身上时,由于之前预期的基线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变化也不同,对于客观不相似的人的喜爱就会超过对客观相似的人的喜爱,在没有主我分享的情况下,客观相似性的作用就会显示出来,人们对于客观相似的伙伴的喜爱就会超过对于客观不相似的伙伴的喜欢。
在本实验中并没有显示出客观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的主效应,所以就没有研究情绪吸引在其中的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客观相似性的不同的确会引起情绪的不同。这有待于改进研究设计,进一步进行研究。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主我分享是态度相似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似性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起重要作用; (2)在人际交流与互动中,主我分享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起重要作用; (3)情绪是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 (4)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是研究人际交往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相似性,人际吸引,主我分享,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情绪。
分类号 B849
1 前言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指人与人之间持喜欢的积极态度或喜爱情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它是在合群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不仅相互感知、相互认识,而且也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其中主我分享在互动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主我分享是指一个感知的过程。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们在获得他人(倾诉者)反馈的一些情绪信息、关于某种事物的瞬间看法或瞬间被牵动的情感的同时,也有和倾诉者完全相同的情绪、观念和情感体验,这样一种共鸣的过程即主我分享。人际吸引中所产生的情感上的相互吸引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情感状态,而在主我分享中,强调的是人们在某一情境中体会到的瞬间的情绪变化和共鸣。国外研究证明,主我分享是人们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途径。同时。本土研究发现,在熟悉的人中间,分享主观方面的相似性。甚至的负性情绪,更有利于两人的亲密感的建立,而在陌生人当中。多向对方展示双方客观方面的相似性,更有助于双方亲密感的建立。但是人际吸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客观信息的展示,也包含主观信息的分享,这两者哪个起更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本文将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研究。
国外研究表明,在陌生人中的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产生起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研究则显示,主我分享在人际吸引中的反向作用。差异的产生可能有文化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实验设计中主我分享的材料与情境不同而造成的。基于此,设计了如下的研究,来验证在互动过程中,主我分享的重要作用和产生条件,并试图探索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作用机制。
在一项关于态度相似影响吸引力的研究中,研究者指出,情绪对于人际吸引的产生会有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并且研究还显示,人际吸引的产生也会对情绪有影响。情绪在人际吸引过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Montoya等m认为,相似的和不相似的态度分别代表着陌生人对我们的积极和消极的信息,也就相当于认同或者不认同,而这些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从而影响人际吸引。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人际吸引是由第一印象引发的自动的效应,但是紧接着就是对于陌生人的客观判断:第二,在态度影响相似性的过程中,对陌生人回答的情绪体验也是很自私的,其自私主要体现为,在相似性影响吸引力的过程中,陌生人回答或者使被试很愉快,或者使被试认为其即将从未来的互动中受益,因此,在人际吸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是对于陌生人的尽可能“无私”的评价。
在之前的实验中,研究者多采用单项间接反馈的方式,即主试我们试图创造一种人们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情境,由被试先了解信息,主试收集信息,并向被试反馈另一伙伴的信息,其中,主试起到媒介的作用,在实验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主试效应。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试图创立计算机虚拟人际交流平台,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删除主试中间协调的环节,也就是在与其他人进行“联机”的交互作用中来检验我们的想法。
2 研究一: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对 人际吸引的影响
在网络上面创设人际交往与互动的情境,检验在更为真实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主我分享以及客观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2.1 研究假设
第一,主我分享会显著影响人际吸引;第二,客观相似性会显著影响人际吸引:第三,主我分享比客观相似更能引起人际吸引,
2.2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2~2组间设计。实验为单盲实验。
被试选取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共32人,为了保证实验的匿名性,并没有统计被试的姓名,为保证实验的真实性,要求被试填写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并保证这些信息都是保密的。
2.3 实验程序
32名被试同时参加实验,每名被试一台电脑,电脑中已经安装好人际互动程序。主试向被试介绍了这个研究目的: “大家来参加一个人际交往与互动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考察人际交往中,你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在本实验中,你们要通过电子信息,诸如用电子邮件、即时信息、聊天室等收集到的对他人的个性特征和印象,并对此人作出评价。在交流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交流伙伴的反应,因为这些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交流者的印象。”
被试在填写基本信息之后。计算机就会显示:“正在搜寻IP地址……正在随机分组……”,然后显示“配对成功”。以此表示计算机随机分配给他一名伙伴,而这名伙伴是正在使用这个软件的人。在被试填写他的基本人口学变量信息后,计算机会显示: “正在捕捉对方信息……成功”计算机就会显示: “计算机分配给你的伙伴是你的老乡,而且你们是一个年级,一个专业的。”或者是“计算机给你分配的被试与你完全不同。”界面下方有一道检验: “计算机给你分配的伙伴是你的老乡么,”以此来检验被试是否觉察到他与伙伴的不同,
接下来被试有一个与他人交流的任务,被试要完成两个问卷,一个是个人描述测验(我是一个——样的人),根据Campbell在1990年的量表改编,共有10道。另一个是词义联想测验(白云——?),共有5道。有研究者认为,对自我个性特征反馈的认同和对于某一具体事物,如爱好、问题回答反应倾向的认同,都是引发主我分享的重要条件。
计算机控制了呈现的顺序,为防止被试胡乱填写,每次只显示一道,为了保证答题者有充足的看的时间,在显示3秒之后,被试方可激活界面上的按钮作答。在被试作答之后,下方会显示: “正在联系对方IP……对方答案获取中”然后显示:“对方与你的选择是一样的”或者“对方认为这道选择……更合适。”此空格显示的答案是由计算机控制填写的,为被试所选的答案后面的一个选项,如被试选择“A”,则显示“很遗憾,对方认为这道选择B更合适。”以此类推。在此界面的下方,也会有一道检验的: “交流伙伴的答案与你的相似程度是……”,以此来检验被试是否看到计算机反馈给他的对方答案,
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反馈来操纵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的水平。客观相似性的操纵是交流伙伴与你的客观信息是“完全相同的”或者“完全不同”,而交流伙伴与被试的对于答案的选择80%相同定 义为主我分享,20%相同定义为没有主我分享,
接下来被试就要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计算机显示的对方的答案来回答对方对他的人际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共有5个题项,每个项目都是7点评分,从1(最低)到7(最高)。分别从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方面来考察人际吸引程度,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共有32名被试参与实验,通过两道检验,删除没有看懂实验目的的被试1名,得到31名被试的有效数据。
首先对于考察人际吸引的进行分析,5个题项分别测试被试评价虚拟网上伙伴的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题项一致性信度较高,a=0.88。将这些数据合并得到一个关于人际吸引的综合指标,结果见表1。
以人际吸引为因变量,以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7):1.04l,p>0.05。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1,27)=12.152,p<0.05。客观相似性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27)=0.791,p>0.05。
在研究一中,外部相似性与主我分享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外部相似性的主效应也不显著。这与前人的结果相矛盾。分析原因可能与实验情境不同有关。在前人中,被试的信息首先在纸上填写,十分钟后。交流伙伴的信息也由纸质的方式反馈给被试。在这一过程中。被试并没有能够在他做出某一反应时及时地收到伙伴的反馈和评价。而在本研究中,被试在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能时刻看到对方的评价。对比强烈鲜明,更能够符合人际交流与互动的真实性。
从结果可以看到。主我分享的主效应及其显著。这就说明在互动过程中,主我分享能够有效地引发人际吸引,
3 研究二:情绪的中介作用
3.1 研究假设
第一,客观相似性与主我分享对情绪的作用显著;第二,情绪在客观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情绪在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3.2 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2x2组间设计。被试同样选取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共32人,实验为单盲实验。不统计被试的姓名,但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要求被试填写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等客观情况。但是这些基本情况并没与参与统计当中,
3.3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与研究一基本相同。只是在被试填写完个人描述测验和词义联想测验后,增加一个问卷项目,调查被试的情绪状态。指导语为: “在回答问题中看到伙伴的答案后,请体察自己的情绪,按照第一反应来填写下列各题。”对被试的情绪影响的测量采用了6项语义差异评价:不高兴一高兴、低落一高涨、消极一积极、坏的一好的、不愉快的一愉快的、不舒服的一舒服的。每个项目都是7点评分,从1(最低)到7(最高)。
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反馈来操纵客观相似性和主我分享的水平。客观相似性的操纵是交流伙伴与你的客观信息是“完全相同的”或者“完全不同”。而交流伙伴与被试的对于答案的选择80%相同定义为主我分享,20%相同定义为没有主我分享。
然后,被试根据自己的答案和计算机显示对方的答案来回答对方对他的人际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共有5个题项,每个项目都是7点评分,从1(最低)到7(最高)。分别从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方面来考察人际吸引程度。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问卷的信度和相关
首先对于考察情绪反应的进行分析,6个题项分别测试被试评价虚拟网上伙伴的6个程度:不高兴一高兴、低落一高涨、消极一积极、坏的一好的、不愉快的一愉快的、不舒服的一舒服的。6个题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a=0.086。可以将这些合并成一个关于情绪的指标。
对考察情绪的进行分析,5个题项分别测试被试评价虚拟网上伙伴的喜爱程度、亲密程度、满意程度、合作意向、交朋友意向。5个题项一致性信度较高,a=0.8846。可以将这些数据合并得到一个关于喜爱的综合指标,
情绪和人际吸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7,p<0.01。
3.4.2 方差分析
首先对情绪和人际吸引力的因变量进行2x2方差分析,自变量一为客观相似性,自变量二为主我分享的不同情况,
以情绪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7)=2.045,p>0.05。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1.27)=4.884,p<0.05。客观相似性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27)=0.737,p>0.05。
以人际吸引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我分享和客观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7)=1.041,P>0.05。主我分享的主效应显著,F(1,27)=12.152,p<0.05。客观相似性的主效应并不显著,F(1,27)=0.791,p>0.05。
由结果可以看出,客观相似性并没有显著影响情绪,因此在探讨中介变量的过程中,客观相似性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表2显示了由于主我分享的不同比例而造成的情绪和吸引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随着主我分享程度的增加,情绪和吸引力也增加。
3.4.3 中介变量分析
为了测量情绪在主我分享一吸引力模型中的中介作用,参照了温忠麟等人的步骤㈣,首先,吸引力被主我分享的等级在经典回归中预测,情绪反应被主我分享的等级在经典回归中预测。其次,吸引力同时被主我分享和情绪反应预测。通过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来判断是否有中介效应。结果见表3。
由图1可以看出,主我分享预测了人际吸引,主我分享也显著预测了情绪。在随后的主我分享和情绪反应对人际吸引的共同预测中,情绪反应显著预测了人际吸引,主我分享也显著预测了人际吸引。由于所有的系数在0.0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说明情绪有部分中介效应。一方面,主我分享对于人际吸引有直接的正效应,即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程度越高,产生的人际吸引越强烈,另一方面,主我分享通过情绪对于人际吸引有间接的正效应,即主我分享的程度越高,越能够激发起被试的积极情绪,而这种情感反应被被试所感知,使之得出对方很讨人喜欢的结论。
研究显示了主我分享的确会影响被试的情绪和通过情绪的诱导影响陌生人对他们的吸引力。这个实证的结果支持美国被试的结果和新加坡被试的结果,并把结果适用性进一步扩大到了中国被试。更重要的是,相似的态度和反应直接或间接通过情绪影响了吸引力,并且支持了情绪增强模型。相似性的直接作用比间接作用比较大的这个发现提示我们,主我分享一吸引模型比现存任何一个解释人际吸引的模型都更加复杂。
3.5 对研究二的反思
在研究二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人际交往情境的方式考察了情绪在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中的部分 中介作用,而在客观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当中,在互动条件下,客观相似性并没有显示出对于人际吸引的主效应,这可能是由于在计算机模拟人际交往中,对于伙伴的客观相似性条件的呈现有关。同时,实验结果也说明了在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的情境中,人际互动与交往中的主我分享非常重要,这可能是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原因。
4 讨论
4.1 关于研究方法
本文中涉及到的实验全部采用组间设计,实验设计的核心就是两个因素的结合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为在之前的研究设计当中,仅仅是在讨论单一维度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例如:外貌吸引力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相似性一吸引模型等。本研究设计出一个计算机模拟人际吸引的真实情境。在这个计算机模拟场景中,被试被告知他们的电脑都是联网的,程序与OQ等聊天工具非常相似,被试与网上伙伴会共同完成几项测验,在测验过程中,他们所有人的真实信息都是保密的,但是可以看到相互之间的反应和评价,所有的都是考察被试的看法和态度,没有对错之分。在这样的一种程序的操作和控制下,人际交流的意味明显加强。本研究可以考察在人际互动的情境中。人际吸引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情绪在其中的作用。当然,由于反馈方式的限制,本研究在设计伙伴对于被试的反馈时,只能采用“伙伴与你的选择是一样的”或者“你的伙伴认为选择……会更合适”这两种方式,并采用检验的方式来检验被试是否意识到了伙伴与他的相同或者差异。这样可以创造更真实的场景来考察人际吸引产生的因素。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人际吸引场景研究人际交往与互动,在国内实属首次,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
在被试回答每个问题之后,在何时给出负反馈,研究者也做了一定调整,为了保证实验的生态效度,避免主试效应,从第二题开始给被试负反馈。
4.2 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相似性包括客观相似性、主观相似性。而主观相似性又包括稳定的态度相似和主我分享。在以往研究中,客观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有重要影响,如人们会更喜欢同一种族、同一籍贯的人,更喜欢穿同一系列衣服的人。而态度相似,如相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价值观念、相同的爱情观等,都会引发更大程度的人际吸引。在传统的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领域中,研究者将主观相似性笼统概括为较稳定的态度相似,而本文重点研究在某情境中引发的情绪体验的相似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4.3 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相似性中除了包含有较稳定的内部相似性,还包含一些不容易把握和测量的相似,例如,对事情的看法、对环境的理解,甚至是对一件小事的反应方式,这些都与态度有关。最近有研究者在研究分享主体我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人们在获得他人(倾诉者)反馈的一些情绪信息如关于某种事物的瞬间看法或瞬间被牵动的情感的同时,也感知到自己有和倾诉者完全相同的情绪、观念和情感体验。Pinel和long等人把一个人的主观经验和他人的主观经验部分相同并产生共鸣的这种感知过程,称为主我分享。研究者认为主我分享理论可以解决一些传统人际吸引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和行为,如“一见如故”等。
鉴于对于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的难以把握,本研究设计了计算机模拟人际互动的方式,研究在互动当中客观相似和主我分享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而在研究一中,被试在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能时刻看到对方的评价。对比强烈鲜明,更能够符合人际交流与互动的真实性。
同样,实验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向被试反馈交流者与他的观点是否相同的时候,在人际互动程序中,当被试每填写一个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对于自己的描述。计算机就会向他反馈他的伙伴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将“是”或者“否”的反馈看做是伙伴对于被试的正反馈或者负反馈。这两种的反馈顺序也会影响到被试对对方的评价。通过多次的前测,暂时从第二个问题开始给被试负反馈。考虑到,如果在众多当中,给被试负反馈,前面或者后面的正反馈可能就会冲淡负反馈的启动效果。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获得这些信息后,要马上对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近因效应会起很大的作用,而信息间隔时间较长,并需要一段时间之后再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看法时,首因效应会发生更大作用。如果单纯从实验效果更好的目的,若采取最后给被试负反馈,实验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为了避免单纯追求实验效果而不考虑真是目的,仍然采取在第二道给被试反馈的方式。希望可以得到更真实的答案。
研究一和研究二都得到了主我分享显著影响人际吸引的结果。这与主我分享所涉及的内容密不可分。在主我分享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感受到孤独情境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主我分享m,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与他人保持联结的需要。在主我分享的过程中,主我分享的过程也是自我表露的过程,在主我分享中,由于人与人之间自我表露的相互性和互惠性,如果一方开始自我表露,另外一方也会对自我的情况进行表露,这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主我分享的过程中。自我表露的形式以及自我表露内容的相似都会促进人际吸引。
4.4 情绪的中介作用
通过研究一和研究二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交流伙伴的反馈形式十分重要。正反馈比负反馈更能引起初次见面的人的好感。这可能与反馈形式引起的情绪和评价有关系。同时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在态度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境中,人们的即时反馈会附带大量的情绪反应。研究一显示了主我分享对于情绪的主效应,即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程度越高,产生的人际吸引越强烈。
研究二中,同样发现了情绪的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主我分享对于人际吸引有直接的正效应,即人们之间的主我分享程度越高,产生的人际吸引越强烈,另一方面,主我分享通过情绪对于人际吸引有间接的正效应,即主我分享的程度越高,越能够激发起被试的积极情绪,而这种情感反应被被试所感知,使之得出对方很讨人喜欢的结论。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客观不相似的人对我们进行主我分享时,人们对他们的喜欢程度会大于那些在同等情况下的客观相似的人,这可能与心理预期和情绪有关。当人们遇到和自己客观相似的人时,人们就会有潜在的认为这个人应该与我趣味相投的认同,他对于这个人的期望程度就会高于对和他客观不相似的人。而当同样的主我分享出现在条件不同的两个人身上时,由于之前预期的基线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变化也不同,对于客观不相似的人的喜爱就会超过对客观相似的人的喜爱,在没有主我分享的情况下,客观相似性的作用就会显示出来,人们对于客观相似的伙伴的喜爱就会超过对于客观不相似的伙伴的喜欢。
在本实验中并没有显示出客观相似性对于人际吸引的主效应,所以就没有研究情绪吸引在其中的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客观相似性的不同的确会引起情绪的不同。这有待于改进研究设计,进一步进行研究。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主我分享是态度相似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似性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起重要作用; (2)在人际交流与互动中,主我分享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起重要作用; (3)情绪是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 (4)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是研究人际交往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