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细菌能被消灭吗?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9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城市封锁的渺小生命


  2020年春节,本该热闹的中国大地上一片寂静,各个城市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绝大部分百姓屯好食物待在家中,因为中国有一种新型病毒正在传播,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肺部,使病人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甚至因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而且没有特效药可以进行医治。它能在人体里潜伏十几天,而患者发病、被隔离治疗之前,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把病毒传染给很多人。随着病毒的传染范围越来越大,人们内心的恐慌情绪也在增长。而减少病毒传染机会的最好方法就是各自呆在家中。

既死又活的病毒


  病毒既不是电影中的庞然巨兽,也不是外星人的秘密武器,它们的个头只有几十纳米,如果没有电子显微镜,我们根本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病毒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生命,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但病毒却没有细胞结构,通常只是蛋白质外壳包裹着的遗传物质,连生物都算不上。它们在地球上只做一件事——“损人利己”,它们会进入一个适合的生物体,用寄主的细胞作为材料让自己大量繁殖;一旦离开了生物,或者寄生的生物死亡,它们很快就会死去。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目前可以感染人类的7种冠状病毒中,有4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感冒等轻微症状,但另外2种却非常危险,它们分别是“SARS病毒”和“MERS病毒”,致死率高达10%和35%。

病毒如何损伤人体




  人体内的细胞像一座座小工厂,细胞内的细胞器就像不同的工人,它们各司其职,依照“说明书”——遗传物质DNA来生产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然而,病毒(和细菌)却会潜入工厂搞破坏,方法也花样百出:
  1. 释放毒素,毒死“工人”,霸占“工厂”里的氧氣、水分等资源,在细胞内大量繁殖。
  2. 劫持“工人”,逼它们按照病毒(和细菌)的“说明书”制造大量的克隆体。
  3. 逆转录病毒能悄悄修改工厂里的“说明书”,让工人在不知不觉中生产出错误的产品。
  这些破坏使细胞的正常活动被迫中断,等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后,工厂会“倒闭”,也就是细胞死亡。这时细胞会裂解,病毒大军便大摇大摆地走出工厂,寻找下一个目标。如果人体没有防护能力,心肺等重要器官的细胞受到重创之后不再正常工作,使身体得不到氧气而死亡,但幸好人体自带强大的杀毒能力。

消灭病毒靠我们自己的身体


  大部分时候,战胜病毒靠的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个强大的防御“军团”,它们组织严密、策略高超,随时准备干掉入侵的异类,它们就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最外层的保护来源于皮肤和黏膜,它们相当于边防部队,包裹人的全身,大多数病毒都无法突破这些壁垒。
  但人体不是完全封闭的,口鼻眼都是病毒可以直接通往人体内部的入口。这时,身体内部的“警察”——各种免疫细胞则会尽可能在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前将它们清除;如果病毒已经进入了细胞,免疫细胞会牺牲这个细胞,让它裂解,把病毒重新暴露出来,再将病毒清除。
  正是有了免疫系统的默默守护,我们才能在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健康地生活下去,否则,呼吸空气就可能致人于死地,因为空气中充满着病毒与细菌,我们将永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症状是免疫系统与病毒战斗的结果




  当我们患上流感时,就意味着有病毒入侵了身体,它们会在鼻子和上呼吸道的黏膜细胞里安营扎寨、大量繁殖。黏膜会分泌更多黏液,把病毒包裹住,这会使人鼻塞、流鼻涕;鼻涕和痰里的黄绿色物质其实是吞噬细胞与病毒“同归于尽”后的残骸。这些黏液会刺激喉咙和肺部,迫使人们通过咳嗽来排出去。
  而吞噬细胞中的巨噬细胞会像清道夫一样,将病毒和细胞碎片清扫干净,但它会留下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使人浑身酸痛。
  下丘脑还会调高体温,减缓病毒的增殖速度,也使免疫细胞更快生成,这就是发烧。不过,发烧也会让血管膨胀,使人感到头疼。这些病症要等到病毒和细胞残骸被清除干净才会消失,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

免疫系统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病毒杀伤力较大,例如新型冠状病毒,对于老年人而言,它的致死率就比较高,难道他们的免疫力没起作用吗?免疫系统要想锁定病毒并制作出专门对付它的武器——抗体,需耗费一定时间,大约一到两周。如果重要器官在抗体产生之前就被严重破坏了,病人就会危在旦夕。因此,比起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病毒更容易击垮身体比较脆弱、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
  但是,有时免疫系统的反应过于强烈,在消灭病毒时,也伤害了大量人体细胞,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也会使人体器官遭受重创,危及人的生命。


  “泡泡男孩”戴维·维特天生患有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他没有正常的免疫系统,自出生起,就生活在无菌病房里,所有送入病房的食物、玩具乃至空气都要经过杀菌消毒,任何人都只能透过橡胶手套与他接触;他一辈子都只能待在塑料“泡泡”中。

药物杀不死病毒




  在人体外的病毒脆弱不堪,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只要把它加热到56℃、或喷洒酒精就能使它失去活性。然而,一旦病毒钻进了人体细胞,目前的医学技术是无能为力的,因为要杀灭一种病毒或细菌,药物必须认识它,但病毒太小,目前的药物无法识别,更别说杀死了。
  但是,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些药物,能够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从而阻断病情,如人体内的丙肝病毒就能被药物抑制,而艾滋病病毒也会在某些药物的作用下停止在人体内扩散。
  医院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如帮病人补充营养,或者用医疗器械帮助病人维持生命活动,如用呼吸机帮助肺炎患者保持呼吸,让他的身体能坚持到免疫系统制造出抗体。

用疫苗以毒攻毒




  你应该记得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被家长带到医院打针的经历,针管里的不是药,而是各种疫苗。因为有了疫苗,全球儿童躲过了大部分致死或致残的严重疾病。那么,疫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人体免疫系统战胜了特定病毒后,会保留这次记忆,下次如果遇到同样的病毒,就能迅速产生抗体。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病得过一次,下次就不会再得,或者隔很长时间才会再得,比如水痘。
  疫苗其实就是病毒本身,只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它们已经被大大削弱或失去活性,没有能力攻击人体,但免疫系统仍然识别出了这些异类,启动了作战程序。由于人体细胞没有受到太大损害,我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次不激烈的战斗同样在免疫系统中保留了战斗记忆,当外界的病毒袭来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安然无恙。
  但是,由于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样子变了,以前接种的疫苗就会失效,因为免疫系统不认识变化后的病毒,就相当于对付一种新病毒。新的疫苗无法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来,因此,像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突然出现的品种,人们暂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来避免感染。如果科学家们找到病毒身上无法改变的特殊标志,就有希望研制出长期有效的疫苗。

全球杀伤力最高的病毒


  尽管我们拥有如此强大的免疫系统,但总有一些病毒让我们力不从心,使人类死伤无数。

杀人无形的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也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全球至少有367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可能会在人体内潜伏长达10年的时间,期間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看起来非常健康。然而,艾滋病病毒已悄然在患者体内增殖,杀死越来越多的免疫细胞;人的免疫系统在不知不觉中被逐渐瓦解,等到全线崩溃,患者便丧失了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连小小的感冒都无法治愈,肠炎、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更加可怕的疾病又接踵而至,患者会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全身衰竭而死。

“化骨绵掌”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是潜伏在丛林深处的恶魔,总是突然出现在非洲的某些村落中,将整个村落的人屠戮殆尽,然后又销声匿迹,数年后再次肆虐,留给人们无尽的恐慌。
  感染初期,患者会发热、腹泻;接着,患者的皮肤开始起水泡,一碰就破,患者甚至会七窍流血;短短两周后,患者就像挨了“化骨绵掌”一样,体内的组织器官化为血水……凄惨地死去后,他的尸体也成为新的传染源,埃博拉病毒马上会将魔爪伸向他周围的人。
  这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死亡率高达50%~90%,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被研制出来,在2019年刚果的埃博拉疫情大爆发时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啃食大脑的朊病毒




  在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个部落里,曾有一种怪病蔓延。它会使人四肢疼痛,不停颤抖,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有时会失控地大笑;病人将慢慢丧失记忆,无法走路、说话和吃东西,变得痴呆,最后因身体溃烂而死去。
  令人惊讶的是,怪病的元凶竟然不是病毒,而仅仅是一团简单的蛋白质。
  朊(ruǎn)病毒和人体中的朊蛋白组成相同,结构却不一样,免疫系统会把朊病毒当成“自己人”,不会将它清除。这个阴险的“内奸”会诱使正常的朊蛋白变成错误的结构,病变使大量神经细胞死亡,最终破坏大脑。

我们居住在一颗病毒星球上



  经历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之后,想必你已经非常痛恨病毒了,一心希望它们全被消灭,但病毒的顽强超乎你的想象。
  病毒无处不在,从高山到海底,从封闭了上百万年的水晶洞到最干旱的沙漠,全都是病毒的领地。
  它们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世界人口总数约为79亿,而病毒却比人要多得多。1升海水中的病毒数量就是世界人口总数的12倍,当你跳进海水里游泳的时候,你其实是在病毒堆里游来游去。而且,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病毒就已经存在了。这样看来,人类并非地球的霸主,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颗名副其实的“病毒星球”。
  病毒能感染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分成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只要生物存在,病毒必定如影随形。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也藏有许多病毒,但它们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这是因为它们的毒性很弱,在我们吃饭睡觉时,这些病毒一边缓慢增殖,免疫系统一边将其消灭,病毒数量始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只有当病毒数量爆发性增长、免疫系统无法压制时,人体才表现出明显的病症。

没有病毒,就没有人类




  在科幻电影《生化危机》中,致命的“T病毒”会把人变成丧尸,但主人公爱丽丝不仅对此免疫,她自身的基因还与T病毒融合,使她获得了超强的战斗技能和自愈能力。虽然现实中没有T病毒,但我们的基因真的与病毒发生过融合,部分病毒就躺在我们的基因组中。
  在一亿年前,人类的远古祖先被某种逆转录病毒感染,这种病毒悄悄把自己写进了宿主的基因里,使宿主的细胞制造出错误的产品。但这个“不合格”产品恰好让宿主产生了胎盘,于是,最早的哺乳动物诞生了。
  感染人类祖先的不只这一种病毒,如今在人类的基因中,有8%来自于逆转录病毒。可以说,正是这些病毒把自己的基因“送”给了我们,我们才得以进化成今天的样子。

致病细菌与病毒是不同的



SARS病毒 0.08~0.12微米细菌(杆菌) 0.3~5微米血红细胞 约7微米细微颗粒物(PM2.5)颗粒物(PM10)<2.5微米<10微米

  当你饥肠辘辘、迫不及待地想坐到饭桌前饱餐一顿时,爸爸妈妈很可能会拦住你,喊道:“先去洗手!”
  其实,简单的洗手能除掉许多看不见的危险。对人类虎视眈眈的不止病毒,还有细菌。细菌比病毒大很多,但也只有几微米长,还不到头发直径的1/10。细菌能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残骸,但有些细菌却会危害人类。
  细菌和病毒完全不是一码事,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我们不仅能靠免疫系统消灭细菌,还能用抗生素等药物将它们杀死。
  不过,细菌离开了生物体也可以生存,它们广泛存在于水中、土壤里、乃至于人们的衣服和手上,比起病毒,人们更经常遭到细菌的侵袭。如果你不小心摔了一跤,擦破了皮,傷口就会因细菌入侵而红肿发炎;当人们已经被病毒感染,身体虚弱时,大量细菌可能会趁虚而入,引起各种并发症,例如,当病毒使我们感冒时,细菌性肺炎也会找上门来。所以,我们也要对细菌保持警惕。

人体里的细菌比细胞还多




  人体中约有37.2万亿个细胞,但却有十倍以上的细菌。
  我们肠道里就有500~1000种细菌,许多都对人体有益,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它们能帮助肠道消化食物、制造维生素、抑制病菌生长。肠黏膜把细菌和人体体液、细胞分隔开,使这些细菌与我们的免疫系统和平相处。
  不过,肠道菌群中也藏着“见风使舵”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它原本待在肠道里,会与粪便一起排出,如果你上厕所后没洗手就吃东西,沾在你手上的大肠杆菌就会顺着消化道跑到肠胃的其他地方。这时,大肠杆菌有可能突然“翻脸”,让你拉肚子。

消灭细菌的神器:抗生素




  细菌有时是十分致命的。在战争时期,很多士兵在战场上幸存下来,却由于伤口被细菌严重感染而去世或被迫截肢。这时,科学家们在发霉的水果上提取到一种物质——青霉素,它能杀死细菌,挽救了上千万人的性命。
  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杀死细菌,是不折不扣的杀菌“神器”。

抗生素“训练”出超级细菌




  在你得了普通感冒时,爸爸妈妈或许会着急地让你吃药。服用抗生素确实能让病好得更快,但如果你每次生病都吃抗生素,药的剂量可能会越来越大,最后药会完全失效,因为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一个细菌只需几小时就能增殖上百万个,其中有许多后代发生了基因突变。即便大多数细菌都被抗生素杀死了,也总有少数不怕这种药物的后代存活下来,并继续增殖,这种抗生素以后就对这种细菌无效了。
  以前,人们使用了大量抗生素,使得世界上许多致病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如果再继续滥用下去,它们很可能会被“训练”成百毒不侵的“超级细菌”,一旦入侵人体,将无药能挡。所以,如果你只是轻微感冒,最好先观察病情,好好休息,靠自己的免疫系统战胜细菌,把抗生素作为最后的选择。

专杀细菌的病毒:噬菌体




  有的病毒只寄生在動物体内,有的病毒偏好植物,而噬菌体则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它会用自己的尾巴在细菌身上凿个孔,注入遗传物质,在细菌内部迅速繁殖,消耗完细菌内的营养物质后,噬菌体大军便破体而出,寻找下一个猎物。同时,噬菌体无法识别高等动物的细胞,不会攻击人体细胞。
  相对于抗生素而言,噬菌体不是一成不变的。细菌会进化,噬菌体也会进化,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杀菌的噬菌体比研发一种新型抗生素要容易得多。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噬菌体在未来很可能成为“超级细菌”的克星。

我们会遭受病毒、细菌生化武器的袭击吗?


  在电影《12只猴子》中有这样的一幕:邪恶组织妄图毁灭人类,将致命病毒投放到全世界,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我们是否真的会有面临病毒、细菌生化武器威胁的一天?
  使用生化武器在国际上是被明令禁止的,因为它不光是对士兵的虐杀,还会残害无辜的平民百姓。病毒、细菌是不长眼睛的,它们传播时不会选择人群,就像新型冠状病毒一样,被感染者带到了全球各地,使许多国家的人都感染了。如果有人想利用它们制造生化武器,这些人自己也可能会被感染。
  研制出针对特定人群的病毒或细菌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同人种之间的基因差异非常小,而且病毒变异的速度很快,哪怕是其他动物才会感染的病毒,在特定的变异下也会传给人类,要变异成能感染所有人种就更容易了。



  不分国籍,不分人种,病毒和致病细菌是全人类的敌人,人们从古至今都在与它们斗争。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已经战胜了小儿麻痹症、天花、狂犬病等恶疾,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远远不会结束。
其他文献
百年前人们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地面,使用的武器都较为原始,例如大刀和步枪,或许还能加上迫击炮,有些国家还会重视骑兵团的训练。如果他们看到我们今天的武器,估计会吃惊得说不出话吧!包括无人机、防弹衣、战斗机等,战场也不再仅限于地面,还有空中战场和海上战场。科技发展总会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你若以为我们现在的军事武器已经是最完善、最精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也许百年过后,我们会像先人看待我们的武器一样,觉得未来的
期刊
自从1900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人们一直将这一奖项视为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对于任何一位科学家来说,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如果获得两次,那更是难以想象的伟大成就。  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4个人曾经两次获得过诺贝尔奖,英国人弗雷德里克·桑格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1958年,因成功测定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氨基酸序列,桑格获得了自己的首个诺贝
期刊
“亚瑟·约瑟夫·克兰普长着清澈的蓝眼睛,身材苗条,像鸟一样敏捷;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每次出现总是衣冠楚楚,穿着一丝不苟,像一个贵族绅士;他还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的人,曾是文学俱乐部、鸟类学协会等组织的会员;他拥有非凡的智慧和敏锐的写作思维,这让他写下了不少对医学有着深远影响的文章,他是促使美国医学专业化的一大帮手,也是江湖医术的终结者……”这是美国医学协会成员对克兰普的印象。  亚瑟·约瑟夫·克兰普
期刊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能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然而,美国却曾经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放弃核电建设,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这是否让人费解?其实,所有的担忧与后怕都缘于一起核电事故——三哩岛核电事故。  说到核电站事故,你第一时间是否会马上想到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两起事故造成的巨大危害让人“谈核色变”,但其实美国的三哩岛核电事故发生得更早
期刊
蚊子携带多种病毒和细菌,传播登革热、黄热病、疟疾等多种疾病,每年致死数百万人。其中仅疟疾一种传染病,2015年就致死43.8万人。现在,英国研究人员牵头的一个小组在肯尼亚用药物让人血对蚊子具有致命毒性,所獲结果有望用于开发防治疟疾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让47名志愿者每天按每千克体重服用600微克高剂量伊维菌素为标准,连续服用3天,然后采集血样,喂给蚊子。伊维菌素通常用于抵御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河盲病和
期刊
飞机的机翼上,大多都有一根根的小尾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其实,这些小尾巴是飞机的放电刷!  放电刷的作用是用来释放飞机机体上的静电,防止静电对飞机通讯系统造成干扰。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会与空气和其他杂质摩擦,飞机机身会产生静电电荷(摩擦生电),一般为正电荷。通常电荷均匀分布在机身表面,但大气层也是一个电磁场,由于电磁场的作用,导致这些电荷集中到飞机外表比较尖、薄的边缘区域。如果没有放电刷的作用,在电
期刊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已经结束,但你知道吗?这届世界杯的官方用球居然是用甘蔗“制成”的!它使用了全球领先的合成橡胶企业阿朗新科公司研发的生物基三元乙丙橡胶(EPDM)產品,这是全世界首款利用从甘蔗中提取的生物基乙烯制成的商用EPDM。  生物基EPDM作为阿迪达斯足球中使用的橡胶材料,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吸水率很低,使用温度范围很宽,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柔顺性,并具有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等。同时,
期刊
在医治疾病的过程中,外科手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伴随手术而来的疼痛,往往使病人难以忍受。为了避免病人休克或者疼痛致死,医生必须想办法给病人实施麻醉。  不幸的是,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生和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良好的麻醉剂,他们尝试过大麻、罂粟、莨菪甚至酒精,但这些物品仅仅只有些许镇定的作用,根本无法达到外科手术的麻醉要求。由于麻醉技术没有突破,为了让手术进行下去,医生甚至不得不做一些非常可
期刊
在亚欧大陆中心,咸海东边约200千米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地方,但它的出名与风景无关,也与哈萨克斯坦没什么关系。  航天发射场落地于此  这里位于阿尔泰山脉的哈萨克草原地区,地势不平,人口稀少,西伯利亚雪松森林为它增添了一些独特的风景。这可能是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之一,几乎不通公路。当地人的生活也很原始,种植作物,饲养牲畜,非常依赖西伯利亚雪松的原始森林,有时还要到森林里找松子当食物。 
期刊
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马的驯化彻底改变了人们旅行、耕作甚至发动战争的方式。  但是,马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驯化的,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一种主要的假说认为,位于高加索山脉的游牧民族颜那亚人是第一个骑上马鞍的,距今5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他们就骑着马四处迁徙,并将他们的文化以及他们的基因广泛传播。  但一项对古代DNA的新研究表明,第一个驯化马的民族并不是颜那亚人,而是同处于中亚哈萨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