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六年级小学生而言,语文阅读面、阅读量以及阅读深度相对于中低年级而言均有了明显提升,教师此时需针对六年级小学生特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展开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阶段;问题;建议
G623.2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小学生合理阅读课内及课外读物,并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连接学生与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桥梁,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1]。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兴趣。本文以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为主线,研究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
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上,虽然这也是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但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过分延伸与扩展,虽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但可能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上教师所占用时间过多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程度[2]。
(二)教学深度较浅
小学六年级学生对文章阅读与理解已经可以加入自身生活经验、课外阅读量等因素,但对于一篇文章的写作意境、作者意图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从旁引导。目前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深度较浅问题,例如在讲解《燕子》这篇文章时,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会投入较多时间向学生展示燕子的生活习性,并通过多媒体令课堂丰富多彩。这类教学虽然可让学生更多了解燕子的本领与相关知识,但也占用了较多课堂时间。对于文章本身教学而言,失去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的时间,对培养学生深度理解课文产生影响。
(三)教学提问不当
在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将思维仅仅跟着教学,在不断的提问以及引导下,教师可帮助学生深入文章的意境之中,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多以限定性答案为主,在考试时也会规定几种答案作为得分点[3]。若在课堂提问中以限制性答案为主,可能造成学生思维受限,无法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维扩展能力。在局线性思维下会影响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从而影响其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更注重开放性答案的提问。
(四)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与教学提问存在类似问题,即对学生思维均产生了一定程度限制性。阅读除了对文章的研读外,还需融入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若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单一模式引导学生朝着同一方向发展,则无法将学生潜能激发,在缺乏针对性引导与评价背景下,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将朝着课本要求为主要目标,虽然在考试中可得到高分,但对其阅读能力长期发展弊大于利。
二、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课程开始时将兴趣放在阅读文章之上,因此教师需重视对阅读课程的导入准备。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找出阅读文章中可能吸引学生的关键词,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前小游戏等方式活跃班级内氛围,将话题引入到文章之上。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先令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观察壁虎的外观以及壁虎的生活习性,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壁虎有哪些特点。当学生回答出壁虎能够通过断开尾巴逃生时,将话题引入文章阅读中,令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著壁虎断尾逃生的样子,并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有效的课堂导入可提升学生对阅读的专注程度以及深入思考能力与主动性。
(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六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还应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并通过扩展性思维深入思考文章意境与内涵。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重点在于对重点词汇、成语的理解以及对优美段落的背诵,而六年级小学生则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细节的思考以及对情节的理解上[4]。例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这一课文时,教师应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要使用“听”这个字,这个字对文章意境以及生动性有哪些作用。巧妙地提问可促使学生深入梳理文章结构,思考作者意图。
(三)激发阅读兴趣
从认识文字开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会逐渐从一句话扩展到一个小段落故事,再发展至整篇文章,在此期间学生的阅读思维会不断得到提升与补充。由于小学生年龄因素影响,阅读过程中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对文章兴趣不足等因素而无法连续性、安静的阅读。教师需根据这一特点,促使学生专注性阅读,避免在阅读期间产生疲倦心理。以《画家乡》这一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家乡的美景与历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含义并产生形象的概念。在文章教学结束后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彩笔描绘出脑海中家乡的样子,提升阅读体验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四)完善阅读评价
阅读文章本是一个不断质疑、思考、推进的环节与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若一味的将阅读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数来评判阅读质量,只会让学生将阅读作为学习内容而非兴趣所趋。因此在阅读教学评价方面,教学首先应加大开放性回答内容所占比例,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充分表达,不再完全受到分数的限制。其次应了解学生对文章的多元化感悟,用赞美、肯定的眼神及动作树立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在激励性评价帮助下令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提升阅读兴趣与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六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需注重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阅读习惯的调整、阅读兴趣的深入,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提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类型、功用、适用时机[J].教学与管理,2013,No.570 29:28-30.
[2]张晓艳,贾晓丽.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22:212-213.
[3]王发星.提高问题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3,No.379 22:30-31.
[4]何忠庭.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4,No.479 11:62.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阶段;问题;建议
G623.2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小学生合理阅读课内及课外读物,并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连接学生与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桥梁,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1]。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兴趣。本文以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为主线,研究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
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上,虽然这也是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但教学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过分延伸与扩展,虽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但可能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课堂上教师所占用时间过多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程度[2]。
(二)教学深度较浅
小学六年级学生对文章阅读与理解已经可以加入自身生活经验、课外阅读量等因素,但对于一篇文章的写作意境、作者意图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从旁引导。目前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深度较浅问题,例如在讲解《燕子》这篇文章时,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会投入较多时间向学生展示燕子的生活习性,并通过多媒体令课堂丰富多彩。这类教学虽然可让学生更多了解燕子的本领与相关知识,但也占用了较多课堂时间。对于文章本身教学而言,失去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的时间,对培养学生深度理解课文产生影响。
(三)教学提问不当
在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将思维仅仅跟着教学,在不断的提问以及引导下,教师可帮助学生深入文章的意境之中,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多以限定性答案为主,在考试时也会规定几种答案作为得分点[3]。若在课堂提问中以限制性答案为主,可能造成学生思维受限,无法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思维扩展能力。在局线性思维下会影响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从而影响其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更注重开放性答案的提问。
(四)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与教学提问存在类似问题,即对学生思维均产生了一定程度限制性。阅读除了对文章的研读外,还需融入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若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单一模式引导学生朝着同一方向发展,则无法将学生潜能激发,在缺乏针对性引导与评价背景下,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将朝着课本要求为主要目标,虽然在考试中可得到高分,但对其阅读能力长期发展弊大于利。
二、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课程开始时将兴趣放在阅读文章之上,因此教师需重视对阅读课程的导入准备。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找出阅读文章中可能吸引学生的关键词,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前小游戏等方式活跃班级内氛围,将话题引入到文章之上。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先令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观察壁虎的外观以及壁虎的生活习性,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壁虎有哪些特点。当学生回答出壁虎能够通过断开尾巴逃生时,将话题引入文章阅读中,令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著壁虎断尾逃生的样子,并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有效的课堂导入可提升学生对阅读的专注程度以及深入思考能力与主动性。
(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六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还应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并通过扩展性思维深入思考文章意境与内涵。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重点在于对重点词汇、成语的理解以及对优美段落的背诵,而六年级小学生则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细节的思考以及对情节的理解上[4]。例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这一课文时,教师应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要使用“听”这个字,这个字对文章意境以及生动性有哪些作用。巧妙地提问可促使学生深入梳理文章结构,思考作者意图。
(三)激发阅读兴趣
从认识文字开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会逐渐从一句话扩展到一个小段落故事,再发展至整篇文章,在此期间学生的阅读思维会不断得到提升与补充。由于小学生年龄因素影响,阅读过程中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对文章兴趣不足等因素而无法连续性、安静的阅读。教师需根据这一特点,促使学生专注性阅读,避免在阅读期间产生疲倦心理。以《画家乡》这一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述家乡的美景与历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含义并产生形象的概念。在文章教学结束后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彩笔描绘出脑海中家乡的样子,提升阅读体验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四)完善阅读评价
阅读文章本是一个不断质疑、思考、推进的环节与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若一味的将阅读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数来评判阅读质量,只会让学生将阅读作为学习内容而非兴趣所趋。因此在阅读教学评价方面,教学首先应加大开放性回答内容所占比例,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充分表达,不再完全受到分数的限制。其次应了解学生对文章的多元化感悟,用赞美、肯定的眼神及动作树立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在激励性评价帮助下令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提升阅读兴趣与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六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需注重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阅读习惯的调整、阅读兴趣的深入,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提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类型、功用、适用时机[J].教学与管理,2013,No.570 29:28-30.
[2]张晓艳,贾晓丽.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22:212-213.
[3]王发星.提高问题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3,No.379 22:30-31.
[4]何忠庭.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4,No.479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