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糖蛋白E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57868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RT-PCR方法扩增分别获得了中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和兔化弱毒株糖蛋白EO基因cDNA,并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其对应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这两个毒株间的EO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有14个残基的差异;与几个代表毒株ALD株、GPE株、Brescia株、Alfort株和国外测得的兔化弱毒C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所测石门病毒核苷酸序列与上述各株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97.1%、92.7%、86.8%和95.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96.1%、95.3%、92.7%和94.4%;所测兔化弱毒核苷酸序列与上述各株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94.6%、91.3%、85.1%和99.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1%、92.3%、91.4%、90.5%和98.7%;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还表明:上述各株病毒糖蛋白E0序列均含有与地衣类及植物核苷酸酶同样保守的两个氨基酸基序SLHGIWPX(X为G或E)和EWNKHGWC,基序中H为RNase催化活性关键氨基酸残基;将上述EO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l,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E0,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E0 DNA导入PK-15细胞进行瞬时表达,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标志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EO蛋白主要位于细胞的胞浆内,这与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EO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一致;同时还构建了能在昆虫细胞Sf9细胞中表达GST-E0融合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上述实验结果为继续深入研究F0蛋白在猪瘟病毒的复制及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及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用不同浓度的Hg2+溶液培育水鳖,研究Hg2+对水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值、SOD、CAT、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随着Hg2+浓度的增加,水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
通过对从茄假单胞菌中克隆的pGX1252进行亚克隆分析,发现含pGX1252右边4.5kbKpnI/EcoRI片段的亚克隆pGX1404仍象pGX1252一样能使对花生不致病菌株T2014在花生上致病.用转座子T
在Czapek, PDA, CMA, WA四种培养基上,从21株捕食线虫真菌中筛选到7株在无线虫诱导条件下能自发形成捕食器官的真菌,这些菌株是:J8-1 (Arthrobotrys oligospora var.oligospo
( Engraulis Japonicus)属中上层低值鱼,是目前属未充分开发的蕴藏量最大的中上层低值鱼[1],近年来捕捞量骤增.鳀个体小、脂肪含量高,很难象经济鱼类一样新鲜销售或成品加工.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幼畜、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肠毒素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耐热性肠毒素(ST)和热敏感肠毒素(LT).STI基因和LTB基因融合后产
以浙江德清县排溪冲小流域生态系统为实例 ,采用定位土芯 Eu示踪和无界径流小区法研究了流域内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 1 )坡地不同利用方式磷素流失差异明显 ,流失最严重的是竹园 ,其次是旱地作物和新建果园 ,再次是幼龄茶园 ,林地和未开发利用的荒草地磷素的流失较轻 ;( 2 )泥沙结合态磷 ( Particulate phospho-rus,PP)随泥沙迁移流失是红
木糖醇在食品、医药及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而深受关注。但是,传统的化学法生产木糖醇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分离纯化步骤,过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木糖醇的使用范围。发酵工艺生产
用最近提出的构建膜体系初始构象的有效方法,构建了在DMPC脂膜环境下短杆菌肽A通道模型(GA-DMPC).通过对Na+、Ca2+、Cl-三种不同离子在GA-DMPC通道内不同位置的分子动力学模
继细胞学[1]、形态学[2]和比较解剖学[3]的研究之后,我们又对半夏属的花粉粒和醇溶蛋白作了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这些性状的变异与分类学价值.
对 16 7名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脂质摄入情况及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水平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