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思维模式,是将学习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被逐渐应用。如何将思维导图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授课效率。
關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思路,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浓缩,还能帮助学生节省课堂记笔记的时间,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旧知识有效地融入到新知识之中,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语文知识网,发现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进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开拓学生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运用,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
一、开拓学生思维,发现思维导图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融入其中,与学生的实际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由于思维导图没有特定的格式,汇集了多种表达信息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将课本知识以音频、图片、结构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学生通过立体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课本知识,抓住文章整体,又能联系局部,更好地与文本进行沟通。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中,常常会出现找不到文章重点、文字组织能力混乱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具备把握整组课文的能力,教师为学生绘制主体的思维导图,并及时讲解绘制的重难点。例如:《赵州桥》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详细地阅读课文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浏览,了解各个段落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进行精细阅读,鼓励学生分段提炼重点内容,构建思维导图。从第一段中知道了:地理位置——赵县的洨河上;建桥的年代——隋朝;设计者——李春;历史悠久——一千四百多年。接下来将本篇文章的全部信息进行整理,构建思维导图。最后让学生再一次进行精细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理解,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循序渐进地改善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在课堂中师生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熟悉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后,引导学生划分小组并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将各自制作的思维导图分享观看,同时做到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赵州桥》一课第二段中“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这样设计的好处“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这种设计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思维导图中是否能提炼出这些重点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及难题。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后复习
小学语文中应用思维导图复习,具有较强的伸缩性,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将课本中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不断地压缩和梳理,同时将重难点中的关键信息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思考能力。例如《荷花》这篇文章,可以将之前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查看,将本文中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归纳,理清复习的思路,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理解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作者在公园观赏荷花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既写出了荷花的优美风姿,同时展现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赏心悦目,身临其境。通过多次的反复学习和利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大致框架,理解作者写作的规律,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会思路清晰,思维活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了思维框架,将教学内容根据中心词语进行思维扩散,层层分支,同时又将零散、碎片的内容系统整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综合性的复习,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斯涛,陈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83-86.
[2]康绪清,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86-87.
關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思路,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浓缩,还能帮助学生节省课堂记笔记的时间,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旧知识有效地融入到新知识之中,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语文知识网,发现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进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开拓学生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运用,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
一、开拓学生思维,发现思维导图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融入其中,与学生的实际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由于思维导图没有特定的格式,汇集了多种表达信息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将课本知识以音频、图片、结构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学生通过立体的思考方式去理解课本知识,抓住文章整体,又能联系局部,更好地与文本进行沟通。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中,常常会出现找不到文章重点、文字组织能力混乱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具备把握整组课文的能力,教师为学生绘制主体的思维导图,并及时讲解绘制的重难点。例如:《赵州桥》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详细地阅读课文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浏览,了解各个段落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进行精细阅读,鼓励学生分段提炼重点内容,构建思维导图。从第一段中知道了:地理位置——赵县的洨河上;建桥的年代——隋朝;设计者——李春;历史悠久——一千四百多年。接下来将本篇文章的全部信息进行整理,构建思维导图。最后让学生再一次进行精细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理解,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循序渐进地改善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在课堂中师生合作探讨,突破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熟悉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后,引导学生划分小组并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将各自制作的思维导图分享观看,同时做到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赵州桥》一课第二段中“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得出结论。这样设计的好处“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这种设计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思维导图中是否能提炼出这些重点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及难题。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后复习
小学语文中应用思维导图复习,具有较强的伸缩性,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将课本中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不断地压缩和梳理,同时将重难点中的关键信息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思考能力。例如《荷花》这篇文章,可以将之前设计的思维导图进行查看,将本文中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归纳,理清复习的思路,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理解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作者在公园观赏荷花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既写出了荷花的优美风姿,同时展现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赏心悦目,身临其境。通过多次的反复学习和利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大致框架,理解作者写作的规律,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会思路清晰,思维活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为学生树立了思维框架,将教学内容根据中心词语进行思维扩散,层层分支,同时又将零散、碎片的内容系统整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综合性的复习,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斯涛,陈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83-86.
[2]康绪清,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