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教14年,刚出道时,目标教学推崇得热火朝天,无论大小的竞赛,展示目标是第一道菜;接着提倡素质教育,于是乎,各个学校的文艺活动搞得沸沸扬扬;现在呢,有效性教学排到了第一位。是啊,目标教学也罢,素质教育也罢,最终要向课堂要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的教师也逐渐适应了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也摸索出了适合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学科,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曾一度让它失去了光辉,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语法、修辞、技艺乃至应试训练。笔者通过这些年的讲台经验,认为语文课堂完全能够成为学生的乐园,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乐园。
怎么做呢?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呀呀学语时就在说汉语,但未必他们能说好汉语,喜欢汉语。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接受它,探究它,在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学生有了兴趣,就形成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教学它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还须从自身做起,要让学生对你这个老师有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新时代的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更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多才多艺:时政要闻要知晓,时髦流行的语言要不断刷新,时尚潮流的穿着打扮要尝试,当然,这吸引学生的眼球,重要提你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闻强记,让学生以你为榜样,以你为偶像。其次,老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强调了这一点。我在上《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时,考虑到说明文的知识性强,趣味性弱的特点,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的现状,我先请学生写“云”(cloud)这个单词,再写“云”的繁体字,并由此讲解开去,云和雨有关系,前几年还有一首特流行的歌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随即哼唱几句,学生们被引进了课堂,再讲云的种类繁多,变化多端,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云的种类,并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为了加深学生对各种云的认识,最后我还让学生充当天气预报员,对你喜欢的云用天气预报的形式报告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对云的种类乃至不同的云对天气的影响都一一对应了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相当重要。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除了课堂上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外,课后我要求学生对童话《皇帝的新装》续写,对现代诗《天上的街市》改写,对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仿写,对人类的起源进行假想,我通过一系列地指导训练,激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事后有个学生非常激动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真正理解了人们为什么常说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觉得我现在就有了这双翅膀,以后写想象类的作文我再也不犯难了。”是啊!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师生都能有收获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这个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我重点教学了两首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借助多媒体教学,我先放了轻音乐,营造诗的意境,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自由读,再放录音范读,并配以画面,然后让学生跟读。在轻柔的配乐声中,学生身入其境,仿佛就是诗人自己来自心灵的呼唤,读出了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对诗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在拓宽和探究的环节上,我下载了戴望舒的另一首诗《雨巷》和舒婷的《致橡树》,这两首诗歌非常适合中学生朗读,也更能唤起中学生的共鸣,在了解了它们的写作背景,听了字润珠圆的范读后,听着唯美的配乐曲,学生沉浸在这优美的诗歌旋律里,自觉不自觉地记下了这两首诗。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我在课外还把由《雨巷》改编的歌曲教会了学生。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诵现代诗,并且还有几个学生有感而发写了几首小诗。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潜力挖掘了出来,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乐教乐学”是多么的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针对不同内容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可采用了即兴表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采用了辩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采用歌唱……。结合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学生在其中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记者、导游、演员、探险家、考古家、文明劝导员……,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变数与悬念的语文课堂,学生便有了期待,期待上语文课,迷恋上语文课,当然,千万不能华而不实,要让学生在乐中游,在乐中学,在乐中获。
生活处处有语文,除了课堂教学外,语文老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平时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看。如今,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也逐步完善了,有了配套的课外读物,有了远程设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我们农村的孩子打开一扇文学之窗,让他们喜欢国语,灵活运用好国语,为他们能踏上文学之路,能圆文学之梦尽一份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老师们,别让我们的课堂太沉闷,还学生一片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乐园吧!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时代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学科,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曾一度让它失去了光辉,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语法、修辞、技艺乃至应试训练。笔者通过这些年的讲台经验,认为语文课堂完全能够成为学生的乐园,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乐园。
怎么做呢?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呀呀学语时就在说汉语,但未必他们能说好汉语,喜欢汉语。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接受它,探究它,在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学生有了兴趣,就形成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教学它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还须从自身做起,要让学生对你这个老师有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新时代的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更要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多才多艺:时政要闻要知晓,时髦流行的语言要不断刷新,时尚潮流的穿着打扮要尝试,当然,这吸引学生的眼球,重要提你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闻强记,让学生以你为榜样,以你为偶像。其次,老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强调了这一点。我在上《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文时,考虑到说明文的知识性强,趣味性弱的特点,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的现状,我先请学生写“云”(cloud)这个单词,再写“云”的繁体字,并由此讲解开去,云和雨有关系,前几年还有一首特流行的歌曲《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随即哼唱几句,学生们被引进了课堂,再讲云的种类繁多,变化多端,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云的种类,并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为了加深学生对各种云的认识,最后我还让学生充当天气预报员,对你喜欢的云用天气预报的形式报告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对云的种类乃至不同的云对天气的影响都一一对应了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相当重要。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要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除了课堂上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外,课后我要求学生对童话《皇帝的新装》续写,对现代诗《天上的街市》改写,对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仿写,对人类的起源进行假想,我通过一系列地指导训练,激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事后有个学生非常激动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真正理解了人们为什么常说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觉得我现在就有了这双翅膀,以后写想象类的作文我再也不犯难了。”是啊!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师生都能有收获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这个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我重点教学了两首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借助多媒体教学,我先放了轻音乐,营造诗的意境,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自由读,再放录音范读,并配以画面,然后让学生跟读。在轻柔的配乐声中,学生身入其境,仿佛就是诗人自己来自心灵的呼唤,读出了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对诗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在拓宽和探究的环节上,我下载了戴望舒的另一首诗《雨巷》和舒婷的《致橡树》,这两首诗歌非常适合中学生朗读,也更能唤起中学生的共鸣,在了解了它们的写作背景,听了字润珠圆的范读后,听着唯美的配乐曲,学生沉浸在这优美的诗歌旋律里,自觉不自觉地记下了这两首诗。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我在课外还把由《雨巷》改编的歌曲教会了学生。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诵现代诗,并且还有几个学生有感而发写了几首小诗。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潜力挖掘了出来,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乐教乐学”是多么的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语文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针对不同内容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可采用了即兴表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采用了辩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采用歌唱……。结合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学生在其中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记者、导游、演员、探险家、考古家、文明劝导员……,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变数与悬念的语文课堂,学生便有了期待,期待上语文课,迷恋上语文课,当然,千万不能华而不实,要让学生在乐中游,在乐中学,在乐中获。
生活处处有语文,除了课堂教学外,语文老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平时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看。如今,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也逐步完善了,有了配套的课外读物,有了远程设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我们农村的孩子打开一扇文学之窗,让他们喜欢国语,灵活运用好国语,为他们能踏上文学之路,能圆文学之梦尽一份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
老师们,别让我们的课堂太沉闷,还学生一片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乐园吧!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