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学“三抓”的教育问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大教育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家校合作也越来越紧密。部分教师们在充分地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授学过程中呈现了一定的惰性。过于紧密的家校合作让教师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家长任务式地辅导学生做作业的乱象层出不穷,身而为师而师不教,师之惰也。家校之间的矛盾似乎日渐频繁,不少教师“想管却不敢管,要教又不会教”的尴尬局面时有存在。一個教师“会管会教”十分地重要,本文就提升小学教师“管”、“教”能力进行初步式的探讨,以期能为教师们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提供粗略的参考。
  一、“抓”学生
  人的独特性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发展为学生个性。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能力基础各不相同,不同学段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方向也有所差异。这就说明,教师若以定法教授,则难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学生的学习特性,教学效果收益甚微。由此,因材施教从孔子时代至今仍是教育的圣法,抓住学生的个性进行针对性教学非常地有必要。
  (一)注重即时性
  新闻播报讲求即时性,因为这可以增强人们的现场感,带来切身感受。教学也是如此。学生一旦出现问题,教师应尽快作出反应,及时进行纠正。不管是学生的错误行为还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失误,教师的职责便是防止这种错误或失误得到强化和巩固。否则,失去了最佳纠正时间,学生的错误将不断强化,从而造成学生一错再错的棘手局面。
  (二)讲究高效率
  教师是个高强度的职业,任何环节都不可忽视效率。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评判诊断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采用恰当的方式对症下药。比如面对一个突然变得爱打架、不听话的学生时,除了及时对他进行教育,还要从他身上了解更多,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启发教育。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到与学生站在同一平面说话的有效性。在心理学上,这种称为“同理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迁就和同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时,教师要坚定立场,采用热情态度,将学生的接受程度提至最高。
  (三)关注学生未来发展
  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学生目前的不足,教师应合理看待,认同学生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常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身上的巨大发展潜力,适时地给予学生关于其未来发展得合理性建议。既做一名优秀的“传道者”,又做一名合格的“伯乐”。如此,孩子将受益终身。
  二、“抓”课堂
  课堂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生发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于教师们而言,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门值得探讨的、浓缩的教育艺术。
  (一)深透教材
  这四十分钟,说长不长,论短也不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设置。比如:开头导入占几分钟?新授环节应占多少分钟?给学生巩固操练又是多少分钟?总结该用多少时间?这四个基本部分不可能平均分,也不可能每次都按固定比率来分,一切还是要看教材。没有教材,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要求教师平时要将教材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设计教学环节时也不宜过多[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现实。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在内,四十分钟的课堂很难达到“五脏俱全”。因而,环节少了重点则要突出,将教材的重点找出来,按重点设计主要环节,从这些主要环节入手,勤加思考。
  (二)了解班级学情
  在学习课程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情诊断,预判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特点、方法、习惯、兴趣等,从而设计出适合该班级学习的授课模式,关注到学生的身体及其活动,发挥学生的人鲜活、灵动的生命特质。[2]
  (三)练好教师基本功
  前面提到课堂是一门浓缩的艺术。“浓缩”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将精华都集中在一起。既然要“浓缩”,那么就要有“压缩术”。而这“压缩术”则要从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发。吴非曾言:“目前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语文教师成了要别人读书而自己不读书的人。”[3]教师要无时不刻地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整个课堂。
  三、“抓”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巩固形式。孔子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习了新知识,当天及时进行复习、重温,就可以达到获得新知的境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记忆效果和运用能力会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那么从哪些方面思考学生的作业问题呢?笔者试从以下方面浅谈。
  (一)在精
  “精”可以理解为数量少而质量高。前段时间教育界一直在提倡减负,还颁发了不少相关的教育法令条文,规定中小学生各学段的作业完成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们布置作业时的思考负担,解放了他们批改的双手,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量。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若以减量能达到高学习质量固然很好,可绝大多数学生群体需要一定的巩固练习来达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说,作业还是要布置的,但一定要布置得有水平、有质量,针对性要强,能精确地反映当天的学习新知。
  (二)在形式多样
  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时,会产生厌恶的不良情绪。就如同每天吃同一个菜,人吃着吃着就腻了。对于学生写作业也是如此,他们当中大多数以“完成任务、不被老师批评”的态度进行。不用心的作业,做了也是白做。若要激励学生用心写作业,笔者认为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积极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比如让学生画一画,可将当天所学知识画成一个思维导图;也可让学生将“写、画、摘剪”相结合,倡导学生以做“手账”的方式代替纯文字的日记。画“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地可视化[5],相信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兴趣倍增,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除了“画”的形式,还可以是“读”、“收集”等其他作业形式,让学生的作业不再停留在单一的书面形式上,大大提高学生的完成度。
  教育教学是一个永远都谈论不完的话题,其完善需要千千万万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智慧。本文论述的“三抓”小学教育问题(即抓学生、抓课堂、抓作业)或有片面性,但纵观目前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现状也未尝无其积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这三方面的教育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嘉宏.走在课堂边上[M].中山: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19.
  [2] 鹿星南.论课堂教学中身体的缺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8(6):90.
  [3] 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0.
  [4] 孔子.论语[M].王超,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5.
  [5] 杨静.画“图”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8(6):105
其他文献
创新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突破约束、拓展思路,写出富有个性,具有新意的文章。学生是充满创造力的,他们的心中有无尽的想象,眼底有新奇的世界,笔下有个性的表达,教师要做的不是交给他们一个个“完美”的桎梏,而仅仅是为他们观察自然,表达感情,宣泄情感创设情境,提供方法和途径,还要抱定欣赏的宗旨去发现、赞美他们的创造,促使他们能够写出充满个性,具有新意的文章。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拙见:  一、让学生观察
期刊
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参与,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创设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的多样化学习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
期刊
摘要: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要给小学的创新教育,以正确的定位,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教育  在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最强,但创造能力却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作为一个有着一度让人骄傲的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来说,创新已不能不被重视,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期刊
摘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要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关键词:尊重 学生 个性差异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背景思考  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由于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使人要同时具备创新、竞争、合作等意识和能力。教育要跟上甚至要超前于时代的发展,就不能不重视现代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改革,就是针对旧的教育体制和方式提出的更益于培养儿童成长的教育模式,它的出台,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人的个性,增强社会交往以及生存能力提出了发展目标,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进入了一个崭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在幼儿园开展“礼 爱”教育,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品德,并将幼儿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礼 爱”教育良好品德  一、形成“礼爱”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打基础  “礼”(良好行为习惯)、“爱
期刊
一、唐代的琵琶文化  唐代琵琶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带有琵琶元素的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如道观里供奉的四大天王之一的怀抱琵琶的魔礼海神塑,敦煌石窟壁画上怀抱琵琶的飞天乐伎等。在唐人心中,琵琶是神圣的乐器,他们将它与神话人物结合在一起,制成壁画,成就了唐代独有的民族文化。  唐代许多文人,既能作诗又能演奏,出现了诗配乐、诗合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全唐诗》中有一千多首诗与音乐有关,又以描写琵琶居多,收录有五
期刊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但任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我认为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更有责任与义务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现代教育,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教育工作开始注重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發展与进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德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为重要的德育课程,是学
期刊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书育人也并非一日之功。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引导探究,对学生进行生物学观点教育  《新课程标准》精简了教学内容,加强了许多探究性学习。所谓探
期刊
在人的一生中,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加之独生子女的专利,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致使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  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情绪方面:易激动,不稳定,自制力较差。(二)意志方面:怯弱,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