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体感、形象感和节奏感”,诊治“外貌”病(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文章的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新鲜感,知道了写外貌要预防——“大眼睛”病,还学会了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服饰和面部的主要特征。
  五、反思
  以作文评改教学为例,
  浅谈语言的建构运用
  写完这个实录,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变形相交,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人类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人们视野的最高处;同时这一景象又映在了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同时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呈现出强烈的立体美。
  语言的建构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泛指一系列语法规范在具体学段的落实;语言的运用是一种形态,一种能力,泛指相应的语法规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若能做到“框架与形态齐飞,目标共能力一色”,就能达到令人向往的境界,这也是笔者一直执着于作文评改教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等等,因此,在閱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止一次地引领学生分析、比较、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框架,形成目标。检验目标是否落实、框架是否构建,着眼点之一就是看学生呈现在作文形态上的表达如何:是否运用恰当的动作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有立体感;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外貌神态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有形象感;是否反复推敲语言,表情达意,语言凝练精当,有节奏感;等等。
  学生在课文中的“学得”和在作文中的“习得”之间的临界点,就是我们作文评改课中的赏析环节。尽管学生写出来的语句和教材中的语句有一定距离,但随着赏析的不断进行,这个距离会逐渐缩小,“框架与形态齐飞,目标共能力一色”也就指日可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这段对话说的就是“物极必反”,本节作文评改课的“挑刺儿”环节就是为避免这一现象而设立的。例如,写外貌时清一色的大眼睛,要么炯炯有神,要么水汪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切描写都应为主旨服务,这一表达方法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过程,急不得,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像学素描一样,用语言先把人物写实、写真,也就是语言“运用”要具体落实。
  如果说“赏析”和“挑刺”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体现,那么“练兵场”就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缩小版。呈现少年闰土和鲁迅两人外貌描写的片段,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分析名家写人物外貌的办法:人物的外貌=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服饰。这就是语言的建构,学生仿照这种写法描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车夫”,就是语言的运用。
  综上,借作文评改课中的三个环节,阐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具体落实——“建构”与“运用”齐飞,“建构”共“运用”一色。
  (完)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在从教的二十五年里,笔者一直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管理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方法,现与大家分享。  第一,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当你威风到了极点,你的威信也就降到了零点。  事例一:当时笔者在教学语文课文《爸爸的花落了》一课,一段精彩的导入之后,转身书写课题时,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我的花落了。”虽说他的声音很小,但笔者和其他同学还是听到了,同学们发出一阵哄笑。笔者见状
期刊
为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依据课标要求,初中各册均有名著推荐。然而在现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上当今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在“书山题海”花费的时间太多,网络书籍、漫画等层出不穷,导致大部分中学生被这些“快餐文化”吸引。名著难读,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自然不高。  新部编语文教材设置的“名著导读”版块与以往教材相比做了两大调整:一是在介绍名著的内容之外,还谈了谈
期刊
一、创设生动情境,初步感知情感  “情随境生”,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描绘的情感世界,这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学生根据课文中设置的语言情境,可以感知到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在情感上形成共鸣,从而养成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在充满感染力的情感认知平台上,教师除了可以将学生文学兴致调动起来之外,还可以逐步内化学生的情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
期刊
2.“新”一点  开学第一天,学生带着各科假期作业回学校报到。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月堆得像一座小山似的作业,老师却只是简单地翻一翻,根本没有时间逐个批改。这样的假期作业毫无意义,也是令人“寒心”的。  很多學生认为各科繁杂的作业令他们无法自由地支配假期生活,笔者也认为过多的假期作业有弊无利,与其让学生整天做着永远都做不完的作业,还不如让他们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使阅读成为他们闲暇时最想做的一件事,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载体;辐射  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好词好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一、农村小学语文“辐射式”阅读现状调查及思考  目
期刊
《致青年教师》一书写道:“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有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很难为人师表。”这句话一下勾起了笔者对日常教学细节的反思。  校园无大事,处处是小节。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把每天的琐事做好了,把相关的小节做到位了,教育也就基本成功了。从校长到保洁员,从实验室到校门口,围绕教学展开的每一项工作,无不是以“小”为主,因小见大的。倘若想在中学校园里做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既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指出了教学改革的应然走向。“适合的教育”是一种规律,是学生成人的条件;它是一種理念,是贯串教育领域的一条主线;它是一种追求,是教育改革的起点和终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审视当下的教育现状,找出“不适合的教育”,对标找差,不断拨乱反正,真正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期刊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过:“童书是最美好的种子”“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蕴藏的神奇”。部编教材为了确保教育起始阶段与阅读接轨,增添了“和大人一起读”和“读书吧”两个版块,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这里的“大人”不仅是指孩子的家人,还包括所有生活在孩子周围的成年人,教师也是其中一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版块,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为他们指明阅读的方向。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
期刊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家长无法复工,孩子寒假的各项活动取消,开学延期。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全体教师也随全国人民一道共克时艰,转战家中,以网络教学的形式继续守护“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开起了网上教育模式。  我们在钉钉这样一个新平台上网课,从刚开始的疑问不断,到后来的逐渐适应,相比传统教学,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一天上一堂课
期刊
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4%,部分东部地区已启动无线教育城域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教育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培育的75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区域和学校案例同时发布。  2014年全國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运行,动态纪录入学、就读、流动等信息,有效提升了教育行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