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文章的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新鲜感,知道了写外貌要预防——“大眼睛”病,还学会了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服饰和面部的主要特征。
五、反思
以作文评改教学为例,
浅谈语言的建构运用
写完这个实录,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变形相交,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人类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人们视野的最高处;同时这一景象又映在了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同时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呈现出强烈的立体美。
语言的建构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泛指一系列语法规范在具体学段的落实;语言的运用是一种形态,一种能力,泛指相应的语法规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若能做到“框架与形态齐飞,目标共能力一色”,就能达到令人向往的境界,这也是笔者一直执着于作文评改教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等等,因此,在閱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止一次地引领学生分析、比较、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框架,形成目标。检验目标是否落实、框架是否构建,着眼点之一就是看学生呈现在作文形态上的表达如何:是否运用恰当的动作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有立体感;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外貌神态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有形象感;是否反复推敲语言,表情达意,语言凝练精当,有节奏感;等等。
学生在课文中的“学得”和在作文中的“习得”之间的临界点,就是我们作文评改课中的赏析环节。尽管学生写出来的语句和教材中的语句有一定距离,但随着赏析的不断进行,这个距离会逐渐缩小,“框架与形态齐飞,目标共能力一色”也就指日可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这段对话说的就是“物极必反”,本节作文评改课的“挑刺儿”环节就是为避免这一现象而设立的。例如,写外貌时清一色的大眼睛,要么炯炯有神,要么水汪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切描写都应为主旨服务,这一表达方法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过程,急不得,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像学素描一样,用语言先把人物写实、写真,也就是语言“运用”要具体落实。
如果说“赏析”和“挑刺”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体现,那么“练兵场”就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缩小版。呈现少年闰土和鲁迅两人外貌描写的片段,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分析名家写人物外貌的办法:人物的外貌=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服饰。这就是语言的建构,学生仿照这种写法描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车夫”,就是语言的运用。
综上,借作文评改课中的三个环节,阐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具体落实——“建构”与“运用”齐飞,“建构”共“运用”一色。
(完)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中心小学】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文章的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新鲜感,知道了写外貌要预防——“大眼睛”病,还学会了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服饰和面部的主要特征。
五、反思
以作文评改教学为例,
浅谈语言的建构运用
写完这个实录,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共长天一色”即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变形相交,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人类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了人们视野的最高处;同时这一景象又映在了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同时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呈现出强烈的立体美。
语言的建构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泛指一系列语法规范在具体学段的落实;语言的运用是一种形态,一种能力,泛指相应的语法规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中,若能做到“框架与形态齐飞,目标共能力一色”,就能达到令人向往的境界,这也是笔者一直执着于作文评改教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语言要有立体感、形象感、节奏感,等等,因此,在閱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止一次地引领学生分析、比较、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框架,形成目标。检验目标是否落实、框架是否构建,着眼点之一就是看学生呈现在作文形态上的表达如何:是否运用恰当的动作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有立体感;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外貌神态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有形象感;是否反复推敲语言,表情达意,语言凝练精当,有节奏感;等等。
学生在课文中的“学得”和在作文中的“习得”之间的临界点,就是我们作文评改课中的赏析环节。尽管学生写出来的语句和教材中的语句有一定距离,但随着赏析的不断进行,这个距离会逐渐缩小,“框架与形态齐飞,目标共能力一色”也就指日可待。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这段对话说的就是“物极必反”,本节作文评改课的“挑刺儿”环节就是为避免这一现象而设立的。例如,写外貌时清一色的大眼睛,要么炯炯有神,要么水汪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切描写都应为主旨服务,这一表达方法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过程,急不得,我们教师要有耐心,要像学素描一样,用语言先把人物写实、写真,也就是语言“运用”要具体落实。
如果说“赏析”和“挑刺”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体现,那么“练兵场”就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的缩小版。呈现少年闰土和鲁迅两人外貌描写的片段,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分析名家写人物外貌的办法:人物的外貌=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服饰。这就是语言的建构,学生仿照这种写法描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车夫”,就是语言的运用。
综上,借作文评改课中的三个环节,阐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具体落实——“建构”与“运用”齐飞,“建构”共“运用”一色。
(完)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