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青霉素皮试 假阴性 过敏反应
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迄今仍是临床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青霉素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10%[1]。其过敏反应机理为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迟发型血清病样反应等[2]。青霉素过敏患者中50%在数秒至5分钟内出现反应;但有时在青霉素皮试后无过敏反应出现,而大剂量使用时却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现将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在注射时出现过敏反应病例进行探讨。青霉素皮试后15分钟,检查患者无自觉症状,皮试部位无红肿、疼痛,既往无过敏史,但当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患者出现红斑骚痒等过敏反应,这种现象属于青霉素假阴性现象。综合其家族史,考虑为青霉素迟发型反应所致。所以,在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中,应熟知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和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历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右脚底感染化脓切开引流后,遵医嘱在校医务室做青霉素皮试,15分钟后查看皮试阴性,自述既往无过敏史,随后静滴5%葡萄糖盐水250ml加青霉素800万U。输液40分钟后,患者颈部皮肤出现风团红斑,随后胸部皮肤也出现红斑搔痒,立即停止输液,测体温36.1℃、血压120/80mmHg、脉博69次/分,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建立另一静脉通道,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后,胸颈部风团红斑部分消退,送往医院。到院后进行抗过敏治疗,测血压、脉博正常,胸颈部风团红斑全部消失,身体无任何不适,于输液完毕后出院。出院后详细询问家族史,患者自述其爷爷也曾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同样出现胸颈部皮肤搔痒风团红斑等症状,经治疗后痊愈。
讨 论
本病例过敏反应原因探讨:上述病例为典型的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用药后却出现过敏反应。可见因个体差异、家族史不同等致使青霉素在反应时间、反应强度及反应形式上各有差异。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时间为15~20分钟,过早、过晚对结果都会有影响。在应用青霉素时除按常规方法皮试,注意速发症型变态反应外,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延迟型变态反应。因为青霉素皮试主要检测以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而对延迟变态反应无预测价值[3]。另外,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青霉素水解产物的种类及量越多,释放的致敏物质越多,也是促进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4]。此例患者出现皮试假阴性,而在大剂量注射近1小时后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其家族史中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因而考虑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极有可能系延迟型变态反应导致。
预防措施探讨:为防止青霉素过敏反应,尤其是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者应高度警惕。②皮肤过敏试验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尤其是对注射剂量较大者;注射后嘱患者休息,观察30分钟。③青霉素皮试液要现用现配。④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过程中,确保药物在厂家、批号、规格与皮试液浓度上的一致性,切不可混用[5],更换另一批号药物时应重新皮试。⑤进行皮试时,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就地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送治疗。
总之,医护人员应熟知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和抢救措施,在青霉素皮试后全面、细致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玉翠,呼思芳.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与首发症状的分析[J].菏泽医专学报,2003,15(3):76.
2 余雪琴,李志峰.应用青霉素的临床体会[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4):104.
3 姜隆梅,侯金荣,靳凤霞.38例青霉素特殊过敏反应分析与护理防范[J].中原医刊,2003,30(24):61-62.
4 张广丽.当前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5,3:5.
5 唐萍.青霉素皮试假阴性1例引起的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43-144.
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迄今仍是临床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青霉素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10%[1]。其过敏反应机理为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或迟发型血清病样反应等[2]。青霉素过敏患者中50%在数秒至5分钟内出现反应;但有时在青霉素皮试后无过敏反应出现,而大剂量使用时却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现将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在注射时出现过敏反应病例进行探讨。青霉素皮试后15分钟,检查患者无自觉症状,皮试部位无红肿、疼痛,既往无过敏史,但当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患者出现红斑骚痒等过敏反应,这种现象属于青霉素假阴性现象。综合其家族史,考虑为青霉素迟发型反应所致。所以,在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中,应熟知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和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历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右脚底感染化脓切开引流后,遵医嘱在校医务室做青霉素皮试,15分钟后查看皮试阴性,自述既往无过敏史,随后静滴5%葡萄糖盐水250ml加青霉素800万U。输液40分钟后,患者颈部皮肤出现风团红斑,随后胸部皮肤也出现红斑搔痒,立即停止输液,测体温36.1℃、血压120/80mmHg、脉博69次/分,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建立另一静脉通道,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后,胸颈部风团红斑部分消退,送往医院。到院后进行抗过敏治疗,测血压、脉博正常,胸颈部风团红斑全部消失,身体无任何不适,于输液完毕后出院。出院后详细询问家族史,患者自述其爷爷也曾发生过青霉素过敏,同样出现胸颈部皮肤搔痒风团红斑等症状,经治疗后痊愈。
讨 论
本病例过敏反应原因探讨:上述病例为典型的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用药后却出现过敏反应。可见因个体差异、家族史不同等致使青霉素在反应时间、反应强度及反应形式上各有差异。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时间为15~20分钟,过早、过晚对结果都会有影响。在应用青霉素时除按常规方法皮试,注意速发症型变态反应外,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延迟型变态反应。因为青霉素皮试主要检测以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而对延迟变态反应无预测价值[3]。另外,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青霉素水解产物的种类及量越多,释放的致敏物质越多,也是促进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4]。此例患者出现皮试假阴性,而在大剂量注射近1小时后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其家族史中也有类似情况出现,因而考虑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极有可能系延迟型变态反应导致。
预防措施探讨:为防止青霉素过敏反应,尤其是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者应高度警惕。②皮肤过敏试验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尤其是对注射剂量较大者;注射后嘱患者休息,观察30分钟。③青霉素皮试液要现用现配。④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过程中,确保药物在厂家、批号、规格与皮试液浓度上的一致性,切不可混用[5],更换另一批号药物时应重新皮试。⑤进行皮试时,应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就地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送治疗。
总之,医护人员应熟知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点和抢救措施,在青霉素皮试后全面、细致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玉翠,呼思芳.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与首发症状的分析[J].菏泽医专学报,2003,15(3):76.
2 余雪琴,李志峰.应用青霉素的临床体会[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4):104.
3 姜隆梅,侯金荣,靳凤霞.38例青霉素特殊过敏反应分析与护理防范[J].中原医刊,2003,30(24):61-62.
4 张广丽.当前在使用青霉素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1995,3:5.
5 唐萍.青霉素皮试假阴性1例引起的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