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设计,有效学习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n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实质上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围绕“真”情境和学生“真”体悟,促使学生从单纯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转变。本文以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为例,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求真育人”。
  一、提出真问题,引导积极思考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以“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中的“减少垃圾?摇?摇?摇变废为宝”这节为例,调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课前教师利用“问卷星”对班级学生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情况做了调查。从调查中可以很容易发现学生对于如何区分四色垃圾掌握较好,对于垃圾的详细归类掌握程度相差较大。比如,在问到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物,哪些垃圾属于其他垃圾的时候,完全答对的人寥寥无几;但对于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区分就比较清晰。这就给教师在课堂的提问提供了依据。
  本课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厦门市绿海鸥垃圾分类宣传视频)。视频结束后,教师接着问:“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们对问卷中出现较多错误的关于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还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在提问的时候关于区分四色垃圾桶就不再过多地进行指导,对于可回收物及其他垃圾的认识则重点指导。这样的问题显然是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的,这更加准确,也更真实。
  又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从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中,教师这样提问:在生活中你做到垃圾分类了吗?你是怎么做的?随后教师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为例,设计了第二个问题:空玻璃啤酒瓶应该投放到哪个颜色的桶中?投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提出的,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的问题显然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二、创设真情境,感受切身体验
  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悟,因地制宜地选取学生亲身体验过或者身边发生过的真实场景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素材,这样的情境才是真的情境。
  1. 围绕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让体验真实感受。
  以本课为例,在导入环节时,教师很巧妙地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小情境。教师播放了一组本校内学生乱扔垃圾的图片,与美丽的校园环境作对比,引起学生思考。当学生看到校园内有这么多的纸屑时,有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显然这些孩子没有这样的行为),有的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为引出课题及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作好铺垫,显然更加真实。
  再如,在本课学习完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老师家里来了几个朋友,喝了一些酒,客人走后我将酒瓶打包准备拿到垃圾桶,应该放到哪一类分类桶里?在扔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首先,这个问题检验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掌握情况,而且情境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其次,让学生懂得在投放玻璃制品的时候应考虑清洁工是否会因此受伤,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围绕学习任务设计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日常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创设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及活动环节,但是往往游戏做完了,学生却没能真正从活动中得到收获。这样的情境显然是不够真实的和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创设不是简单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活动的设计还需要围绕着学习任务。
  在本课中,围绕着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这一学习任务,教师设计了分类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在充分的小组讨论和学习后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展示汇报的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适时作出补充、纠错指导。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思考、表达、纠错的过程中收获学习成果,使学习真的发生。
  三、明确真任务,提高学习收获
  真的任务对学生是否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考慮以下方面。
  首先,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本课为例,课前教师通过“问卷星”初步了解到学生对垃圾可以分为几类、分别对应哪几种颜色的垃圾桶等问题基本能够掌握,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在课堂上花过多的时间进行教授,因此教师设计了小组通过卡片进行分类的小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在问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教师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进行指导、纠错。比方说,有的小组分不清“用过的卫生纸”是应该放在“可回收物”的桶中,还是放在“其他垃圾”的桶中。这样的活动任务既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又不至于使其在会的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任务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以本课为例,教师在教授完如何减少垃圾、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后,要完成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因此,教师选择了最为常见的废旧报纸,指导学生将废旧报纸变为可以利用收集垃圾的小盒子。显然,这样的任务不但没有脱离教学目标,而且更加有效。
  再次,任务提出要让学生有讨论及展示的时间。比如,在课上教师让学生分小组利用卡片进行分类,给予了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交流展示,其他小组评价。这样的方式既关注了个体学习,又能让其他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收获知识。
  四、抒发真情感,升华道德评价
  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由此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学生已有的认知及所得与文本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以此指导学生的行为,以真正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以本课为例,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本课学习到的知识向所在的社区以及全校的师生写一份倡议书。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将外在的学习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同时还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情感与道德的升华。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所具有的对事物的认知基本来自于周围人的教育(父母家人和教师占主体)。因此家长与教师要做好表率和引导。再者,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方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尽量设定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和情境,使学生从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辨别对错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北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其他文献
认识花妮是在报刊上读到她撰写的美文,她雕刻的葫芦作品,那时便把这个名字犹如她雕刻的葫芦一样。与她结缘是到叶城采风,一种亲切感自心底而生,几天的相处,我们产生了相知相惜的深厚情感。    花妮自小就爱画画,曾经在鸡蛋上画过,曾在玻璃上寻找过自己的梦想,她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着,那怕就是再苦,她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爱好。  从小生活的环境造就了花妮的绘画天才,花妮出生在新疆沙湾县的一个小山村里,
期刊
整合教学是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的前提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为根基,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的安排,以相同或相近的知识为构件重新组合编排教学。它是建立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基础上的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主要体现。教学时,教师要关注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联系,关注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关注教学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精准定位,整合教学有指向  
期刊
变易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经验基础有关,由于学生较常会留意到事物或现象变动的属性,故利用不同的变易图式来帮助学生聚焦知识的关键特征,促进他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在教学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前,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这两种图形,会辨认两种图形,但只知道长长方方的是长方形,正正方方的是正方形,不会完整地用语言来描述。因此,三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期刊
我认识一些诗人,也知晓不少书家,更熟悉无数校长。但是,能够把这三个角色兼任,而且每一个角色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大概就数焦作市人民中学原校长李志强先生了。  我经常读志强的诗。他在教育在线网站的“书香校园”栏目里开设了旧体诗专栏。那些诗词写焦作的山水,大气磅礴之中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情;那些诗词写人生的情怀,宏大叙事之中流淌着他对生活的挚爱;那些诗词写教育的得失,褒贬抑扬之中折射出他对职业的思考。最让我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的崔峦先生曾经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夯基础,本本分分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如何打造“原生态”的本色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一、生态课堂的界定  所谓生态课堂,是将生命教育与教育生态观有机结合,
期刊
数学大概念指向数学知识体系的内核,能反映数学本质,它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核心内容,也可以是跨单元、跨年级的能将数学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锚点”。在“运算定律”单元教学所有新课结束后,笔者设置了一节拓展课——以“乘法意义”即“几个几”这一大概念统摄“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一、关联先前学习,重“立”本质意义  数学活动可以看作经验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核心是如何改造经验,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
期刊
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写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的敦煌和吐鲁番是这四大文化体系在全世界仅有的两个交汇点。从人类发展的愿景来看,对文化汇流的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最有条件的恐怕就是敦煌和吐鲁番。”  200
期刊
预习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的重要工具,是让学引思、以学定教的重要载体。预习单的设计要遵循学段特点这一核心宗旨,确保学段目标的有效达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本文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的预习单设计为例,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基于学段特点来进行有效的预习单创设,以供参考。  一、预习单设计要凸显指向性  说明文的预习单设计,要重点强调学生阅读能力这一核心语文要素的培养与提升。  1.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制订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何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些都是语文教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为例,探讨如何处理好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习作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习作单元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喜爱之情,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  一、了解编排特点,掌握习作教学要点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
期刊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这让很多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造成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缺乏学习的兴趣。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深入解读教材,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教学情境,并充分利用导学案,牵线搭桥引导学生有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一、在导学中融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小学生因自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