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ia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宋徽宗的崇宁末至大观初年,其时,距北宋灭亡还有二十余年。其画面宏阔,人物繁多,市井、舟桥及屋宇惟妙惟肖,观之如置身其中。《清明上河图》图展现了北宋的富庶与繁华,深刻地表现了社会深处民俗与自然的和谐。但揆诸于史,北宋末年早已积贫积弱,作为文化大师的宋徽宗,他的政治考卷是不及格的。一幅百科全书般的画卷,怎么可能对风雨欲来的大时代视而不见?仔细揣摩画卷,如果足够用心,我们能够发现,在富丽繁华的背后,作者也展现了一幅焦灼而又无奈的衰景。
  明朗春日的郊外
  画卷是从开封郊外徐徐展开的。这是一个的晴朗春日,树木稀疏,流水淙淙,远屋近舍,错落有致。时而有运炭的驴队穿行其间,又有踏春归来行进的队伍。画面近处,有五人在赶路,老翁与老妪均骑驴,另三人步行,似家人,又似脚夫,颇显风尘之苦。在他们头上不远处,是一个垂垂欲坠的断头废柳。这是一株苍老的柳树,树冠与树干已完全分离,巨大的树冠即将砸落,而树旁的行旅之人却对此毫无所知。断头残柳与恬静舒朗的画面是不协调的,它与茶楼酒肆的繁华以及车船舟桥的富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画家的笔下,摇摇欲坠的树冠,恐怕也是对时代的隐忧吧。《清明上河图》算是“应制”之作,畫出来是要给徽宗皇帝看的。张择端自然要表现盛世的繁华,但现实并非如此。《宋史·徽宗本纪》载崇宁元年事:“是岁,京畿、京东、河北、淮南蝗。江、浙、熙河、漳、泉、潭、衡、郴州、兴化均旱。辰、沅州徭入寇。”蝗灾与旱灾并存,贼寇横行,还不包括北方金国的窥伺。内忧外患已成,再谈清明与盛世,恐怕只是自欺欺人了。以此史实反观《清明上河图》中的“断头残柳”与其说它是一个写实的残柳,毋宁说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了。
  画面继续延展。在断头残柳的不远处,一匹脱缰的马因受惊正在狂奔,三个人,可能是马夫,都急急地在后面追赶,路边一个老翁正慌忙躲闪。遗憾的是,在《清明上河图》流转过程中,惊马的前半身因残破而缺失,我们无法看到奔马的惊恐之状。似乎受到马的惊吓,不远处茅棚内的一头驴也受惊发狂。茅棚似一处简陋的酒肆,主人坐下,举酒欲饮,被拴在柱子上的黑驴便四蹄乱蹬,仰天长啸。惊恐,慌乱,不安,接踵而至。
  风雨飘摇的北宋如船沉浮
  马与驴是宋代的主要交通工具,遍观《清明上河图》,却是驴多马少,这是北宋社会现实的一个客观写照。北宋时期,盛产良马的北方及西北地区,为辽和西夏所占据,微薄的贸易数量无法满足北宋对马的需求。为了控制马的价格,政府甚至限制私人对马的圈养与买卖。对于大量马匹的放牧,北宋政府后期采取了“官马民养”的方式,即由民户饲养政府的马匹,政府减少其相应赋税。《清明上河图》中的奔马很可能就是“官马民养”的情况。在宋朝,马是官员及富人的出行工具,驴则成为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由此,宋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驴意象。苏轼有“往事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陆游有“此身还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马和驴都出现了问题,是极具典型特征的一种行为。画家所昭示的内涵不是“清明”,而是一种“反清明”。马与驴的惊慌是否暗示着张择端对未来的惶恐?着实令人深思。
  古人的出行只有兩种方式,一为陆路,如上所言,主要的交通工具为驴和马;一为水路,交通工具当然只有舟船。陆路已出现了问题,水路当如何呢?我们不妨顺着画卷继续向下看。汴河来往船只繁多,大小商船、客船往来穿梭,蔚为壮观。汴河是沟通南北的重要水路,南方粮食通过它大量运到汴京是北宋得以建都于此的重要原因。汴河最繁华处,当属虹桥。虹桥上人流如织,商贩林立。桥下,一个大型客船正欲通过,但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船上桅杆已经倾倒,一场不可避免的事故即将发生。船工们纷纷用竹篙撑船,以摆脱险境。桥上看客或指点,或惊呼,亦有人向桥下抛掷绳索,试图缓解危险。此船的浮沉,不禁令人联想到风雨飘摇的北宋,这或许也是画家的思考。
  如何度过我们的时代
  中国的哲学,无论儒道,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最深刻的哲学思考定义为“道”。无论“道”的内涵有多么深刻,它的最基本意义都是指道路。只有道路通达了,才能走得远,若舟车倾覆,罔谈其它。属于大宋王朝的道路确实出现了问题,张择端通过他的画笔,进行了无声而又隐秘的表达。
  在徽宗大观初年的某日,张择端终于完成了此幅长卷的创作,并将其呈献给徽宗皇帝。宋徽宗对此赞赏有加,并题曰“清明上河图”。此“清明”非指时序,而有政治清明之意。放眼观去,《清明上河图》人物繁多,屋宇富丽,舟船街市,靡不繁华,此正是政治清明之表象。但看似繁华、清明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尴尬的衰景。在惊驴的不远处,有一简易茶棚,一衣衫褴褛者立于棚外,看似饥渴难耐,但脱光衣服也找不到一文钱。他的生活出路在哪?虹桥下舟船将覆,桥上却狭路相逢。坐轿文官与骑马武官互不相让,轿夫与马夫各倚其主,争吵不休。轿左有一毛驴逆向穿行,毛驴在左侧,又是人群,拥挤不堪。以上种种衰景,难以称之为“清明”。
  北宋末年,即使没有外敌入侵,经济亦难承其重。文人优渥的生活,政府大量的岁币,使得政府财政积重难返。若逢水旱蝗灾,则流民遍地,饿殍满野。《清明上河图》只有一个类似乞丐者,并非史实,当是作者为粉饰太平而曲意为之。但既然绘入此人,又是作者有意为之。对于高高在上的宋徽宗而言,这种隐忧他或许无法读懂。有宋一代,皆崇文抑武,文武桥上争路或许就是张择端对现实政治的理性思考。徽宗时期,蔡京当权,其文化素养与徽宗几与伯仲之间,但他对武官的压抑,对禁军统治的无度,直接导致金兵迅速占领汴京。


  士兵本身的松弛无度在《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所表现。在汴京城门外不远处,有一军士驻扎场所,九名士卒或坐或躺,军容不整。令人不忍目睹的是,在门旁左侧柳树下,一个官阶似乎较高的军士,居然脱掉了裤子在树下假寐,他的护兵背倚门墙,正在为他缝补外裤。在绢纸设淡色的画面上,我们能够看到此军爷淡红色的内裤。散漫而懒惰,似游手好闲,这就是士兵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形象。在城内,有挥鞭纵马车疾驶者,有论者认为这是北宋的厢军,在人流汹涌的大街上纵车狂奔,或许只有这些厢军能做得出。或是无所事事,或是任意横行,这样的军队如何抵御外悔?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跨越千载的名画,在它身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隐秘元素。张择端是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的描摹基于现实的思考,这种思考来源于那个令人忧患、令人不安的年代。繁华背后隐藏着衰景,我们在读《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或许需要思考,应该如何度过我们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时代变得真正“清明”。
其他文献
三代之绘画:文字与绘画的起源  文明制作渐兴,而文字、绘画为民情民性表示之要素,顾特显著也。  伏羲画卦,仓颉制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为书画同源之实证。盖是时文明肇始。事务渐繁,结绳之制不足该备,不得不别创纪载之法。而纪载之法.必先诸数与形,取其简而易明,便于常用。故画卦所以明乎数,而文字始于象形。以象形而言,即含有图画之意。文字与图画初无歧异之分。迨后制作日繁,绘画之事则以五彩画十二章,藻火、粉
期刊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周汝昌校本《石头记》中的原文  无可奈何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这首《引子》里提到了“奈何天”,这个词是化自《牡丹亭》中那句著名的“良辰美景奈何天”。曹雪芹大概对“奈何天”这个词感慨很深,在书中多次提到,不仅有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听
期刊
明朝有两项很伟大的发明,一是规定老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赴京城治罪;二是将贪官“剥皮实草”。叶子奇《草木子》云:“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官府公座旁,各悬以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即贪污受贿数额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官老爷,要被剥皮制成稻草人,以儆效尤。这样恐怖的创意,似乎源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仇官”情结,同
期刊
《说文解字》告诉我们,驴,长得像马,只是耳朵比马长一些。驴跑不过马,没有马的飒爽英姿与盖世功勋,但有一堆好处:结实强壮,性格温顺,吃苦耐劳,可以负重、干农活、推碾子拉磨、代步,是农户人家不可或缺的帮手。  以画毛驴著称的当代画家黄胄直言:“毛驴可爱,我很喜欢毛驴。”又说,“其形偃蹇,其质戆憨,不事笑脸奴颜,哪能长短呢喃,引吭啸傲人间,粗粝不厌,高栖不攀,坎坷其途,任重道远。”正是驴的真实写照。  
期刊
庄子论及绘画的大道规律,认为一个人要进入至高无上的绘画境地,必须有一颗明净的心。一切忧虑归于虚无,空濛到没有语言,人性归于清净明澈的境界。清净有了,极至的画作也就可以得到了。一如水流波动不停息,天上的影子就很难看到;水面平得像镜面一样,它的映象就会明显了。  艺术的美丽是超越生命的  庄子以为,仙子之所以成为仙子,是因為她不食用五谷杂粮,饮露水吃光芒,肌肤才会冰雪一样白,体态才会委婉婀娜如处子一样
期刊
老子是个很复杂的形象。  有时候,他是个风趣幽默老顽童。谈到高大上的治国之道,他说:“治理大国就像烹调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不要乱搅和,否则鱼就弄碎了。有时候,他是个循循善诱的长者,嘱咐我们要心存善良,因为天道是倾向善者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时候老先生是慈祥和蔼、一脸严肃的。  有时候,他又神秘莫测,是洞悉宇宙之奥的智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时的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的民国社交场上,有“北陆南唐”的说法。北陆是指时在北京的陆小曼;南唐则指的是当时在上海的唐瑛。  两位名媛的生活经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长相甜美,身材苗条、气质优雅,符合中国人关于美女的所有定义。她们的家境也非常优越。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后来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高足。他思想进步,早年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赴北京政府任职。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做
期刊
“意”和“志”都是名词,是心理活动“忆”的结果。“忆”的繁体字写做“憶”。《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人有多种心理活动,最浅的心动层次是欲。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六欲,就是指耳、目、口、鼻、肛门和阴茎(阴道)的本能欲望。饥欲食,渴欲饮,精满欲交合,男需女,女要男,腹满欲便溺,目欲见色,耳欲闻声,鼻欲嗅香。《吕氏春秋·贵生》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意思是说
期刊
唐朝是中国古代极其灿烂夺目的一个朝代,从“贞观之制”到“开元盛世”,唐朝发展到了一个极为隆盛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最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度。文化交流频繁,贸易交通发达,从丝绸之路引进的异国礼俗、音乐、美术以及多种宗教,使都城长安盛极一时,形成了空前的文化大交流和大融合,进入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这时,绘画领域出现了一批非常杰出的人才。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开元元年(71
期刊
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以“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的学术成就,并将人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境界,一生以追求天地境界为己任,终享95岁高寿。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  “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