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语文学习和应用尚在基础阶段,作文教学的难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于逾越的鸿沟,但教无定法,教无常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总结自身作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全面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保持他们作文的动力,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方面做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素材;诵读;小组合作
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可见,如果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写作只是奉行师令,那么作文教学是注定收不到好成效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一、活动引领,积累素材资料
生活就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长流不歇。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每学年开学初,笔者都会结合本学年的习作安排,制定班级主题活动方案,让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例如,在教学《记一次活动》《难忘的一件事》这类习作时,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志愿服务,做义务宣传员;走进街道,帮助打扫卫生,清洁卫生死角;来到市场或超市,同售货员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再如,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进近距离接触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习性和重要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巧妙地传递着教育信息。在活动体验中,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知识得以丰富。他们参与其中,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于是,一篇篇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跃然纸上。
二、诵读经典,积淀文学底蕴
前人留下大量的精神食粮,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上、课余时间多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积累好词好句,为写好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每天早上,学生共同开启晨读时光,经典诗文引领他们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语文课前两分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通过优生领读、自由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学生相互推荐经典诗文,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此外,根据作文内容,每次习作前,笔者还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前,笔者设计了“读春天,找资料”这一教学环节,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读一读,品味别人笔下的春之美,同时摘录诗文中的好词、好句到《采蜜集》上,便于作文时运用,为写作准备大量的资料。
三、小组合作,探索写作方法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讲方法、读课文,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了使学生写出新颖、感人的作文,每次作文课上,教师都引导、激励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写作的思路及选材,并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相互评议,激起创新的火花。然后,全班师生作个别点评,把讨论引向深入,探究独特的表达方法。
例如在学写《秋在校园》时,笔者设计了“说秋天,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在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说他们眼里校园的秋天、自己的感受及写作思路,同组的同学互相评议。然后,班级集中交流,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读到的秋天、感受到的秋天讲给大家听,即口述作文。他们抓住秋天校园里景物的特点,纷纷积极主动地发言。
四、角色实现,延续动力
当学生完成习作任务后,教师指導的阶段性任务应该是激发他们的写后兴趣。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追求。写作成就感的培养,能给学生习作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习作意志,培养学生对于习作的长期兴趣。
1.在读者的接受中感悟习作的价值
读者的存在是写作的强大动因。读者的肯定与褒奖是学生习作成就感的最大来源。因此,每次作文完成后我都择优做成电子版的黑板报,让全班学生和学生家长鉴赏。
2.在教师的赞美中享受习作的快感
教师的赞美与激励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习作带来的尊重和荣耀,焕发习作热情。教师通过多角度评价、多主体评价、学生代表作的多时段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评价习作。结合学生的评价,教师适时地表扬学生,使其享受习作的成就感。
3.在自我的认可中提升创作的热情
自我效能是自我对能力的评估。通过读者的认可和教师的赞美,学生觉察到自己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中的亮点和进步,肯定自己的习作和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创造欲和表达欲。
总之,没有激发动力的习作指导,学生很难有饱满的情感投入习作,以深度的思维参与习作。学生一旦通过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和观察,有了写作的动力,也就是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再加上一定的习作指导方法,作文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自然就有了深度。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3]潘新和.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陈果安.现代写作学引论(第2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尚文.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J].语文建设,2005(5).
(作者单位:新疆阿瓦提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素材;诵读;小组合作
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可见,如果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表达欲望,写作只是奉行师令,那么作文教学是注定收不到好成效的。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一、活动引领,积累素材资料
生活就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长流不歇。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每学年开学初,笔者都会结合本学年的习作安排,制定班级主题活动方案,让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例如,在教学《记一次活动》《难忘的一件事》这类习作时,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志愿服务,做义务宣传员;走进街道,帮助打扫卫生,清洁卫生死角;来到市场或超市,同售货员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再如,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进近距离接触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习性和重要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巧妙地传递着教育信息。在活动体验中,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知识得以丰富。他们参与其中,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于是,一篇篇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跃然纸上。
二、诵读经典,积淀文学底蕴
前人留下大量的精神食粮,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上、课余时间多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积累好词好句,为写好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每天早上,学生共同开启晨读时光,经典诗文引领他们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语文课前两分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通过优生领读、自由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学生相互推荐经典诗文,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此外,根据作文内容,每次习作前,笔者还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例如,在写《春天来了》这篇作文前,笔者设计了“读春天,找资料”这一教学环节,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文读一读,品味别人笔下的春之美,同时摘录诗文中的好词、好句到《采蜜集》上,便于作文时运用,为写作准备大量的资料。
三、小组合作,探索写作方法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讲方法、读课文,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了使学生写出新颖、感人的作文,每次作文课上,教师都引导、激励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自己写作的思路及选材,并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相互评议,激起创新的火花。然后,全班师生作个别点评,把讨论引向深入,探究独特的表达方法。
例如在学写《秋在校园》时,笔者设计了“说秋天,谈感受”这一教学环节。在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首先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说他们眼里校园的秋天、自己的感受及写作思路,同组的同学互相评议。然后,班级集中交流,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读到的秋天、感受到的秋天讲给大家听,即口述作文。他们抓住秋天校园里景物的特点,纷纷积极主动地发言。
四、角色实现,延续动力
当学生完成习作任务后,教师指導的阶段性任务应该是激发他们的写后兴趣。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追求。写作成就感的培养,能给学生习作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习作意志,培养学生对于习作的长期兴趣。
1.在读者的接受中感悟习作的价值
读者的存在是写作的强大动因。读者的肯定与褒奖是学生习作成就感的最大来源。因此,每次作文完成后我都择优做成电子版的黑板报,让全班学生和学生家长鉴赏。
2.在教师的赞美中享受习作的快感
教师的赞美与激励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习作带来的尊重和荣耀,焕发习作热情。教师通过多角度评价、多主体评价、学生代表作的多时段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评价习作。结合学生的评价,教师适时地表扬学生,使其享受习作的成就感。
3.在自我的认可中提升创作的热情
自我效能是自我对能力的评估。通过读者的认可和教师的赞美,学生觉察到自己命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中的亮点和进步,肯定自己的习作和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创造欲和表达欲。
总之,没有激发动力的习作指导,学生很难有饱满的情感投入习作,以深度的思维参与习作。学生一旦通过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和观察,有了写作的动力,也就是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再加上一定的习作指导方法,作文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自然就有了深度。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3]潘新和.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论语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陈果安.现代写作学引论(第2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尚文.关于读写听说的动机问题[J].语文建设,2005(5).
(作者单位:新疆阿瓦提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