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江南山水美好。
彼时学画,不懂画家如何在画中设计出一座座极具风韵的江南小镇。我犹记得,老师那双饱经沧桑的手,是如何轻巧地执笔,泼墨挥洒,随着笔尖律动,一幅素雅的江南水墨丹青跃然纸上,不禁忆起江南——在我走过小半个中国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江南,你有如水般的柔情萬种,既有深幽窄巷的宁静悠远,也有杨柳拂堤的生机盎然;不仅有六朝如梦的烟雨朦胧,也有十里荷花的香盈两岸。在舞不尽的花香清韵里,在唱不完的婉约古音里,你带着绵绵情思,姗姗来迟。
雨季的江南有着特有的朦胧之美,天空的灰也仿佛有着生机。细雨蒙蒙,在空中织起一张华丽而若隐若现的大网,斑驳褪色的铜绿门环与墙壁,此时如上了釉一般光泽动人。古镇仿佛提前埋伏好无数面青锣,被这些来自天空的手指轻敲,与若有若无的蛙鸣相呼应,嘀嗒作响地组成了自然的交响乐章,在朦胧的雨雾中透着几分清幽与朴素。
在细雨婆娑中,撑一纸油伞,寻漫山杏花,草木萋萋,山花烂漫。山脚下,静卧一座孤村,不经意间一瞥,墙角竟斜倚着一树杏花,浅粉的花点点簇簇乱纷纷,又似乎风一起就能抹去。再向远眺望,蜿蜒山路上,有着点点橘红,临山顶的一片,杏花最盛,橘与粉连成了一片海洋。即便它开得如此热烈,不知为何,依然给人淡雅内敛之感,又有一丝静气与远意。
思绪再度飘回学画时,江南的风情万种结合一处,仿佛江南的一滴墨,滴到了我眼前的宣纸上,洇开来漫漶开去,成了那“细雨杏花江南”的小镇。江南啊,在满城烟雨中,我多希望重温岁月静好,倾尽城南往事!
织一场梦,融入密密匝匝的思念,期待与江南再度邂逅于烟雨中。
走过万水千山,最忆仍是江南。
【评点】
本文构思巧妙,一脉相承,从学画时不识江南,到现实中的亲历江南,再到作画时再现江南,语言精练,一气呵成。文章有两大亮点值得称道:其一是第三自然段以第二人称“你”指代江南,既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呈现出江南的风情万种,更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江南之美的欣赏与喜爱;其二是第四段对江南的雨的描写,动静结合,色彩搭配精巧,调动了视觉、听觉,使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只是“江南”这个主题范围太大,写起来就容易显得空洞。若能具体到一个城市的一处景色,抓住特征,以小见大,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更好。
彼时学画,不懂画家如何在画中设计出一座座极具风韵的江南小镇。我犹记得,老师那双饱经沧桑的手,是如何轻巧地执笔,泼墨挥洒,随着笔尖律动,一幅素雅的江南水墨丹青跃然纸上,不禁忆起江南——在我走过小半个中国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江南,你有如水般的柔情萬种,既有深幽窄巷的宁静悠远,也有杨柳拂堤的生机盎然;不仅有六朝如梦的烟雨朦胧,也有十里荷花的香盈两岸。在舞不尽的花香清韵里,在唱不完的婉约古音里,你带着绵绵情思,姗姗来迟。
雨季的江南有着特有的朦胧之美,天空的灰也仿佛有着生机。细雨蒙蒙,在空中织起一张华丽而若隐若现的大网,斑驳褪色的铜绿门环与墙壁,此时如上了釉一般光泽动人。古镇仿佛提前埋伏好无数面青锣,被这些来自天空的手指轻敲,与若有若无的蛙鸣相呼应,嘀嗒作响地组成了自然的交响乐章,在朦胧的雨雾中透着几分清幽与朴素。
在细雨婆娑中,撑一纸油伞,寻漫山杏花,草木萋萋,山花烂漫。山脚下,静卧一座孤村,不经意间一瞥,墙角竟斜倚着一树杏花,浅粉的花点点簇簇乱纷纷,又似乎风一起就能抹去。再向远眺望,蜿蜒山路上,有着点点橘红,临山顶的一片,杏花最盛,橘与粉连成了一片海洋。即便它开得如此热烈,不知为何,依然给人淡雅内敛之感,又有一丝静气与远意。
思绪再度飘回学画时,江南的风情万种结合一处,仿佛江南的一滴墨,滴到了我眼前的宣纸上,洇开来漫漶开去,成了那“细雨杏花江南”的小镇。江南啊,在满城烟雨中,我多希望重温岁月静好,倾尽城南往事!
织一场梦,融入密密匝匝的思念,期待与江南再度邂逅于烟雨中。
走过万水千山,最忆仍是江南。
【评点】
本文构思巧妙,一脉相承,从学画时不识江南,到现实中的亲历江南,再到作画时再现江南,语言精练,一气呵成。文章有两大亮点值得称道:其一是第三自然段以第二人称“你”指代江南,既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呈现出江南的风情万种,更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江南之美的欣赏与喜爱;其二是第四段对江南的雨的描写,动静结合,色彩搭配精巧,调动了视觉、听觉,使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只是“江南”这个主题范围太大,写起来就容易显得空洞。若能具体到一个城市的一处景色,抓住特征,以小见大,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