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诗歌的精神追求及其价值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台湾诗人痖弦的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好评,但对于痖弦诗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读与误解的现象。本文从痖弦不同类型风格的三首代表作入手,试图分析并回答以上存在的误读与误解现象,并以此引起华文文学界对痖弦诗歌精神追求的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痖弦 精神追求 价值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89-03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1953年认识了张默和洛夫,同年11月参加了覃子豪指导的“中华文艺函授学校”,跟从覃子豪学习诗歌创作。第二年与张默、洛夫一起创办创世纪诗社,是为创世纪诗社“三驾马车”之一。在发行《创世纪》诗刊的同时,开始了诗歌创作。诗人从1953年创作诗歌至1966年停笔不写,诗歌创作前后十几年,是一个典型的以诗少质高而获得成就的诗人。他只留下了《痖弦诗抄》和《深渊》两本诗集,但却以对诗歌不倦的探索与多方面的成就,获得了华人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中重要的一员。
  华文文学界对于痖弦诗歌的重视与研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痖弦诗歌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现代意识强烈,意象庞杂而冷涩,主观色彩突出,在读者接受上与专业人士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误读与误解,影响了痖弦诗歌在文学中的推广与流行,诚如有的论者所说“客观而言,痖弦的现代诗歌在大陆的影响远没有余光中和洛夫的影响大,更说不上深远,这暴露了大陆学术界对痖弦认知的缺乏与诗歌的疏远。”
  在痖弦诗歌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对诗歌意象的建构、诗歌的“苦难”意识、诗歌戏剧化等方面的关注,而对于痖弦诗歌精神世界的特质缺少准确的观察与分析,存在许多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对于痖弦诗歌误读与误解的方面,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一些:(1)对诗人诗歌表现手法与所呈现的诗歌艺术世界的片面理解,据痖弦自己所说“很多年前,有人写文章评《深渊》,说我这个人人格卑下,因为《深渊》中有不少粗暴的言语,也有很多对女性的不敬之词,据此断定我的人格不高,这是不了解我的诗的戏剧精神。”(2)对痖弦诗歌风格的简单概括,如有人认为“前期风格较为细腻、柔美,而后期则相对冷肃、乖戾。”(3)对痖弦诗歌主旨的主观判断,缺少必要的界定与分析,如“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其独自的特色,那就是意象丰沛、想象新奇、色彩绚美、诗质浑厚,给人一种荒诞而又真实,淫荡而又包含正义、讽刺辛辣而又不失滑稽的感觉。”这几种情况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对痖弦诗歌内在精神追求的理解不够确切,有些想当然的成分,从而忽视了痖弦诗歌的思想价值。说到底,在诗人精神追求的背后,是在现代意义上对生命的拷问和对生活的不安与深思,是对生活真正的热爱与追求,是诗歌社会价值最集中的体现。
  回顾痖弦诗歌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以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小人物为主要书写对象的诗歌。主要有《上校》《坤伶》《弃妇》《修女》《水夫》等,代表性的作品有《盐》《上校》《坤伶》等。第二类,对故土家园往事的回首与摹写。主要作品有《盐》《红与米》《秋歌》《我的灵魂》《殡仪馆》等,以《盐》《红与米》《秋歌》《殡仪馆》等为代表。第三类,是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描摹,主要是从现实的可怕、人的精神危机的角度来关注人类糟糕的、令人心惊的生命状态。这类诗歌多数是写城市、写一种生存感觉的。主要有《芝加哥》《巴黎》《深渊》《伦敦》《酒吧的午后》等。以《芝加哥》《巴黎》《深渊》等为代表。
  先看第一类中写于1960年8月的《上校》。这是一首引起广泛重视与好评的一首诗。第一节中展示的是一个在1943年抗日战争中勇敢战斗,牺牲了一条腿的英雄形象。诗中的“另一种玫瑰”可能是喻指爱情,那时的上校应该是年轻的,也许刚刚经历了一场美好的爱情,为了保家卫国,毅然离别了年轻的情人,奔赴了荞麦田里的大会战,并且丢掉了一条腿。诗中的“另一种玫瑰”也可能暗指是上校那条腿被炸飞在空中血淋淋的景象,语言是残忍了些,但在那样的民族抗战的战场上,分明是一种十分悲壮的场面。因为玫瑰可以象征着和平,换句话说,为了和平,上校那时连生命都会献出,何况是一条腿呢第二节就一句“他曾听到过历史和笑”。在整首诗中,这句是前后的连接点。往日的辉煌与悲壮在“历史和笑”中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回忆。这“笑”可能是来自于别人的,但更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那就是一种自嘲的笑声。因此到了诗歌的第三节,出现的是另一种情形,而且几乎是完全可以与第一节相对比的情形。过去是“大会战”的壮观,现在是被太阳“俘虏”的闲散;过去是在硝烟弥漫中英勇杀敌丢掉一条腿的战斗,现在是听着妻子缝纫机零星声音的无聊与琐碎;过去是感觉为国牺牲的不朽与光荣,现在是“咳嗽药刮脸刀上月租房如此等等”的现实与平庸。这首诗的主旨可以做这样几种分析:第一,从前为了国家与民族英勇抗战的英雄晚年的生活是那样的凄凉与寂寞,写出了无情的现实对英雄的漠视与冷淡。是对历史的提醒,也是对英雄的不平。第二,是上校对自己一生经历的自嘲与调侃。往日那种英勇与悲壮早已成为了陈年旧事,再度提起时可能也只能得到一些笑声,这笑声也可能是聊以自慰的,也可能是别人的应付似的安慰,也可能是很尴尬的。过去再辉煌,眼前却只有现实的琐碎与真实。为了现在的生活,就让过去成为一种记忆吧。第三,可以追问一下这诗歌背后的内容,那就是社会没有给抗日英雄晚年一定的生活保障与荣耀,那么,英雄们拼死抗战、流血牺牲到底换来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呢如果还受到了后人嘲笑的话,那么再遇到危机的时候,还有谁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呢所以应该受到嘲笑的是冷漠的社会。这里无异于写出了现实的无情与人生的苍凉。记住历史吧!这是诗人痖弦对漠视生命尊严的一种不满与呼唤!
  再看第二类中写于1958年1月的《盐》。我们都知道,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必须品,尤其在过去交通与物质流通都比较闭塞的时候,封建社会走私贩盐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会处以极端惩罚的。在这样一首不长的诗篇中,“盐”字出现多达近十次,尤其是“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反复出现了三次,给读者再现了十九世纪末期中国农民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痛苦无告的悲惨命运的真实情景。诗中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农村妇女二嬷嬷呼告无助,只能是上吊身亡,尸体被秃鹫与野狗分食,这样一种触目惊心的悲惨情景,让人愤怒,也催人泪下。除了这样一个诗歌主题外,诗歌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一方面是对于农民悲惨的命运,当时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其次就是当时的辛亥革命也没有给二嬷嬷这样的农民带来任何有益的好处,在诗人痖弦眼里,就分明看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脱离与漠视,艺术地回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另一方面就是宗教对于百姓苦难命运的隔膜与冷落。春天,“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没有开花”,农民是歉收的,天使们却在榆树上歌唱;到了冬天,二嬷嬷的盲瞳里一束藻草也没有的时候,天使们却嬉笑着把雪摇给她。那些神职人员的慈善呢怜悯呢博爱呢统统没有。农民依然活在死亡线上。还不止这三层,痖弦还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中国的文艺界。“二嬷嬷压根儿也没见过退斯妥也夫斯基、退斯妥也夫斯基压根儿也没见过二嬷嬷”这两句的出现可谓是别出心裁,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俄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诗人借此表现了这样的一种境况:“悲凉的二嬷嬷没有人来安慰、拯救、同情和帮助。她痛苦,无处诉说;她冤屈,无处申诉;她乞求基本的生存,而无人怜悯。”这一首诗可以得出这样几点感受:第一,短短的二百多字的诗歌中,诗人融进了太多的内容,体现了诗歌极大的艺术张力;第二,从诗歌批判现实的角度来看,诗人很好地继承了中国诗歌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并且得以发扬光大,因为诗歌的批判指向更加广泛而强烈;第三,诗人对于诗歌内容与形式如何更好地结合做出了成功的有益的探索,对于汉语诗歌的写作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第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诗歌应该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诗歌应该对历史、对现实、对生命等方面拥有发言权,而且诗人应该更加鲜明的、及时的、准确的、有力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应该用自己的语言体现诗歌的价值与意义。这也应该是诗人超越自我的自觉的精神追求。   最后再看第三类中写于1959年5月的《深渊》。这是被公认为痖弦诗歌的代表作,有人甚至把它与艾略特的《荒原》相媲美,看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首诗之所以在痖弦诗歌中那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一是他深刻的批判意识与浓郁的文化意识;二是诗歌语言,尤其是意象的运用上极有特色。
  我们完全可以把《深渊》与《荒原》对照起来分析。首先看这首诗歌的主旨。“《荒原》中的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缺少信仰,出于精神的荒原。”在《深渊》中呢我们可以看到荒诞:这是荒诞的;在西班牙/人们连一枚下等的婚饼也不投给他!/而我们为一切服丧。花费一个早晨去摸他的衣角……我们可以看到无聊与现实的可怕:去看,去假装发愁,去闻时间的腐味/我们再也懒于知道,我们是谁。/工作,散步,向坏人致敬,微笑和不朽……所有的疮口呻吟,裙子下藏满病菌……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聊甚至是无耻:哈里路亚!我们活着。走路、咳嗽、辩论,/厚着脸皮占地球的一部份。/没有什么现在正在死去,/今天的云抄袭昨天的云……“《荒原》的主题是要回复人们的信仰,强调的是基督教的救赎。人类精神的荒原缺少生命之水,缺少心灵的信仰,人类只有在古老的神话和文明中寻找智慧和爱的精神。”诗人认为,人类只有通过古老的宗教信仰和东西方的智慧来重新获得精神的新生。可在《深渊》中,诗人痖弦根本就不相信这些能解决现代人精神的荒原。诗人写道:“而你不是什么;/不是把手杖击断在时代的脸上,不是把曙光缠在头上跳舞的人。/在这没有肩膀的城市,你底书第三天便会被捣烂再去作纸。/你以夜色洗脸,你同影子决斗……/你不是什么……”这里的“你”就是指的基督耶稣,当现实变得那么荒诞而可怕,宗教的力量已经显得异常苍白。经历了几次实实在在的人类的大劫难之后,在尼采喊过“上帝死了”之后,在缺少精神信仰的人们面前,宗教的价值显得非常可笑和渺小。宗教如此,那么爱呢诗人选取了这样一个情境:这是深渊,在枕褥之间,挽联般苍白。/这是嫩脸蛋的姐儿们,/这是窗,这是镜,这是小小的粉盒。/这是笑,这是血,这是待人解开的丝带!/那一夜壁上的玛丽亚像下一个空框,她逃走,/找忘川的水去洗涤她听到的羞辱……这里展示的是肉体的堕落,是无聊的人们与残酷的现实共同制造的堕落,可以想见的是,在肉体堕落之后,只能是精神的堕落,只能是生命的堕落!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话作为引子,用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并置与叠加,显示了真实而可怕的现实景象,揭示的是世界的荒诞、现实的丑陋、精神的荒芜、信仰的缺失……
  《深渊》中,诗人借鉴了存在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元素,营造了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世界,在《荒原》中,艾略特使用过一些很有特色的意象,比如发芽的尸体,在死水中垂钓的渔王,长着孩子脸的蝙蝠等。这些鲜明的意象常常同时还有隐喻和转喻的特点。痖弦很好地学习与运用了这些手法,也创造出了带有自己鲜明印记的意象,比如“猫脸的岁月、冷血的太阳、穿裤子的脸、站起来的灰、未埋葬的死”等等。另一点就是诗歌的戏剧化特色,诗人采用了并置与叠加的方式,把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与镜头用自己特色鲜明的语言,用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具有真实的震撼人心灵的作用。在这诗歌的后面,我们依稀可见诗人焦灼不安的眼神,可以看到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与无奈,可以看到诗人对生活的不满与伤感。这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的烦躁、呼喊与抗争!
  通过以上对诗人三种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在来审视前面列举的对痖弦诗歌误读与误解的几个问题。第一种情况,显然是对诗歌的内涵理解不够,尤其是对于诗人诗歌的艺术张力理解不够,更没有从诗人对于诗歌内在精神的追求上来理解诗歌。只是抓住了一粒芝麻,而忽视了更多的价值。犯的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种情况,说痖弦诗歌前期细腻、柔美不准确。比如早期的《盐》《红玉米》《巴黎》等诗,集中呈现的是哀伤、是忧郁、是绝望,何来的细腻与柔美啊就是说后期的诗歌冷肃、乖戾也不对,什么是“冷肃”与“乖戾、冷肃”的意思是冷寂、严肃;“乖戾”的意思是指性情、言语、行为等别扭、不合情理。以此来观照痖弦诗歌,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吗尽管诗人在诗歌中借鉴了一些存在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使用了一些经过特殊组合的意象世界,但不是诗歌本身的怪诞和不合情理,而是现实的荒诞与乖谬,其实这恰恰说明诗歌是真实表现现实的,是一种更加艺术化的真实。实际上,诗人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之路,并没有什么前后期明显的不同,而是诗人一以贯之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是一种积极的以诗歌介入现实问题的态度,是诗人始终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竭力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人前后的风格是一致的。第三种情况,对于《深渊》一诗的概括不够细致与准确。比如说它“淫荡而又包含正义、讽刺辛辣而又不失滑稽”,试问这里哪些是“正义”呢?又何来的“滑稽”之感呢?在这首诗中,诗人是以诗歌的形式,是以社会的良心,是以生命的尊严,来审视自己周围的生活,来批判麻木无聊的精神状态,来揭露虚伪堕落的生活。这是非常严肃的态度,展现的是高度艺术化的真实,是荒诞现实的概括反映,绝对没有丝毫的“滑稽”之感。至于说有什么“正义”,这恐怕是想当然了。写作这首诗的痖弦当时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而“存在主义视人的精神存在为第一性的,把情绪、体验、自由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夸大为决定性的,表现为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它把个人自由推向极端,以自我为基本视角,否定了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其实质是反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抽象人性论。它把人生视为荒谬,对人类的前途不抱希望,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深渊》也不例外,从诗歌所呈现的意象世界来看,充斥着一种颓废、无聊、病态甚至是虚无的氛围与情境,诗人并没有也不可能给这种社会现实开出什么有效的药方来,有的只是怀疑、不安、焦虑与愤慨,并没有什么“正义”的成分在里面。这样说,实际上是拔高了诗歌主旨所能达到的地步。
  痖弦自己总结道:“生命的深度就是作品的深度,生命没到位,作品不会到位。看好的艺术作品就可知道这人活过、爱过、恨过……”可以说,痖弦诗歌的深度,或者说诗歌的价值就在于诗人生命的深度,也就是始终把个人抒情的小我与历史、文化、现实结合起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命追求,体现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诗人那种忧民感时的自觉精神,呈现的是一种文化高度的大我境界。这才是痖弦诗歌的最大价值体现。雨果的泽西笔记记下了它们的思想:“每个人都从事两项工程,一项是他作为活生生的人去创造的;另一项是他的精神工程……”我们也可以说,痖弦十几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一直用自己关注民生苦难的积极态度、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用诗歌为自己铸造了一项不朽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 自沈玲.论痖弦诗歌的意象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4):30-35.
  [2] 陈祖君.戏剧诗人痖弦[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10-15.
  [3] 黄书田.论痖弦诗歌的意象世界[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4):58-61.
  [4] 古继堂.台湾新诗发展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5] 周毅,王蓉.无望的控诉无告的悲凉[D].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 插图本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我与大师学哲学—— 最后一位哲学家萨特[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8] 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沟通是教师与家长进行积极合作的重要桥梁,就幼儿教育事业而言,在教师和家长之间构建起良好和谐的沟通关系,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幼
全人教育是高校培育全能人才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应以育人为先,即教师在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由此,高校才能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阳第四高中篮球队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辽阳第四高中篮球队的队员学习篮球的目的主要是为升学而准备,70%的家长与教师关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更要注重调整好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要运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启迪学生。
工会的维权职能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新时期高校工会要充分认识维权工作的内涵和任务变化,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