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通过公共慕课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将“慕课”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翻转课程,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大学教育教学要与“慕课”结合起来,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人才。对我国高校“慕课”发展情况及其为高校教育所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并就“慕课”背景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慕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16-02
随着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结合,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慕课”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将其与高校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中时间和空间受制约的不足,还能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我国高校“慕课”的发展分析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具有开放、交互功能,通过简短的视频、课件、辅助学习材料为学习者传递知识,目前公共慕课平台上的课程通常产自于名校名师。学习者在利用视频完成学习后,平台采用客观题或课程作业的形式对其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使其能够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进一步的针对学习,教师也可以看到学习者的测试结果,以此分析教学设计是否合适并予以修正。所以,“慕课”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能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慕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公益性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各类优质的学习课程,所以其能够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
“慕课”最先兴起于美国,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加入“慕课”联盟是在2013年,加入的大学包括北大、清华、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等。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开始在线开设一些公开课程,期待能够与世界上各知名大学展开合作,在线为需要学习的人提供更多的网络公開课程,且这些课程是免费的,该项目为Coursera。我国的部分高校在2013年加入该项目,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而Udacity项目则没有与固定的大学建立合作,而是邀请一些在教育界比较知名的专家学者在平台上开设公开课程,为学习需求者提供学习服务。
我国的“慕课”流行于2013年,许多高校先后加入“慕课”国际课程联盟,并建立一些与“慕课”有关的论坛,经常召开与之有关的国内会议,形成多个“慕课”课程联盟或“慕课”协作组织。比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随着我国高校“慕课”的不断发展,改变着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慕课”的发展为我国高校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慕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要促进高校教育的成功改革,就必须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一流的人才。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又能促进高校的自我发展。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所以,有必要集中力量办好所有的高校,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高校教育相比,“慕课”的优势十分明显,其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利用“慕课”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更多优质的课程。比如,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生能够选择的课程非常多,包括工学、理学、计算机、经济管理、心理学、艺术设计、外语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这些课程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知名教育专家,包含众多985高校,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慕课”能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共享到统一资源平台上。所以,学生在利用“慕课”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各类优质资源学习,还能实现碎片化学习。“慕课”课程都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其能够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还能促进学习者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
(二)“慕课”能够丰富高校教育资源
由于不同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同,高校所在地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高校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教育布局结构缺乏平衡性,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所以,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提高教育效率,还要提升教育的公平性,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慕课”能够共享和开放高校教育资源,使高校之间互相采用对方的优质教育资源,使高校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慕课”的出现,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与课程联合起来,形成新的教育思路,并对教育资源进行延伸,从而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所以,借助“慕课”可以使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也能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促使我国高校不断发展。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合作的高校有184所,其中工学类的课程就分为力学、电气信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化学、航空航天、能源矿业、交通运输等八类,共三百余门课程,这些课程来自不同的高校,而学生只要进入此“慕课”平台学习,就可以任意选择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学习。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慕课”的出现,使高校教育资源变更加丰富。 三、“慕课”背景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高校的教育教学观念
“慕课”的出现,使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慕课”背景下,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相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时,要先研究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其能够在学习中拥有自主选择权。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发展一些特长,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此外,高校还应转变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其他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可将“慕课网-程序员的梦工厂”中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还能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最新的。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后,进入社会工作才能更加符合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如在“前端开发”相关课程中,详细的分为HIML/CSS、JavaScript、Html5、CSS3等,在每类课程中又分为基础课程、案例分析、框架类课程、工具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不仅能学习到更多先进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
“慕课”具有开放性特点和互动性特点,这是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欠缺的地方。所以,随着高校“慕课”的发展,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慕课”的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使我国高校教育行业的发展。随着“慕课”的普及,高校教育可与“慕课”平台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比如,探究式、项目式、讨论式、合作式、小班化,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慕课”背景下,高校应将“慕课”“微课程”等网络平台中的优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如学生在学习“后端开发”中的“Java”课程时,可就“慕课”平台上的案例进行讨论。“慕课网-程序员的梦工厂”中相关的案例非常多,包括Spring Boot + My Batis 搭建迷你小程序、使用Google Guice实现依赖注入、使用Java构建和维护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第一个docker化的Java应用等,这些案例既包含中级Java知识,又包含高级Java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可以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探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
綜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丰富高校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慕课”背景下,高校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以构建新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促使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党红恩,赵尔平,孙海霞.浅析“慕课”发展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才智,2017(32):97.
[2]林萍,陈永明.“慕课”教学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思索[J].新校园(上旬刊),2015(2):131-132.
[3]李利鹏.关于“慕课”教育影响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华章,2014(18):200.
[4]于淼,刘荣军.“慕课”教育影响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43-44.
[5]廖碧珍.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慕课建设探讨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2015(12):1192-1195.
[关 键 词] “慕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216-02
随着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结合,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慕课”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将其与高校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中时间和空间受制约的不足,还能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我国高校“慕课”的发展分析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具有开放、交互功能,通过简短的视频、课件、辅助学习材料为学习者传递知识,目前公共慕课平台上的课程通常产自于名校名师。学习者在利用视频完成学习后,平台采用客观题或课程作业的形式对其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使其能够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进一步的针对学习,教师也可以看到学习者的测试结果,以此分析教学设计是否合适并予以修正。所以,“慕课”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能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慕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公益性等特点,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各类优质的学习课程,所以其能够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
“慕课”最先兴起于美国,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加入“慕课”联盟是在2013年,加入的大学包括北大、清华、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等。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开始在线开设一些公开课程,期待能够与世界上各知名大学展开合作,在线为需要学习的人提供更多的网络公開课程,且这些课程是免费的,该项目为Coursera。我国的部分高校在2013年加入该项目,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而Udacity项目则没有与固定的大学建立合作,而是邀请一些在教育界比较知名的专家学者在平台上开设公开课程,为学习需求者提供学习服务。
我国的“慕课”流行于2013年,许多高校先后加入“慕课”国际课程联盟,并建立一些与“慕课”有关的论坛,经常召开与之有关的国内会议,形成多个“慕课”课程联盟或“慕课”协作组织。比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随着我国高校“慕课”的不断发展,改变着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慕课”的发展为我国高校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慕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要促进高校教育的成功改革,就必须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一流的人才。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又能促进高校的自我发展。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所以,有必要集中力量办好所有的高校,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高校教育相比,“慕课”的优势十分明显,其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中,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利用“慕课”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更多优质的课程。比如,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生能够选择的课程非常多,包括工学、理学、计算机、经济管理、心理学、艺术设计、外语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这些课程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知名教育专家,包含众多985高校,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慕课”能对这些课程进行整合,共享到统一资源平台上。所以,学生在利用“慕课”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各类优质资源学习,还能实现碎片化学习。“慕课”课程都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的,其能够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还能促进学习者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
(二)“慕课”能够丰富高校教育资源
由于不同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同,高校所在地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高校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教育布局结构缺乏平衡性,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所以,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提高教育效率,还要提升教育的公平性,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慕课”能够共享和开放高校教育资源,使高校之间互相采用对方的优质教育资源,使高校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慕课”的出现,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与课程联合起来,形成新的教育思路,并对教育资源进行延伸,从而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所以,借助“慕课”可以使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也能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促使我国高校不断发展。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合作的高校有184所,其中工学类的课程就分为力学、电气信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化学、航空航天、能源矿业、交通运输等八类,共三百余门课程,这些课程来自不同的高校,而学生只要进入此“慕课”平台学习,就可以任意选择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学习。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慕课”的出现,使高校教育资源变更加丰富。 三、“慕课”背景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高校的教育教学观念
“慕课”的出现,使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慕课”背景下,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相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时,要先研究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使其能够在学习中拥有自主选择权。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发展一些特长,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此外,高校还应转变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其他同学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比如,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可将“慕课网-程序员的梦工厂”中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还能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最新的。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后,进入社会工作才能更加符合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如在“前端开发”相关课程中,详细的分为HIML/CSS、JavaScript、Html5、CSS3等,在每类课程中又分为基础课程、案例分析、框架类课程、工具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学习,不仅能学习到更多先进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
“慕课”具有开放性特点和互动性特点,这是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欠缺的地方。所以,随着高校“慕课”的发展,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慕课”的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使我国高校教育行业的发展。随着“慕课”的普及,高校教育可与“慕课”平台中的丰富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比如,探究式、项目式、讨论式、合作式、小班化,都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慕课”背景下,高校应将“慕课”“微课程”等网络平台中的优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如学生在学习“后端开发”中的“Java”课程时,可就“慕课”平台上的案例进行讨论。“慕课网-程序员的梦工厂”中相关的案例非常多,包括Spring Boot + My Batis 搭建迷你小程序、使用Google Guice实现依赖注入、使用Java构建和维护接口自动化测试框架、第一个docker化的Java应用等,这些案例既包含中级Java知识,又包含高级Java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可以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探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
綜上所述,随着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不仅能够对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丰富高校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慕课”背景下,高校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以构建新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促使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党红恩,赵尔平,孙海霞.浅析“慕课”发展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才智,2017(32):97.
[2]林萍,陈永明.“慕课”教学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思索[J].新校园(上旬刊),2015(2):131-132.
[3]李利鹏.关于“慕课”教育影响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华章,2014(18):200.
[4]于淼,刘荣军.“慕课”教育影响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43-44.
[5]廖碧珍.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慕课建设探讨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J].2015(12):119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