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尹东柱是韩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在他短短的28年的生命中,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黑暗统治的末期,他的作品充满了向往自由的思想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因此被朝鲜民族称作“民族诗人”。在尹东柱的诗歌中,天空中的星星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充当着抒情或者是象征等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他的名篇《數星星的夜》,更是以星星作为串起全诗的主要意象。本文将通过分析尹东柱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来分析他选择星星作为表达意象背后所存在的原因,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在他身上的体现。
关键词:尹东柱;现代诗;星星;民族精神
尹东柱的一生十分短暂,留下了一百余首诗和散文,他的作品都被收录于遗稿诗集《天、风、星星与诗》中。在他的作品中,星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星星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和情感十分丰富。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以时间为线索,本文将整理出星星意象的内涵。
尹东柱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殖民的黑暗时代。1910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占领了朝鲜半岛,不满日本统治的朝鲜人民纷纷逃离半岛,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形成了一次移民高潮[1],而尹东柱则正是一位朝鲜移民二代。他曾在延边、汉城和东京学习、生活过,对朝鲜人民所经受的苦难深有体会。在日帝统治的时期,朝鲜人民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残酷的摧残。日本所做出的一系列诸如伪造历史、烧毁书籍、强制使用日语等抹杀朝鲜民族意识的行为更是让朝鲜民族在精神层面的生存发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在此情况下,尹东柱的朝鲜文诗歌创作激励了人心,体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
尹东柱少年时期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在他1934-1937年的作品中,表现日常生活的作品居多。在尹东柱的笔下,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并不快乐,而是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尹东柱的少年情感体验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932年至1933年,日寇在兰海区屠杀无辜百姓,在延边各农村强迫设置“集团部落”,实行“连坐法”。[2]尹东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些事件,感到现实生活的黑暗。在《山林》中,他这样写道:只有树间闪亮的星,将我带进新日子的希望里。[3]这里的星星是闪亮的,是尹东柱对新的幸福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虽然星星的亮光之下是无穷的黑暗,但是作者依旧有一颗向往星星的心。作者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摧残的少年时代,心中仍然有希望。《山林》中所描述的星既是作者美好心愿的体现,又与作者少年的胸怀中所拥有的一丝浪漫主义情感相符合。
尹东柱1937年3月在《天主教少年》上发表的《吃什么活着》也体现出了他的少年情怀:山里的人/烤土豆吃活着/星国里的人/吃什么活着?
这篇作品中,作者展开的是对星国的遐想。虽然这只是想象,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星国的向往,进一步,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厌恶和逃避。
在尹东柱前期的主要作品中,有很多表现个人生活和思考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悲凉的现状和日帝统治的黑暗,但是这种表现不是直接的呼号式的反抗性作品。少年尹东柱的作品有一种柔和的抒情性色彩,特别是对星星意象的运用更像是一个少年纯真美好的幻想,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感性与童真。前期作品中的星星,更像是作者无意识使用和喜爱的一个意象。通过星星的自然属性:发光、发亮、在遥远深广的天空,很容易将其与美好的生活、光明的未来和对现实的远离联系起来。在尹东柱的生活体验中,仰望星空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星星也就自然成为了他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
1937年以后,随着尹东柱的人生阅历的增长,他的作品也更加成熟。由于尹东柱从小受到的教育具有反日性,再加上亲人中有很多抗日志士,他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对日本统治反抗性和强烈的民族精神。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的侵略战争,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剥削日渐严重,再加上尹东柱自身思想的成熟,在1937年之后,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一种自觉反抗的姿态。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日常生活和个人体会之中,他对民族的命运和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诗歌的感情表达更加激烈,更加令人动容。
1941年,尹东柱写出了他最为人所知的两篇名作:《数星星之夜》和《序诗》。在《数星星之夜》中,作者将叙事和抒情全部围绕着星星展开:
一颗星星上是追忆/一颗星星上有爱情/一颗星星上是冷清/一颗星星上有憧憬/一颗星星上是诗/一颗星星上是母亲,母亲,……母亲啊/您也远远地在北间岛/我无端地感到思念/在这繁星光亮落下的山岗上写下我的名字/再用泥土把它盖紧/因为那通宵哭泣的吟蛰/在为这令人惭愧的名字悲伤。(1941.11.15)
《数星星之夜》主要记述了作者夜晚数星星时的所感所想,抒发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作为朝鲜移民,来到了北间岛这凄清的土地,而作者此时正在汉城,母子相距甚远,作者倍感思念。这里的星星也是美好的象征:星星上充满的是美好的事物,追忆、爱情、憧憬、诗、和母亲。作者细数这一些美好的事物,体现出的是他对美好希望与未来的憧憬。可是在秋意满盈的日子里,在与母亲相隔千里的日子里,在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作者的心中又不免生出悲伤。这首诗充分地体现出了尹东柱矛盾的内心世界:既有青春热血沸腾的激情与希望,又有自己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惭愧。一个青年人个人内心的激情、抱负和苦闷与民族的坎坷命运结合在一起,拉近了民族与个人的距离,更使得诗所要表现的境界和背景更为宏大。苦闷的尹东柱让人很容易联想起郁闷的郁达夫,两人都将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国家民族的沦亡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作品影射出对民族的担忧的同时,也引起了青年人广泛的共鸣。
如果说《数星星之夜》突出表现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政治色彩不强烈的话,那么《序诗》可以算作是尹东柱的一篇直抒胸臆的作品了:但愿仰天也全然无愧于心/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对叶子上的风也感到苦恼/我要以歌颂星星的寸心/去珍爱将死的一切/而后,我要走上那条付与我的路/今夜也有风拂过星辰。(1941.11.20) 《序诗》集中体现了尹东柱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整篇作品显得很高亢,像是一个志士在面对民族危难之时发出的宣言。日本帝国主义于1912年颁布了“朝鲜教育令”,把日语定为“国语”,强制朝鲜人使用。[4]1940年用朝鲜文出版的《朝鲜日报》和《东亚日报》被强迫停刊,许多作家和诗人因此放弃了用朝鲜语创作,转而用日语创作亲日文学。[2]但是,尹东柱依然坚持用朝鲜语创作,希望为民族献身,做到无愧于天。这首诗完全体现出了尹东柱对日帝黑暗统治的不满与反抗的决心。在《序诗》中,出现了两次对星星的描述,第一次出现在“歌颂星星的寸心”一句中。尹东柱之前诗作里的星星主要是象征了美好的希望,在作品中,星星都是实指,星星背后的意义是读者结合社会历史情况而推测出来的。而在这里,星星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它的意义虚化了,星星已经成了民族光明与未来的代名词,意义更加深入了一层。歌颂星星的寸心即是作者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歌颂,也是作者对民族的热爱之心。诗末尾的一次是对景物的描写与对前文的呼应。“风拂过星辰”也可以想象成是作者更加坚定了他的热爱民族之心的体现。
在尹东柱的散文《流星陨落的地方》更是体现出星星这一意象意义的逐渐固定,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星星闪闪划过天宇,那颗流星陨落之处好像就是我该去的地方。那么流星啊,你一定要落在该落的地方。
流星的陨落之处就是民族光明未来的所在,也是作者所追随的目标。可见,作者在稍后一些创作的作品中,对星星意象的使用更加熟练,星星俨然已经成为了尹东柱惯用的固定意象。
在对尹东柱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星星的意象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意象意义逐渐固定的过程。在結合时代特点对尹东柱作品的具体分析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本身的成长和他身上民族精神的渐渐发扬。在尹东柱充满感情的诗作中,我们既能体会到日帝统治的黑暗,也能被他身上的奉献、热爱的精神所感染。因为带有时代和民族精神的特点,很多人称尹东柱的诗歌为“反抗诗”,即反抗日本的残酷统治,可是尹东柱的诗歌中让人更多地体会到的是他内心的真情而不是空洞的、形式内容高度一致、政治性过度的呼号式反抗诗。所以学者吴永世曾在他的论文《尹东柱诗作的反省》中写道:“尹东柱的诗歌与其说是反抗诗,不如说是真实地反映了殖民地知识分子的苦恼与反省的抒情诗。”[2]
尹东柱诗歌的抒情性、感人性、可读性、现实意义等等特点和诗人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民族精神使得他在韩国现代文学史上获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尹东柱热爱星星,他自己也像是一颗星星,在黑暗的时代给朝鲜民族的人民的心灵带去了一丝光亮。
【参考文献】
[1]王胜今.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时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2(08):30.
[2]任润德.略谈尹东柱诗作的反抗性[J].紫荆.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2).
[3]尹东柱.天·风·星星与诗——尹东柱诗集[M].裴但以理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魏光南,李璇夏.日本帝国主义在殖民地统治时期悍然抹杀朝鲜民族意识的图谋[J].日本学刊,2008(01):10.
作者简介:魏妍婷(1996.04.09-),女,湖北武汉人,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尹东柱;现代诗;星星;民族精神
尹东柱的一生十分短暂,留下了一百余首诗和散文,他的作品都被收录于遗稿诗集《天、风、星星与诗》中。在他的作品中,星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星星背后所包含的深意和情感十分丰富。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以时间为线索,本文将整理出星星意象的内涵。
尹东柱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殖民的黑暗时代。1910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根据“日韩合并条约”占领了朝鲜半岛,不满日本统治的朝鲜人民纷纷逃离半岛,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形成了一次移民高潮[1],而尹东柱则正是一位朝鲜移民二代。他曾在延边、汉城和东京学习、生活过,对朝鲜人民所经受的苦难深有体会。在日帝统治的时期,朝鲜人民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残酷的摧残。日本所做出的一系列诸如伪造历史、烧毁书籍、强制使用日语等抹杀朝鲜民族意识的行为更是让朝鲜民族在精神层面的生存发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在此情况下,尹东柱的朝鲜文诗歌创作激励了人心,体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
尹东柱少年时期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在他1934-1937年的作品中,表现日常生活的作品居多。在尹东柱的笔下,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并不快乐,而是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尹东柱的少年情感体验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1932年至1933年,日寇在兰海区屠杀无辜百姓,在延边各农村强迫设置“集团部落”,实行“连坐法”。[2]尹东柱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些事件,感到现实生活的黑暗。在《山林》中,他这样写道:只有树间闪亮的星,将我带进新日子的希望里。[3]这里的星星是闪亮的,是尹东柱对新的幸福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虽然星星的亮光之下是无穷的黑暗,但是作者依旧有一颗向往星星的心。作者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摧残的少年时代,心中仍然有希望。《山林》中所描述的星既是作者美好心愿的体现,又与作者少年的胸怀中所拥有的一丝浪漫主义情感相符合。
尹东柱1937年3月在《天主教少年》上发表的《吃什么活着》也体现出了他的少年情怀:山里的人/烤土豆吃活着/星国里的人/吃什么活着?
这篇作品中,作者展开的是对星国的遐想。虽然这只是想象,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星国的向往,进一步,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厌恶和逃避。
在尹东柱前期的主要作品中,有很多表现个人生活和思考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悲凉的现状和日帝统治的黑暗,但是这种表现不是直接的呼号式的反抗性作品。少年尹东柱的作品有一种柔和的抒情性色彩,特别是对星星意象的运用更像是一个少年纯真美好的幻想,充分地体现出了他的感性与童真。前期作品中的星星,更像是作者无意识使用和喜爱的一个意象。通过星星的自然属性:发光、发亮、在遥远深广的天空,很容易将其与美好的生活、光明的未来和对现实的远离联系起来。在尹东柱的生活体验中,仰望星空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星星也就自然成为了他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
1937年以后,随着尹东柱的人生阅历的增长,他的作品也更加成熟。由于尹东柱从小受到的教育具有反日性,再加上亲人中有很多抗日志士,他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具有对日本统治反抗性和强烈的民族精神。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的侵略战争,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剥削日渐严重,再加上尹东柱自身思想的成熟,在1937年之后,他的作品体现出了一种自觉反抗的姿态。作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日常生活和个人体会之中,他对民族的命运和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诗歌的感情表达更加激烈,更加令人动容。
1941年,尹东柱写出了他最为人所知的两篇名作:《数星星之夜》和《序诗》。在《数星星之夜》中,作者将叙事和抒情全部围绕着星星展开:
一颗星星上是追忆/一颗星星上有爱情/一颗星星上是冷清/一颗星星上有憧憬/一颗星星上是诗/一颗星星上是母亲,母亲,……母亲啊/您也远远地在北间岛/我无端地感到思念/在这繁星光亮落下的山岗上写下我的名字/再用泥土把它盖紧/因为那通宵哭泣的吟蛰/在为这令人惭愧的名字悲伤。(1941.11.15)
《数星星之夜》主要记述了作者夜晚数星星时的所感所想,抒发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作为朝鲜移民,来到了北间岛这凄清的土地,而作者此时正在汉城,母子相距甚远,作者倍感思念。这里的星星也是美好的象征:星星上充满的是美好的事物,追忆、爱情、憧憬、诗、和母亲。作者细数这一些美好的事物,体现出的是他对美好希望与未来的憧憬。可是在秋意满盈的日子里,在与母亲相隔千里的日子里,在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作者的心中又不免生出悲伤。这首诗充分地体现出了尹东柱矛盾的内心世界:既有青春热血沸腾的激情与希望,又有自己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惭愧。一个青年人个人内心的激情、抱负和苦闷与民族的坎坷命运结合在一起,拉近了民族与个人的距离,更使得诗所要表现的境界和背景更为宏大。苦闷的尹东柱让人很容易联想起郁闷的郁达夫,两人都将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国家民族的沦亡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作品影射出对民族的担忧的同时,也引起了青年人广泛的共鸣。
如果说《数星星之夜》突出表现的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政治色彩不强烈的话,那么《序诗》可以算作是尹东柱的一篇直抒胸臆的作品了:但愿仰天也全然无愧于心/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对叶子上的风也感到苦恼/我要以歌颂星星的寸心/去珍爱将死的一切/而后,我要走上那条付与我的路/今夜也有风拂过星辰。(1941.11.20) 《序诗》集中体现了尹东柱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整篇作品显得很高亢,像是一个志士在面对民族危难之时发出的宣言。日本帝国主义于1912年颁布了“朝鲜教育令”,把日语定为“国语”,强制朝鲜人使用。[4]1940年用朝鲜文出版的《朝鲜日报》和《东亚日报》被强迫停刊,许多作家和诗人因此放弃了用朝鲜语创作,转而用日语创作亲日文学。[2]但是,尹东柱依然坚持用朝鲜语创作,希望为民族献身,做到无愧于天。这首诗完全体现出了尹东柱对日帝黑暗统治的不满与反抗的决心。在《序诗》中,出现了两次对星星的描述,第一次出现在“歌颂星星的寸心”一句中。尹东柱之前诗作里的星星主要是象征了美好的希望,在作品中,星星都是实指,星星背后的意义是读者结合社会历史情况而推测出来的。而在这里,星星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它的意义虚化了,星星已经成了民族光明与未来的代名词,意义更加深入了一层。歌颂星星的寸心即是作者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歌颂,也是作者对民族的热爱之心。诗末尾的一次是对景物的描写与对前文的呼应。“风拂过星辰”也可以想象成是作者更加坚定了他的热爱民族之心的体现。
在尹东柱的散文《流星陨落的地方》更是体现出星星这一意象意义的逐渐固定,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星星闪闪划过天宇,那颗流星陨落之处好像就是我该去的地方。那么流星啊,你一定要落在该落的地方。
流星的陨落之处就是民族光明未来的所在,也是作者所追随的目标。可见,作者在稍后一些创作的作品中,对星星意象的使用更加熟练,星星俨然已经成为了尹东柱惯用的固定意象。
在对尹东柱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星星的意象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意象意义逐渐固定的过程。在結合时代特点对尹东柱作品的具体分析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本身的成长和他身上民族精神的渐渐发扬。在尹东柱充满感情的诗作中,我们既能体会到日帝统治的黑暗,也能被他身上的奉献、热爱的精神所感染。因为带有时代和民族精神的特点,很多人称尹东柱的诗歌为“反抗诗”,即反抗日本的残酷统治,可是尹东柱的诗歌中让人更多地体会到的是他内心的真情而不是空洞的、形式内容高度一致、政治性过度的呼号式反抗诗。所以学者吴永世曾在他的论文《尹东柱诗作的反省》中写道:“尹东柱的诗歌与其说是反抗诗,不如说是真实地反映了殖民地知识分子的苦恼与反省的抒情诗。”[2]
尹东柱诗歌的抒情性、感人性、可读性、现实意义等等特点和诗人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民族精神使得他在韩国现代文学史上获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尹东柱热爱星星,他自己也像是一颗星星,在黑暗的时代给朝鲜民族的人民的心灵带去了一丝光亮。
【参考文献】
[1]王胜今.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时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2(08):30.
[2]任润德.略谈尹东柱诗作的反抗性[J].紫荆.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2).
[3]尹东柱.天·风·星星与诗——尹东柱诗集[M].裴但以理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魏光南,李璇夏.日本帝国主义在殖民地统治时期悍然抹杀朝鲜民族意识的图谋[J].日本学刊,2008(01):10.
作者简介:魏妍婷(1996.04.09-),女,湖北武汉人,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