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目前园林行业的发展及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针对园林专业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今后园林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状;园林专业;高职;教育教学
当前园林产业发展现状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都相应发生变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人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总体来看,城市绿化事业仍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体力劳动、手工操作为主,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城市绿化事业的巨大潜力有待挖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园林产业发展很快,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基地生产,主要进行绿化苗木、草坪、花卉以及园林附属的培养基质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各种园林常用建筑小品、装饰品、园林建筑材料的生产经营,如雕塑、花钵、草坪灯、休息桌凳等;三是园林机械的生产经营;四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文字资料工作;五是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
高职园林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园林教育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叶,而职业教育的兴起较之本科教育要晚一、二十年时间。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很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目前从事风景园林职业教育的院校主要有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管理院校的旅游和资源管理专业。它们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教育的理解,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水平也相差各异。而园林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才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远不能满足现代国际化园林产业的需求。
关于高职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些建议
1.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大园林上,开设课程较全,学生专业知识较全面,但实际动手能力、就业对口岗位胜任能力较欠缺。因此,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能干、会管、好学的中高级园林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为目的,以一个专业、三个方向、弹性学制、模块教学、专项培养为特色,使该专业既有一定的岗位定向性,又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体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为高职教育特色。
2.构建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基本素质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
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品质和精神,能够坚持在园林建设、管理、服务和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必须把基本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基本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安排有关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外,还安排了一定时间学习相关的组织管理、人文科学、艺术类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懂得现代园林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人文社科、绘画制图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的要点是:①基础理论,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必须、够用、适应广”的原则进行安排。②专业技术课程,力求体现应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就业方向,按照本专业各门专业课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和互补性,将专业课进行组合,形成不同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小模块,通过不同小模块的学习,形成不同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③选修课的开设,力求体现与各专门能力培养相适应,与专业技术课有相关性、互补性和延伸性。总之,在理论课的学习安排上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学以致用的原则。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高职园林专业,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是构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点之一。考虑到园林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状况,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作如下安排:①实践课课程的安排。把能够开设实践课、需要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训练的课程均进行安排。②实践课时间的安排。园林专业的许多实践课程是一个系统操作过程,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因此,既要安排随堂的课堂实习,又要安排学期教学实习、专业实践劳动和毕业的综合实践。③实践课实践场所的安排。实践场所既要安排在本校的实习基地,又要结合产学研的需要,适当安排在一些园林绿化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实际施工、生产,以便能系统掌握园林技术专业各方面的知识,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玉华.试论我国园林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3,(3)
[2]陶涛.高职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安徽林业,2007,(3)
[3]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
[关键词]现状;园林专业;高职;教育教学
当前园林产业发展现状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都相应发生变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进人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总体来看,城市绿化事业仍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体力劳动、手工操作为主,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城市绿化事业的巨大潜力有待挖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园林产业发展很快,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基地生产,主要进行绿化苗木、草坪、花卉以及园林附属的培养基质的生产和销售;二是各种园林常用建筑小品、装饰品、园林建筑材料的生产经营,如雕塑、花钵、草坪灯、休息桌凳等;三是园林机械的生产经营;四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文字资料工作;五是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
高职园林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园林教育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中叶,而职业教育的兴起较之本科教育要晚一、二十年时间。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很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目前从事风景园林职业教育的院校主要有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管理院校的旅游和资源管理专业。它们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教育的理解,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水平也相差各异。而园林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才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远不能满足现代国际化园林产业的需求。
关于高职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些建议
1.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大园林上,开设课程较全,学生专业知识较全面,但实际动手能力、就业对口岗位胜任能力较欠缺。因此,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培养能干、会管、好学的中高级园林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为目的,以一个专业、三个方向、弹性学制、模块教学、专项培养为特色,使该专业既有一定的岗位定向性,又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体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为高职教育特色。
2.构建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基本素质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和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
本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品质和精神,能够坚持在园林建设、管理、服务和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必须把基本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基本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安排有关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外,还安排了一定时间学习相关的组织管理、人文科学、艺术类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懂得现代园林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人文社科、绘画制图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的要点是:①基础理论,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必须、够用、适应广”的原则进行安排。②专业技术课程,力求体现应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就业方向,按照本专业各门专业课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和互补性,将专业课进行组合,形成不同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小模块,通过不同小模块的学习,形成不同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③选修课的开设,力求体现与各专门能力培养相适应,与专业技术课有相关性、互补性和延伸性。总之,在理论课的学习安排上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学以致用的原则。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高职园林专业,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是构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点之一。考虑到园林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状况,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作如下安排:①实践课课程的安排。把能够开设实践课、需要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训练的课程均进行安排。②实践课时间的安排。园林专业的许多实践课程是一个系统操作过程,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因此,既要安排随堂的课堂实习,又要安排学期教学实习、专业实践劳动和毕业的综合实践。③实践课实践场所的安排。实践场所既要安排在本校的实习基地,又要结合产学研的需要,适当安排在一些园林绿化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现场实际施工、生产,以便能系统掌握园林技术专业各方面的知识,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玉华.试论我国园林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3,(3)
[2]陶涛.高职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安徽林业,2007,(3)
[3]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