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25日,为期3天的“龙芯杯”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圆满闭幕了。在这短短的活动期间,共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9节优质信息技术课。这些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内涵,代表着全国各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现状。不但给我们指明了将来要发展的方向,而且像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存在的不足。
从整体来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一、活动规模大,参与面广
这次活动在南京举办,全国各地的参与人员达到了900人之多,办会规模,可以用“空前”来形容,是2008年“温州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后又一次盛会。它不单单是一次活动,更是将我们凝聚起来的一股力量,是我们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是我们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很高,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这些展评课,都是全国推选出来的优质课,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精心安排的,体现了我们学科现在的教育教学水平,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水平都是很高的。这些课几乎涉及了小学阶段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彰显学科特点
这次活动中,很多老师都用到新的技术来辅助教学,比如:白板、动态网站、网络电子教室、多媒体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化难为简,直观形象的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彰显了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
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教学充满热情,并不断在创新实践
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是讲课的教师,还是观摩的教师,都是满怀热情的,都有一颗热爱信息技术学科并不断探索的心。他们不远万里,云集于此,为的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学科更加地兴旺和昌盛,更加地富有勃勃生机。尤其是参赛的教师,他们更是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课堂中,为我们展现着信息技术课的无限魅力。
活动结束之后,留给我们的除了激动和骄傲之外,还有很多思考,下面结合听到的、看到的谈一谈想到的:
一、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写?怎么表述?看似容易,实则蕴藏玄机。首先,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明确的。例如这样一条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这样写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的,但也可以写成“学生能够在word文档中使用菜单命令插入图片”,这样写的理由:①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力上发生了什么改变,以前不能做,现在能做了;②明确指出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菜单命令”,因为学科特点的原因,我们学科能够实现某一操作的方法不止一种(例如这个操作,使用复制粘贴,图片工具栏也能实现),这节课要讲哪种方法,一定要明确,否则很容易讲偏,跟着学生走。其次,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或者通过学生的某种外在表现可以判别的。比如:“认识基本的涂色工具”(源自:《给点颜色看看》)这个教学目标,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哪几个涂色工具不明确;②怎么就叫认识?如何判断这个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可以写成这样:“认识刷子工具、颜色填充工具,喷枪工具,可以通过图标说出相应的名字。”这样做才能够叫做“认识”,并且真正实施到课堂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二、教学目标为什么要写的那么复杂?写的那么具体?教学目标是给谁看的?给学生?给评委?给听课的老师?都不是,教学目标是上课“教师”写给“自己”看的。所以看一个教师对课堂是否能够驾驭,看一个教师是否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看一个教师是否对知识点胸有成竹,都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撰写中看出端倪。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意思是说:教学过程如何安排和设计,要以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即为起点;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一个教学环节何时结束,那就要看课堂效果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为终点。相应的,制定教学目标,其实就是对于课堂效果的一个预测,一个预期,是自己判断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依据,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个举措都应该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服务的。所以,目标制定得越具体,教师课堂就越有据可依,才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把握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我们总是在教学目标中写“过程与方法”,那么这个目标到底要写些什么?我认为,既然“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应该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以后学到的东西,应该是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一般性过程,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其他任务的规律性的方式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流程。比如:《申请电子邮箱》一课。学习了申请邮箱的方法,学生就应该能够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掌握“注册博客、注册论坛、申请QQ”等一系列的与网络注册有关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美化幻灯片》一课。能够美化演示文稿,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制作书签、制作贺卡等流程与思路与本课是类似的(背景与图文搭配)。相应的在教学目标的撰写中,就应该把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方法、什么过程,写清楚,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着重培养。
四、自学性材料应该如何设计?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要明确材料性质:如果是说明性的材料,就要言简意赅,尽量短,用最少的语言说明一个功能和作用就可以了,比如“自定义动画的设置”,说明如何添加、删除、修改自定义动画就可以了,因为那只是一份说明书,太详细了学生不会思考;如果是事例性材料要详细,步骤清晰,还要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但是不要和任务一模一样,因为那只是一个实例,一个特例,需要学生通过迁移或者其他思维方式,进行一下转换才能得到正确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例子,比如 “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给出的材料是添加“进入动画”,而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强调”动画的添加,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要特别注意:给出的任务与学生自学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任务本身是自学材料的一个实际应用,但自学材料不能是任务的翻版。学生阅读完自学材料以后,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段空间,就是自学材料与实际任务之间的距离。距离大了,学生无法完成任务,距离小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以上就是这三天的观感,有不妥之处敬请原谅,愿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的学科,愿更多的老师能够出类拔萃。
从整体来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
一、活动规模大,参与面广
这次活动在南京举办,全国各地的参与人员达到了900人之多,办会规模,可以用“空前”来形容,是2008年“温州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后又一次盛会。它不单单是一次活动,更是将我们凝聚起来的一股力量,是我们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是我们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很高,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这些展评课,都是全国推选出来的优质课,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精心安排的,体现了我们学科现在的教育教学水平,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方法的选用,水平都是很高的。这些课几乎涉及了小学阶段的各个方面,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应用,彰显学科特点
这次活动中,很多老师都用到新的技术来辅助教学,比如:白板、动态网站、网络电子教室、多媒体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化难为简,直观形象的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彰显了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
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科教学充满热情,并不断在创新实践
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是讲课的教师,还是观摩的教师,都是满怀热情的,都有一颗热爱信息技术学科并不断探索的心。他们不远万里,云集于此,为的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学科更加地兴旺和昌盛,更加地富有勃勃生机。尤其是参赛的教师,他们更是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课堂中,为我们展现着信息技术课的无限魅力。
活动结束之后,留给我们的除了激动和骄傲之外,还有很多思考,下面结合听到的、看到的谈一谈想到的:
一、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写?怎么表述?看似容易,实则蕴藏玄机。首先,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明确的。例如这样一条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这样写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的,但也可以写成“学生能够在word文档中使用菜单命令插入图片”,这样写的理由:①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力上发生了什么改变,以前不能做,现在能做了;②明确指出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菜单命令”,因为学科特点的原因,我们学科能够实现某一操作的方法不止一种(例如这个操作,使用复制粘贴,图片工具栏也能实现),这节课要讲哪种方法,一定要明确,否则很容易讲偏,跟着学生走。其次,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或者通过学生的某种外在表现可以判别的。比如:“认识基本的涂色工具”(源自:《给点颜色看看》)这个教学目标,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哪几个涂色工具不明确;②怎么就叫认识?如何判断这个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可以写成这样:“认识刷子工具、颜色填充工具,喷枪工具,可以通过图标说出相应的名字。”这样做才能够叫做“认识”,并且真正实施到课堂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二、教学目标为什么要写的那么复杂?写的那么具体?教学目标是给谁看的?给学生?给评委?给听课的老师?都不是,教学目标是上课“教师”写给“自己”看的。所以看一个教师对课堂是否能够驾驭,看一个教师是否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看一个教师是否对知识点胸有成竹,都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撰写中看出端倪。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意思是说:教学过程如何安排和设计,要以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即为起点;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一个教学环节何时结束,那就要看课堂效果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为终点。相应的,制定教学目标,其实就是对于课堂效果的一个预测,一个预期,是自己判断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依据,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个举措都应该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服务的。所以,目标制定得越具体,教师课堂就越有据可依,才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把握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我们总是在教学目标中写“过程与方法”,那么这个目标到底要写些什么?我认为,既然“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应该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以后学到的东西,应该是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一般性过程,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其他任务的规律性的方式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流程。比如:《申请电子邮箱》一课。学习了申请邮箱的方法,学生就应该能够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掌握“注册博客、注册论坛、申请QQ”等一系列的与网络注册有关的一般性方法。再比如:《美化幻灯片》一课。能够美化演示文稿,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制作书签、制作贺卡等流程与思路与本课是类似的(背景与图文搭配)。相应的在教学目标的撰写中,就应该把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方法、什么过程,写清楚,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着重培养。
四、自学性材料应该如何设计?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要明确材料性质:如果是说明性的材料,就要言简意赅,尽量短,用最少的语言说明一个功能和作用就可以了,比如“自定义动画的设置”,说明如何添加、删除、修改自定义动画就可以了,因为那只是一份说明书,太详细了学生不会思考;如果是事例性材料要详细,步骤清晰,还要标出容易错误的地方,但是不要和任务一模一样,因为那只是一个实例,一个特例,需要学生通过迁移或者其他思维方式,进行一下转换才能得到正确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个例子,比如 “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给出的材料是添加“进入动画”,而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强调”动画的添加,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要特别注意:给出的任务与学生自学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任务本身是自学材料的一个实际应用,但自学材料不能是任务的翻版。学生阅读完自学材料以后,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段空间,就是自学材料与实际任务之间的距离。距离大了,学生无法完成任务,距离小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以上就是这三天的观感,有不妥之处敬请原谅,愿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的学科,愿更多的老师能够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