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策略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的运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daruanjiand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图策略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可以将题目中复杂的文字信息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圖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画的图形,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及画图能力,变“教师画”为“学生画”,变“要我画”为“我要画”。
  一、巧用画图策略,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图形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让原本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画图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如在教学《圆环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想办法求出所画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学生完成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画一个大小不一样的同心圆,这样就形成了圆环,再问学生圆环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们投入到了思考中,认为应该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可以算出圆环的面积。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自行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学生测量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有的测量两圆的半径,有的测量两圆的直径……学生探究的兴趣高涨,促使学生投入到实践中,与圆环面积计算相关的各种数据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已经悄然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巧用画图策略,变抽象为直观
  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在面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无法掌握知识的本质。而画图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数量关系,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教学实践证明,画图是一种最简单的语言,是数与形的有效结合,也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画图意识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画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如教学这样一道题目:“13个小朋友站成1排,从左往右数,明明排第7,从右往左,东东排在第10,明明和东东之间有多少人?”学生看到题目时都认为很简单,立即投入计算中。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大多是这样计算的:10 7=17(人),17-13=4(人)。显然,学生没有把握题目的要领,究其原因,是题目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此时,如果教师直接将解题方法告知学生,学生也难以真正地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借助图形进行思考,用三角形表示明明,用圆形表示东东。学生通过观察所画的图形,轻松地发现明明和东东之间有两个人。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做错的原因,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了。
  三、巧用画图策略,变复杂为简单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深度思维的参与,但学生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不能在大脑中建构数学模型。这时,教师就需要“拐杖”的支撑,化解教学难点。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画图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使画图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素养。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4米,长是宽的2倍,如果将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读完题目后,难以找到解题的思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从原长方形的周长24米入手,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得出原来长方形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为12米,且长是宽的2倍,所以原来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从图形中学生不难发现,要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应该用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原来长方形的面积。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渗透画图意识,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画图策略的价值,进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栎社树与子舆。一个是树,一个是人。教授的先秦诸子散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树、一人。  那棵栎社树,真的很大。石师傅却对徒弟说它没有用,他认为那是一棵无用的散木树。用它做船,容易沉;用它做棺木,容易腐烂;用它做盆桶等用具,容易破裂;用它做门窗,容易渗汁液,门窗也不容易开关;用它做梁柱,容易招来蠹虫。总之,那是一棵无用的散木树,毫无用处。  晚上,大栎社树托梦给石师傅,告诉他,不要拿它和那些木
语文单元内容的整合是指从篇转移到单元组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围绕单元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优化整合听、说、读、写及综合活动等。除了整合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整合语文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单元内容整合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整合课内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利用好教学资源,如何
摘要:微课教学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上,微课教学都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大不相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集中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微课教学的主要化身。本文首先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
摘要: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因为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提出了反复操作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中的数》 教学反思  一、活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数学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必须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学会活化教材、巧用教材,甚至重组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贴近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小学阶段众多课程中的基础性课程,集趣味性、逻辑性和复杂性为一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人教版课程要求,积极寻求改革创新之路,探究适合学生年龄的课堂教学方法,理清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数学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运用几何画板,能有效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学 几何画板 运用  近年来,生本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转变为学生主导型,有效改善了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不强。本文从加强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自主性;优化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开展课外物理实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实验原理,还要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如实践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整体形势下,高中化学的日常教学应更是实效性,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具备显著的实践性,所以化学课堂中的各个流程都不能缺少化学实验。因此,对于新形势下的高中化学课堂而言,教师应遵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宗旨与目标,因地制宜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效率 策略  高中化学是高中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然而,长期以来,在面
摘要:数学素有“科学皇后”之称,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逻辑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初中生处于发育的黄金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几点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率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谈数学色变。特别是初、高中学生,他们缺乏的不是勤奋和刻苦,而是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素养。初中数学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效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美术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传统文化 浸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美术教育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