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是把整个单元或整个知识板块学过之后进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善于整理知识的学生,他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思维品质也随之而提高,否则,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升!故此,笔者认为复习课的教学必须重视整理的有效训练,这样才能真正让复习教学课堂变得更有效、高效!
梳理知识,系统归纳。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包含、并列等关系,复习时要将平时所学的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作横向、纵向或不同角度的分类,进行有序的整理,使其系统化,连成片,结成网,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如:在复习立体图形时,我先让学生回去对本内容进行复习,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引导学生把知识点串“点”成“线”,穿“线”成“网”。上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昨天整理的知识点。同时出示交流提示: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2、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吗?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巡视并加入到某些组的交流活动中去,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看着笔记和书,能很快回答出这几个问题,这时教师应指名几位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这几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把这些公式整理在“复习本”上,指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这样的复习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整理能力。
加强方法指导,培养整理習惯。整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本意,那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学习习惯。根据不同的年级段运用合适的整理模式和方法,并进行长期的凑效训练,才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引导与示范,这是整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易见成效的外在形式。我们在整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与训练,让后学生的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高效复习添彩!
边整理边思考。到了高年级应着重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去整理,能多想想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是在哪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可编设一个疑问区对本单元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质疑,让学生的整理目标明确,从而有效地激活盘存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边整理边思考的整理习惯。如教学《空间与图形》时,是这样进行引导学生整理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第二步:通过交流评价提炼整理方法;第三步:课件展示不同的整理方式供学生分享,提高学生整理的兴趣,然后再要求学生快速回忆整理的模式和方法,并简明扼要地说说本单元的整理思路,这样就能把整理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理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更富温故而知新的实效性!
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到了高年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训练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将对此单元的只是取用哪种模式进行整理,进一步明确整理和复习的含义。
重视整理评价,提高整理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由此可见,我们在评价学生整理知识的条理性、连贯性时,对某一知识板块的记忆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整理和改进练习内容。例如,在整理中思考了什么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怎样整理会对学习旧知识有帮助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对别人的评价,通过他们的回答和评价,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完善修改自己的不足,适时调整整理策略,交给学生多种整理知识的形式和方法,可激发学生的整理兴趣,从而达到要让整理讲究方法和路向有效果的!
总之,整理知识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加强整理训练,也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等等,学科的高效复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让我们的教法和学法相益得彰,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打开通道。只有扎实地加强整理训练中,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障碍,关心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是我们的复习教学更凸突实效性。(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保和镇第二完全小学)
梳理知识,系统归纳。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包含、并列等关系,复习时要将平时所学的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作横向、纵向或不同角度的分类,进行有序的整理,使其系统化,连成片,结成网,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如:在复习立体图形时,我先让学生回去对本内容进行复习,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引导学生把知识点串“点”成“线”,穿“线”成“网”。上课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昨天整理的知识点。同时出示交流提示: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2、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吗?学生交流时,教师应巡视并加入到某些组的交流活动中去,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看着笔记和书,能很快回答出这几个问题,这时教师应指名几位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这几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把这些公式整理在“复习本”上,指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这样的复习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整理能力。
加强方法指导,培养整理習惯。整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本意,那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学习习惯。根据不同的年级段运用合适的整理模式和方法,并进行长期的凑效训练,才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引导与示范,这是整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易见成效的外在形式。我们在整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与训练,让后学生的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为高效复习添彩!
边整理边思考。到了高年级应着重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去整理,能多想想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是在哪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可编设一个疑问区对本单元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质疑,让学生的整理目标明确,从而有效地激活盘存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边整理边思考的整理习惯。如教学《空间与图形》时,是这样进行引导学生整理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第二步:通过交流评价提炼整理方法;第三步:课件展示不同的整理方式供学生分享,提高学生整理的兴趣,然后再要求学生快速回忆整理的模式和方法,并简明扼要地说说本单元的整理思路,这样就能把整理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使整理更具针对性、系统性,更富温故而知新的实效性!
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到了高年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训练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将对此单元的只是取用哪种模式进行整理,进一步明确整理和复习的含义。
重视整理评价,提高整理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由此可见,我们在评价学生整理知识的条理性、连贯性时,对某一知识板块的记忆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整理和改进练习内容。例如,在整理中思考了什么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怎样整理会对学习旧知识有帮助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对别人的评价,通过他们的回答和评价,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完善修改自己的不足,适时调整整理策略,交给学生多种整理知识的形式和方法,可激发学生的整理兴趣,从而达到要让整理讲究方法和路向有效果的!
总之,整理知识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加强整理训练,也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等等,学科的高效复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让我们的教法和学法相益得彰,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打开通道。只有扎实地加强整理训练中,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障碍,关心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是我们的复习教学更凸突实效性。(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保和镇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