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阶段作为每位学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对于成长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数学是一门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要注重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和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C4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24-01
小学的数学学习主要是锻炼学习思想,培育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倘若学生对老师讲得内容不能够理解,就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乏味,也难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一、首先提升小学教师数学生活化的运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明:“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说明数学的学习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探索,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是大有好处的。而教师作为整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学会引导课堂内容进行数学生活化的能力是首要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程上都是通过讲解大量数学习题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以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将数学知识学懂,需要教师深入去研究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加强培养自身素质教育理念,而且还要去学习和理解心理学以及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学以并用,在课堂上用这些知识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关心学习内容。生活化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于学习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是容易引导学生思考并且進行自主学习,培养出了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都是有益无害的。
二、在课程中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化相结合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
人们时常对于自身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这三类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比单纯耳朵听到的,会有着更牢固的记忆,情境教学法主打的就是情境体验,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定情境,学生们感觉好奇被趣味性的情境吸引,从而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进入情境中,感受这个过程,然后了解到最终结果。最后结合课本中发展的进程进行信息的整合再现。
比如,说教师在讲三年级的课程“秒”时,教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的情景,让同学们跟着一起数:“十、九、八……二、一!”然后问问同学们这数的是什么呀,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接下来教师就来给大家讲解秒,讲解完秒的认识后,由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个钟表(也可以让同学们提前自备)。然后,让学生们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让大家能够分别出“时、分、秒”的不同,可以让同学们来演绎一下这个钟表,做“秒针”的同学需要按照一圈60秒的走着,然后“分针”“时针”进行配合,然后让大家讲讲日常生活当中观察到与时间秒有关的故事,通过用这种方式增加了同学们课堂上的趣味性,也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加容易理解学习的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能独立学习,是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但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提出相应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再进行动手画图或实验方法,将内容更为具体化,促使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习能力。
三、打造生活化实践
为了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点,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在展开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创建情境,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去外出观察。比如学习“小数点的计算”时,可以带学生在超市里观察记录食物的价格,看顾客在超市里购物是如何计算价钱的,也可以尝试购买东西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将这些数字都记录下来,然后回归到课堂上,再结合课堂上的内容去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售货员及顾客的角色,演绎购物情境,根据活学活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小数点的计算应用这一知识点。在课后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例,让同学们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好习惯,真正做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点与生活结合实践的应用。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将知识点融入进去,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通过生活情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15.
[2]赵小英.试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80.
[3]李有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6-18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C4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24-01
小学的数学学习主要是锻炼学习思想,培育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倘若学生对老师讲得内容不能够理解,就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乏味,也难以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一、首先提升小学教师数学生活化的运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明:“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说明数学的学习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探索,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是大有好处的。而教师作为整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学会引导课堂内容进行数学生活化的能力是首要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程上都是通过讲解大量数学习题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以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将数学知识学懂,需要教师深入去研究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加强培养自身素质教育理念,而且还要去学习和理解心理学以及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再把这些知识学以并用,在课堂上用这些知识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关心学习内容。生活化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于学习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是容易引导学生思考并且進行自主学习,培养出了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都是有益无害的。
二、在课程中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化相结合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
人们时常对于自身看到的、听到的、触碰到的这三类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比单纯耳朵听到的,会有着更牢固的记忆,情境教学法主打的就是情境体验,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定情境,学生们感觉好奇被趣味性的情境吸引,从而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进入情境中,感受这个过程,然后了解到最终结果。最后结合课本中发展的进程进行信息的整合再现。
比如,说教师在讲三年级的课程“秒”时,教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的情景,让同学们跟着一起数:“十、九、八……二、一!”然后问问同学们这数的是什么呀,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接下来教师就来给大家讲解秒,讲解完秒的认识后,由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个钟表(也可以让同学们提前自备)。然后,让学生们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让大家能够分别出“时、分、秒”的不同,可以让同学们来演绎一下这个钟表,做“秒针”的同学需要按照一圈60秒的走着,然后“分针”“时针”进行配合,然后让大家讲讲日常生活当中观察到与时间秒有关的故事,通过用这种方式增加了同学们课堂上的趣味性,也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更加容易理解学习的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能独立学习,是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但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提出相应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再进行动手画图或实验方法,将内容更为具体化,促使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习能力。
三、打造生活化实践
为了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点,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在展开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创建情境,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去外出观察。比如学习“小数点的计算”时,可以带学生在超市里观察记录食物的价格,看顾客在超市里购物是如何计算价钱的,也可以尝试购买东西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将这些数字都记录下来,然后回归到课堂上,再结合课堂上的内容去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售货员及顾客的角色,演绎购物情境,根据活学活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小数点的计算应用这一知识点。在课后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例,让同学们养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好习惯,真正做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小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点与生活结合实践的应用。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将知识点融入进去,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通过生活情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15.
[2]赵小英.试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80.
[3]李有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