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内法规的建设过程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发展成熟的过程及执政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年来,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党内法规建设经历了以党章为基点的起步探索、概念逐渐清晰后的自主推进、依规治党的主题凸显并不断提速迈向体系化的全新探索的四大阶段.党内法规建设体现出探索过程的渐进性、目标任务的一致性和内容体系的规范性等鲜明特质.始终坚持以党章为统领、注重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注重实践应用及有力执行,是百年党内法规建设的主要经验.党内法规建设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要有系统谋划思维并能
【机 构】
:
江苏省社科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 南京2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内法规的建设过程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发展成熟的过程及执政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年来,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党内法规建设经历了以党章为基点的起步探索、概念逐渐清晰后的自主推进、依规治党的主题凸显并不断提速迈向体系化的全新探索的四大阶段.党内法规建设体现出探索过程的渐进性、目标任务的一致性和内容体系的规范性等鲜明特质.始终坚持以党章为统领、注重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注重实践应用及有力执行,是百年党内法规建设的主要经验.党内法规建设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要有系统谋划思维并能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治理成为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舟山市通过组建“兼合式”党组织,引领小区多元合作共治,有效解决了小区治理主体缺失问题,实现了党建理念创新、设置方式创新、教育管理创新、党建与治理融合创新.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组织建设还不规范,激励保障还不够有力,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深化“兼合式”党组织引领小区治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为着力点,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引领带动群众参与,构建以党建为核心引领,自治组织、居民有效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话语制度主义,顺应西方政治科学的“观念转向”,把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所探讨的能动力(行动)和结构(规则)问题进行“话语转换”,重新界定“观念”、“话语”、“制度”、“能动力”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力图把它确立为第四种新制度主义.话语制度主义的论题和框架被一些论者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加以解读,并分别从话语理论、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来进行分析和澄清.虽然话语制度主义没有被贴上“治理哲学”的标签,它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理论逻辑,实质上演绎了一种治理哲学.
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纵观百年历程和实践,我们党在社会号召力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利益导向以争取人民群众,依托鲜活多样载体动员和引领社会大众,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以强化思想价值共识,紧抓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政党形象以增强社会公信力与感召力.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同心同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进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许多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世界共产党呈现出联合的新态势.这种联合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系列联合化的组织机制、形成了发表联合声明的惯例、开展了一致性的国际斗争、凝聚形成了共同精神等.与19、20世纪的国际共运相比,这是一种联合化新趋势,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即联合主体上的平等性和多元化、空间上的共振性和网络化、时态上的连续性和密集化、方式上的多样性与议题化.百年变局下世界共产党的联合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反制资本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
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支撑不仅包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强烈使命驱动,也包括承载和实现使命的一整套组织化机制.这套组织化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对其党的组织成员的组织化塑造,这主要体现在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塑造、道德塑造和纪律塑造等方面.党员干部的党性经由组织化塑造得以强化,但同时这也并非对党员干部个性的埋没而是一种崇高升华.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含的两个致命缺陷将直接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导致资本利润与劳动收入差距日益加大,社会矛盾最终不可调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并没有对资源配置方式做深入的探讨,苏联将所有制形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合二为一,致使理论僵化,经济发展最终陷入崩溃.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乃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就在于将所有制与资源配置方式剥离开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基
随着复合型灾害的频发与扩散,跨行政边界、跨地域边界的系统性风险图景催生着城市灾害风险评估逻辑的重塑与治理体系的再造.韧性理论的学术内涵与实践动向赋予了城市规划更加科学的技术准则和建设模板.但在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中,城市韧性不仅是一个规划过程中的技术性议题,更是一个着重关注组织韧性与治理能力的公共行政议题.公共行政视野中的城市韧性,应当遵循“评估—治理”的统合思路,揭示科层组织在灾害情境中的适应规律.同时,应当超越部门化的管理思维,将灾害治理作为透视城市治理的重要窗口,从全过程、全领域的防灾减灾中提炼城市治理
地方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探索治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解决基层群众反应强烈的社会问题,始终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议题.公共服务标准化改革,不仅实质性地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而且成就了克服基层公共服务领域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在重塑现代社会官民关系中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政商关系呈现的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制度运行机制与官商行为方式之间的关联与博弈.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发展型和经营性行为特性,使得政商关系深嵌其中,形成了国家—社会—市场之间相互缠绕的共生庇护关系.改革的高能激励、市场化进程以及中央对地方由规则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既拓展了民营企业生长的空间,又产生了基于实用主义态度的寻利型变通后果.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应是建基于法治与市场规则之上的一种弱人格化、非依附性关系.必须以法治来确保对权力的有效制约,避免政商间的“法外互动”.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纽带服务市场建设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放在从严管党治党的突出位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探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经验,始终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钥匙”来定位,紧紧围绕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这个主线,注重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推动党的事业迈上新台阶.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基础上奋力前行,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确保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好党的民主集中制、涵养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