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特里克小传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问题进入了社会关注的视野。21世纪伊始,伴随着安然事件的爆发,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议题。好的治理,不仅能够带来公司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承担起对股东、对社会,乃至对其他参与者的责任。对安然事件的反思,使“善治”成为频繁出现的词汇。在后安然时代,不良公司成为众目睽睽的对象。公众所关注的不仅有经理和总裁,而且有股东和董事。在这种局势下,首次提出“公司治理”理念的罗伯特·特里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对董事会的研究和对公司治理的探寻,在企业经营方面打开了一扇既古老又新兴的大门。
  罗伯特·特里克(Robert Lan Tricker)是英国人。更多的时候,人们称他为鲍勃·特里克(Bob是Robert的昵称)。1940年,他出生于英格兰。1950年,他在中英格兰的考文垂市(Coventry)亨利八世国王学校(King Henry Ⅷ,Coventry ,UK)读完高中。1966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并在牛津大学从事了一段研究工作(Research Fellow Oxford University)。
  离开牛津大学后,特里克进入实业界,在企业里担任财务总监(Financial Controller)。经过一段企业里的实践,他又回归学界,到自己熟悉的城市考文垂市的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任教,成为这个学校里的第一位讲授信息系统的教授。之后,他一直耕耘在学术领域并持续至今。
  在特里克的教学生涯中,他曾经担任过牛津大学的管理研究中心董事(Director of the Oxford Center for Management Studies),同时作为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Nuffield College)的研究员,进行公司治理的研究工作。他首次研究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是1978年写出的《独立董事》(The Independent Director)一文。随后,他在公司治理方面笔耕不辍。1984年,他出版了成名作《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这本书,后来成为他的学术成就代名词。作为教师,他把公司治理理念带进了课堂。1994年,他写出了《国际公司治理—习题、案例及读本》(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Text,Cases and Reading)这一教材,并出版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论文和案例分析。
  当特里克在公司治理领域不断探索时,许多学校都看到了他的成就。1986年,由于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他得到了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聘任。他来到香港,担任香港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一干就是10年。在香港期间,他又被其他大学聘任,来回穿梭于香港浸会大学(Th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和香港大学之间,同时担任这三所学校的荣誉教授。
  特里克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使他得到了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项目(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的关注,作为公司治理理念的开发人,他协助联合国项目组在韩国和非洲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试验。同时,他也在香港和中国大陆进行公司治理如何发展的研究工作。
  1996年,特里克出版了《董事》(The Economist Pocket Director)一书,这是《经济学人》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在书中,他分析了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们的作用和董事会的组成及其类型。正是这本书,奠定了21世纪公司治理的方向,成为董事会的必备手册。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安然事件突然出现,给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全球公司治理出现混乱的时候,2003年,特里克又出版了《董事》一书的新版本The Economist Essential Director,中信出版社的汉译本名为《董事与公司治理》(在第五版的时候,名称缩短为The Economist Director)。这本书很快就成为董事会工作的指南。面对后安然时代的公司治理,特里克在书中感叹到,19世纪是企业家的世纪,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公司治理的世纪。
  特里克对公司治理的关注环绕全球,他的学术活动也遍及世界各地。他参与了俄罗斯公司治理项目(Rus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gramme)、加拿大公司治理项目(Canad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gramme),并在俄罗斯商学院和多伦多任教。他参与了众多的董事学会组织,交替从事各种董事组织的工作,包括伦敦董事课程学会(Institute of Directors’ Diploma Courses)、澳大利亚公司董事学会远程学习计划(the distant learning programmes of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ompany Directors)、澳大利亚公司董事协会(the Australian Company Directors’ Association)等。他还是英国会计学会(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和英国管理会计学会(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Management Accountants)的委员。
  2009年,特里克又出版了《公司治理:原则、政策与实践》(Corporate Governance: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一书。虽然他已近古稀之年,但特里克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推动着公司治理的全球化发展。
其他文献
在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当年西方社会所不可比拟的。  我国的传统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体制,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和集约化经营效率,长期受“部门银行”的影响。部门银行以既定的组织架构为前提条件,以部门机构职责分工作业,按条块分割配置资源和开展业务。这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下。  国内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采取总行和分行分级管理
期刊
过去,三峡分行在经营管理及业务实施上处于“分灶吃饭、各自为政”,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以客户为中心”出发,“管理职能上收,经营职能下放”,以实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有学者对“流程银行”进行了勾勒(见图1),明示了“流程银行”业务集中化思路。这种集中不是简单的权力上收,而是要围绕市场和客户作出的一系列提升业务效率的调整。    上收管理职能  垂直管理重要业务产品的发起、审批。取消原县市支
期刊
一项对全球400多家企业进行跟踪3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很难连续5年以上把自己的业绩保持在竞争对手的水平之上。这其实是所有生物界的演化规律: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比对手更快、更好,才能保持当前的地位。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借棋子“红后”的话讲道:“你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才能留在原地。”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其实饱含哲理,管理学里将其称为“红后(Red Queen)”效应。“红后”效
期刊
登上一座高山需要长久的跋涉,跳崖而亡则只需要短暂的几秒。以《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闻名于世的学者吉姆·科林斯从总结卓越企业的成功法则中转过身来,开始关注大企业的衰败。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因为失败的案例眼下实在太多了。   科林斯选取了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公司,它们是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埃姆斯百货公司、美国银行(与万国银行合并之前)、电路城公司、惠普公司
期刊
在管理发展史中,有一个经典的研究,就是1924年到1932年间由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霍桑工厂是一家拥有25000名工人的、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仍有强烈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也很不理想。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 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
期刊
20世纪初叶,严裕棠父子苦心经营的制造工业是一个奇迹,在处处依赖进口设备的近现代中国工业史上具有开辟之功,严家的创业历程和当下一些民营企业颇为相似。严裕棠(1880年-1958年),号光藻,原籍江苏吴县,沪西严家宅人。其父辈多为沪上吃洋饭的买办,故而严裕棠很早就对商业产生了兴趣,并且英文不错。19岁的严裕棠在其叔严小坪的介绍下,进入英商老公茂洋行当学徒,由于机敏能干,又懂英文,很快得到英国大班的赏
期刊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很多人依此认为孔夫子对劳动人民有些蔑视。如果仅就字面来理解孔老先生,未免有点浅薄。正是从这句话中,我看到孔夫子的理性。  不可否认,人的智慧是有差异的,精英人士是存在的且是少数。让精英站在管理的最高点制定制度和规则是最佳的模式。中国的科举也好,西方的MBA也好,其实目标都是一样的:让大众跟随少数精英分子前进。  设计流程是少数人的事,但是按流程工作则是大多数人的事
期刊
银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变迁是同步的。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客户方面,他们不但希望银行提供高品质的金融产品,同时还希望金融机构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产品种类的日益增多,银行业的风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设计业务流程,再根据业务流程塑造银行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各种资源完全
期刊
世纪之交的管理学向何处发展,在八九十年代曾经有许多推测。这一方面,鲍勃·特里克做出了一个重大预言—21世纪是治理的世纪。他从1980年代开始,对公司治理进行不懈研究,以董事会为公司治理中心,提出了自己的治理理论。特里克对公司病症的诊断,对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的总结,起到了引领研究方向的作用。  特里克从现实出发,主张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由此出发,他对董事的素质和能力,董事会的结构和运行进行了类型化
期刊
现代的中国企业往往陷入一个怪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领导发觉制度不得执行,有漏洞可钻时往往就定下更严格的规章,加上更多的报表,增加更多的检查,但“亡羊补牢”后,羊照亡不误,甚至变本加厉:一、更多的弄虚作假,每个领导都有“填表专员”,每个组织都有“填表办公室”,平常报上去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业绩与政绩,直到纸包不住火了,爆出一个又一个的大弊案或大危机。二、规定多了,制度定得太细太严,反正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