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建设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引领;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把握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群众搭建平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74-02
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一部马列主义文化观的光辉文献。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讲话》之后党的最新文艺思想的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的原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价值、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引领文化思潮,才能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张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成了当下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形态。
(三)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道德追求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础,在精神追求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思想追求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制度追求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在形式要求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支撑。作为当代人民奋进的号角、精神的火炬,文艺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使命。我们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同时也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指导作用,统领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和国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是文化的科学发展之路,要树立牢固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文化建设理念,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
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他还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充分认识和尊重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必然。随后,为了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江泽民、胡锦涛对“二为”方向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根据时间需要不断充实“二为”方向的具体内容。
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就是要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相结合,就要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相结合是无论何时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文艺为人民服务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二为”方向从更广阔、更根本的层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根本原则。
三、文化建设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把握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体的文化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讲话》的精髓之一就是高举文化自觉的旗帜,展现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把握当今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发展趋势,牢牢抓住难得的重要机遇,解决好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推动文化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者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被经济所决定,又对经济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化则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说文化强国建设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 四、文化建设必须为人民群众搭建平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在《讲话》中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而列宁在1905年就已经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把人民放在了一个空前的位置,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人民,文化发展的评判交给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讲话》中折射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提出以来,文艺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有一些脱离人民实际、漠视人民群众的现象出现。所以,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坚持和发展文艺的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理论,对于文化强国建设不但说是有益的,还是必要的。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必须深入社会生活,保持人民的血肉联系,使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五、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
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强调:“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我们绝不可能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可见,毛泽东非常重视对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整理、对落后腐朽文化的批判和斗争。毛泽东重视继承借鉴和吸收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民族新文学,发展民族新文化,做到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江泽民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出发,拓展了传承发展、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内容,明确提出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而且将两者有机统一在文艺事业的发展实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胡锦涛进一步将传承发展、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要求文学艺术努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习近平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对于外国优秀文化,习近平提倡:“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所以在当下,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74-02
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一部马列主义文化观的光辉文献。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讲话》之后党的最新文艺思想的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的原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价值、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引领文化思潮,才能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张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成了当下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形态。
(三)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道德追求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础,在精神追求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思想追求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制度追求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在形式要求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支撑。作为当代人民奋进的号角、精神的火炬,文艺必须自觉承担起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使命。我们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同时也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指导作用,统领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和国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是文化的科学发展之路,要树立牢固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文化建设理念,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
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他还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充分认识和尊重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必然。随后,为了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江泽民、胡锦涛对“二为”方向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根据时间需要不断充实“二为”方向的具体内容。
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就是要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相结合,就要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相结合是无论何时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文艺为人民服务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二为”方向从更广阔、更根本的层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根本原则。
三、文化建设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把握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体的文化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讲话》的精髓之一就是高举文化自觉的旗帜,展现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努力把握当今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发展趋势,牢牢抓住难得的重要机遇,解决好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推动文化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者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被经济所决定,又对经济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化则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说文化强国建设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越来越大。 四、文化建设必须为人民群众搭建平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
毛泽东在《讲话》中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而列宁在1905年就已经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把人民放在了一个空前的位置,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人民,文化发展的评判交给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讲话》中折射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文化强国建设战略提出以来,文艺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有一些脱离人民实际、漠视人民群众的现象出现。所以,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坚持和发展文艺的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理论,对于文化强国建设不但说是有益的,还是必要的。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必须深入社会生活,保持人民的血肉联系,使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五、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
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强调:“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我们绝不可能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可见,毛泽东非常重视对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整理、对落后腐朽文化的批判和斗争。毛泽东重视继承借鉴和吸收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民族新文学,发展民族新文化,做到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江泽民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出发,拓展了传承发展、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内容,明确提出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而且将两者有机统一在文艺事业的发展实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胡锦涛进一步将传承发展、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要求文学艺术努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习近平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对于外国优秀文化,习近平提倡:“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所以在当下,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