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该如何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呢?一、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二、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分层施教;三、根据教学成果进行分层测试;四、实施评价分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辅导,提升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已经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水平不仅关乎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是一门典型的工具性学科,要想实现语文创新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语文中,怎样进行分层次教学呢?
一、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
在确定好分层教学形式后,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不能以易于操作为原则简单的进行“成绩分层”与“智商分层”。成绩与智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潜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以上的因素进行分组,就容易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效应,也会影响教师对此类学生的信心与期望。
为此,在分层前,应该做好班主任与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分层目的,并根据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意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生智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综合以上的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扎实,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活动,动手与动脑能力强,对于语文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强,有着良好的习惯与方法;
B层学生有一定基础,上课尚可认真听讲,多数情况下可以认真完成语文作业,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手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C层学生基础差,学习存在障碍,学习兴趣不足,上课不认真,表达能力差,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分层时,可以使用显性分层与隐形分层的结合方式,显性分层即师生协商与学生自行选择的方式,隐形选择即教师统筹规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座位,划分小组。
二、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分层施教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因此,分层施教也是语文分层教学法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各得其所。对于A层次学生,要多放手,创造出启迪学生思维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对于B层次和C层次学生,要多予以表扬和鼓励,即使他们失败,也不能贬低他们,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提问式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提问时,可以编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提问,对于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学生进行回答,适中的问题则让B层次学生进行回答,简单的问题则留给C层次学生,若学生遇到困难,则可以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提问式教学法以外,小组讨论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只要教师将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便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来探究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关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A层次带领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多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对比关系,有的学生则认为两者之间为衬托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生则会认为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在学生表述完结果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答案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的意境美,这样便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三、根据教学成果进行分层测试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的测试,灵活考试方式,真实的反应出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出不同的试卷。
例如,为了真实的反馈出教学结果,可以设计出三份不同的问卷,三份试卷基础题相同,均为80分,另外的20分三份试卷分别为基础题、简单综合题与开放性试题,C层次学生必做基础题,B层次学生必做简单综合题与基础题,A层次学生必做简单综合题与开放性试题,B层次学生可以选做开放性试题。可以加倍积分,总分可以超过100分。
四、实施评价分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分层评价有着反馈、总结、提高与矫正的功能,也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抓好评价环节能够强化分层教学法的效果,具体的评价需要兼顾过程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遵循及时性、差异性、可行性与鼓励性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乐趣。
例如,对于C层次学生,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的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于B层次学生应该以鼓励和分析为主,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C层次学生,则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还需要进行动态性的评价,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总而言之,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现阶段下,分层教学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未来阶段下,教师应该勇敢的接受挑战,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促进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玉红.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2013(06).
[2]杨激风.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充分发展——浅议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13(05) .
[3]于世文.语文“分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语文学刊,2008(06).
[4]储祥彬.“分层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07) .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辅导,提升各个层次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已经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水平不仅关乎着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是一门典型的工具性学科,要想实现语文创新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语文中,怎样进行分层次教学呢?
一、综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
在确定好分层教学形式后,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层,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不能以易于操作为原则简单的进行“成绩分层”与“智商分层”。成绩与智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潜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以上的因素进行分组,就容易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效应,也会影响教师对此类学生的信心与期望。
为此,在分层前,应该做好班主任与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分层目的,并根据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意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生智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综合以上的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扎实,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加活动,动手与动脑能力强,对于语文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强,有着良好的习惯与方法;
B层学生有一定基础,上课尚可认真听讲,多数情况下可以认真完成语文作业,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手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C层学生基础差,学习存在障碍,学习兴趣不足,上课不认真,表达能力差,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分层时,可以使用显性分层与隐形分层的结合方式,显性分层即师生协商与学生自行选择的方式,隐形选择即教师统筹规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座位,划分小组。
二、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分层施教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因此,分层施教也是语文分层教学法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各得其所。对于A层次学生,要多放手,创造出启迪学生思维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对于B层次和C层次学生,要多予以表扬和鼓励,即使他们失败,也不能贬低他们,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提问式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提问时,可以编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提问,对于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次学生进行回答,适中的问题则让B层次学生进行回答,简单的问题则留给C层次学生,若学生遇到困难,则可以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提问式教学法以外,小组讨论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只要教师将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便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来探究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关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A层次带领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多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对比关系,有的学生则认为两者之间为衬托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生则会认为两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在学生表述完结果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答案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文章中的意境美,这样便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三、根据教学成果进行分层测试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的测试,灵活考试方式,真实的反应出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出不同的试卷。
例如,为了真实的反馈出教学结果,可以设计出三份不同的问卷,三份试卷基础题相同,均为80分,另外的20分三份试卷分别为基础题、简单综合题与开放性试题,C层次学生必做基础题,B层次学生必做简单综合题与基础题,A层次学生必做简单综合题与开放性试题,B层次学生可以选做开放性试题。可以加倍积分,总分可以超过100分。
四、实施评价分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分层评价有着反馈、总结、提高与矫正的功能,也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抓好评价环节能够强化分层教学法的效果,具体的评价需要兼顾过程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遵循及时性、差异性、可行性与鼓励性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乐趣。
例如,对于C层次学生,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的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于B层次学生应该以鼓励和分析为主,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C层次学生,则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还需要进行动态性的评价,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总而言之,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现阶段下,分层教学法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未来阶段下,教师应该勇敢的接受挑战,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促进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玉红.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2013(06).
[2]杨激风.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充分发展——浅议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13(05) .
[3]于世文.语文“分层教学”结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语文学刊,2008(06).
[4]储祥彬.“分层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07) .